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邊緣世界第二十九章 驚人的研究結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宇宙的邊緣世界 >>宇宙的邊緣世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九章 驚人的研究結論

第二十九章 驚人的研究結論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7日  作者:原艾倫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原艾倫 | 宇宙的邊緣世界 

類別:科幻靈異作者:原艾倫書名: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于類地行星。

直徑是地球的一半,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的兩倍。質量約為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2/5。

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這是由于火星呈紅色,熒光像火,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東西不定,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火星上基本是沙漠,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

大氣主要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

火星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份于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高度超過27公里),以及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

另一個獨特的地形特征,火星南北半球存在明顯的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火星東南部,古老的火山帶,一個狹長形的巨型隕坑貫穿于埃律西昂火山和奧林匹斯火山之間,在太空中望去,猶如火星表面上的一道“傷疤”。

隕坑長約900公里,寬約400公里,隕坑邊緣突起形成一座高2600米以上的山脈,而隕坑底部卻形成了一個約1800米深的深谷。

靠近隕坑底部深谷的中心凹地呈現出一片暗色陰影,不時卷起塵暴,沙石飛走,遮天蔽日。

而暗色陰影間,一塊直徑約一公里,重量超過五十億噸的黑寶綠色巨型巖石正巍然的挺立在那里,亙古通今,未有改變......

清華大學,天文學院實驗樓,存放天外飛石的實驗室里,正聚集著國內數位頂尖的專家學者。

其中就包括李院長從中科院邀請來的兩位院士,一位是天文學專家官厚兵教授,另一位則是李院長的老搭檔,原晧宸的熟人物理學專家張天啟教授。

“原晧宸同學,你的表現我都聽說了,你果然沒讓我們失望!”張天啟教授滿臉笑意的看著原晧宸說。

“謝謝張教授夸獎。”原晧宸謙虛的說道,“接下來的研究工作,還需要您多指點。”

”不要這么客氣,李院長和我,以及官教授都是多年的老搭檔,而且能夠參與這么有價值的科研項目,我們也很榮幸。“張天啟擺手說道。

接下來,眾人經歷了一整天的討論:

“結合所有考古發掘的資料,可以判斷,這確實是一塊有目擊者的古代隕石。”

“現在能夠確認來源的只有隕石主體部分嗎?”

“是的,主體部分來自火星,黑寶綠部分來源尚不明確。”

“確定都參照過所有的隕石樣本了嗎?”

“黑寶綠部分有沒有可能是隕落地球后鑲嵌進去的?”

“黑寶綠隕石和主體連接部分無人工痕跡。”

“如果要熔化巖石,古樓蘭還不具備這一技術能力。”

“隕石中的隕石,這還是天文史上的首次發現。“

“主體部分成分是什么?。”

“主體部分經鑒定為純橄無球粒火星隕石。”

“太空隕石猛烈撞擊火星火山帶,融合了隕石碎塊的熔巖逃逸到太空......“

“確實有這種可能性。”

“如果是這樣,那撞擊火星的太空隕石必定具有很大的體積和能量,一定會留下很大的隕坑。”

“可以通過隕石主體成分判斷撞擊的位置嗎?“

“這個比較難,也許我們可以參考美國鳳凰號火星探測器之前搜集的火星巖石樣本資料。”

“主要是黑寶綠隕石,現在我們仍然一無所知。”

“目前,我們還是先采集部分隕石樣本帶回中科院進行更深入的檢測分析吧。”

“好的,期待你們的好消息。“

一個星期后,一些驚人的研究結果從中科院傳來。

經過中科院,天文、物理、化學、生物方面的科學家共同研究。

科學家們認為”黑寶綠隕石“中磁鐵礦成分并不是天然化學反應產生的,而來自于另外一個特殊的制造過程。

在地球上,磁鐵礦晶體大多數都是由超磁細菌制造的。

科學家們應用最新的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分析顯示,“黑寶綠隕石”的磁鐵礦晶體結構是由某種超級細菌制造形成的。

而天外飛石的主體部分經過同位素檢測發現,它的形成年代遠遠早于地球上發現的其他火星隕石(24億年前),歷史可以追溯到21億年前,即火星地質史上的早期時代。

這意味著,也許在久遠的21億年前,一個來自遙遠太空且承載著原始生命的隕石,撞擊了火星的火山帶,而猛烈撞擊剝離的一塊火星碎片,在太空中經過21億年的漫長旅行,終于在約2000年前墜落到樓蘭古城的郊野之上。

補充資料:

在地球上,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來自澳大利亞西部,距今約三十五億年前的巖石,這些化石類似于現在的藍藻,它們是一些原始的生命,是肉眼看不見的。因此可以說,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它不晚于三十五億年。

同時地球形成的年齡大約在46億年前,有這兩個數據就可以看到生命起源的年齡,大致可以界定在46億年到35億年之間。今天,隨著科學的發展,地質學家認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受到了大量的小行星和隕石的撞擊,它不適合生命的生存。與其說當時地球上有生命,還不如說它在毀滅生命,因此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時間,不早于40億年。

另外,在格陵蘭的38.5億年的巖石中發現了碳,我們知道,碳分兩種,一個無機碳、一個有機碳。另外,碳有重碳和輕碳之分,因此可以根據碳之中的輕碳和重碳之比,就可以推測這些碳的來源。科學家根據碳的同位素分析,推測這些碳是有機碳,是來源于生物體。也就是說,生命起源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就是在距今40億年到38億年之間。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宇宙的邊緣世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