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九十九章 一團亂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九章 一團亂麻

第九十九章 一團亂麻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16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歷史軍事


變化的開始,源于三個多月前陳健從礦山返回榆城。

千頭萬緒混亂不堪,這就是那時候山岬島的真實寫照。

從夏城調集來的四百多人已經到齊,充實了熟練工的數量,各行各業都有,和八千多作坊工摻在一起,達到了二十比一的比例,這是管理低效情況下的最低限度。

陳健沒有急著立刻建造冶煉爐,因為冶鐵爐一旦點火,就不可能停下來,停下來爐子就廢掉了,在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前不能著急。

整個城邑還是一片荒蕪,到處是翻開的黃土,亂哄哄的。

其余城邑和夏城之間的大宗交易貨物也開始源源不斷地匯集,每一天小碼頭附近都亂哄哄的,九個作坊司之間的工作也是毫無章法,計劃統計司在他離開后根本不知道做什么,因為調配貨物每天都在爭吵。

看起來每個人都很忙碌,可是實際上卻根本沒有什么效率,除了建造司的人每天都在建造房屋、教育司的人在教那些孩子外,其余的人東一榔頭西一掃帚,離開的幾天讓榆城的弱點一覽無余:高度嚴密計劃性一旦缺乏了計劃統計司的調配,就會徹底混亂。

紅魚這幾天忙的嘴角全是血泡雙眼通紅。陳健下船的時候,她正在那和木工司的人爭吵,問他們為什么沒有按時完成木梁瓦架,木工司的人說供銷司的人沒有準備好工具,供銷司的人說運輸司的人沒有按時運過去,運輸司的人說木工司沒有給他們準備好運輸用的船和馬車,木工司的人又說你們不先給我準備齊全工具我怎么制作?

整個榆城的構架仿佛一個人,計劃統計司就是頭腦,在頭腦清醒的時候,這個人比起那些靠無形操控的手的自然性的動物要強得多。可是一旦這個頭腦亂掉,就會手足無措。

陳健剛下船,那群人便如同見了血的蒼蠅一般,嗡嗡地圍了過來,陳健擺擺手道:“不要管,不要問,隨便做五天,五天后再說。所有人不準離開島,要隨叫隨到。”

黑衣衛將眾人趕散去后,陳健來到了計劃統計司,里面十六個人,都算是整個夏城體系的最高等人才,會算雞兔同籠,會算勾股定理,也認得字會寫字,三五年時間培養出的千里挑一的人才。

加上紅魚和陳健自己,一共十八個算作后世四五年級水平的人,下面還有三十個剛來的水平低一些的。

這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看起來只是統計些數字,這些事以前在夏城的時候做過,然而他們忘記了這個部門的全名,在統計前還有計劃兩個字。

一個個好像嬰兒盼著母親一樣,睜著通紅的眼睛,亂糟糟地詢問著到底要干什么。

陳健也沒生氣,這是預料之中的結果,叫人燒了一翁開水,弄了些潤喉嚨的薄荷葉泡上,叫這些人先坐下喝水,不準急躁。

清涼的薄荷葉澆熄了火氣,新粉刷的泥坯屋子散發著一股石灰特有的腥味,陳健噓溜了一口水,笑呵呵地問道:“你們這些天都干什么了?”

紅魚無奈至極,低頭道:“什么也沒做。就按你說的統計了一下人數,統計我們干過。可是這個計劃……我們實在做不來。這可不是像先燒水還是先切肉這么簡單,每做出一個決定就要考慮對別人的影響。”

“我尋思先把粟城和上游城邑和咱們交換的糧食運過來,可是等船走了才發現還有一堆工具需要準備。”

陳健聽完了抱怨,看著堆放在這里的一大堆木簡問道:“這就是你們統計的?”

“對,按你說的。那些作坊工。年齡,傷病,男女,各個作坊司的人數。咱們現在所有能運輸的船只、車輛、牛馬。”

對于他們的統計能力陳健是放心了,在夏城經過氏族分化、改制里司、人口登記、賦稅征收、田產統計等等這些事,已經磨練出了這些人統計的基本能力。

翻開之后,果然如他想的一般,記錄的很清晰,不需要統計名字,只需要按照當初發的木牌寫上編號,因此簡單了許多。

大致看了一會,陳健把木簡往旁邊一扔,說道:“咱們是計劃統計司。既要統計,又要計劃。那你說不管是蓋屋子、運糧食、分工具等等這些,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把榆城建起來?”

“對。建起來榆城。那么建起榆城的根本呢?”

下面人搖搖頭,陳健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他們道:“根本是人。人要活下去才能干活。那么最根本的事情就是保證人活下去,在人活下去之后,才能建造作坊。”

“建造作坊的目的是什么?我們不是為了建造作坊而建造,是為了活的更好。要搞清楚這一點,你殺羊,不是為了殺,是為了吃。”

“那么要活下去,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吃住穿。吃飽了,凍不死,然后才能考慮別的。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要計劃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

“你們不要怕,要計劃的東西雖然越來越多,可是你們也在一天天成長學習,沒有什么是頭腦雙手做不成的。”

“你們現在統計的數字是山岬島上,不算村社農莊和那些礦山上的,算上咱們的老國人,還有四千三百多輕壯。”

“這個數字就很重要。”

陳健一邊說著,一邊拿出了筆算了一陣,半晌抬起頭道:“四千三百人,按照最低餓不死的標準,每天需要粟米一萬斤,鹽一百斤。”

“要把這些東西做熟,晚上生火,需要柴禾兩萬斤。”

“將來要保證這四千三百人住,按照一個屋子住十六七人來算,需要屋子至少三百間。每間屋子如果都是磚砌成的,需要磚四萬多塊,加上作坊之類的,一共需要磚一千六百萬塊左右。”

說到一千六百萬塊的時候,所有人都吸了一口涼氣,扒拉著手指頭被這個巨大的數目嚇到了。

陳健趕緊說道:“不用怕,不過是兩萬四千方土,之前燒了一個多月的磚,挖了一個多月的內河,均攤在每個人身上不過兩三方,別怕。”

“馬上要冬天了,要保證這四千多人不凍死,還需要冬裝四千套。不算老國人的待遇,這四千套冬裝需要麻布多少?又要提前準備多少絮在里面的干草?”

“咱們靠著青銅、火藥、戰馬、車輛等,換回了足夠一年用不了的糧食麻布,那么怎么把這些東西運回來?每天需要運多少?那些先運哪些后運?是空著船去運?還是運的時候捎帶著我們的貨物?”

“哪些先運哪些后運還要考慮之前我說的衣食住。比如冬衣,下了雪再往回運麻布,時間還夠嗎?做完了冬衣是不是春天都來了?做四千套冬衣需要多少人?需要多久?”

“衣食住行,這要先保證。從這些統計數字中,能看出很多問題。把統計數字的人,關聯到他們的需求,再把這些需求轉化成計劃,這就是咱們計劃統計司要做的事。”

“如果連衣食住行都不能先保證,那么剩下的一切都是空談,包括作坊。”

“你們聽明白了嗎?”

四十多人一起點點頭,基本上算是聽明白了,其實陳健講的根本不對,粗鄙不堪,但要保證他們能聽懂,只能這么講,不可能上來先講一番需求層次理論,一切以土辦法實踐為主。

“現在,我問,紅魚你答,讓在座的諸位弄清楚到底該怎么運作。”

“先說吃的。如今榆城存糧多少?存鹽多少?”

“粟米四十萬斤,鹽八千斤。麥粉六萬斤,麥粉是從上游運下來的。”

“這些糧食和鹽,按照最低需求,可以撐幾天?這一次不用你答,下面的人都算一算,寫下來數目給我。”

莎莎的木炭在陶板上滑動的聲音響起,很快就算好了,都差不多算出來可以撐一個月。

陳健先是表揚了一番這些人的計算水準,又道:“如果不出任何意外,剛才你們算出來的東西能證明什么?能改變什么?”

話音剛落,紅魚就反應了過來,張口要說的時候,被陳健噓了一聲輕點了一下頭,示意等一等。

過了好一陣,終于有人顫顫巍巍地舉了一下手,陳健笑道:“說說嘛。說錯了又沒什么。”

年輕人不自信地說道:“是不是說……紅魚姐這幾天忙著運糧不太對?咱們至少可以半個月內不著急運糧食,將船只先運送別的工具之類,等到半個月后再運?”

先是一陣沉默,年輕人正有些害怕的時候,聽到了耳邊傳來的鼓掌聲,陳健帶了個頭,很快掌聲就連在了一起。

年輕人臉上一紅,心里卻美滋滋的,仿佛喝了六月的雪水。

等掌聲停了,陳健將年輕人的名字寫下來,又記下他說了什么。

“很好啊,就是這樣。既然糧食半個月之內夠了,是不是就可以省下船只,先把各種工具運送過來?”

“當然,這個事明天再說,咱們今天就先和吃的扛上了。你們能不能想到別的和糧食吃飯有關的事?可以節省人手的?”

這一次的沉默久了些,最終還是紅魚打破了沉默。

“姬夏,如今九個作坊司做飯的都是分開的,如果能把做飯的合在一起,是不是可以省下很多人手、柴禾、管理還有每天的支取時間?”

開了一個好頭,陳健勉勵了幾句,又啟發了一下眾人,半是提醒半是鼓勵,從中午一直討論到午夜,中途就隨意吃了一點干餅,總算是完善了吃飯這一方向的規矩。

九個作坊司的做飯男女合并到一起,歸供銷司管轄,可以省出大約八十多人。

規定了各個作坊司的吃飯時間,從早晨到晚上,全部錯開,以保證每個時辰都有人在吃飯,但同時每個時辰吃飯的人又不太多。

省出的八十多人中選出十五個,專門負責老國人、各個城邑親貴子女的飯食。

這樣一共可以節省出六十個人,同時節省了每天支取計算的時間,還能節省大量的柴禾——生活煮湯是要時間的,火也是有余溫的。

從吃開始,到吃結束,一整天就做了這么一件事。

將近五十個人,熬了六七個時辰,最終討論出的結果并不驚人,只不過節省了六十個人手。

但陳健覺得這算是開了個好頭,至少讓他們明白了統計的那些數字是做什么用的,有些聽起來很害怕的數字細細一算其實沒有什么。

就像是千頭萬緒的一團亂麻,總算是扯出了一個線頭。

線頭很短。亂麻很長。可只要纏上了梭子,在女人靈活手指的擺弄下,終歸還是要規規矩矩地變成線團。(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