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331章 鋼鐵時代(求支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1章 鋼鐵時代(求支持)

第331章 鋼鐵時代(求支持)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7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類別:科幻小說作者:無語的命運書名:

(這幾天一直在加班中,今天只有一更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明天應該可以恢復正常更新,謝謝你的支持與厚愛!)

正月將出,沉寂了一月的大冶鐵廠工地,再一次熱鬧了起來。在過去的一年之中,大冶江畔一直是一片熱鬧非常的工地。

盡管已經過去了一年,但是仍然有上千名工匠,在工地上忙碌著,安裝那座中國,甚至是整個亞洲第一座現代化高爐,盡管其日產量不過僅僅只有三十五噸,但卻意味著西方現代煉鐵技術向東方的轉移,意味著現代冶金技術傳入中國。

置身于這片工地之中,朱宜鋒看著那一座座廠房,盡管其中半數廠房仍未建好,而且工廠的主體——高爐以及其附屬設備同樣也沒有完成安裝,但是你卻已經初顯了現代工業氣息。

或許在規模上,他無法同30年后的張之洞所建的漢陽鐵廠相比,但是朱宜鋒相信它的未來發展前景,將遠不是漢陽鐵廠所能相比。這座鐵廠將是中國未來的鋼鐵工業之母。鐵廠的規模不大,但未來將會培養出一代中國本土的冶金專家以及技術,這才是最重要的,同樣也是大冶鐵廠未來十幾年的使命。

“主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遲,今年臘月,鐵廠就能出鐵了!”

作為工部主事的習之墨在過去的一年零三個月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在鐵廠,可以說這座鐵廠凝聚著他太多的心血。他既要主持鐵廠的建設,同樣還要過問胡家灣煤礦以及鐵礦的興建事宜。

實際上鐵廠早已經出鐵了,甚至早在去年就已經出鐵,不過那是他在借鑒歐洲舊式石砌的五座煉鐵高爐設計的四座高爐,雖說是這種焦炭高爐是四十年前的技術,但是相比于傳統的堅爐仍然有著很多優點,現在鐵廠每天可以出鐵二十噸,大都用于制造炮彈、農具等,當然也用于鑄造火炮,每月售予太平軍的上百門火炮,就是于大治鐵廠鑄造,盡管這些鑄鐵12磅炮的性能一般,但卻極受太平軍歡迎。

習之墨口中的出鐵,指的是那座35噸高爐出鐵,甚至不是指那幾座煉熟鐵的攪鐵爐出鐵,在春節前,兩座攪鐵爐已經投入使用,雖說產量不高,但是卻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熟鐵的進口,代替了部分進口,這也是建立鐵廠的根本原因。

“不要急于出鐵!”

對于這個“喜訊”,朱宜鋒則搖搖頭說道。

“現在我們當務之急并不是立即出鐵,而是要掌握怎么樣修建煉鐵高爐,掌握它的原理,最終我們還要自己設計煉鐵高爐,畢竟我們是一個大國,不可能永遠進口煉鐵高爐。”

這才是建立大治鐵廠的根本原因,并不僅僅只是為了鐵,而是為了掌握現代冶金技術。

“今年的外派留洋學生中,有35人學冶金,占派遣學生總數的10,在未來的十至十五年內,我們的任務是學習,學習西洋的冶金技術,一面興建鐵廠,一面不斷的派遣留學生,待留學生回國后,他們可以在這里實習,并且最終取代那些外國技術員的位置,等到將來我們能夠自己獨立設計煉鐵廠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才真正建立了鋼鐵工業,現在,不過只是學生的實習課罷了,這個時候切勿貪圖速度……”

一邊說一邊朝著車間走去,這是與其它的車間不同,這是煉鋼車間,更準確的來說它是一個試驗車間,而今天朱宜鋒之所以來這里,就是因為這座1.5噸的空氣轉爐,將在這里投入使用。

原本,應該明年,也就是1856年英國人貝斯麥才會發明了底吹酸性轉爐煉鋼法,而出于對鋼鐵的需求,朱宜鋒才會親自“設計”了這座轉爐,“發明”了轉爐煉鋼法,不過與貝斯麥發明的底吹酸性轉爐煉鋼法不同,這是底吹堿性轉爐煉鋼法。

貝塞麥發明的轉爐是酸性轉爐,在酸性轉爐環境中,磷很難被氧化除掉。所以,貝塞麥轉爐只適用于低磷低硫鐵礦石,而這正是大冶鐵礦所欠缺的,但是堿性轉爐煉鋼卻可以使用高磷高硫鐵礦石,而其原理非常簡單,采用白云石高溫燒成的熟料,混合焦油做成堿性的耐火磚爐襯,冶煉過程中吹入空氣并加入生石灰。這樣便使整個反應在堿性高溫條件下進行,被氧化的磷與石灰結合起來,殘留于渣內而不返回鋼內,脫磷問題因此得以解決。

看著眼前這個高達五公尺多高的梨形可動式轉爐,看著爐身上密布的一個個鉚釘,朱宜鋒知道,這是兵工廠用了近四個月的時間才制成的轉爐,看著巨大無比,可實際上,它的容量不過僅僅只有1.5噸,這一容量甚至低于最初預期的2噸。

“漢督,它真的不需焦炭,就能煉出鋼?”

在爐口打開,鐵制的行車吊著鐵爐將1.5噸沸騰的鐵水倒入轉爐中的時候,習之墨有些不太確信的問道。

別說他懷疑,任何一個人都會懷疑,這怎么可能呢?不用焦炭就可以煉鋼?只需要吹入空氣?

“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朱宜鋒自信的點點頭,盡管自己并不是冶金專家,但是作為一名工科生,對于開創了鋼鐵工業新紀元的貝氏轉爐的結構可謂是非常了解,它結構非常簡單,甚至原理也極為簡單,與煉鋼平爐復雜相比,它的技術難度幾乎不值一提。

在爐口關閉之后,朱宜鋒點點頭,那邊他親自培訓出來的兩名學生,立即示意打開風機吹入空氣,蒸汽機帶動的風機將空氣人人不斷地壓入管道。

在空氣從空心爐軸吹入轉爐下方,從風口吹入爐膛時,那原本沉靜的轉爐立即發出一陣如同野獸嘶吼般的聲音,那梨形的爐口處的光亮逐漸變成黃色,在短短幾分鐘后又變成了美麗的白色光焰。光焰噴出了足足4、5公尺,反應非常的劇烈,就象是火山爆發一樣。爐溫從倒入鐵水時的1350度左右大約上升到1600度左右。慢慢的那耀眼的光焰黯淡下來。

30分鐘!

看著懷表上的時間,再看著爐口處的光焰朱宜鋒知道差不多了。于是便示意停止吹氣,然后加入去氧劑也就是鐵錳合金,從而去除鑄錠內的氣孔。從轉爐流到鍋中的是通紅的鋼的熔液,觀察著鋼水的色澤,習之墨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這真是鋼!”

“沒錯,就是鋼!”

看著沸騰的鋼水被倒入模具之中變成一個個鋼錠,當冷卻水道再鋼錠上,立即升騰出一團團白煙,只讓這車間中瞬間有如仙境一般。

整個過程約30分鐘,而且不需要任何燃料,就可以煉一爐鋼。而相比之下用坩堝攪煉法,不僅需要幾天的時間,而且還需要大量燃料!

成功了!

看著那一個個鋼錠,朱宜鋒的心跳不禁加速起來,在這一瞬間,他知道,鋼鐵時代的大門被自己打開了,而今天的成功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功。如果沒有一個半世紀以上的技術累積,自己又怎么可能“發現”這個“火花”,從而開啟了鋼鐵時代的大門。

“主公……坐這真的是鋼……真的是鋼……”

習之墨喃喃著目中盡是不可思議之色,作為工部主事對于鋼他并不陌生,但是他從未曾想到鋼可以這樣冶煉,而且成本居然是如此低廉。

“一噸鋼從英國進口的話是146元,廠內之前冶煉是127元,現在……應該不超過24元吧!”

不超過24元一噸鋼!

這意味著什么?

至少意味著工廠可以提供不比鐵貴多少的鋼!而工廠在未來可以用這些廉價的鋼生產各種各樣的商品,它們的價格遠比英國鋼制商品廉價,即便是只以其四分之一的價格銷售,仍然可以獲得遠超過英國人的利潤。而這意味著攪煉法煉制出來的價格昂貴的鋼,將會被淘汰,商人的本能的習之墨立即意識到保密的重要性,他幾乎立即開口說道。

“主公,還請主公立即調一隊憲兵把這間廠房隔離了,防止的煉鋼機密外泄!”

雖說做為官員,但習之墨終歸還是商人出身,相比于歐洲工廠四倍以上的利潤,足以讓任何生產商為之瘋狂,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試圖從這里竊取這種工藝。當然,這是在他們獲知這一消息前,現在他似乎明白了為什么漢督要把這座車間設于炮廠之中,這是因為炮廠更易保密。

“暫時先保密一下,不過不用保密太長時間!”

對于保密朱宜鋒自然沒有拒絕,他看著轉爐說道。

“咱們要再建一個轉爐,等到產量上運之后,咱們就可以一邊低價向歐洲出口鋼材,一邊做專利授權……”

保密,又能保密多長時間呢?相比于保密,朱宜鋒更看重在未來的十幾年間通過專利授權獲得的回報,在歷史上貝塞麥通過低于市場30的價格出售鋼并沒有掙到多少錢,真正讓他掙到數百萬英鎊的專利授權,這還是因為酸性轉爐的使用受限,否則他必定可以獲利更為豐厚的回報。

真的轉讓專利嗎?

轉讓專利可以獲利更為豐厚的回報,而且明年貝塞麥的就會發明這一技術,現在轉讓可以保證利潤最大化,盡管其中有一些困難,但并不意味著不可以嘗試。

突然朱宜鋒的眉頭猛的一皺,在歷史上鋼的普遍應用差不多要等到20年之后,是什么制約了鋼的應用?

僅僅只是酸性轉爐嗎?似乎平爐發明之后,大行其道的依然是鐵!各種各樣的鍛鐵依然是鋼鐵的主流,鋼材的應用依然非常有限。

是什么原因導致性能優良的鋼材沒有立即得到普及?

是鋼的加工!

現在的刀具都是高碳鋼制成,相比于鐵,鋼的硬度太大,用高碳鋼刀具加工,是落后的刀具制約了鋼材的應用!

沒錯,沒錯!

煉鋼的方法不是制約其應用的根本原因!

加工技術才是!

沒有合適的加工方式,準確的來說是刀具,即便是鋼材的價格降低了,也只能做鑄鋼使用,而無法被加工成各種零件替代鑄鐵、鍛鐵零件。

沒錯,就是這樣!

瞬間,朱宜鋒意識相比于鋼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技術,在這個“鐵器”普遍應用,“鋼”受制于其成本、加工而未得到應用的“鐵器時代”,鋼合金自然是不存在的,甚至就連最為普通的高速鋼,也要等到四十多年后才被發明出來。

現在自己只是在剛剛敲響了鋼鐵時代的大門,轉爐的應用不過只是敲開一個門縫罷了!更為關鍵的核心技術還沒有得到突破,這意味著鋼的應用還有諸多的限制。而這意味著,即便是各國得到了轉爐技術,受困于刀具的限制,他們依然不能將性能更為優良的鋼材應用于方方面面,頂多只是用更為廉價的價格向世界傾銷謝爾菲德的剪刀、菜刀。甚至他們的生產成本并不見得會降低多少,因為刀具的損耗遠超過過去。

真正推開“鋼鐵時代”那扇大門的是現代化的刀具!而不僅僅只是煉鋼技術。也許,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或許朱宜鋒讀大學時所學的并不是冶金專業,但是作為一名工科生,對于冶金或多或少的總了解那么一點,至少知道合金鋼的原理——在普通碳素鋼基礎上添加適量的一種或多種合金元素而構成的合金鋼。實際上,合金鋼的發朝正是由于鋼的生產量和使用量不斷增大,機械制造業需要解決鋼的加工切削問題,才使得硬鋼、鉻鋼以及高速鋼等合金鋼被發明出來。

“之林!”

朱宜鋒看著依然處于震驚之中的習之墨說道。

“廠里不是有煉鋼鉗鍋嗎?這次我回武昌的時候,你準備一個小型鉗鍋,安裝在督府里!”

或許鉗鍋冶煉普通鋼材的成本太高,但是在這個時代它卻是冶煉優質鋼材的不二選擇,甚至直到百年之后,一些優質合金鋼依然是使用鉗鍋進行冶煉,至少那些優質合金鋼最初大都誕生于石墨鉗鍋內。(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