放嘯大漢第三百三十三章 【聚 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放嘯大漢 >>放嘯大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三章 【聚 首】

第三百三十三章 【聚 首】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26日  作者:寇十五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寇十五郎 | 放嘯大漢 
第三百三十三章聚首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寇十五郎書名:

春夏之交,無云的天空更顯湛藍,雪峰之顛也染上了一層靛意。天籟小說一望無際的草原,綠草如浪,間或點綴著許多不知名的野花,色彩繽紛,令人迷醉。在雪山下,長河畔,叢林里,隨處都可見成群結隊的牛羊駿馬,還有那放牧的年輕男女。馬兒互相追逐,年輕男女也在互相嬉戲,鞭梢響聲與嘹亮歌聲響徹草原。

那座白色巨石城堡,就矗立在藍天之下,雪山之旁,草原之上。

此刻,白色城堡上下站滿了人,各色旗幟飛揚。令人驚異的是,這座一點也不像漢朝建筑的城堡,城上的旗幟,卻全是漢朝幡旗。不光有龍虎朱雀等圖形,好多旗面上還有明顯的漢字,諸如“漢”、“張”等文字,比比皆是。

看到迎風獵獵的五色漢旗,從東邊地平線出現的一支長長車馬隊伍出響徹天地的歡呼。同樣,白色城堡上下的人群,也出震天價應和聲。

車馬隊伍中間,一輛白色彩繪的馬車車簾掀開,現出昭君那略帶疲憊,卻滿是喜悅的面龐。

青琰策馬靠近,難掩激動:“夫人,到了!”

“是啊……整整兩個月,終于到了。”昭君凝望著那白色城堡,眼里有霧氣漾起。驀然,她渾身一震,眼眸亮起來。

幾乎同時,前面開路的公孫覆飛馳而來,邊跑邊高呼:“君侯親自出城迎接諸位!”

隨著公孫覆的喊聲,遠遠出現一隊人馬。隨著人馬漸近,“大漢使節、富平侯張”的旗幟分外惹眼。陽光燦爛,大旗之下,那白色駿馬上的身影仿佛披上一層金光,踏著綠浪而來。

昭君淚如泉涌,青琰眼眶通紅。數百漢民,望泣而拜。

建始二年四月末,歷經磨難的第一批河東漢民,歷時二載,跋涉數萬里,終于抵達摘星城。出時的七百多人,抵達時不過五百余人。雖然人數很少,并未能對摘星城的展帶來多大動力,但他們的到來,卻有著深遠意義。這是大漢移民的足跡,第一次延伸到萬里之外。而移民們所趟出的這一條遠徙之路,也為后繼漢民源源不斷的遷徙奠定了基礎。

當第二次上千人,第三次數千人,第四次……直到后來摘星城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漢之城”,人們不會忘記,最開始時,那七百漢民的篳路藍縷……

漢民的到來,讓張放更忙了。好在他是擁有近乎無窮精力的人,錯非如此,很難想象,他只靠兩三個助手,就把若大一個商貿城治理得井井有條,同時還能平衡城內諸勢力的各種利益,使摘星城度過最艱難的一段展時期。

張放不是個天生的政治家,也沒有多少管理經驗,展初期的摘星城給了他一個很好的練手機會。在漢民抵達之前,他已經積累了一年多的治理經驗,初步達到了縣令水準。當第一批漢民涌入后,張放已經能夠應對裕余了。

眼下張放先面臨的,是漢民的歸屬感問題。

不可否認,這些離開故土,遠涉萬里的漢民,絕大部分人都不想來這個摘星城。自古移民實邊,從來沒有自愿一說,哪怕有無償土地與牛羊的誘惑。西域都護府就是個最好的例子,都開府幾十年了,真要干仗,也沒能拉出多少人,主力還得靠征召周邊城廓諸國。當然,這里面也有朝廷怕尾大不掉的原因。

張放能做的,只有盡快將當初對漢民的承諾兌現,把住房、土地、生產工具、畜力分配到位,盡快使漢民融入這里的生活。后世華人遍世界足以證明,漢人無論到哪里,都能頑強生存,繁衍生息。

張放現在考慮,下次要人,可能要傾向于“謫戍”,也就是找國內犯了罪的那一類人。這類人冒險性與攻擊性更強一些,適合組建騎軍。

“摘星城的吸金力是無可置疑的,摘星城的容納力也足夠,眼下我們缺的只是人——準確的說,是漢人。”

在舊宮議事廳里,一張由六張桌子拼成的碩大橢圓形巨桌置于正中,上只坐一人,張放。兩側一溜而下,分別坐著陶晟、鄧展、阿里穆、公孫覆、韓駿、韓重、班稚、班行、林天賜等人。哦,還有兩位女士:昭君與青琰。

在摘星城,張放已棄用跪坐禮,全部采用坐姿。而在這草原塞外,寬袍縛帶的漢服只能做為休閑服,所有常服,都是張放親手設計的、以鈕扣為系結方式的類似后世風衣的便服。摘星城是個商城,實用主義濃厚,新常服的輕便、新穎、又極具實用性,很快讓所有人都接受了。而新常服坐椅子,自然不虞有走光、露寶等等不雅情形出現。

當然,好是好,方便是方便,就不知這些人回到漢境還能不能適應那并不完善的漢服了。

聽到張放說到人力不足,林天賜適時開口:“我說說感受吧,經過近一個月體會,林某敢斷言,整個西域,沒有一個城郭,能比得上摘星城。若君侯不棄,林某愿力促君上,將我邦遷至貴城。”

張放喜道:“如此甚好,烏丹支離本是漢軍后裔,與我等同根同源,正應互相扶助。”

聽到二人對答,陶晟、鄧展相視一笑。林天賜當然不是腦門突然熱才提出這合并之策,在私下里他們不知討論、談判了多少次,最終達成一致,這才在會上正式提出。而在這正式場合一旦提出,基本上也就成了定局。若非如此,以林天賜的身份,也沒可能列席摘星城內部會議。

烏丹支離,闔族不過二、三百人,由于格守漢俗,不與周邊諸族通婚,這些年情況越來越糟糕。在林天賜這樣的有識之士看來,再這樣下去,過不了幾十年,烏丹支離要么被周邊諸族融合,要么自行消亡。漢朝不會收他們,那么,最好的出路,就是合并入摘星城。這是個明智的選擇,林天賜相信,族老們一定會通過。

韓駿也站起言:“堅昆那邊,李忍也表示愿意加入,呼揭、丁零也有部族想加入。”

張放點點頭:“各族要加入可以,但對非漢人我們的準入是寧缺毋濫,漢人常住居民與胡人常住居民比例要保持在三比一。當然,這是遠期目標,現在還做不到。我打算要建立一個居民身份制度,這里有一份提綱,大家可以看一下,互相討論可行性……”

當會議漸至尾聲,張放拍拍桌子,將討論中的眾人注意力拉過來,道:“接下來一個月,我會離開城里一段時間。我不在時,城中事務交由陶晟、鄧展、公孫覆、班稚、韓駿五人組決議。以票數多寡決策,少數服從多數。若確實有難決之議,可交由昭君最后定奪。”

這是讓昭君代行城主之職啊。眾人的表情卻很坦然,一個曾主持了烏孫大小昆彌談判的女使者,完全有這個能力與威望,沒人不服。

這時班稚有意無意問道:“不知君侯前往何處?”

“康居卑闐城。”張放毫不避諱,直面班稚,坦然道,“與老國王談公主的婚事。”(未完待續。)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放嘯大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