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邊緣世界人工智能可以創造出藝術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宇宙的邊緣世界 >>宇宙的邊緣世界最新章節列表 >> 人工智能可以創造出藝術嗎?

人工智能可以創造出藝術嗎?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08日  作者:原艾倫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原艾倫 | 宇宙的邊緣世界 
正文

作者:原

更新:2017060802:15

字數:2162

計算機的算法有助于我們選擇看哪一部電影,聽哪種音樂,讀哪類文學。

但是,如果算法本身超越了人類文化介質的角色,并開始自己創造文化,那會是怎樣一副光景?

1950年,英國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發表了一篇論文《計算機器和智能》,并首先提出一種名為“模仿游戲”的思想實驗。在一個房間里是人類“詢問者”,在另外一個房間里是一位男性或女性的“對話者”。游戲的目標是讓“詢問者”判斷出隱藏在另一個房間里的“對話者”是男是女。模仿游戲要通過一系列問題與回答來完成,信息的收發要通過第三方或者打字進行。“贏”下模仿游戲,意味著這個識別游戲的第一步成功了。

之后,圖靈對模仿游戲進行了修改,將其中一名“對話者”替代為計算機,觀察計算機能否順利的完成對話,并讓“詢問者”無法分辨計算機和人類“對話者”的區別。這個版本的模仿游戲被稱為“圖靈測試”。

圖靈提出的這個簡單卻又功能強大的思想實驗,給出了一個通用的人工智能測試框架,能夠研究人類與機器邊界的各個方面,而會話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與人工智能比寫詩

5月18日在美國常春藤大學之一的達特茅斯學院,計算機系和音樂系的教授與學生們將一起探討人工智能的不同領域,關注機器創造藝術的問題。具體地說,在“藝術創作圖靈測試”中,我們將觀察參與者們能否區分人類和機器所創作的十四行詩、短篇小說、和音樂。當然,機器創作的藝術遠沒有莎士比亞、歐亨利和傻朋克那么好。

舞曲比賽(“algorhythms”)要求參與者從一個預設的曲庫中選擇出最適合在舞池中使用的音樂,構建一個令人愉快的舞曲合集。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軟件會從舞曲數據庫中隨機挑選一段音軌作為初始的“靈感種子”開始創作。該軟件會根據這段初始音軌,從曲庫中選擇、修改并混音,創造出15分鐘的舞曲。其中包括20個特征的標準注釋,如體裁、節奏(bpm)、節奏點、飽和度(音高)和亮度(音色)。

十四行詩比賽(“poetix”)和短篇故事比賽(“digilit”)對于計算機來說更是嚴峻挑戰。比賽要求參與者提交獨立的軟件包,基于特定“靈感種子”,或輸入一個普通名詞短語(如“狗”或“奶酪刨絲器”),然后軟件再根據它來創作所需的文學作品。此外,參賽的軟件算法要求從一個給定的提示,產生無限數量的不同作品。

為了進行測試,我們會先瀏覽一遍電腦的“創作”,將明顯是機器產物的排除掉。我們將人類創作和機器創作混合在一起,然后請來一個小組的“裁判”,讓他們分辨這些藝術創作來自人還是機器。在舞曲創作的競爭中,我們交給了一群學生,讓他們分別伴隨著人類和機器創作的音樂來跳舞。在統計數據上和人類作品沒有區別的作品將會成為最終的“贏家”。

這個比賽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到目前為止,參賽者包括了學者以及非學術從業者。然而截止到現在,沒有一家公司正式宣布參賽。這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畢竟文學領域的“機器寫作”公司已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文字生成軟件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如盈利報告和體育賽事總結等等。當然,在流媒體音樂播放領域,很多公司也在使用人工智能進行自動化地列表生成,最著名的就是潘多拉。

對參賽作品的評判并不簡單。即使是在最初的模仿游戲中,“對話者”的性別也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能逐漸透露,從文字中展露出來。相似的,在圖靈測試中,人們無法從單一交互實現中判斷計算機的話語缺乏人性,而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反復測試。

模仿游戲和圖靈測試的背景問題也是值得考慮的。贏得模仿游戲的可能性,獨立于時間、文化和社會階層之嗎?很有可能在當前的西方社會,由于對性別的定義越來越靈活,原來的模仿游戲將更難獲勝。圖靈測試也一樣,在二十一世紀,我們越來越多地和機器進行通訊。無論我們喜歡與否,短信和即時通訊應用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通訊方式以及對通訊本身的期望。在人們的交流中,縮寫、拼寫錯誤和信息遺漏幾乎是常態。同樣的問題也適用于藝術領域。

藝術家和創作輔助程序之間的界限在哪?誰才是藝術家?

對藝術形式的思考引出了另一個問題:誰才是藝術家?編譯了十四行詩創作軟件的程序員是詩人嗎?編譯了短篇小說創作軟件的程序員是作家嗎?編譯了音樂混音軟件的程序員是dj嗎?

藝術家和創作輔助程序之間的界限在哪?劃定這條界限對藝術成果的分類有何影響?十四行詩這種固定的藝術形式,是創造性工作的一種高層次算法——雖然是由人類所執行的。今天,當微軟的office軟件幫助你“糾正”語法錯誤并給你的用詞提出“建議”,而你又選擇聽從它(無論你是樂于接受,還是純粹的懶惰)的時候,你的創作還是你自己的嗎?還是已經變成了“人機合作產物”?

我們期待著看到“編程藝術家”提交更多的程序。不管這些程序的性能如何,也不管它們能否通過測試,他們的成果將會繼續開拓“創作”以及“人機協同進化”的邊界。

(作者:danieln.rockmore和michaelca色y;達特茅茨學院教授)

熱門推薦:

網站版權所有:


上一章  |  宇宙的邊緣世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