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608章 時代(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8章 時代(第一更)

第608章 時代(第一更)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2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那個研究進行的怎么樣了?”

陛下的話聲一落,徐樹珊就立即明白了他指的是什么,自然是一直以來陛下最為關心的兵工廠生產,準確的來說是與兵工生產息息相關的一種技術創新。

是去年戰爭爆發初期,他進宮看望妹妹時,在餐桌與陛下的一次比較隨意的談論,而在談話中,陛下在詢問工廠的生產情況時,又特意詢問了“精細分工”的情況。

所謂的“精細分工”實際上是源于漢陽兵工廠初建時因技術工人不足,為減少培訓時間,所以對武器的生產進行分解,每一個工人只需要學習某一至兩個部件的生產,從而將培訓時間從半年縮短至少十五天。

在隨后的幾年間,這種“精細分工”并沒有因為技術工人的增加而消退,反倒是擴散到了中國所有的工廠之中——漢陽兵工廠號稱“中國工業之母”是因為他培訓出了中國第一批工人,同時還制定了有關工廠管理、生產管理以及質量管理體系,自然它的一應制度都直接影響到了后來的一系列的公私營工廠,畢竟他們的生產管理以至于經營都學自到漢陽。

而這種被稱之為“漢陽模式”的“精細分工”并非出自于漢陽,實際上早在1769年,英國人喬賽亞韋奇伍德開辦埃特魯利亞陶瓷工廠,在場內實行精細的勞動分工,他把原來由一個人從頭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幾十道專門工序,分別由專人完成。這樣一來,原來意義上的“制陶工”就不復存在了,存在的只是挖泥工、運泥工、扮土工、制坯工等等制陶工匠變成了制陶工場的工人,他們必須按固定的工作節奏勞動,服從統一的勞動管理。

只不過漢陽是最早將其分解到現代工業生產之中,并將其應用范圍不斷的擴大,只不過這種生產方式依然有其不足,至少在朱宜鋒看來,這種被外國經濟學者贊嘆不已的“精細分工”,與他心目中的生產方式,也就是真正的“流水線式生產”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也正因如此,在那次吃飯的過程中,朱宜鋒才會提及“流水線式生產”,提到在工廠中設立傳送帶,建立生產線,而不像過去一樣,依靠人力傳送零件與各個車間、員工之間。

這個要求看似簡單,在步槍生產的過程中只需要設立一條傳送帶,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卻涉及到許多的問題,轉送帶的速度,工人的熟練程度,武器的裝配,等等都需要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所以自從接受這一概念之后,徐樹珊便在公司與一群技術人員一同研究著這一技術。

“陛下,現在漢陽兵工廠內已經開始嘗試著將流水線與火炮的生產結合在起來,不過火炮的生產因為部件較大,所以并不像步槍那樣簡單……”

在徐樹珊解釋著現在“流水線式生產”碰到的問題的時候,朱宜不時的點著頭,而后聽說在流水線的裝配上有問題時,便立即建議道。

“廠房有問題?是廠房配生產線不配套?這個問題好辦,完全可以新建廠房嘛,至于廠房的設計,可以與建筑公司協作一下,讓對方考慮到你”韋奇伍德的這種工作方法已經完全可以定義成為“流水線”。

之所以會提及重新設計廠房,將廠房的設計與生產流水線結合在一起,起源于福特,而福特正是流水線式生產的始作俑者。福特通過生產流水線提高了汽車的產量,降低了成本。

流水線生產,對于這個時代來說,或許人們并不清楚他的作用,但是朱宜鋒卻很清楚,流水線式生產可以說是一場工業革命,這場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工業生產,并且改變了整個世界。在另一個世界里,福特通過生產線改變了一切,而這里,朱宜鋒自然希望這個福特是屬于中國的。

“嗯,那么現在火炮的流水線生產嘗試進行的怎么樣?”

對于步槍的流水線生產,朱宜鋒已經有了一些了解,產量增加了一倍,成本下降了20,不過那畢竟只是小件生產。而徐樹珊的回答,自然讓他很是滿意,盡管現在生產流水線碰到了一些問題,但依然和步槍等武器的生產一樣,產量在增加,成本在下降,而這正是推廣生產流水線的目的所在。

“……流水線式生產,還有進一步改進、推廣的可能,根據臣對流水線式生產的了解,如果能夠將其推廣至少全國其它各個行業工廠,預計其將會有助于工廠產能的增加,嗯,應該可以增加2050!”

盡管生產流水線這一概念是由陛下提出的,但是作為這一切的研究者,徐樹珊對于推廣這一生產方式自然有著他的渴望,現在,作為漢陽集團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他知道,這家企業是他的事業終點,因為其規模使得他不可能實施私有化。兩年前,政府就已經對漢陽集團進行了“改制”,對于進行“民營化”改制。而依據當時制定的漢陽集團章程規定,集團最初的資本總額為2億元,共分1百萬股。非中國政府及人士不得認購入股,其中帝國政府認購50萬股,合計1億元。但是實際上帝國政府并沒有掏出一分錢,而是以漢陽集團實際擁有的工廠、碼頭以及鐵路經營權、礦山開采權及其它一切財產充之。至于另外的1億元,則以2000萬元招募股份,0萬元發行招募“漢陽”債券來解決。其中招募的股份每股200元,共10萬股。但在帝國政府的操作下,這10萬股的民間股東人數多達10912人。這樣以來,就使得民間股東難以集成力量行使股東權,從而為帝國政府行使對“漢陽”的絕對控制權提供了最為安全的保障,即便是作為其股東的那些權貴,也沒有辦法影響到集團的運營。

而且外人從其資本運營及帝國政府的命令和漢陽集團章程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漢陽集團雖然在表面上是一個“民營公司性的組織”但絕非是自由的企業。它是一個要嚴格按照國家特殊要求和規定來予以運做的強有力公司。是非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在漢陽集團組織內的每一個細胞中都體現出它是代表帝國政府意志的國家壟斷性企業,是帝國政府推行“工業政策”的“國策企業”,是中國工業化推進的重要機構。

也正因如此,徐樹珊從沒有把公司當成一個簡單的企業,而是一個肩負著使命的企業,它的使命非常簡單,就是推進國家的工業化。而為了完成這一理念,他甚至在去年,而對突然膨脹的市場,他甚至提出了一個“養狼計劃”。

而“養狼計劃”的核心就是通過向非漢陽企業輸出技術、設備以及管理人員的方式,幫助其它的企業獲得發展。在他們獲得發展的同時,國家的工業力量同樣也是在迅速的增漲。盡管在這一過程中漢陽壯大了自己的對手,但同樣,自身也在發展壯大之中。

而且從那時之后,徐樹珊同樣也在調整著企業的發展計劃,開始實施全面實施發展計劃,在堅持以工廠為主的前提下,將其經營觸角迅速地伸延到鐵路以及海港的經營、海運的經營、旅館服務的經營、煤礦的經營、電氣的經營以及瓦斯和鐵路沿線城市市政建設等方面上來,而且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現在的漢陽相比于過去,無疑更加強大了。

現在他之所以會提及將流水線式生產擴散出去,一來固然是“養狼計劃”的方案始然,而在另一方面,對于他說來,他需要擴大自己在商界的影響力,畢竟現在表面上風平浪靜的宮里,并不見得有多么平靜,小妹和貴妃之間看似沒有沖突,可誰都知道,那位出身于商家的貴妃一直負責著皇產的經營,而且其與嶺南財團——就是一群廣東商人組成的商會,他們與那位貴妃之間有著極為親近的聯系,兩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他們需要那位貴妃在政治上的影響力,當然還需要皇家的財力作為支撐,而在另一方面,那位貴妃同樣也需要那些人。

有些事情必須要防患于未燃,有些事情,即便是徐樹珊并不愿意去做,但是他也不得不去面對,畢竟那是他唯一的妹妹,而漢王殿下也是他的外甥,有些事情他必須要做,他必須不斷的擴大自己在商業上的影響力,只有如此,才能壓制住另一邊的野心,畢竟,野心從來都是隨著力量的增加而膨脹的,就像眼前的這位陛下,如果不是因為實力的膨脹,他又怎么可能會向英國宣戰?

“……應該研究一下生產線在汽車生產上的應用……”

心有所思的徐樹珊甚至都沒有注意到陛下在說什么,他只是在心里想著另一個競爭的對手……

繼續兩更,第一更!支持再次拜謝您的每一個訂閱、推薦、收藏以及每一張月票對于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謝!群:150536833,歡迎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