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381章 劍鋒所指(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1章 劍鋒所指(第一更)

第381章 劍鋒所指(第一更)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22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正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萬計尸體拋入江中,輪船于江上航行,可見江面上盡是無數太平軍的尸體”

即便是有了報紙上切切實實的文字,人們也依然很難相信發生在天京的太平軍內哄,等許多在過去的三年間從南京逃出來的人們來說,他們公司暗自慶幸著自己當初的選擇。或許他們歷經磨難,拋棄了一切,當然,終究還是離開了那片是非之地。

至少在這里不用擔心自身的性命,同樣也不會有與家人被迫分離的痛苦。

“幸虧當初自己離開了南京!”

看著報紙,宋嘉林暗自在心底慶幸著,慶幸著自己當初帶著妻兒逃到了武昌。

不僅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而且還成就了個人的功業,曾經身為廣東省巡回提刑使的他,因為負責“零丁洋鴉片案”起訴事宜而名揚全國——上百名外國商人、水手在他的起訴下被判處短則數年,長則十數年刑罰,這直接成就了他。

就在一個月前他接到了調令,與其說是調動,倒不如說是晉升,他被晉升為武昌提刑使。而這一職務往往是晉升為省提刑使的前提,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一至兩年內,他極有可能成為一省提刑使,負責一省提刑事宜。

因為剛剛接手新工作的原因,所以宋嘉林倒顯得有些清閑,所以才有時間在這里看報紙,看著報紙上的新聞。慶幸著自己的運氣之余,他又忍不住想到。

“也不知道府中會怎么應對此事?”

南京內亂!

對于普通人來說只是一個新聞,但是對于督府來說,當這個消息傳來之后立即在督府內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這是一個機會!

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趁此機會橫掃江南的機會,畢竟一直以來太平軍是義軍進入江南的最大障礙,他不僅僅只是障礙,太平軍甚至阻礙了義軍的很多行動。甚至正是因為考慮到太平軍對長江的控制,所以義軍才會放棄上海,任由上海為清軍奪占。

而現在,太平軍內亂的現實,則讓大家看到了機會!看到了一舉解決問題的機會。

對于從長沙來到武昌述職的左宗棠來說,他甚至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將要置身什么樣的問題之中,在來到督府的時候,聽聞主公在開會。

“沒關系,我到候見處等主公,你忙吧。”

左宗棠的臉上帶著笑,一副絲毫不以為意的模樣,然后便獨自走進主公辦公室外的候見室,等待著主公會議結束后,向其奏報這兩年湖南的變化,尤其是舉辦一年的湖南學院的變化,他知道主公在意什么。相比于湖南有限的幾家工廠,主公更在意的是湖南的人才培養,更在意湖南的教育。

因為候見室中只有左宗棠自己,在他喝著茶,等待的時候。忽然隱約的聽見另一旁緊閉地門扉里頭,傳來激辯的聲音,仿佛發生爭吵般,耐不住好奇,他也忍不住豎起耳朵,想知道會議室里究竟在吵些什么。

“現在義軍已經擁兵17.5萬人,另有憲兵1.73萬,近二十萬大軍,在兵力上完全不是問題,而且義軍戰斗力也遠超過清軍,太平軍亦是拍馬難及,這同樣也是不爭的事實,就算我們再謹慎,動用五萬軍隊從九江沿水路向南京發起進攻,也沒有任何問題,艦隊可以從崇明出發提供護航,這甚至不需要調動艦隊主力,長江艦隊就足夠完成這一任務”

盡管隔著房門,但左宗棠還是聽出了說話的是誰,是張亮基。

進攻南京、艦隊。

難道張石卿想要對太平軍動兵?

“再者,發匪與全國士紳眼中本就是邪教,士紳無不恥與其為伍,當初迫于環境,我等不得不與其為伍,已經為士紳所不滿,地方官員不得不向外界加以解釋,解釋府里與發匪之不同,即便如此,地方以及校中學生依然心存顧忌,若府中一日不與發匪決裂,府中治下便民心不穩,這其中的利害關系,還請主公明鑒。”

此時張亮基顯得有些激動,南京的內亂規模遠超過他的想象,數萬東王府精銳被悉數殺害。現在南京正面臨一場前所未見動蕩,而南京的動蕩對于督府而言,就是一個機會,同樣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

面對張亮基的諫言,朱宜鋒只是眉頭緊皺的不停的吸著煙,并沒有立即給予回答。

“主公,臣以為張參軍所言極是!”

駱秉章也適時的表明了他的態度。

“只要抓住眼前的這個機會,府里就可以控制江南,待擊潰發匪之后,可從安徽、湖南以及九江,三路合圍、直搗長沙,待江西平定之,江南數省,僅有閩浙尚為清妖所把持,此時可調動艦隊,分別攻取杭州以及福州,屆時江南必可平定,待江南平定之時,即是主公北伐之日,屆時我中國大好河山,必將為之光復。而主公亦可于孝陵告慰高皇帝在天之靈!”

原本對于奪取南京,駱秉章態度并不強烈,但是最終他還是被張亮基所說服,原因再簡單不過——南京有高皇帝的孝陵,而主公是高皇帝血脈,其若登基必先祭拜高皇帝。做為臣子,駱秉章自然很清楚,奪取江南之后,主公便有了登基的資本,勸進之功人人皆有,但于何處勸進,這其中卻大有文章。

“是啊,當年高皇的正上于南京誓師北伐”

搬起石頭來砸了自己的腳!

現在朱宜鋒反倒是有些后悔了,后悔“認了這門親”,見他們搬出了高皇帝,他的心底只是一陣無奈。

其實這幾天,朱宜鋒也一直在關注著南京的變化,甚至特意派遣了一艘軍艦駛至下關一帶江面,不過軍艦駛往下關并不是為了介入南京的內亂,而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武力示威——比如在韋昌輝想要炸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的時候,在歷史上,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正是毀于南京內亂,毀于韋昌輝之手。

對于韋昌輝,朱宜鋒可沒有什么信心,畢竟是這個瘋起來不但要殺石達開,結合殺了他全家,后來連洪秀全他也要殺的瘋子,不一定會在乎大報恩寺在自己的手里,萬一他真的想動手,有一艘軍艦,終歸是一種威懾,可以提醒韋昌輝,即便是他想殺人,也需要武昌的火藥。

其實,現在的南京城中,唯一能讓朱宜鋒在乎的也就是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了,至于南京的明皇宮、行宮兩江織造府以及城內的私家園林,不是被占據,就是被折毀用于建造天王府以及各個王府。

也就只有自己用1200條步槍換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還完好無損的聳立在那,無論如何,都必須要保住那座寶塔,保住這座中國的最高建筑,同樣也是中世紀的七大建筑奇跡。

這時面對眾人要求對南京動兵的建議,朱宜鋒將煙蒂按滅于煙灰缸內,而后打破了先前的沉默。

“根據我們說掌握的情報來看,現在楊秀清已經身死,其府中大多數官員、兵佐亦已被斬殺”。

翻開面前的書夾,朱宜鋒道出了一個數字。

“二至四萬!這是目前太平軍內亂的死亡人數,當然,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太平軍中的精銳骨干,但是,我想問一下現在,太平軍的兵力是多少?”

用右手比劃了一個數字,朱宜鋒繼續說道。

“七十萬,號稱百萬!其中江西以及皖南有20萬,江北有30萬,鎮江一帶有10萬,南京有10萬。這是太平軍的兵力,當然其中老弱病殘皆有,精銳至多不超過二十萬人!”

在提及太平軍的兵力時,朱宜鋒甚至沒有提到河南的近30萬太平軍,現在那些太平軍自曾立昌身死之后,便處于群龍無首的境地,加之其一直游走于太平軍邊緣,自然也就在他的計算范圍之內。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便是損失了這么幾萬精銳,太平軍還是沒有達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在這個時候咱們貿然對太平軍用兵的話,那么無疑就會造成一種結果——令其暫時放棄內部矛盾,從而一致對外。到時候對咱們而言,可就是大不利啊!”

因為清楚的知道歷史在未來的走向,所以朱宜鋒現在不可能同意對南京動兵,早在南京沒亂,之前他就已經打定了主意,趁著其內亂之時,出兵河南,掌握中原,待到石達開離開南京,帶走太平軍數十萬精銳的時候,再趁機對太平軍動手,現在他的計劃不得不提早曝光。

“那以主公之見,府中應該何時用兵南京?”

“等!”

緩聲吐出一個字,朱宜鋒說道。

“我們要等待機會,等待著他們內亂進一步加劇,等待著太平軍內部分裂之時,別忘了除了韋昌輝,還有石達開,還有洪秀全自己,現在準備亂,不過只是剛剛開始罷了。”

僅僅只是剛剛開始!唇角微微一揚,朱宜鋒喝了口茶說道。

“至于咱們,咱們不能光坐在這里等著機會,還要趁此機會,為將來的統一做好準備,所以,本督想要北伐河南!”

機會,天京之亂,是機會,但還不是最好的時機。但是現在已經開始為統一做最后的準備了,統一需要準備的不僅僅只是武力,最重要的是什么?(。)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