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嘯大漢第六十三章 【荒 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放嘯大漢 >>放嘯大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荒 城】

第六十三章 【荒 城】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0日  作者:寇十五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寇十五郎 | 放嘯大漢 
收藏第六十三章荒城《》第六十三章荒城

看最全!小說呃,推薦的事,我想多了……)

咻——

一聲尖利的銳響劃空而過,兇猛地穿透一個打馬飛奔的騎士后背。箭鏃入體,怒血迸射,騎士喉管發出長長的顫音,一頭栽倒。失去主人的戰馬,發出陣陣悲鳴,茫然奔向蒼涼的原野。

很快,一隊胡騎飛馳而過,兩騎脫隊而出,一左一右包抄無主戰馬。其中一人扔出套索,精準套住馬頸,將其捕獲。

另一個騎士眼見同伴被射殺,頭都不敢回,拚命揮鞭打馬,馬臀被抽出條條血痕。仿佛也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危險,那馬也像發了瘋似地狂奔。身后破空聲不絕于耳,一支支箭矢如附骨之蛆,不離左右,最險的一支箭,竟是從騎士耳邊擦過。

這一追一逃很快走遠,消失于地平線。約莫過了半個時辰,蹄聲轟鳴,那支胡騎追兵返回,看樣子是追殺無果。在經過先前被射殺的騎士尸體旁,胡騎停下,先將騎士的刀弓箭矢等兵器收走,再翻找財物。不過他們注定失望,除了少許干糧,什么都沒有。

胡人顯然很不爽,最后將尸體身上的衣物盡數剝下,扔下赤條條的尸體,紛紛上馬,一聲呼嘯,揚長而去。

當那淡淡的煙塵消失后,荒野又恢復亙古不變的蒼涼,若不是那灘未干的血跡與漸僵的尸體,簡直讓人以為之前發生的一切都只是幻覺。

張放也希望這一切都是幻覺,但僥幸逃回的蒲類士卒的哭訴,讓他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

這是張放一行遇到蒲類人之后的第七天,他們向南走了三百多里。有了蒲類人做向導,一路都很順利,三天就走出了蒲類澤,來到了后世哈密西南的一片區域。這里距離敦煌近千里,如果都像之前那樣順利的話,再有個把月就能抵達玉門關……可惜,他們的好運到此為止了。

“我們翻過山南向東南方探查時,發現大批匈奴人,他們在土倫河谷扎下氈帳。我們剛想靠近觀察,就被發現,駝奴在逃跑時被射殺,我是棄馬逃進山谷才撿回一條命。”逃回的蒲類士卒一臉后怕,還有掩蓋不住的悲傷。

“土倫河谷?!”林天賜與阿里穆都變了臉色。

“怎么?”張放見二人神色,心下隱隱感覺不妙。

林天賜與阿里穆苦笑對視一眼,才向張放一揖,道:“土倫河谷是入玉門關的必經之道,倘若真如哨探所說,匈奴人在此扎營,我們就沒法通過了。”

張放皺眉:“就沒有別的路了么?”

“有倒是有,但繞路太遠,得上千里,與其那樣,倒不如……”阿里穆略微猶豫一下,建議道,“不如往西走。”

“往西?”張放驚奇不已,他的目的地在東邊,阿里穆居然說要往西,這不南轅北轍么?難道這胡商知道地球是圓的,想繞圈?

“好主意,往西。”沒想到林天賜也興奮叫好。

鄧展也似有所悟:“難不成,是說西域都護府……”

“不,都護府太遠了,在烏壘城呢,那也有上千里路程。”林天賜也是個喜好看圖說話的人,他拾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劃了一條曲線,兩頭各打一個叉,“這頭是我們眼下所在,這頭是都護府,在中間偏近我們位置這里,是車師前部的交河……”

一聽后兩個字,鄧展便叫起來:“交河壁!”

林天賜與阿里穆齊聲道:“正是。”

張放聽得有些迷糊,交河他知道,這地名一直保留到后世,他到吐魯番旅游時經過這里。但在這個時代,交河代表著什么呢?

為張放解惑的,不是林天賜,也不是阿里穆,卻是鄧展,他一臉興奮地比手劃腳:“交河城是車師前部王治所在,那里有一支我大漢朝廷屯田駐軍,統領這支駐軍的,就是戊己校尉,而駐軍之營,名交河壁。”

鄧展對西域情況遠不如林天賜與胡商清楚,但好歹也曾是邊軍軍官,對朝廷邊塞軍制還是有了解的。

張放恍然大悟,說到西域都護府,那是如雷貫耳,但這個什么戊己校尉、交河壁,卻是頭一回聽說。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距離多遠,有多少兵馬。

阿里穆伸出三根手指,言簡意賅:“三百里,三百戶。”

三百里,倒是不遠,值得走一趟,但這三百戶是什么情況?什么時侯大漢朝的校尉也跟西域小國的都尉一樣,只管幾百兵馬了?

鄧展一解釋,張放這才明白,原來這戊己校尉別看兵力不多,但權力與管轄范圍都不小。按大漢軍制,在情況緊急時,戊己校尉可以調動周邊各國的軍兵。也就是說,遇有戰事,戊己校尉除了本部近千人馬之外,還可以指揮車師前部、車師后部、蒲類前部、蒲類后部、伊吾盧、東具彌、西且彌,甚至是龜磁國等諸城廓邦國的兵力,有多少算多少。

張放咂咂嘴,搞了半天,這不就是后世某超級大國的海外駐軍模式么?利用土著打土著,用最少的軍事成本,達到控制一個地區的目的,唯一的區別只是多了一層自力更生而已,真是高啊!

“好,就到交河壁。”張放拍板。

張放可不認為就憑他們這么一點人馬,加上幾個炮仗,就可與狼一樣的匈奴人叫板。雖千萬人吾往矣,那叫勇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叫愚蠢。

第二天午后,張放一行馳出數十里,阿里穆遠遠向前方一指:“看到了,那就是東庚烽燧。”

所謂烽燧就是烽火臺,相當于一處哨所,不過這都是幾十年前的往事了。

在漢匈五爭車師其間,為防范當時還是敵對勢力的車師、蒲類各部有可能的騷擾,漢軍在這一地區設置了不少烽燧,編有段號。這東庚烽燧,就是東面第七座烽燧之意。不過在漢宣帝神爵二年以后,匈奴日逐王降漢,隨著天山北道諸部歸漢,這些烽燧慢慢被廢棄。斗轉星移,風沙侵蝕,多數以夯土筑成的烽燧都已殘破不堪,眼下這個東庚烽燧卻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個。

直到漸漸靠近時,張放才知道這烽燧為何能保持基本完好。

原來是建在一條已經干涸的河床邊,當年的漢軍士兵為了加強防御,從河床里挖來許多鵝卵石,鑲嵌入烽燧外墻。這在很大程度上延長了建筑物的生命力,遠遠看去,頗有幾分后世樓房外墻鑲馬賽克的模樣。

午后的陽光映照在烽燧上,棕、褐、紅、黑,各種顏色的鵝卵石鑲成的夯土墻,反射出豐富層次感的光暈,猶如海市蜃樓。

只是當越發接近之后,透過眩目的光暈,才會發現垛口雜草叢生,墻體到處開裂,坍塌的豁口,隨處可見的破敗。

這是一個早已沒有生人氣息的戈壁荒城。

正當張放猶豫是現在就停宿在這個烽燧里呢,還是再趕一程……

咻——

一道煙火沖天。

所有人都變了臉色,互望一眼,再不猶豫,抖韁催馬,全力奔向荒城。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

小說,歡迎讀者登錄閱讀。

燃文123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破壞和諧社會的內容。書友如發現相關內容,歡迎舉報,我們將嚴肅處理。

如因而由此導致任何法律問題或后果,燃文123均不負任何責任。

燃文123做最專業的。喜歡看的。請鎖定燃文123,記住我們的網址


上一章  |  放嘯大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