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九十六章 三城同盟(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六章 三城同盟(四)

第九十六章 三城同盟(四)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4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歷史小說


三城之間互為犄角,便于自保,但也限制了最強勢一方的發展。

在衛河提出了結盟的提議后,娥鉞又加了一句,任何違背盟誓的一方都會被其余兩方合力攻擊。

如今三城各有優勢,但夏城的優勢短期之內最大,娥鉞提出的條件也是一種制約。如果真到了夏城可以以一城之力攻下兩城的時候,這盟誓自然也就沒什么意義了,但在數年之內卻足以讓陳健保持清醒的頭腦。

陳健也沒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如今三城之間關系剛剛密切,有了共同奮戰的經歷,但還不足以成為真正的擁有共同首領的城邑聯盟。

而且如今只有夏城附近有些路,連接娥城的還主要靠草河和封凍后的冰雪,與衛城相連的地方只有一條剛剛出現了轍痕的可以稱之為路的東西,就算攻下了兩城也難以控制。

況且現在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和氏族血親相連接的城邑,無法做到沒有文化侵略做鋪墊的吞并。前世商滅夏、周滅商,都需要保留夏、商的爵位和封地,有自己的首領,否則被吞并方國的人是不會認同名義上的統治者的。

這個時代的方國聯盟的雛形國家,即便統一,也會因為交通不暢和生產力的制約只能以分封的形式名義統一。拿前世商代的婦好來說,作為殷商的大祭司,同時又是商王的妻子,但她是擁有獨立封地和氏族的部族領袖,以部族領袖的身份成為了商王朝的祭司,在不召開朝會和祭祀的時候,是在自己封地生活的,哪怕是夫妻平日她和武丁也不是住在一起。

種種后世人覺得可笑或者難以理解的方式才是這個蠻荒將退時代的主流,一切制度都在摸索當中。

陳健不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這一世假使能活六七十年,哪怕做到名義上的統一就算是圓滿了,一口吃掉個胖子用武力去征服,必然會遭到巨大的反噬。

短期來看除了結盟和幾十萬斤糧食外,夏城并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但長遠來看夏城的優勢會越來越大。軍事只是輔助,政治和文化也可以作為侵略同化的一種手段,當說著同樣的語言,有著同樣的信仰,一樣的生活習慣,誰勝誰敗誰統治誰還不是一樣的結果?對個化的統治者來說,漢賊不兩立;對群化的族群而言,在工業時代導致的全民全面戰爭而獲得“人”的身份之前,大部分人都是當兵納糧同文同種,誰是“漢”,誰是“賊”,不過是統治階層的謊言罷了。

陳健既然明白這些,又自信夏城的文化和政治侵襲,對這次結盟也很滿意。

夏城以北還有將近四百里的非草原地帶,里面還有不少小的聚落,草原諸部在幾年之內難以翻身,這些居住在山中的小聚落就是夏城近期的目標,用以擴大人口和土地,需要休養生息,近期也不會有大規模的作戰。

至于冬至前去參加粟岳邀請的冬狩,陳健已經打定主意,這是一定要去的,而且無論是用賄賂、結好、以及任何能夠想到的辦法都可以,只要能夠取得其余部族的認同,得到一個兄弟親族的身份,任何代價他都愿意付出。

沒有身份,是沒有資格成為大部落聯盟的公推首領的,哪怕你的勢力再強,也會如同二十年前一樣,被貼上西戎、東夷之類的標簽。

粟岳的部族遠在東方,和夏城難有接觸,兩城之間也不能互相威脅,而且支持粟岳成為聯盟首領的氏族也不會很多,矛盾重重之下,陳健估計粟岳也需要一個很能打又不會威脅到粟城的部族作為表率。

借著這次大戰,陳健相信觀戰的粟禾會將他的所見所聞傳回去,到時候夏城的名氣會更加響亮。

問過了衛河后,陳健才知道整個大河西北的方向還有七八個城邑在八百里之內,但夏、娥、衛三城已經算是這些城邑中最為強大的了。

既然問起了周圍的態勢,衛河自然說起了衛淵和他商量的第二件事。

“姬、娥,既然你們都同意三城盟誓的事,有一件事就要和你們商量。在衛城被西戎人圍困之前,我是先派人去了大河下游的三個城邑求援,西戎的使者也去了,威脅他們說衛城一月之內就能被攻破,誰敢出兵救援,一月之后就會攻下他們的城邑。”

“那三座城邑聽后并不敢出兵,違背了當年的誓言,我請求二位能夠一同出兵懲罰他們。”

娥鉞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等待陳健先說,經此一戰,至少在戰爭方面,娥鉞很信賴陳健的判斷。

“這三座城邑在哪?”

“沿河向東三百里,在夏城不存在之前,我們都是在那里交換鹽。”

這個時代沒有地圖,陳健根據松帶回的消息判斷,衛城向東三百里,應該是在娥城向南五百里左右的地方,那里已經遠超自己的控制范圍。

“那三座城人口多少?”

“數千,可以作戰的士兵不多,都是小城。”

陳健聽到城邑不大,心頭大安,點頭道:“城邑小卻不知道沒有了嘴唇牙齒會冷的道理,他們的首領是愚鈍的;違背了盟誓而膽怯于西戎人的恐嚇,這是先祖所不喜歡的。這正是我們可以出兵的理由。但這次出征不能著急,也不需要我們三個首領一同前去。”

既然要名正言順,還要用兄弟之盟的借口敲打周圍的部族城邑獲得霸權,就必須要名正言順。

衛河與娥鉞還不太會這種辦法,陳健笑道:“我們可以先派人前去,告訴他們這次和西戎人大戰的結果,并送去西戎首領的頭顱,將西戎首領的頭顱傳遍周圍那些被欺壓上貢的部族。夏城可以派一個口舌爽利的人詰問那些城邑的首領,如果他們知道自己的愚鈍,可以獻上奴隸、貢品,那么我們可以原諒他們。如果他們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愚鈍,就需要我們出兵。”

衛河與娥鉞深以為然,點頭稱是,陳健又道:“這一次擊敗了西戎部族,其余的西戎聚落會被震懾,那些和西戎人結盟的親族也會猶疑,這正是恢復當年親族盟誓時四夷朝貢的時候。”

“衛城向西,還有一些西戎聚落,在三百里之外的可以抓獲他們當奴隸,而在三百里之內的,則可以強迫他們上貢。”

說到這,衛河的臉色微微一變,衛淵和他商量過,要趁西戎人新敗的時機向西發展拓展土地人口抓獲奴隸,可是他沒想到陳健也想到了這一點,而且很顯然他也想要插一腳。

不過他轉念一想,又覺得這里畢竟靠近衛城,或許夏城就算有心,最多也就能抓捕一小撮奴隸,大部分還是自己的。

娥鉞則對這件事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娥城距離這里太遠。

陳健示意兩人稍等,自己出門喊來自己的傳令兵,傳令兵隨身攜帶著一些絲帛和狼毛筆松油炭,娥鉞早已見過這些東西,衛河還是第一次見到。

松油灰和膠質凝結的簡單炭墨遇水研磨后,陳健用抓筷子的方式握著毛筆,在絲帛上大致地畫了一下三城的草圖。

沒有測量,一切都是憑著感覺,為數不多的參照物就是草河和大河。

他指著簡易地圖問道:“衛河首領,這如果是衛城,向西還有些什么東西?”

衛河看著這張地圖,想了一下道:“向西百夏里,有群山,山上多樹,有渾身火紅的鳥住在那里。越過山再向西二百里才是平原,那里有兩條大河的支流,也有極多的西戎聚落。”

陳健轉身問道:“娥鉞首領,娥城向東呢?”

“向東四百里有一座城邑,向東北都是北狄人的聚落,他們散居在各處,經過上次征討后,各個氏族也有聯合在一起的趨勢,但彼此間還有很多的……嗯,矛盾。”

不自覺地用了一個夏城的新詞,覺得這個詞可以言簡意賅地概括出問題的本質,陳健暗笑了一下,捏著毛筆在地圖上畫了幾筆。

“不論是西戎人還是北狄,原本只能和咱們三城中的一座抗衡,如果咱們三城聯合在一起,他們就不是敵手了。”

“對,他們的人雖然多,但是氏族之間還在征戰,剛剛學會種植粟米,難以長久的作戰。以前衛城就可以抗衡西戎人,加上夏、娥兩城,他們是打不過的。只是……太遠,族人經歷這次大戰也需要休息。”

衛河很清楚三城合兵的后果,這些西戎人的奴隸肯定會被三城共同瓜分,這樣的話自己分的就要少很多。

陳健搖頭道:“我沒有說立刻出兵。”

他伸手在衛城西邊和娥城東邊畫了兩個圈,道:“我們三城可以在這里共同建造兩座城邑,不需要太大,占據最好的平地和河流。每座城駐扎三五百人,城邑內如果有人觸發了律法也要被流放到那里。”

“這些西戎和北狄人的聚落連年征戰,我們在這里筑城后,一些小的聚落會靠近我們尋求我們的幫助,我們也可以征伐那些比較大的聚落讓其余的聚落感到害怕,利用他們的矛盾讓他們征戰不休,讓他們知道只有依靠我們才能夠生存下去。”

“筑城之后,人口逐漸增多,那些學會了咱們語言和認同祖先的人會住在城邑附近,每年懷子節的時候西戎女人也更愿意和城中的人交合,不斷擴展人口。那些西戎人作為野民,需要繳納糧稅,逐漸融入咱們。而那些更遠一些的部族,則需要讓他們感到害怕并臣服我們獻上貢品。”

“這樣一來,西戎或是北狄中出現了一些強大的部族或者睿智的首領,我們就可以提前知道,并且聯合那些小聚落消滅他們。就像一把筷子很難折斷,而一根筷子就容易折斷了,十年之內,西戎北狄都將難以強大。”

陳健說完,又將手向東南一指道:“這里的三座城邑違背的盟誓,是我們一定要討伐的,如果派去使者他們的首領背著荊棘前來認錯,我們可以原諒,但他們必須要和我們盟誓,以后出征和其余部族交戰的時候,他們也要出兵協助。否則咱們三座城邑會將他們碾碎。”

“夏城以北是草原諸部,和西戎北狄不同,與我們膚色不同,言語不近,百年之后即便說著同樣的話,他們的膚色還是會讓他們與我們疏離,這是不能夠融合的,只能消滅。”

“草原諸部并不種植糧食,廣闊的草原也無法種植,也無法深入。每年秋天,咱們三城都需要向北出兵,焚燒草場,掠奪羊馬,年年不斷。草原諸部不會種植,只會搶掠,如果他們強大了,會在我們種植收獲的時候來攻打我們,即便我們能夠戰勝他們,卻也耽誤了農時,這才是最大的敵人。”

陳健唾沫橫飛地解釋著今后數年之內三城同盟的戰略方向,娥鉞與衛河相視一眼,兩個人不由自主地互相點了點頭,雖然贊同陳健的意見,但這次點頭卻是兩人之間的默契。

兩個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二十年前的大河兩岸親族相聚推選首領的時候,華的做法與陳健的做法竟然如此相似……讓弱小的部族朝貢、出征的時候必須出兵、在夷狄的聚落附近筑城……這可不是一個只相當城邑首領的人要做的事!

兩人點頭的意思,竟是在互相認同,覺得陳健所謀甚大……

其實陳健也只是復刻了一下前世****的做法,用前世的概念就是武裝殖民加朝貢體系。

****真正所能控制的范圍很小,就是一個大的部落聯盟,大家抱團得利,打服那些不服氣的部族,恐嚇那些弱小的部族,殺戮那些反叛的部族。

筑城殖民,逐漸擴大所能掌控的范圍,利用優勢的文化大舉侵略同化,以至于到周的時候,更是將武裝殖民發揮到了極致,也就幾個親族分在了周的基本盤上以作屏護,剩下的哪怕姜尚這樣功勛卓著的侯爵,也是扔給你點兵馬,地圖上一畫,在那筑城殖民,附近一堆方國,能不能打下來、混得好不好那就各安天命。

前世的華夏先民是最有侵略性的族群,用武裝殖民、國野之別、文化侵略等手段,將文明迅速地傳播開,讓族群用了數百年的時間從黃河兩岸的一隅之地擴展到了東亞最為肥美的土地上。戰國七雄的土地,從不是周的基本盤,而是靠殖民擴張搶出來的……齊國在建國之初,連個城都沒有,只是一個地圖上的概念;秦國先祖從山東蓬萊跑到陜西又卷入了叛亂淪為奴隸,從養馬開始混成個連爵位都沒有了附庸,直到襄公時候才有了“名分”混了個爵位;楚更是只混了個子爵,覺得爵位太低怒然不跟著鎬京體系混,因為慮酒的茅草被中原諸國暴打……

這便是陳健一直想要一個名分的原因,也是他準備筑城的原因,這在前世的經驗中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當然可以拿來使用。

三城同盟一強兩弱的平衡數年之內都不會改變,正是利用這段時間大肆擴充土地人口的時候。

看起來三城任何一城都有兩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的真正控制,不過是城邑周邊三十里的土地罷了。

陳健看著那張胡亂畫的地圖,心道:“是該給那些‘尚在蠻荒的族群帶去文明之火’的時候了,殖民用另一種說法說出來,還是很好聽的。”找本站搜索"CM"或輸入網址: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