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八十七章 村里來了個年輕人(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七章 村里來了個年輕人(二)

第八十七章 村里來了個年輕人(二)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28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其他小說章節目錄

章節目錄

于此時而言,那是很多年的故事了。

在遠離閩城的一個閉塞的小縣城附近的一個村落中,某一天來了一個剛滿二十歲的年輕人,背著一個大木箱,穿著一身很普通的短衫。

有去縣城趕集的人回來的時候,順路拉著他去的村落,要了幾個銅板。

在更早之前,縣城里的集市上出現了一群特殊的趕集人,他們在縣城買了一個院落,自稱是什么公司的銷售商。

公司是什么,趕集的人并不知道,但是這個公司卻賣很多稀奇古怪的好東西。

明亮的小鏡子、大戶人家買得起的玻璃、一種叫煤油的燈油、寬幅的顏色像是大海一樣的藍布,順帶著還有人在縣中的學堂中當期了開蒙先生,教的卻是一些奇怪的東西,孩子們可是挺喜歡。

趕集回去的人和坐車回去的年輕人聊了聊,年輕人很健談,說是公司派他去這個大村落里做個銷售點,賣些布啊、收些豬鬃啊、或是女人用的小物件什么的。

一路上便問了趕車的人過得怎么樣、收成如何、村里誰家有錢、租子一年收多少等問題。

看似是個閩城來的人,可是趕車的人很容易就和他聊得興起,時不時罵上幾句。

到了村子后,拿著治安官給開的路引,便租了當地一家窮漢的房子住下來,窮漢一年還能多收幾個銅板,有時候這新來的號稱能做木工又賣東西的人也買些酒來吃,反正家徒四壁有個遮雨睡覺的地方就行。

這窮漢懶得可以,簡直就是懶到家了,當個短工掙幾個子就花了,還喜歡推個牌九賭個大小什么的,當真是人家要舂米就舂米、人家要背糧就背糧,只要有幾個錢不做了。據說手也不怎么干凈,喜歡個小偷小摸,稍微有幾個錢就灌些黃湯,喝完了就睡覺。

新來的那人本想著和這個窮漢聊聊,可是話不投機,聊不聊幾句就沒了興致。

正趕上有家人得了大肚子病,一家人死絕了,便從那家人親戚那里盤下了這間小屋子,搬走了。

不到三個月時間,那里便成了一家小雜貨店,偶爾也有縣里公司的人來送貨之類,順帶著來的人中還有個半吊子大夫,能給這里的人看看病,大病治不了,小病倒也湊合。

最關鍵的是這家小雜貨店還賣鹽,而且是官鹽而且有商務官批的條子,有時候誰要是實在手頭緊還能從這里借到一些免息的小錢,很快這雜貨店就成了村子里最熱鬧的地方。

雜貨店的貨都很不錯,唯一不好的就是醬油,但是這種醬油卻又比平日買的便宜一半,明知道不是好東西但為了在農村賣得好,這醬油齁咸,顯然這醬油里用的都是沒交稅的私鹽,倒也很受歡迎。

當地很是有幾家富戶,玻璃、油燈、藍布之類的東西也用不少。玻璃窗怎么安,別人都不敢碰,生怕碰壞了要陪,新來的這人便出面給安。

平日里誰家有事,新來的這人也都去幫忙,頂著個木工的名頭,可是手藝卻只能說湊合,但是換個椽子什么的卻還能做。

這一來二去,村里人也都習慣了。這人平時又大方,孩子們正是學字的時候,又能教上幾句。

按說這樣的人物不該出現在村子里,顯然是見過閩城那樣大世面的人。可這人卻不喜歡和那些富戶打交道,除了買賣收豬鬃鵝毛之類的事外,很少去那些富戶家中。

這人反倒是愿意和一些佃農、窮漢打交道,彼此間也能說得上話,農閑的時候便聚在那家小雜貨店里聽這年輕人講故事。

一開始就兩個人,后來便多了。磨坊的長工、佃戶、短工,偶爾還有三兩個潑辣的女人。

故事越講越多,大部分都是些立國之初的故事,聽得很多人悠然神往立國之初的新墾國人土地所有制。

再后來就講到了他所在的公司、墨黨之類的東西。

磨坊長工對這人的評價就是真有腦子、懂得真多,但是也挺狡猾。很多時候有些事他明明知道,但偏偏不說,而是引著別人把話說出來。和他說話,很容易就把脾氣勾起來,隔個三五日就要罵上幾句,當然不是罵他,而是罵那些該罵的人。

又過了大半年,村里發生了一場命案,一個大地主出門的時候被人用鐮刀砍了二十多刀,死了。

殺人的那人是新來的完全沒想到的,是他最開始來的時候住的那家的窮漢。

窮漢殺了人之后,把頭割走了,治安官來抓人的時候又砍傷了兩個人,那窮漢當場也被打死了。

這在村里算是個挺大的事了。

那天晚上,磨坊長工、佃農、短工們難得的沒罵人,而是一群人買了兩刀紙,就在路口燒了。

聽了年輕人講了那么多故事,這七八個經常聽故事的人也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這人原來挺勤快的。本來我們都覺得他如今光棍漢一個,家里也沒老的,更沒個女人別說孩子了,這輩子就這樣了,指不定哪天就死了。還不是混一天是一天?”

“可曾想根本不是這么回事,現在想想這里面有個故事。你給我們講了那么多故事,我們也還給你個故事。”

“當年這人勤快的時候,他還有個妹妹。后來就和鄰村的換著當大舅哥,鄰村的娶了她妹妹,他娶了他妹夫的妹妹。也就說他既是他妹夫,又是他妹夫的妹夫。這不也是省點錢,都是湊合過日子,將來死了有人給供碗飯吃,撒個紙錢。”

“他娶的那女人長得還行,結果可不就被人看上了。他是個租地的,人家就說你娶了媳婦先讓我睡一宿唄?這可不是強迫的,你情我愿的,不讓睡也沒說非得喊打喊殺,但地你就別租了。”

“其實都這樣,大家也都習慣了。”

“他女人便去了三五天,租了片好地種。你說不去行不行?當然行了,問題是你不去的話,地也不租給你,誰也沒說還得強制租地的吧?”

“這也沒啥羞恥的,誰家親戚還沒個這樣的事?百十年了都習慣了。”

“女人回來后,月事就沒來。想是懷上了,我家女人老婆舌,說是回來后也用手往外摳過,也用水洗過,但這玩意不保準。”

“懷上了,他女人便說,你看這頭一胎咱就不要了,我肯定給你生個你的種。可巧這就懷上了,她也沒辦法,趕巧了唄。”

“結果找了個穩婆吧,使個鉤子往外鉤,沒鉤好出血了。淌了大半天的血,也就死了。人死了,再生個他的種那就別想了。”

“后來那人就變了。”

“埋了家里女人后,這人便開始好吃懶做。一天天的嘀嘀咕咕的,自己和自己說話,到后來地也不怎么種了,整天打個短工,有吃的就吃口,沒吃的就去偷個蘿卜。”

“這得要……嗯,得八年了。”

“現在想想,這事吧早有預兆。前幾天他妹妹村里來人,帶來個口信。他妹妹家的小孩得了白喉死了,他妹妹葬小孩的時候又被瘋狗咬了,也死了。”

“現在想想,他當時就是在等機會,一等等了八年。不說裝瘋賣傻的,就是讓人覺得他這人精氣神沒了,誰也不會在意這樣一條癩皮狗會報仇。他和妹妹相依為命長大的,估摸著也是撐著最后一口氣。”

“直接把人弄死吧,人家富戶都是沾親帶故的,他妹妹那邊的日子也好過不了,對不起他妹妹。不弄死吧,對不起自己女人。”

“這口氣一撐就是八年,我估摸著他心里也想了,自己騙自己說不是不想報仇,是怕妹妹過不下去。反正照這么活下去,肯定比他妹妹先死,到時候魂兒見了他女人也好說說為啥沒動手。誰想他妹妹死了,對面也沒了警惕,便動了手。”

“當年動手也不行,讓人打一頓,治安官再給他抓走收拾一頓,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是兩回事。再說人家家里還有打手,就算打架,人家也打得起,就算治安官秉公辦理,最多也就是各去勞役兩年,人家的打手出點錢就回來了,他卻不行。”

“睡佃戶媳婦這事,從法律上講也是你情我愿的事。從國法上來講,誰也沒逼誰,是你自愿的。女人死,那也是你自己找人拿鉤子往外鉤孩子鉤死的,從法律上講也怪不到人家頭上。”

“就像你說的,法律就特么是富人統治窮人的工具,你一說這話我就覺得真有道理。聽著挺合理的法,細細想想還真不合理。”

“你說當初他不同意能干啥?沒地種了,能去哪?說句難聽的,且不說城里能不能容得下他有事做,就算去城里也得有費用吧?再說也不準隨便遷徙啊,他可不像你,閩城那邊管的松不說,你們公司的掌柜又和閩城大人物都有來往,別說路引了,鹽都能賣,真不一樣。”

“再者,地在人家手里,講道理根本沒用。按著道理講,人家都占理,都不違法,可你說不違法就是對的嗎?這法,是誰的法啊?就說講理吧,當初立國金表上說利息地租不能超過多少多少,問題是地租如今就要五成,你愛租不租,不是我逼你租的。”

“說起來,說是去了都城,只要申明自己的情況,就能借貸到最低利息的農用貸款。問題是我們還能拋家舍業地跑去都城借貸去?說是這么說,如今這地方有沒有了還不知道呢。”

年輕人聽完這個故事,點點頭,拿出那個隨身攜帶的皮質封面的筆記本寫了些東西,又拿出一本書來,翻看道:“也是,今天就不講故事了,我給大家讀一段《國、法、人》吧。我們公司三掌柜寫的,挺好懂的,都不是些難懂的東西。”

從這一天開始,這間雜貨店的夜晚就不再只是講故事了,而是間或開始讀一些粗淺的、以宣揚仇恨和不公為主的小冊子。

這一天晚上眾人意猶未盡地散去后,村里新來的年輕人在一張準備了一年的紙上寫下了一行字。

“已有進展。申請一部分銀幣、一臺手搖軋花機和改良的長絨棉花種子、一個鐵制搖蜜離心木桶、一部分土豆南瓜和玉米花生種子,以及盡快派一名實踐過種植和養殖的同志前來。如有可能,請送來幾支短銃以作防身之用。另,上交上個季度的營業額和詳細賬單,我不小心打碎了一瓶煤油,請在我的工作津貼中扣除。”181170

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