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世界裝甲巡洋艦之祖——豐海級裝甲巡洋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世界裝甲巡洋艦之祖——豐海級裝甲巡洋艦

世界裝甲巡洋艦之祖——豐海級裝甲巡洋艦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08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1857年2月14日,這一天是西洋人的情人節。無彈窗

清冽的海風從珠江掠過,帶來了從南海吹來的氣息——溫暖而又宜人的海風。

此時黃埔船廠里呈現出滿目繁忙景象。岸上一隊隊水手、士兵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為碼頭旁兩艘外形秀麗的軍艦運輸著補給。指揮的銀笛聲、搬運重物的號子聲、軍艦發出的悠長汽笛聲,共同奏響了一曲醉人的起航之歌。

人群中,有數名穿著藍色制服,腰挎軍刀的年輕海軍軍官靜靜地佇立著,凝視遠方的目光中透出一股深情。讓他們用深情的眼神注視著的正是泊于船廠泊位上的“豐海號”鐵甲巡洋艦。

這一天,中國海軍的“豐海”號鐵裝甲巡洋艦,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鐵甲巡洋艦,將從黃埔船廠起航前往廣州灣,與南海艦隊匯合后,其將會駛往崇明島,以躲避廣東省愈演愈烈的鼠疫。

也正是這一天,鐵甲艦就像是情人一樣,與中國海軍親密結合在一起。

“……保密——目前海軍根據炮術的進步認識到,海戰越來越對木殼軍艦不利。我們很早已前就已注意到中國人已經應用鐵甲艦,但其鐵甲艦局限于內河,現在他們已經設計出新式裝甲巡洋艦……根據目前的情報顯示,其時速在15海里,排水量1700噸……機器被水下艙板遮蔽,用鐵甲以及煤堆保護。裝備兩門口徑不少于八英寸新型后膛炮,足以摧毀當今世界任何一種軍艦,一門安裝在艦艏,一門在艦艉,均繞樞軸旋轉,可向前方和舷側目標射擊。此外尚有四門4.2英寸舷炮。全艦水手一百人左右……全部造價約30萬銀元。所有以上各項數字均系估計的近似值。此種巡洋艦將被證明比現存各種軍艦優越……如被中國武昌政府所采用,那么中國人將在海軍科學方面居于領先地位……”

1857年4月15日,一份這樣的電報由上海經電報線,傳遞到位于香港的英國遠東艦隊司令部的司令官的辦公桌上。發報者是英國駐上海領事,在“豐海”號鐵裝甲巡洋艦服役的兩個月后,英國人第一次獲得有關它的情報。

此時全世界并不知道,這艘由海軍艦政處的締造者史司伯爵設計的“豐海”級撞擊巡洋艦,正常排水量1880噸,艦長67公尺,寬9.75公尺,吃水4.97公尺。主機采用的是漢陽兵工廠生產的2座三脹式蒸汽機,配備6座鍋爐,雙軸推進。設計功率4100匹馬力,航速16.5節。艦上煤艙正常儲量250噸,最大可以儲存300噸。續航能力5000海里/8節。除蒸汽動力外,“豐海”級軍艦上還配置有風帆索具,能采用風帆動力航行,設計時“豐海”的桅桿屬于直桿,張掛索具相對簡單的縱帆。服役后不久,海軍方面對桅桿進行了簡單改造,在前桅加裝了橫桿(橫桁)。

“豐海”級軍艦的艦體為全金屬結構,艦體材料主要采用的50公厘厚的裝甲,另外在水線下1公尺處有一段簡化的裝甲甲板,保護著機艙和彈藥庫等重要部位,但這層裝甲甲板厚度雖說只有25公厘,但是它的裝甲采用的鋼甲,其遠比鐵甲更為堅實,10公厘鋼甲相當于12.5公厘鐵甲。當時如英國在內的其它國家仍采用原始且昂貴的攪練法煉鋼。而大冶鐵廠已經使用空氣轉爐法煉鋼,可以向海軍提供廉價的鋼材,也正因如此,在“豐海號”上才會充斥著舊時代的痕跡——其龍骨使用鍛鐵制成,船殼則采用由漢陽鐵廠提供的鋼板。而“豐海號”可以說是人類史上唯一的一艘鐵骨鋼殼艦。

除此外,為增加軍艦的生存力,在軍艦舷側和機艙上方設置了多個煤艙,依靠煤堆來提供一些防護。

盡管它的噸位僅僅只有1880噸,但是卻給它安排了2門大口徑后膛火炮,就裝艦艏艉那兩間用帆布圍起的來的炮房里。它是由漢陽兵工廠生產的火炮,口徑10英寸,身管26倍徑,炮彈重達363公斤,每門炮備彈100發,正常情況下最大射擊仰角10度,最大射擊俯角3度,有效射程8000公尺,在極限射擊仰角15度時,射程可達12000公尺,威力可謂相當驚人,可以被視為當時全世界威力最大的火炮,3000公尺距離上使用實心彈可以射穿14英寸厚的鐵板。

因為該型巡洋艦的噸位較小,沒有采用笨重的船面旋臺式炮塔,而是將2門火炮分裝在軍艦首尾的露炮塔里,火炮采用水壓動力轉動,每門炮配備10名炮手。為給炮手提供一個相對較好的工作環境,以免風浪的干擾和保持艦體外觀連貫避免突兀以增加隱蔽性,在露炮塔外安裝了一個固定不能轉動的炮廓,炮廓鋼板的厚度僅有25公厘,分別在火炮的正前方和兩側開有較大的炮門,主炮在正前方可以獲得44度的射角,在左右兩側分別獲得70度的射角。由于“豐海”級軍艦的干舷較低,高速航行時甲板容易上浪,未免海水灌入炮臺內,炮門上均裝有擋板,平時關閉,作戰時向上掀放到炮臺頂上。

“豐海”級軍艦在主炮之外裝備了大量中小口徑火炮,用來填補艦上的火力真空。其中,4門石井兵工廠生產的120公厘口徑火炮,被安裝在上層建筑內的4個拐角上,通過艙壁上的炮門向外射擊,射界60度,這種火炮是海軍的標準制式艦炮,身管長22倍口徑,每門炮備彈200發,彈重18.5公斤。

“豐海”級軍艦指揮系統的布置較有特色,在主炮塔后部、煙囪后部兩處各設有一座裝甲司令塔,但裝甲厚度僅為55公厘,煙囪后部的裝甲司令塔頂部設有露天飛橋,兩翼安裝航行燈。此外,在后主炮附近還有一個備用的露天指揮臺,安裝有1具標準羅經。

1857年2月14日,天氣晴朗。下午1點,“豐海”號鐵甲巡洋艦拉響汽笛,向她的出生地做最后道別,“帶著人們的最好祝愿離開黃埔”。

15日下午,豐海號抵達當時海軍重要軍港廣州灣,與即將北上的南海艦隊主力會合。南海艦隊的7艘主力軍艦在港內與其互相鳴炮升旗致敬,為其主持了熱情的入役典禮。

2月17日清晨4點,完成補給的“豐海”號相繼出港,奔向大海,與艦隊踏上北上的路程。半年后,其參加了海軍對南京的進攻。

歷史永遠會記得8月27日,豐海艦以艏炮瞄準南京城墻,四枚363公斤的高爆彈先后準確擊中南京城墻,從而為義軍光復南京,平定邪教、統一中國立下了首功。

豐海的炮聲!

從那時起,“豐海的炮聲”便被賦予了極為特殊的意義,以至于在歷史上了這一名詞,這一名聲在中國意味著勝利、希望以及榮譽。

此后的日子里,這艘高懸赤底龍旗的軍艦航行在南海、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太平洋上,作為帝國海軍的實力象征,一次又一次的悍衛著帝國的利益,盡管其噸位不大,但因其歷史意義,其值得永遠銘記在帝國海軍的歷史上。

作為世界上第一艘裝甲巡洋艦,其在設計上有著先諸多先天不足,可盡管如此,在其服役時,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艦之一,也正是“豐海”號以及隨后服役的姐妹艦,確保了在隨后的長達六年的時間里,帝國海軍能夠以進取的姿態向列強發起挑戰,在帝國誕生之初,以羸弱的國力保障帝國的海外利益。

正如帝國25年,服役長達26年的豐海號退出現役時,時任海軍大臣簽署“豐海保存令”,“帝國海軍的序列中將永遠保存“豐海號”鐵甲艦的一席之地!”將其保存于南京碼頭,供世人參觀,直到百年之后,人們依然可以有幸領略它的風采,感嘆著在當時那種技術全面落后的條件下,海軍船廠諸先輩能夠以落后之技術建造出此等鐵甲艦,開創世界海軍之新紀元,實在為世界之奇跡。

(其借鑒原型為歷史上的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設計師倫道爾設計的“超勇級巡洋艦”,設計時速16海里,排水量1350噸,吃水15英尺,機器被水下艙板遮蔽,用煤堆保護。裝備2門25噸新型后膛炮(254毫米),足以穿透海上的任何鐵甲艦,一門安裝在艦艏,一門安裝在艦尾,均繞樞軸旋轉,可向前方和舷側目標射擊。此外尚有小口徑炮及魚雷裝置。)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