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四十八章 作坊(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章 作坊(二)

第四十八章 作坊(二)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11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陳健選中了一片地。更新最快

那里有二十畝地以及一處水力磨房,剩余的都是荒地。靠近一條小河,距離縣城不算遠,又基本在縣城的下風向。

這里地勢很好,而且周圍并沒有太大的農場主。等到簡單的酸堿廠建立起來后,大量的污染物和酸性煙塵最多兩年就會上下方的土地大面積減產。

要是有大農場主,到時候說不住還要扯皮,但既然只是些小農戶,就算給錢不管用也可以雇人打一頓再給些錢攆走了事。當然自己不能出手,少不得得找個替罪羊和黑手套,最后給錢了事的時候倒是可以出面。

算起來除了那些耕地外,陳健一共購買了二百畝地。拿出錢活動活動,那些土地就變成了價格低廉的荒灘地。

如今這點小產業,還用不到這么大的土地,但要為將來計,多花一些錢也是值得的。

縣里的人丈量了土地,辦好了地契,陳健又找到了一些泥瓦匠,將廠房外包出去。

完全的磚木結構,以如今那些專門建造房屋的泥瓦匠的水平完全能夠建出來。

整個廠房都是他設計的,因為涉及到隨后的生產,不能馬虎。

燒結爐、熔煉爐、退火爐、壓制車間這些都需要在一個大廠房的范圍內,必不可少的還有人力鼓風機和高聳的煙囪。

買下來的水力磨房也雇來了工匠,改裝成一個水力研磨礦石材料的石盤,結構都差不多,稍微做些改動就好。

等到廠房正式開工建設的時候,陳健來到縣城開始招工。

招工的事一經傳出,每天來這里報名的人絡繹不絕,頗有幾分擠破頭的趨勢。

首先玻璃作坊的學徒和雇工的工資都算得上在雇工中較高的了,而且這是一門實打實的手藝。

在農場或是挑棉彈棉廠作雇工,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當完學徒之后還是一無所有,什么都干不成。

可是在鐵匠、玻璃、造船、木器等作坊做雇工或是學徒那就完全不同,只要勤奮一點,聰明一點再會巴結,人們覺得至少可以學到一門手藝,一門真正的將來可以吃飯的手藝說不準運氣好等五年學徒期結束后,自己還能開個小作坊一躍成為社會的中層也未可知。

做夢有助于身心健康,同時還能保證社會穩定。

奈何這種作坊數量還是不夠多,就算明知道去了里面做學徒實際上就是給師傅當牛馬,那也是擠破頭。從一開始這個族群就赤果的很,沒弄出一些封建道德來維護這種作坊體系,說的明明白白以免有人真的相信作坊或是某種行業的師徒感情是那樣的感人。

因而縣城新建了一個玻璃作坊、招收學徒和雇工的消息一經傳出,很多人都覺得看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希望。

這種學徒花不了幾個錢,陳健盤算著作坊里很多地方也未必非要用成年人,用童工最好,既省錢又能快速學習。

正常來說,就如今簡陋條件下的酸堿作坊,五年正好是個周期:五年后人基本就廢了。開除掉大部分,留下幾個牙沒被酸腐蝕沒、眼睛沒瞎、嗓子沒爛的熟練工,再招一批新的學徒那就是最有利潤的選擇,免得死在作坊中還掰扯不清。

只不過招工的時候肯定不能說會有這樣的危險,趨之若鶩也就成了必然。

二百個雇工的名額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招滿了,由司法官統一簽了雇傭契約,保證這些學徒五年之內不能隨便離開否則判處監禁。

二百人中有一百多個十四五歲的年輕學徒,剩下的都是年富力強的成年人,陳健叫趙四等人看管這些人,先回到還沒有修建起來的作坊區干些雜活,順帶將他們將來要住的小矮屋建起來。

在廠房附近弄出個食堂,先管吃將來還要管住,甚至可能將來要封閉管理以防玻璃生產技術的外泄。

這些年輕學徒都經受過簡單的認字數數的開蒙教育,也在學堂里學過排隊站隊點名之類的事,雖然比不過真正接受過真正義務教育的人,但比較起來在這個時代來說他們就是最好的作坊勞動力。

這些事陳健也不需要自己去管,只叫那四個亡命徒去管,他還要忙著去干別的。

一個二百人的玻璃和化工作坊,需要的原材料極多,也同樣可以帶動起一大批的上下游產業。

玻璃所需要的硅砂附近極多,煤炭可以直接買價格也不貴,碳酸鈉這里也有不少小作坊以燒水草灰為生,與北邊靠近戈壁荒漠中直接蒸發晾曬法比起來昂貴一些,不過算上運費也就差不多了。

除了這些原材料,還需要鑄鐵板、鉛、坩堝、上釉的陶缸、木器玻璃運輸架等等一堆的東西。

好在此時已經不需要從頭開始,這些東西在手工業尚算發達的地方,只要有錢就能買到。

只不過這些器物的購買過程有些復雜。

對于煤礦或是大型冶鐵作坊來說,陳健要的這點東西連人家的正主都見不到,要不是因為某個煤礦的礦主聽兒女說起過陳健的名字,基本就是隨便找個人就打發了。

陳健此時尚沒有和這些真正的巨富坐在一起喝茶的資格,那點名聲在這些人眼中算不得什么,而且此時科學還沒有完全展示出應有的力量。

但是對于一些,陳健的這次采購簡直就是讓他們頓覺希望無限。

像是木玻璃運輸架的生產,陳健找了一家不算大的小木器作坊,只有七八個徒工和一位師傅。

這就是個典型的小手工作坊,三四代以做木匠為生,奈何運氣不好就是沒踏出那臨門一腳,始終就是以這種小作坊的形式存在。

陳健打聽了一番,知道這個木匠作坊的師傅人品不錯,心腸尚可,這就是個可以拉攏的伙伴。

師傅姓黃,名叫黃德,陳健找到這間木器作坊的時候,黃德正和徒工們正興高采烈地給縣里的一戶人家做棺材。

小木器作坊生意還算紅火,但是等陳健說明來意,示意自己想要定做大約兩千套木架的時候,黃德還是嚇了一跳。

他從未接過這么大的一單生意,稍微算了一下利,心中樂的無以復加。

聽了聽陳健腰間叮當作響的錢幣,又看腰帶被墜的下垂,知道這不是說笑,這棺材也先不做了,便喊著自己渾家準備些茶水。

“小哥,你找我算是找對了。我這也是祖傳了三代的手藝,卯榫的功夫在在南安那也算的上是個人物了。只是不知道小哥要的木架是什么模樣?可否給我說說?”

陳健拿出了一張圖紙,上面簡略地畫著玻璃運輸木架的模樣。

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東西,黃德做木匠做了這么久,一眼就看出來這東西比做窗戶要簡單的多。

心道如果這要是能夠接下來這單買賣,自己這一年就能賺不少,趕忙應承道:“這東西我看明白,簡單,小哥也不需找別人了,只要價錢合適給出些定錢,這兩千套我就做了。”

陳健點頭道:“我也不準備找別人,只是不知道黃師傅多久能做出來?”

“若是急用,大半年如何?”

“太晚,兩三個月之內我就要用。”

黃德苦笑道:“小哥,你這可就說笑了。這東西雖然簡單,可也是靠刨刀鋸子一點點弄出來的,還要去鋸木場那邊準備木頭,兩三個月之內只怕我是做不到。”

嘴上這樣說,心中卻琢磨著怎么才能讓陳健只在這里做一半。

陳健搖頭道:“按我算的,黃師傅兩個月之內完全可以做出來,只不過要推了其余的生意。”

“小哥,若是價錢合適,不消你說我也會把其余的生意推了。只是兩三個月的時間太緊,實在是無能為力。別說是我,便是任何一家木器作坊也難以做出來。”

陳健低頭拿起地上的一塊木頭,問道:“你也有不少學徒,看年紀也跟你學了很久,就算眼中無線手中不穩,但是一般的卯榫總能做吧?”

“那是自然。”

“一人專門做卯、一人專門刻隼、一人專門熬膠黏合、一人專門以矩尺石墨畫線……每人各干一行,怎么就做不出來呢?我要的這兩千套都一模一樣,怎么用得著半年之久?”

黃德愣了愣神,想了想陳健的話,恍然大悟。

這也怨不得他想不到這樣的辦法,實在是手工作坊一直如此,尤其是這種小型的木器作坊。

各人家蓋房子的窗欞、房梁之類各自不同,莫說兩千套一模一樣的東西,就是遇到三五套一模一樣的東西都算難得。

這東西不是冶鐵做犁鏵,一個模子翻來覆去的用,做出來的東西都一樣。各家的門窗有大有小,棺材板子各自不同,基本還處在一種來料加工的級別。

有些東西一點就通,只是之前就算點通了也沒用,沒有大規模的幾乎一樣的尺寸需求,自然也就沒有這種生產模式的基礎。

“若是像,倒還真能試試。”

“這東西我又不是要做棺材非得嚴絲合縫,只要差不多就行,黃師傅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不是差一兩分那么大,都能安上。錢是少不了你的,定金我也可以先給你拿出來一些。”

提起錢,黃德趕緊估摸了一下木料,既想著多賺點又擔心第一次要價太高把陳健嚇走:只要挑明了這種一人做一件事的辦法,去別的鋪子一樣可以做,這一點實在是拿不住人家。

報出了一個陳健可以接受的價格,陳健拿出了三分之一的定錢,簽了契約。

“黃師傅,想必你也聽我了我在咱南安開了一個玻璃作坊,以后可能還有別的作坊。若是這一次做的合格,以后木器的事我都可以找你,咱們可以長期合作。”

“那就多謝了,若是每年都有這么一樁千余套的生意那就好了。”

“放心吧。只是以后可能我要的東西都是成套的,基本不太可能有十套以下的器物,而且基本上我用的可能都是些學徒就能干的。倒是黃師傅的手藝若是如你所說的那么高,有些東西學徒做不了還得請黃師傅出手。”

“這你放心,只要是你能畫出來,我就能做出來。還請小哥以后多多照應我的生意,但凡有什么我這小作坊能做的,還是交給我,價錢絕對比別家的鋪子便宜。”

許下了這樣一個未來,黃德心中也是充滿幻想,只覺得今日是祖先保佑,竟遇到這樣的大主顧。若是每年都有這樣的生意,又愁什么。

陳健則想的是今后用木器的地方怕是許多,一個成手的老木匠可以干很多事,如今的木匠鐵匠鎖匠表匠這些工匠,也都算得上是這個時代工程師級別的了。(未完待續。。)rw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