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320章 雷鋒?(第一更,求推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0章 雷鋒?(第一更,求推薦)

第320章 雷鋒?(第一更,求推薦)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1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第320章雷鋒(第一更,求推薦)

第320章雷鋒(第一更,求推薦)

類別:科幻小說作者:無語的命運書名:

1853年5月7日,第一臺蒸汽機。

1854年4月28日,第一百臺蒸汽機。

1855年2月17日,第二百臺蒸汽機。

21個月,短短二十一個月,督府所轄三省的工廠之中,便擁有了超過二百臺蒸汽機。而其中超過一百八十臺,都屬于督府所辦企業,至于其它十余臺,則是幾間民辦的繅絲廠、紗廠。這些蒸汽車在工廠帶動機器,在煤礦抽取地下水,為礦井送去新鮮的空氣,一家家規模不等的工廠都需要蒸汽機作為動力。

但無一例外的,這些蒸汽機都是外購的,即有英國制造的,也有美國制造的,甚至還有產自香港以及印度的,當然后兩者都是用英國制造的零件加以組裝而成。

在蒸汽機的轟鳴聲里,第一臺由漢陽兵工廠制造的蒸汽機投入使用了,對于報紙來說,這不過只是篇豆腐塊大小的報道,但是朱宜鋒卻知道這臺蒸汽機意味著什么。盡管這臺蒸汽機所用的鐵板、鐵管都是由英國制造,但這卻是第一臺國產蒸汽機。

歷史上,中國第一臺蒸汽機應該是八年后誕生于安慶軍械所,也就是曾國藩創辦軍械所的一年后,既制造出了蒸汽機,相比之下,漢陽兵工廠的速度似乎太慢了。但這種慢是必須的,相比于安慶軍械所毫無章法的制造,眼前的這臺用于帶動彈殼車間壓力機的蒸汽機,卻是一臺標準化的蒸汽機——它的零件是標準化的,可以互換的,以后兵工廠生產同類動力母機時,皆可以其圖紙生產,發生損毀時,只需更換配件既可,而不至于像英國蒸汽機那般,需要重新測量,專門定制。這是美國式制造體系的優點,也是工業化生產的必然。

看著躊躇滿志的徐樹珊,朱宜鋒笑說道。

“樹珊,辛苦你了!謝謝你!”

這聲感謝是發自肺腑的,畢竟要是沒有徐樹珊主持這座即是兵工廠又是唯一的“機器母廠”的工廠,這座工廠又豈會穩扎穩打的一步步的走到現在,看似不像晚清的兵工廠一般進步“迅速”,但實際上與晚清的工廠幾十年不改作坊本質不同,現在漢陽兵工廠正在一步步的朝著現代化工廠邁進。

“這是我應該做的!”

相比于之前,現在徐樹珊更加的謹慎了,作為“皇親國戚”,在外甥出世之后,他知道自己的處境更加微妙了,自然也就越發小心起來,甚至現在很少離開兵工廠,一心撲到兵工廠的生產上。

略點點頭,朱宜鋒并沒有說什么,他知道徐樹珊的謹慎是為什么,當然也欣賞這種謹慎,走進子彈生產車間之后,彎腰從箱中拾起一顆黃澄澄的彈殼,準確的來說是只加工了一半的彈殼,捏在手心里,一時間居然舍不得丟開。

這小小的擠壓出來的金屬筒,再經幾次引伸之后,就會被制成彈殼。這不起眼的小東西,卻意味著一場根本性的軍事變革,它的出現甚至將會徹底改變戰爭的面貌,在隨后的幾十年間,正是這小小的彈殼,催生出彈倉步槍以及自動火器。

“……我們設計的子彈彈殼長度為60公厘,口徑為11公厘,與漢式步槍口徑相同……”

在徐樹珊解釋著歷時數月才研制成功的彈殼時,他的眉宇中總算是顯出了些得意來,這對于一直謹慎的他來說是極為難得的。

“根據對產能的計算,臣以為每天應可以生產2000發子彈,考慮到其中的次品率,每年生產六十萬發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什么!

六十萬發!

這個數字聽在朱宜鋒的耳中,顯得有些嘲諷的味道,花了那么長的時間,每年只能生產六十萬發子彈,按照兵工廠的設計產能來說,每支步槍只分到十發子彈!

“少是少了點,但將來還會慢慢的增加,現在工廠里的工程師們正在設計的新的機床,這畢竟都是用銅元壓力機改制的,而且每發子彈從沖板到制成,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產量自然有限。”

“那它的成本是多少?”

“每發子彈的成本超過10塊銅元,出廠至少要加至15枚銅元……”

天價……

想到漢式步槍每箱750發子彈僅只需要10塊銀元,平均每發子彈不到1.4枚銅元的成本,這貴出十倍的子彈,顯然是天價,但對此朱宜鋒也只能頗為無奈的笑道。

“既然現在產能有限,那暫時還是以紙殼子彈為主吧,這金屬彈殼子彈生產設備慢慢的改進,將來成本總能降下來……”

是的,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什么事情都要慢慢來,金屬引伸彈殼不是直到1875年左右才慢慢的成為主流嗎?

在這間工廠的廠房之中,機器轟鳴著,機床的吼聲在耳邊不斷的響起,這是一臺正在制造的蒸汽機,這臺蒸氣機與過去的蒸汽機似乎有些不同,它大概只有兩米多高,看起來似乎是一臺小型蒸汽機。

“這是其它工廠定購的?”

朱宜鋒隨口問道。

“這是電燈公司的黃經理在出國前委托兵工廠制造的新型蒸汽機,嗯,三脹式蒸汽機,從鍋爐出來的高壓蒸汽首先推動第一個和最小的一個活塞。當這個活塞開始回退時一部分擴張的蒸氣被驅入第二個汽缸推動它的活塞,這樣繼續使用在第一個汽缸膨脹的蒸汽。第三個汽缸使用在第二個汽缸中膨脹的蒸汽……”

就在徐樹珊解釋的時候,朱宜鋒只感覺耳邊的噪聲消失了,感官在這一瞬間被放大了,那空氣中的浮塵,似乎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

又來了!

“現在你知道我是如何給予你的幫助了嗎?”

什么?

那個聲音的話語傳來的時候,朱宜鋒的心底頓時全都是不解。

“他們可以看到那些發明,可以看到怎么制造它們……”

在“它”的解釋中,朱宜鋒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名字——尼古拉特斯拉,在一些記錄片中曾提到他也曾“看到”那些“發明”嗎?事實上,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什么他的發明創造并無理論在先。他的天賦幾乎是超自然的,也許就像他說的那樣“在夢里看到了它們”。

難道……黃濤看到了“三脹式蒸汽機”?

什么是“三脹式蒸汽機”?

正是這種高效率的蒸汽機最終淘汰的風帆,使得人類航海進入了真正的蒸汽時代,現在這種高效的蒸汽機似乎即將完成制造,而這又意味著什么呢?有了“三脹式蒸汽機”,電廠可以用更為廉價的成本發電,船舶也可以擺脫風帆,甚至最為薄弱的艦隊,也能夠賃借“三脹式蒸汽機”成為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存在。

只是非常尋常蒸汽機的技術,6年后,英國的丹尼爾亞當森,就會將其發明出來……只是推廣、應用足足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

朱宜鋒暗自嘀咕道,但是現在他所關心的并不僅僅只是蒸汽機,而是他能夠給予自己多少幫助,因為他之前說過,他能夠給予的幫助并不多。

“我明白了,你是通過某種意識上的影響,借助他們的“發明”給予我的幫助是嗎?”

“是的!”

那個聲音依然是如之前一樣,中性的聲音。

“這種方式可以避免一些問題的發生。”

是避免外界的懷疑,所有的發明都是由“個人”發明的,這是再合理不過的“發明創造”,黃濤“發明”了三脹式蒸汽機,當然,是在某種未知的“提醒下”。

“哦,這樣的幫助很合理,也不會引起外界的懷疑!”

可是“它”既然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他是否會左右他們的意志呢?

“你放心,人類的意志是不可左右的,正如同無法左右你的意志一樣,對于其它人,受限于時間上以及空間上的限制,更不可能達成這一目標,事實上,如果距離超出1米,對方甚至不可能受到影響……”

“它”似乎能夠感覺到朱宜鋒的擔心,于是主動向解釋著他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對于這樣的解釋,朱宜鋒卻有些半信半疑。

畢竟,它確實太不讓人放心了,從“它”最初出現,到現在的“神出鬼沒”,總是很讓人懷疑“它”的用心,而更讓朱宜鋒擔心的是“它”會不會傷害到自己,或是說借助自己達到什么目的。

“……因為耗費能量,所以我并不能給予你更多的幫助,所以幫助是有限的,甚至對于他們,我也只能夠給予一個提醒,用人類的話說,就像是靈光一現式的提醒,他們能否理解,更重要的要看他本人。”

這么看起來,“它”確實不能給自己多少幫助,就像黃濤一樣,如果他不了解蒸汽機,那“一閃”而過的靈光,沒準就會被他所忽視。不過,對于這些,朱宜鋒并不關心。

“天下沒有白吃的晚餐,無論你給予的幫助多少,我很好奇,你想要什么?”

終于,朱宜鋒第一次面對“它”問出了自己關心的問題,

“準確的來說,是想從我這里得到什么!想要借我做到什么?畢竟……在這個世界并沒有幾個雷鋒!”(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