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八十三章 國(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章 國(五)

第八十三章 國(五)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1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類別:其他小說

作者:

書名:__

議事會大廳的隔壁院落,大的宴會早已結束。無彈窗

其余氏族的親貴們只是來走個過場,以表示其余城邑認為陳健平叛的行為是正義的,也是大河諸部支持的。

娥衛兩城則不是來走過場這么簡單,他們需要獲得陳健的更多的物質支持,以及為了不久前陳健托他們的子女族弟帶去的關于野心的話。

大軍在外,消耗糧草,不日將要返回。

但是日后與夏城的關系、如何實現那些野心并沒有商量好,他們已經按捺不住。

榆城為夏都、衛取西而娥居東,互為羽翼謀取萬里的想法早讓娥鉞衛河心中極熱。

在夏城出現之前,娥鉞等氏族的眼界不過是找一塊水草肥美的地方建立城邑,從未想過要建立偌大的功勛天下聞名萬世永記,更別說千里之土統轄數族的想法。

這與沒有雄心壯志無關,僅僅是因為那時候條件太差,不敢想這些東西。

然而幾年后,這些當初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就已經開始在心里悸動,他們看到了曙光。

隨著夏城帶動的變革和技術革新,他們的心思不再滿足于小小的一座城邑。在他們看來,既然夏城可以依靠一城之力深入東夷大勝而歸,他們只要和夏城站的更近學習夏城的辦法,未必便做不到。

陳健當初既然給出了那樣的野心來誘惑他們作為盟友,當然不會是隨便說說,也是確定要把兩座城邑拉入自己的戰車成為最重要的盟友。

于是在大宴之后,陳健又設了小宴,單獨宴請衛河與娥鉞兩人。兩人當然明白陳健會說什么,欣然赴宴。

微微醺醉之際,陳健問道:“兩位領可聽說了我的提議?”

“當然。”

“不知道兩位有什么看法?”

衛河畢竟年輕,這些事他早就和衛淵商量過,此時先開口道:“七八月之時,姬夏東征,連破三城,這是極大的功勛,也證明了兩件事。”

“如今城墻夯土不厚基石薄弱,挖洞、爆炸,完全可以在一個月之內攻下城邑,不再是只能圍困難以攻取。”

“姬夏以半城之力,迫使東夷退兵連破三城,夏軍強盛無需多言。”

“姬夏遠赴千里營救親族,這才是大河諸部領應做的,威望日高,許多領必然心服。”

“如今夏有數萬,娥、衛兩城族人亦是一心。兩年之間休養生息,編練甲士,積攢錢糧,兩年后三城可戰之兵將有數千。”

“其時,甲士三千、族人萬余、兵車數百沿大河而下,直抵粟城,邀粟岳觀兵戈之盛戰車之強。”

“粟岳服,則尊姬夏為諸部盟,全力向東,三年可滅東夷、俘穹夕,大事可成。”

“粟岳如不讓出盟之位,可學當年華粟泉谷故事,戰而勝之,破城而結盟,逼其服。粟岳既服,大河諸部無有不服。整治軍備、會盟諸族,全力向東,亦可成事。”

陳健笑了笑,轉頭面向娥鉞,問道:“不知道娥鉞領意下如何?”

娥鉞搖頭道:“我覺得還有別的辦法。當初夏城孱弱未強,諸部會盟之時便有城邑拉攏姬夏結盟以抗粟岳如今夏城羽翼已豐,威望正盛,遠征東夷營救親族,諸部皆知。”

“反觀粟岳,背大盟而結小盟,又北征原本的親族諸部掠奪奴隸,東北諸部親族多有怨言。姬夏可遣使前往東北,邀當初背棄粟岳的諸部會盟夏城。”

“如今草河諸城富足繁盛,又有銅鐵之利耕戰之法,遠非當日可比。他們必然以姬夏為。其時諸部自北向南、夏娥衛自西向東,聲討粟岳背棄大盟、不顧東夷而先掠親族的罪狀,粟岳又怎么能夠抵擋呢?粟岳臣服,大河諸部一力向東,又怎么能是東夷所能抵抗的呢?”

陳健看了看這兩位盟友,兩個人的做法不同,這是必然的。

娥城在夏城東邊,靠近北狄,同時也靠近一些當初反對粟岳成為盟的城邑。娥鉞當然是希望交好那些氏族,以免大軍南下的時候被他們插一刀。

而衛城在夏城南邊,靠近大河,與粟城同盟的一些城邑靠近。如果采用娥鉞的辦法,榆城的所有國人肯定是要退回草河的,到時候衛城就是與粟城同盟的橋頭堡,甚至可能粟岳在覺情況不對的時候先動對草河三城的攻擊,到時候衛城頂在前面,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事。

不過目的只要一致,這些都是可以調和的。

他們都認為五年之內陳健提出的建千里之城以為諸部方伯的計劃可以實現,甚至可能還用不到五年。

這種極為急躁的態度讓陳健很憂心。

并非是計劃不可行,這個時代倘若抓住機會,滅亡一個氏族的統治不過數月時間。只是這樣的征服是毫無意義的,文化的優勢還沒有確立出來,沒有足夠的管理層,到頭來文化技術的傳播度反而不快,這不是他想要的。

娥鉞看著陳健皺眉不語,奇道:“難道姬夏覺得這兩個辦法都不能做到嗎?當初華粟泉谷之戰,持續兩月,三戰而平,諸部信服不敢作亂。如今粟岳忝居盟之位,兵甲不如草河三城鋒利、名望不及姬夏深入東夷營救親族,姬夏還在擔憂什么呢?”

陳健展開眉頭,笑道:“兩位到底是希望留給后世子孫親族千里之土呢?還是僅僅想要征伐之功留名后世呢?”

“當然是為后世子孫留千里沃土,可這也是要靠征伐才能得到的啊,這兩件事難道不是一件事嗎?”

陳健擺擺手指道:“這并不是一件事,而是兩件事。”

“譬如娥城,族人不過萬,真的滅掉東夷,便是給娥城千里土地,又能怎么樣呢?”

“三年之內,娥城除了訓練甲士外,又有多少變化呢?難道娥鉞領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憑空管轄千里的土地嗎?”

“到時候無非是抓東夷人做奴隸,管轄三百里之地。三百里之外,東夷氏族臣服納貢,心中難免怨恨。娥城萬人居住城中,城外仍舊是東夷土地,說著東夷語言、祭拜蒼穹、氏族維系。”

“三十年內,娥城強盛,東夷依舊會納貢臣服。百年之后,若子孫強盛,娥城人口增多,或可真的統治千里。”

“但倘若百年之后,子孫孱弱,東夷人起身反抗,這不但失掉了千里土地,只怕連祭祀都難以保全啊。這樣的千里之土又有什么意義呢?”

娥鉞急忙問道:“那姬夏的意思又該怎么辦呢?”

“這件事急不得,我也聽聞了兩城的變化,這其實就是真正擁有千里之土的開端啊。”

“數年之內,除了要編練甲士外,還要派遣親族年輕人學習文字、耕種、管理之法。娥城不過二百多能夠認字數數的人,管轄娥城萬人將將夠,哪里夠管轄千里的土地呢?”

“東夷氏族林立,靠血脈延續,不服管教,一旦孱弱必然反復。數年后娥城如有五六百識文認字粗通算數管理之人,那又不同。”

“以農具耕牛之法瓦解東夷氏族,助其貧者而罰其親貴,使氏族不能同心彼此怨恨。”

“以識文認字之人協助管理,領直轄,興修道路,相互連接。”

“或分封親族子嗣,各攜一二百識字之人,兩千族人,管轄萬余氏族瓦解的東夷人,單獨建城以為娥城羽翼,千里之內只需四城便可讓東夷難以反復。教習文字、變革風俗,使其遺忘東夷二字,這千里之地才算是娥城真正的土地。”

“而如果不提前做這些準備,即便進入東夷,娥城又有多少人可以管轄那些土地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教習文字變革風俗呢?”

“假如沒有這些人,還不是要靠東夷親貴維系穩定?他們嘴上雖然臣服納貢,但是時日一久必然反叛,這樣的臣服又有什么意義呢?”

“這就像是想要吃烤羊,在沒有抓到羊之前就先生火。烤羊必須要有火,但是咱們要的是烤羊而不是火啊。”

“所以我說,這是兩件事。如果僅僅是希望留下征伐千里的功勛,之后的事全憑子孫開拓,現在就可以如你們兩位說的那樣。”

“如果想要為子孫后世留下真正的土地,如今就不能夠這么做,還需要積蓄力量、準備人手。”

“在沒有擁有可以管轄千里數萬人的讀書識字會算數之人之前,我們都不能動手,如同秋蟬一般蟄伏數年,等到羽翼豐滿方可破土而出一飛沖天。”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才擔心兩位過于急躁,以至于沒有準備好就貿然攻伐啊。”

“對大河諸部,我們要呼吁親族一體,并且一旦有夷狄動亂我們就要出兵提升威望,不可給粟岳等人攻訐我們的機會,暗暗積蓄實力。”

“對于東夷諸部,我們要呼喊并不是為了攻伐他們,也不是為了氏族仇恨,而是他們走了歧路所以落后,我們是為了給那些人帶去文明,帶去更好的生活方式,帶去耕種鐵器之類的技術,如同在黑夜中點亮了火光,以此來減少他們的怨恨,讓他們相信我們的祖先眷顧著我們而他們的蒼穹并不能讓他們強盛,摧毀他們所信奉的。”

“這也正是我在東夷筑新華城的原因,讓東夷人看到我們的進步他們的落后,讓他們渴求這種新的生活,確信只有信奉祖先、說大河諸部的語言、書寫大河諸部的文字才能夠過上這樣的生活。”

“如同蠶吃桑葉一般,以新華城為根基,吸取東夷人逃亡,變革風俗文化。順從我們的就臣服,不順從的就攻打,讓東夷諸部都知道我們的存在。”

娥鉞衛河聞言思索片刻,拜謝道:“如果不是姬夏,我們差點因為急躁而斷送了族群的未來啊。”

陳健也拜謝道:“如果沒有兩位的相助,單單依靠夏城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如今三城既然一心,就不能不步調一致。兩位率軍返回后,需要再挑選親貴親族的孩子前往榆城,以為數年后準備。要征服一片土地一個氏族要依靠兵甲戈矛但要真正管轄一片土地,還是要靠文字算數啊。”

“夏城如今尚未安穩,一旦安穩,我會再邀請兩位前來共商大事。三城俱為一體,不可背叛,否則得益的正是別的城邑啊。”

說完后,三人共舉酒樽,準備再次盟誓。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紛亂,陳健大聲詢問,外面有人帶著喜色回道:“回報姬夏!白馬派人告知,密謀叛亂者已被堵截,不日將押回夏城!還有,逃亡周圍的親族已有第一批返回的,正在安置。”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