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爐

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爐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28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十二月,運輸司的人終于開始運回第一批鐵礦石,姬云也跟著運輸司的人返回,滿懷著期待。()既有對自己未來的期待,也有對山岬島模樣的期待,聽別人說起的總比不過自己見到的。

島上的學堂也在臨近年關的時候休息了幾天,八篇書簡已經學完,簡單了進行了一次考試,成績大多不錯。

最難的切音拼字和乘法表也都完成的不錯,在山岬島上學習的這些各個城邑的親貴子女都帶上了或多或少的夏城口音,完成了這一點他們就可以認出更多的字讀出更多的字,算簡單乘除法的時候也不需要用算籌一點點地算了。

難得的假期中,這些人沒有閑著,而是流竄于各個作坊之間,陳健也沒有禁止。

公用的浴場和飯廳讓這些人和夏城國人的關系都很不錯,問什么對方就會答什么,不過回答的那一切都是他們的城邑不可復制的。

山岬島上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而且出現了很多他們以往不曾見過的美景。

因為大野澤的湖泊放熱效應,山岬島的冬天并不太冷,水也沒有凍結。而大量的作坊用煤導致城邑附近的煙塵很大,空氣又潮濕,每一天早晨都有一層濃霧,很漂亮,這在別的城邑很少見。

十二月初八那天,這些人學到了一個夏城的新習慣,清晨喝的一碗很甜美的粥。粟米、麥仁、豌豆、紅棗、大豆、栗子……八種食物融和在一起的味道很古怪,仿佛將夏秋太陽的味道都浸潤到了這一碗粥中。

據說這是為了祈求或是感謝去一年風調雨順,很正當的理由。

喝完臘八粥后的第三天,孩子們手中多出了一篇木簡,內容是一封名為姬云的人給陳健寫的信,講訴的是想辦法最省人力運送礦石的辦法。

夜里那個叫姬云的人帶著幾分靦腆在眾人面前說了說自己的想法,大致就是一想到榆城正在建設自己就吃睡不安,一定要想辦法多運礦石之類,絕不會因為被扔到礦山就存心懈怠云云。順便做了一番自己檢討,檢討下很久前自己犯的錯。

他的胸前掛著一個黃銅的徽章,很漂亮,上面刻著一個正在冒煙的冶煉爐的模樣,據說在夏城只有很大的功勛才能獲得這樣的黃銅徽章,上面刻得東西也不同,有麥穗、戈矛等等。

不過他胸前的黃銅徽章上冶煉爐是冒煙的,但是現實中距離冒煙還有些日子,大量的礦石被運回來正在粉碎,據說是要先培養一批會粉碎礦石選礦的人才能開工。

臘月十八,冶煉爐進行了開爐前的最后一次檢查,確定沒有什么問題后,作坊工將礦石木炭一層層地堆積在了冶煉爐中,學堂的學生也都被叫到了周圍觀看。

用赭石染過的麻布紅彤彤的,纏繞在冶煉爐的周圍,扎出了兩個大布花。

百十個樹皮黏土炮仗一起點燃,噼噼啪啪想過之后,陳健大聲喊道:“開爐!”

早已演練過幾次的人們扯開紅布,作為福利這些紅布將會發給抽簽選出的幾個人。抽到簽的幾個人負責點火,同時將水車上的木楔子拔出。

木質的水車輪開始運轉,旋轉的連桿帶動了風箱的拉手,發出呼啦呼啦的巨響,一團火焰在點火口開始燃燒。

泥范排成一排,第一批鐵用來制作范。作坊工們拿著陶制的坩堝在放鐵口做好了準備,長長的硬陶棍上綁著的黏土坩堝是為了舀鐵水裝進范中,每個人都用融化的蠟油聯系過數次,最起碼不會一不小心倒在自己的腳上。

每個黏土坩堝都是特質的,陳健將之前的木模用排水法大致算過體積,每個專門負責澆鑄的作坊工手中的坩堝大小也不一樣,恰好比標準體積多出一成。

天氣不算很冷,尤其是冶煉爐附近更是熱的讓人難受,學堂的學生們去看的津津有味,他們都想知道這樣真的能煉出這種名為鐵的東西嗎?他們也都想象著自己的城邑能否做出這樣的事。

這些東西他們都是聽聞過卻沒見過,尤其是附近的水車、水車上的連桿,據說等到他們學完兩年后,會有木質的簡單水車模型讓他們學,但是現在還很遠。

等待是漫長的,陳健一直在冶煉爐附近站著,不斷通過觀察孔或是讓人加料,或是讓人給預熱室生火。這是榆城的頭等大事,什么事都要推到后面。

那些學堂的學生逐漸因為冷走開了,他們以為這是一場很盛大的場面,會如同驚雷一樣震撼,可是看了許久卻發現這倒像是無趣的春雨,麻木而又繁瑣的輪回。

很多個時辰后,陳健的手開始顫抖,還停留在一旁觀看的人也瞪大了眼睛。

兩個作坊工拿著長長的棍子來到了出鐵口,捅開了用草木灰和草泥的堵塞,通紅的鐵水以極好的流動性流淌出來,紅紅的如同沸騰的血。

礦石中提前加入的石灰作為爐渣的助溶劑,讓爐渣的流動性很好,溫度也足夠,所以鐵渣算是很完美的分離。

很顯然這是白口生鐵,否則以現在的爐溫如果弄出的是熟鐵或是鋼,根本不會有這么好的流動性,因為它們在這個溫度只能半融化。雖然陳健已經用上了預熱鼓風和這個時代的大功率鼓風機,不過沒有焦炭也就只能這樣了。

早已準備好的澆鑄工舀出鐵水,澆灌在各種奇怪的泥塑模子中,冷卻成型后便打碎泥模,將第一批鐵器放到了已經升溫的退火爐中。

而剩下的生鐵則分出一部分運送到炒鐵爐中,那里已經開始加熱,借助窯體的拱形結構反射熱量,以煤作為染料,應該可以達到讓生鐵融化的溫度,那里融化的生鐵會有人專門在溶化后攪拌。

如果溫度足以支持融化生鐵就先鑄造,如果不能的話就要冷凝成小塊以被將來鍛打。

空氣被鐵水烤的炙熱,人心也同樣熾烈,等陳健拿起一個作樣品的犁鏵頭,將外面的泥殼摔碎后,一把黑乎乎的鑄鐵犁鏵落在地上,發出了當當的響聲,四周也隨著這聲脆響發出了一陣歡呼。

眾人跑過來圍觀這支鐵的犁鏵,夏城有過鐵,但那是不可復制的,只能作為祭品和禮器存在于祭堂的。而這片犁鏵讓夏城人明白,不久后或許每個人都會有一把真正的稷鐮,真正的魚腸,真正的簪釵……這是陳健很久前給他們的承諾,如今終于看到了希望。

第一爐鐵很完美,超乎陳健想象的完美,但卻沒有超乎實際情況,只是白口生鐵,但卻是完美的白口生鐵。

但再完美的白口鐵也是不實用的,眾人的歡呼讓陳健心頭的壓力更大,等到退火的那段時間中,陳健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編寫明天學堂的課程,可是心怎么也靜不下來。

那些在退火爐中的鐵不會說話,也看不出任何變化,就那么會會黑黑地躺在那里,誰也不知道在灰色的外殼下石墨是否在凝結。(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35/35436/index.html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