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十六章 不換酒的酒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不換酒的酒肆

第十六章 不換酒的酒肆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9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陳健知道松永遠看不到他想看到的,為了得到總要失去,取舍衡重存乎于心在乎于物。

既然要走,陳健選了學堂中馬上要成年的十幾個孩子跟著,半年之內學到的不多,可至少能夠數數也能用語言表達一些想要表達的事。

松要去看另一種可能,而知道沒有另一種可能的陳健則想看看草河下游的部族到底是什么樣,想讓自己知道的世界再大一點。

沿河而下,應該沒有那種蠻荒無法交流的部族,他將娥鉞送給自己的玉玨給了松,這在大河左右的文化圈中是一種身份。

為松準備了幾艘船,船上除了食物還有大量的交換貨物,以及這個時代最容易攜帶的硬通貨鹽。

九月初一,在族人忙著耕種秋麥的時候,松順河而下,送行的只有陳健一人。

陳健給他們定下的時間是在來年開春的時候回來,這一次不要走太遠,以后還有很多機會。

除了那些剛長大的孩子,在岸上還有十多名騎手要一路跟到娥城,通告一下這次獲勝的消息,即便陳健知道對方的信使在自己回來的那一天就已經跑回去了。

榆錢兒在陳健沒回來之前讓使者捎回來一尺絲絹,上面畫著一株谷子,下面是一把鐮刀和一支麥穗。

她在告訴陳健,娥鉞部族種植的粟米已經收割,收割后的時間正好可以種麥子,她記得去年種秋麥的時候已經是白露為霜的時候。

這幅絲畫大約是在八月月圓的時候畫的,上面還有兩個牽著手的簡單的小人,一同在看月亮,因為很久前陳健曾問過榆錢兒月亮多久才能圓一次,而八月的月亮又是最圓最亮的,榆錢兒或許是看到月亮的時候想起了那天在螺島上的事。

她在娥城為質已經月余,娥城中靠北的幾間屋子成了她和族人暫時居住的地方。

一開始城中的人有些好奇,他們雖然見慣了往來的商人,可是如同榆錢兒一樣一直住在這里卻沒見過。

只是知道來了一個不大的女孩,是姬夏的妹妹,其余的便沒有太多的印象,當做一個故事說了兩天后,便淡了散了,以為下一次討論這個女人要到雙方人質回來的時候了。

可安靜了幾天,榆錢兒的名字又一次在娥城傳遍了,因為榆錢兒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按照陳健說的那樣,開了一家簡單的小酒肆。

娥城有酒,可是沒有同城之人不知道的故事,于是最開始只是一些人好奇走進了酒肆,和夏城的人交流著閑聊著,聽聽他們的故事,喝著自己的粟米酒。

小屋的前面栽種了一些從外面挖來的花,飄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一個娥城人不認識的字,榆錢兒說那個字就是酒。

城中的人會問:“你們這里并沒有酒。”

但第二天他們就不再問了,這間小酒肆里除了沒有酒,和酒有關的事物卻極多。

吃慣了醢醬和粟米的娥城人看到了許多新奇的食物,比如黃色的面餅、白色的漂浮在水中如同白雁的餃子、醋和芥菜籽調和的魚膾汁、豌豆粉和蜂蜜做的酥軟的糕點……

加上這里還有三百里之外的故事,于是逐漸有人帶著自己的酒在傍晚歇工之后來到這里坐一坐。

富裕的家庭來的多些,貧困的家庭幾乎不來,可有時候他們捕到了兔子,酒肆中的女人也會把兔子做出不同的味道,只要一張兔子皮而已。

而這些與眾不同的味道,源于一口和陶鬲有些相似的、但又不同的被叫做鍋的東西,是用銅制作的,他們部族做不出來,而且也不可能擁有這種名為“炒菜”的烹飪方法。

娥城的人詢問過幾個做菜的女人,女人說這是姬夏教他們的。

陳健之所以在夏城準備到七月末才出征,很多時間都是在準備這些事,這些在族人看來只是哥哥給妹妹一些玩具的小事,或許也只是為了妹妹在娥城中能夠吃得好一些。

幾天后,連一直忙碌的數九也在清晨來到了這間小酒肆,當然不是為了喝酒,而是為了吃早飯。

一碗經過淀粉勾芡后的酸湯,里面飄著黃花菜和切細的葫蘆絲,這一點娥城的人也很羨慕,他們沒有那種被叫做鐵的菜刀,自然也就無法切的這么細,雖然這些人管這種菜刀叫魚腸,但其實還是菜刀。

一張銅色的、在銅鍋里煎熟的面餅放在一個墊著荷葉的小柳條筐中,里面是切碎的被稱作韭的菜。

沒有胡椒辣椒的胡辣湯加沒有雞蛋的韭菜盒子,卻讓數九贊不絕口。

吃過后裝作無意地問榆錢兒這是準備換什么呢?榆錢兒說只是想換換腦中對城邑的思念,做些打發時間的事。換是一個換,卻是不同的意思。

數九在觀察了幾天后,發現榆錢兒并沒有打算換自己部族燒黑陶的辦法,因為她讓燒黑陶的人去吃過幾次,榆錢兒甚至都沒有多看他們一眼。

“或許她真的只是想家了,想要打發時間吧?”

既然少了敵意,食物又如此精致可口,那就不妨多來吃幾次,反正不過是換一點粟米而已,榆錢兒的要價并不高。

娥城中的大人也逐漸來的多了,因為家里的孩子總是吵著想要吃甜糯的豌豆糕和乞巧餅——用木頭做的卡子印出的、里面包著甜餡料的面粉餅。偶爾有富裕的家庭換到了幾只松雞,也會拿過來讓這些人“炒一炒”,味道的確不一樣。

幾天后酒肆里來了幾個從夏城來的啞巴,據說從小就不會說話也聽不到別人說話,不妨在這里多做些事。

酒肆中原本的幾個人病了,于是這個啞巴捧著一些木板做的小牌子,詢問這些人要換什么。

上面都是些扭曲的符號,無非就是那么幾種東西,可這幾種東西用這個時代的文字寫出來總是很長。麥、餅、魚、鹿、兔之類的字寫在木牌上,每天都掛在酒肆的屋子中。

等那幾個原本的女人病好之后,娥城中的孩子卻已經將豌豆糕、麥粉餅、一二三四五之類的字認得清楚了。有時候大人也會看著那些幾天前根本不認識的木牌嘆口氣道:“今天的面餅又換沒了。”

又時候看得多了,那些復雜的畫符也逐漸能夠認出大約是什么,至少鹿啊魚啊這些字,他們看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東西。

再后來,幾個乘船來送面粉和食物的戰爭中傷殘的戰兵也在這里住下了,酒肆中又多了些事。

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從陳健那里聽來的故事,既然城邑中的故事只有這么多,那就說些想象力突破天際的故事——關于祖先的神話,或是一些聽過后會想一想或哭或笑的傳聞。

那個叫門牙的女孩剝蕁麻的手、先祖為了找到能吃的果子嘗遍了大地上所有草木的痛、先祖嘗過山火中烤熟食物后的笑、先祖從遙遠的地方一點點遷徙到四周最終有了娥與夏的漫漫長路……

初聽的時候,覺得很好聽,聽得多了,又覺得很有道理,再然后故事就傳開了成了真事。

一個臉上有道疤痕的人信誓旦旦地說這是老祖母告訴他的故事:很久前有一場干旱,蝗蟲遍地,土地干枯,部族無法在原地生存下去,于是部族中最有威望的兄弟兩人帶著部族分開遷徙,他們找到了一條大河,水草豐美。哥哥想留下來,弟弟說這里會發水,兄弟兩個分開,一個沿著大河向東,一個越過大河向西北……

說到這里,聽故事的人隱隱覺得似乎自己就是那個哥哥的后人,而這些人是那個弟弟的后人,只是那條河是自己家園的大河嗎?

說故事的人回憶著陳健教給他的話,在故事的末尾加上了一個弟弟夢到先祖指引的事,夢中的情景則是一條寬闊的看不到岸的大河,每次發水的時候都會渾濁,兩岸的土地經常會被水淹沒,可是淹沒后在那里撒上粟米種子,卻長得極為旺盛,遠比燒荒后種植的產量要高……

聽故事的人張大了嘴,他們可是聽族中的老人說起過這些事,可夏城的人根本就沒見過大河,他們知道這些,肯定真的是先祖在夢中告訴他們的……那么,其實兩族之間很久很久以前根本就是兄弟?即便當年華城中沒有夏城的人,但他們仍然是兄弟親族?

很多瑣碎的故事連在一起,終究不再是故事,而是成了一段塵封的真實的往事……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酒肆中的故事越來越多,逐漸成了娥城中最熱鬧的地方。

榆錢兒每天就坐在酒肆里,有時候和娥城的人閑聊幾句,或是偶爾分給孩子些豌豆糕吃,聽著彼此的故事。

晚上等酒肆的油燈點亮的時候,榆錢兒就會在一塊絲絹上寫上一二三四提醒自己記住。

比如數九的弟弟一個多月前因為多說些不該說的話,被數九罰了幾頭驢子,他不愿意給,數九說他違抗了祭司的命令,剝奪了他的奴隸和大部分牲畜。出征的時候被帶走了,而且娥鉞還帶走了數九的大部分族人卻讓數九負責監城。

再比如前些天粟米開始收割了,榆錢兒從那些人隨口聊的話里,知道了粟米的產量大約是一畝地七十斤,這是放火燒荒的情況,如果像夏城一樣開墾出土地能夠收獲更多。收獲的時間正好在部族種麥之前,要是可以的話完全可以收完粟米再種麥子。

又比如娥城中大部分的富裕家庭來自四個不同的部族,娥姓的族人最多,數姓的只有幾個兄弟在這里,娥鉞的第三個妻子來自東夷,基本沒有族人在這,給娥鉞生了個兒子,這個兒子在部族中管著不少的事,但所能依靠的只有父親。

這都是些無意中說起的事,不是什么隱秘,但對榆錢兒來說卻是最想聽到的事。

以往族人只是知道,娥城在夏城以東三百里,模糊而又寬泛。娥城,就是娥城而已。

而榆錢兒則按照陳健教的,用心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娥城,也順便讓夏城的文字和故事成為娥城的文字和故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