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嘯大漢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六身襲富平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放嘯大漢 >>放嘯大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六身襲富平侯】

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六身襲富平侯】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2日  作者:寇十五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寇十五郎 | 放嘯大漢 
第一百八十四章十六身襲富平侯

(感謝鳳萌、菜豬、三顧三明、墨秦墨秦、淪落少年終成王*、小胖及諸位書友助攻,謝謝!)

就在張放完成冠禮的次日,詔令下達,天子將于未央宮宣室殿,親為富平侯授爵。

一大早,富平侯府中門大開,涌出一群家臣僮仆,分立兩側。

一襲朱色深衣,頭束玉梁冠,腰懸寶玉,神采奕奕的張放,眾星拱月般走出府門。

驀聞一陣笑罵:“好你個張少子,我于季子都沒加冠,你倒好,先跑到前頭了。”

不用看人,光聽聲音,就知是于恬這家伙。

張放笑道:“別跟我比,跟伯長比,你就寬心了。”

于恬信步走來,本想借故吐槽一下,結果一聽這話被噎得不輕。是啊,別說他了,就算是五人組的老大,太子劉驁,今歲也就才十九,得明年才加冠……他于恬得排到最后。

張放笑著向于恬揮揮手,從容登上軒車。

侯府門前,張氏族人,以及張敬臣、鄧展、韓氏兄弟、青琰,包括一直充當保鏢的初六、阿羆、宗巴等隨從,俱立于階前,齊聲道:“恭賀家主,封爵而歸。”

馭手渠良長鞭一甩,健馬噴出一口白氣,舉蹄向南駛去。

身后傳來于恬高聲:“我在章臺煙雨閣設了宴,不管你來不來,賬記你頭上!”

張放從車窗探出手,搖了搖,表示隨意。

出戚里,向南直行數百米,巍峨高聳的未央宮北闕便出現在眼前——是的,就是這么近。

張放之所以乘車而來,既不是顯擺,也不是懶行,而是表示莊重。

闕門厚重,朱漆似血,銅泡如金,鮮艷奪目。兩邊闕樓之上,甲士雄壯,兵鋒森然,居高臨下,令人望而生畏。

渠良吁一聲,停下馬車,偏腿下車,彎腰放下踏板。

張放剛踩著踏板下車,迎面走來一個小黃門(宦官,職責通報內外),躬身行禮,笑容滿面:“這位定是張少君了,小奴恭候已久。”

夜如何其?夜未央。

這是《詩·小雅·庭燎》里的句子,也是未央宮之名出處。

未央宮有多宏大?具體數值看得眼花,這么說吧,光這一座宮殿群,就占了整個長安城的七分之一。而未央宮前殿,是高祖以后,歷代漢朝皇帝朝會之所,也是漢朝的政治中心,如同后世的中南海。

如果你進了中南海,第一件事是什么?當然是先睹為快。

張放也不例外,他很想一睹這漢代“中南海”的盛況,可惜的是,他還不是朝官,沒有進入前殿的資格。

從北闕進入未央宮,兩邊是高大的宮墻,隔絕了所有視線,中間是鋪著地磚的長長甬道。一個人走在這安靜得能聽到腳步回音的甬道上,會油然生出一種無所遁形的不安,仿佛墻后暗處有無數雙眼睛在窺視。若心存不軌,心理素質不過關,只怕還沒走完這千米甬道就軟趴了。

張放只走了幾十米,就明白了這甬道的作用。果然是宮禁森嚴啊,一條走道都有那么多花樣。

如果一路直行不拐彎的話,可直至未央前殿。可惜,張放剛看到一片斗角飛檐,引路的小黃門便向右一拐,領著張放從東闕門前經過。這是進入未央宮的側門,有重重持戟甲士守衛,戒備森嚴。不過小黃門帶張放走的是內門甬道,無需通過東闕門。

張放只遠遠看了一眼,便聽小黃門道:“少君,宣室殿到了。”

張放抬頭一看,眼前一座高廣大殿,明黃瓦面,朱漆廊柱,宮門大開,幽深靜謐。這座皇帝日常辦公地點,看上去倒也氣派威嚴,比自家的富平侯府,也就大一號而已,裝飾什么的,也就那樣了。

殿外廓柱下,恭立著兩個低級內侍,服侍張放除靴,整理衣幘,剛步入大殿,便有一道目光望過來。

張放一見,立即躬身長揖:“張放拜見先生。”

殿上那人微笑點頭,垂手安坐,正是劉向。劉向雖然沒有官職,但他的身份擺在那,只要皇帝有召,隨時可入宮晉見。

“坐吧,朝會將畢,陛下隨時會來。”

張放道了聲謝,旋即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神態從容。劉向頷首微笑,對張放的表現還算滿意。

殿上銅爐吐香,明燭灼亮,陽光透過窗格,將殿道上鋪著的紅毯照得越發鮮艷奪目。

過不一會,但聞足音雜踏,又進來三人。張放雙眉一聳,立即起身,長揖到地。劉向也合袖為禮。

能讓一個準列侯,一個前宗正如此鄭重的,自非等閑——來者正是大司馬許嘉、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壽。三公悉數到場,共同見證。

眾人互相敘禮,隨后安靜下來,大殿落針可聞,直到一個尖長的聲音將這氛圍打破:“陛下駕到。”

隨著一陣環佩響動,殿側耳室步出兩位內侍,恭立于陛階下。再后面,是兩位內侍左右扶持著一人,看那一身黃袍,便知是皇帝。漢代皇帝還沒有后世唐宋明等皇帝那樣繁復的出場儀式,加上會見的不是重臣就是皇親,更不必講究排場。

張放起身,旋踵,轉身面對丹陛,合袖稽首,口稱拜見天子。

張放此前已就參拜儀式多番練習,自無差錯,在抬頭望向天子的一瞬,以張放的沉靜,也差點失態。

這、這就是天子?

丹墀之上跪坐著的人,須發黑白參半,前額半禿,面部皮膚松馳,眼珠暗黃……整個人給人一種垂垂老矣之感,但是,這時的漢元帝劉奭,年方四十,正值春秋鼎盛啊!

張放腦海里并沒有元帝的印象,如果這位皇帝穿常服來自家府中,他絕對不敢相信這是當今天子。

但不管張放相不相信,這確實就是貨真價實的天子。前幾年有位叫張博的外戚,寫信給劉奭的弟弟淮陽王劉欽,就曾在信里不無擔憂說“陛下春秋未滿四十,發齒墮落。”

盡管西漢皇帝多壽元不祚,但早衰到劉奭這種程度的,并不多見。元帝在朝會時通常會戴冕冠,毓串垂面,外臣難見面目。而今日接見的兩位都是皇親,又是在宣室,便只戴平弁,被張放盡數看在眼里,心下明白,這位天子壽元怕是不長了。

元帝目光落在張放身上,充滿訝異:“我曾聽皇叔、皇妹、太子有言,富平侯子形象大變,氣度與往昔大不相同。今日見之,果然如此。”

劉向微笑道:“以陛下睿目觀之,如此不同,是好還是不好呢?”

元帝掩飾不住喜愛之意:“英華內斂,銳氣外露,既有皇妹之靈秀,亦有富平共侯之英銳。甚好、甚好,張氏有子若此,富平可興矣!”

許嘉、匡衡、繁延壽俱齊聲稱贊。

張放深深一揖:“陛下、諸公謬贊,不勝惶恐。”

元帝滿意道:“君不畏苦寒,斬衰守制,其孝至誠,可為諸侯表率。當襲爵加官,以為天下效。”

張放深深揖謝,三公、劉向齊聲道:“陛下圣明,富平當興。”

隨著禮官一聲唱禮:“奏鼓樂,頒綬帶。”封爵之儀正式開始。

披綬帶、接璽印、拜天子、盟誓辭……一樣樣有條不紊進行。

大殿之上,回蕩著張放鏗鏘有力的封爵之誓:“……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這一年,張放十六歲,雖然承爵時間比原有歷史延遲了三年,但在有漢一朝,依然是最年輕的列侯。

ps:誓辭為高祖劉邦與諸臣訂立白馬之盟時的封爵之誓原文,非自創。(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放嘯大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