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四十三章 東夷震動(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 東夷震動(七)

第四十三章 東夷震動(七)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0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既決定要憑堅城據守,牟狐只好派人去通知其余的城邑,任何城邑不得出兵,任憑夏城人如何挑釁都不要出城。

有人提議再派人通知穹夕,但牟狐覺得既然穹夕已經知道夏城人的動靜,便不要再去催促。

她擔心穹夕軍心不穩,急于回師以至于沒有派出斥候,或是行軍速度太快大軍疲憊不堪。

萬一大河諸部的軍隊半途伏擊,導致最后一直機動的野戰力量被消滅,那整個東夷都會危如累卵,戰略的主動權會完全掌握在大河諸部的手中。

面對夏城人的威脅,牟城能做的只有禁止人出入城,城門關閉,只派出一些斥候在城外搜尋夏城人的動靜。

城中糧食極多,羽箭充足,正常來說守衛一年不成問題,但牟狐心中依然不安。

牟城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堅守,夏城的大軍也完成了休整,開始了進軍。

八月初二,牟城的斥候回報,夏城大軍旗鼓大張朝牟城而來。

牟城緊閉了城門,找了一些強壯的奴隸逼著他們來到了城墻守衛,以兩個國人看守三個奴隸的方式下了死令,奴隸退后即死。

然而陳健帶著夏城的軍隊在牟城附近轉了一圈,隨后掉頭急轉東下,朝著東南方的玉礦而去。

分化瓦解,是在敵人腹地作戰所必須的。

化族群矛盾為階層矛盾,這才能最大程度讓整個東夷都亂起來。

陳健相信那些拼死累活的奴隸會和被姬柏帶回的那個叫碗的女人一樣,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族群,只有模模糊糊的概念。

對奴隸來說,給東夷人當奴隸和給夏城人當奴隸并無區別,倘若稍微寬松一些這些奴隸便會忘卻自己的血緣身份:站在城頭對著一群捆綁著的奴隸宣揚族群萬勝,奴隸們便會熱血激涌奮勇殺敵……似乎只能發生在童話世界。

八月初四的傍晚,夏城大軍包圍了玉礦,輕而易舉地攻破了那里的防守,解救了三千奴隸,擊潰了六百多監工和東夷士兵,俘獲了一小部分工匠。

那些瑟瑟發抖的奴隸只緊張了一天就融洽地和夏城人站在了一起,因為陳健找到了嗟和他所熟悉的宣傳隊,以及四百多名在榆城礦山勞作的礦工,讓他們和那些玉礦奴隸交流。

語言是種力量,經過轉譯之后為薄弱許多。

語言或許不通,但是肢體卻都一樣。

夏城的礦工們伸出自己滿是繭子的雙手;彼此演示著挖礦的動作;比劃著說起礦洞坍塌的可怕事故……即便語言不通,可靠著比劃和那些東夷翻譯,仍舊相談甚歡。

共同經歷的痛苦總會比共同經歷的幸福更容易讓人靠的更近,有時候只需要一個動作就會讓彼此產生許多熟悉的感覺。

榆城的礦工們領取了尖鎬和鐵釬,演示了一下他們在榆城是如何勞作的,又說了說他們的待遇,讓那些挖掘玉礦的奴隸們很是吃驚。

榆城的礦工們是最特殊的一批作坊工,一開始他們的待遇就不錯因為陳健擔心遠離榆城這群人會造反,加之都是露天礦,所以死亡率不算高。

牟城的礦奴們確信這群人沒有說謊,因為很多東西不真正挖過礦根本不會知道其中的苦楚和細節,顯然面前這群強壯的人曾經也是礦工,只是他們過得卻比自己這些人要好得多。

他們一個月會吃上一次肉,有的人還有了女人可以傳承自己的血脈,這簡直堪比夢中的日子。

一天后,一個礦奴們已經熟悉的名叫嗟的人,坐下來和他們好好聊了聊。

聊到最后,便蠱惑他們跟隨大軍一起將他們的主人埋葬,讓他們嘗嘗挖礦的滋味。

所有的礦奴齊聲聲地喊了一句同意,他們展示了自己身上的鞭痕,露出了自己常年彎腰勞作凸出的椎骨,盟誓絕不會后退。

但他們也詢問了今后該怎么辦,嗟回答他們了夏城的規矩,希望他們能夠從最基本的人做起,學會大河諸部的語言和規矩便有機會和他們一樣。他們深信不疑。

用五年的勞作換來人的身份。

五年,很遙遠,將近兩千天。可至少有了一絲希望。

而那些鼓動他們抓來那些頤指氣使的人送來挖礦的話,更讓這些礦奴振奮不已,這種報復是他們想都不曾想過的事,僅僅是聽一下就覺得血脈賁張渾身抽搐。

這些話當然是陳健授意嗟去說的,既然已經加入了夏城的體系,在宣傳口這方便陳健管的極嚴,沒有他的允許誰也不敢把宣傳基調定下來。

這種事、這些話,放在五年前,陳健絕不會做也不會去說。

那時候夏城不但使用奴隸,而且使用的樂此不疲。

如今這個挑撥奴隸反抗的看似滿心憤慨的首領,曾經就是整個夏城最大的奴隸主,累死在他手底下和命令下的奴隸少說七八百,挑唆東北方山林中的氏族戰爭開辟了一條充滿血淚的奴隸之路。

靠著奴隸的支撐他養了第一支脫產軍隊,開辟了大量的公產土地,收攏了夏城的權利分化了夏城的氏族。

但如今耕牛鐵器的出現,陳健總算可以給自己滿是鮮血的雙手涂脂抹粉了。奴隸仍舊需要,但不再需要成百上千的奴隸支撐整個城邑的運轉。

奴隸會一直存在數百年,新時代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建立在舊時代的基礎之上,但每年奴隸們所創造的物質財富都在比例減少,至少對夏城來說是如此。

夏城還有奴隸,而且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仍會有。所以陳健揮舞著奴隸反抗的這柄利器,不是此消彼長,而是互相傷害。

只不過傷敵一千自損二百,不用奴隸對夏城來說不過是壁虎斷尾,會流血但不會致命;對東夷城邑或是其余城邑而言,不用奴隸則是公雞斷頭。

這里是東夷不是自己的基本盤,這種互相傷害會隨著時間推移對自己越發有利。

這也算是這次出征在東夷內部的宣傳基調,就是全力在東夷腹地挑唆階層矛盾,分化與穹夕不算太融洽的氏族城邑,盡量淡化族群矛盾。

族群的概念此時是模糊的,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概念,除了夏城以北的膚色不同人種不同一眼能夠看出來的那一批外。

皮都一樣,語言類似,可能區別也就是做飯用的陶罐是三條腿還是四條腿這么點區別,甚至不少東夷的族群也是從西邊遷來的。

東夷本來就是陳健要做將來統一后基本盤的地方,前世的經驗不是殺光,而是城邑殖民文化侵略國野之別淫奔生子。實行最極端政策的周王室宗親魯國三年不平東夷之亂,而實行寬松政策的齊國數月政通,成為了五霸之首,這一點值得學習。

焚其史,禁其言,改其俗。百年后,東夷只在史書中,沒有歷史和歷史的記憶,甚至沒有語言,這個族群的血還在,魂卻已經沒了。

所以這一次陳健在內以族群主義挑動學堂年輕人的狂熱,在城邑內以利益誘惑族人的狂熱,真到東夷的時候卻要用階層仇恨來讓東夷內亂。

族群是一種血緣和文化的二元概念,純種族群主義是弱者的強心劑,強盛的一方也可以搞,但副作用就是弱者一樣會搞,而且比強者搞更有利代價也更小。

他可不想憑著族群主義的強心針打完東夷,然后留下一個動亂數百年的種子,有時候侵略是需要欺騙的,該用什么不是一定的和確定的,需要變動。

隨著夏城的出現和變革,大河諸部的力量在逐漸增強。既然是強者,就不需要這一針,搞文化族群和意識形態更適合此時此刻的情景;如果此時大河諸部處于弱勢或是滅族的邊緣,陳健會第一個蹦出來搞血緣族群復仇概念的。

這些被捕捉的礦奴正是城邑需要的廉價勞力,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就是可以勞作的人口,稍微改善一下他們的生存環境總能換來三五年的安穩。

這些人未必都會回到榆城成為最底層的人,而是需要挑選出強壯的能夠干活的一批,夏城的福利體系不會供養一些傷病太多的人,那是負收益。

在玉礦休息了兩天,陳健選出了最強壯的六百多礦奴隨軍前進,其余的和被俘獲的東夷人被送回了落腳點,他們要在落腳點挖土伐木,準備修建一座可以堅守的營寨。

八月初七,陳健帶著新加入的六百多礦奴抵近牟城,一路上暢通無阻。

其余城邑得到了牟狐的消息,并不敢派出大軍襲擾,小股部隊的襲擾又毫無作用,夏軍走的很慢,斥候極多,毫無影響。

再一次看到牟城的時候,牟城已經陷入了不安和混亂,緊閉城門不敢出城應戰,只在城內死守。

選了一處靠近牟城兩里的小山丘,扎好營寨挖掘水井。

大軍休息,那些礦奴在一些黑衣衛的帶領下來到城墻外弓箭射不到的地方,用最惡毒的語言朝著城頭咒罵,呼吁那些城中的奴隸們一同反抗。

陳健也猜到了城頭上的奴隸必然有人督戰,現在呼喊不會起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因為他還沒有在這群奴隸面前展示自己的實力,不過一旦夏城人展示出或可獲勝的力量后,這群守城的奴隸將是最大的不安穩因素。

無論下面的礦奴如何辱罵挑釁,上面都毫無回應,也不派兵出來襲擾,只是偶爾有羽箭落下,離得太遠很難傷人。

一天后,營寨中立起了幾座木塔高臺,用以觀察城中的動靜。夏城的兵力太少,不能做到四面圍城,但城中的人又不敢出城決戰,只能圍堵一面。

木頭做成的簡單的盾車推出了營寨,簡單的木輪不是輮彎的,只是原木切成的,簡單易制只是不能長久。

推進到距離牟城城墻三五百步的時候,大軍向前擺出防御的陣勢,以防城中出城襲擾。

榆城的所有礦工出生的戈矛兵和被解救的玉奴們放下了武器,拿起了他們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尖鎬鐵鏟,被陳健賦予了任務。

盾車掩護靠近,在盾車之下挖掘地道直抵牟城城墻之下。

曾經作為礦山監工的各種人被找出來,負責指揮其余的人用木料支撐坑道,防止坍塌。

這里是大河的沖擊平原,土層極厚,工具趁手的話挖掘起來絲毫不費力氣。上游接應的船只運送來了一船火藥,木工司出身的士兵領取了工具,負責制作大型的木棺材,用來盛放火藥……

穹夕在攻打風城的時候用過挖掘地道的辦法,陳健也如法炮制以牙還牙。

城防戰也是隨著時代而不斷進步的,這個時代很難考慮到挖掘地道或是火藥炸城的攻擊方式,所以城墻下沒有極厚的夯土層或是石板,用以防備這種攻城方法。

守城的人也不會用陶翁放在地上聽地下的動靜,更不會用水灌入地道的方式來泡濕火藥,這些都是在戰爭中不斷學習的東西。

每一次進步都是用血換來的教訓。

其實從鐵制工具和火藥出現之后,整個大河兩岸所有的城邑城防都已經落后了時代,是該通過這場戰爭讓各個城邑的筑城思維再向前走一大步了。

他沒那么好心來當這個先生,只是為了逼著其余城邑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重新修筑城墻,不要讓粟城之類的城邑把心思都用來琢磨遏制夏城或是動了武力解決的心思。

至少這一戰之后,他們在修好新的城墻之前不會和自己翻臉,所以這一次攻城一定要攻的足夠震撼以造成一種威懾。

威懾的不僅僅是敵人,還有現在的盟友。

PS:今日只有一更。見諒。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