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252章 (第三更,求支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2章 (第三更,求支持)

第252章 (第三更,求支持)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20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仙俠小說


“漢侯!”

唇邊念叨著這么一個稱呼,朱宜鋒那雙烏亮的雙眼轉沉,口氣越來越嘲諷。

“未曾想,現如今我朱某人,居然也封侯了!”

封侯,當然是個好事,但現在落在他身上,卻變成了嘲弄。

“洪賊狂妄如此,實在是該殺!”

張亮基的那雙眼睛更是盯著桌上的那份所謂的“天旨”,幾乎的是咬牙切齒的恨聲罵道。

這所謂的“天旨”,便是太平天國對漢督的“犒賞”,與其說是封賞,倒不如說是羞辱。

原因再簡單不過,相比于轄地尚不及一省,人口不過千萬的太平軍,督府轄三省之地,領民八千萬,其實力遠勝于太平天國。那洪賊卻突地來了這么一個“封賞”,又如何能讓督府上下不惱火,過去接受太平天國的冊封所謂的“丞相”,不過只是為了應對一時。

而現在督府正是兵強馬壯之時,那洪賊的“不識時務”,顯然就有些不合時宜了。甚至在不少人看來,這所謂的“封賞”,根本就是在漢督的臉上狠狠的打了一個耳光。

“大都督,依臣看來,與其這般,不若與洪賊決裂罷了,若是他們敢打切斷江航,那就直接打過去!打通江航,實在不行,咱們便奪了揚州與揚州設立一個江北大營得了!”

對于剛剛晉升為禮部主事的徐世梁來說,他表現的更是義憤填膺之狀,此時的他全忘了當初“太平軍”襲城時的窘迫,作為最早“歸正”的“官員”,在這督府之中,他算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從黃州知府,到武昌知府,再到禮部主事,于督府之中他的官運可以用亨通來形容。

雖是如此,可徐世梁本人卻時常生出如履薄冰之感,究其原因,是他總把自己放到“馬骨”的位置上,在他自己看來,自己之所以受到重用,是漢督為了向世人展示其用人之道,只要投奔漢督,定會受到重用,正如現在兩江一帶的士子投奔督府,亦紛紛受到任用一般。

他只是那千金買骨的那個“馬骨”。

也正因如此,即使是貴為六部主事之一他依然顯得小心翼翼,隨時都“交班”的準備。雖是如此,但他卻也明白自己應該說什么話,就像現在,這些話就是典型的“明智之言”,無論漢督是否采納,于他來說這都是表現他忠心耿耿的證據。

“石績太過激動了!”

徐世梁的激動讓朱宜鋒微微一笑,搖頭說道。

“若是我義軍出兵奪了揚州,那豈不是幫洪賊擋住了清軍?”

歷史在改變,可以說變得一塌糊涂,在另一個時空中,此時揚州城應該已經為清軍所奪,清軍隨后便于揚州設與江北大營,與向榮的江南大營互為犄角之勢,而現如今呢?正是在自己的幫助下,楊秀清才得已將九江的精銳調至揚州,又將揚州曾立昌的兩萬余人北調,作為掃北軍的援軍,而作為獲得九江的“代價”。自己同意曾立昌的兩萬余人經水路運往襄陽,有襄陽北上,如此減少了其北上江蘇、山東時的阻力。

也正是這支相比歷史上提前數月派出的太平軍,一路攻城掠地直搗京城,逼的咸豐北狩,身死熱河,而那個“鬼子六”更是與京城一起差點為“掃北軍”所陷。最后雖說有如神助一般,滿清好不容易保住了京城,但暫時自然也就沒有了出兵奪取揚州的可能。

甚至就連同江南大營的向榮,現在的形勢也是岌岌可危。畢竟,現如今太平軍正是“氣勢洶洶”之時,大有重現去年橫掃沿江的勢頭,可實際上,這看似氣勢磅礴的背后,不過只是虛張聲勢罷了。

“清軍?大都督,現在曾立昌據以河南,有其于北地為屏,想來揚州那邊,應不至有清軍襲擾之困。”

駱秉章的建議只說了一半,隨后他又把話鋒一轉。

“但僅以揚州一城,又焉能守住,若是奪以揚州,必須克以蘇北各府,如此方可守以揚州,到時候,恐怕就是再不愿為洪賊之屏,亦也只能如此了!”

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過去的一年多之中,義軍之所以能夠做大,就是因為“大樹底下好乘涼”,是背靠著太平軍那棵大樹,滿清的眼光為南京的洪楊所吸引,至于義軍,當初又有幾人能夠想到,義軍能有今天之勢。過去太平天國是督府的屏障,而若是奪了揚州,那結果自然也就翻了過來。

“可是現在即便是咱們想躲也躲不開了,可以說,自從咱們奪了湖南之后,于滿清的眼中,義軍的威脅恐怕更甚于太平軍,避,怕是辟不開的!”

雖說沒有直接贊同徐世梁的建議,但作為蘇北人的張亮基自然希望義軍能夠出兵揚州,進而拓以蘇北。

“大都督有所不知,這蘇北與之皖北,鄉間閑漢光棍極多,其大都正值壯年,雖多為莽夫,可正適合督府之用,無論是務工、筑路、亦或者募為兵勇,皆可為督府所用!且淮南鹽場亦于蘇北,比之粵鹽,淮鹽更易運入湖北……”

見張亮基甚至連“光棍多”都說了出來,朱宜鋒的唇角微揚,光棍多,這可不僅局限于北方,在南方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在極度貧困的北方更為極端,甚至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捻軍起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光棍犯罪團伙”——上百萬找不著媳婦的光棍漢,聚集起來開始聚眾鬧事,從嘉慶年間,一直鬧到同治年間。

甚至現在曾立昌之所以能于河南站穩腳,正是得益于此——數十萬、上百萬光棍漢,正是其源源不斷的兵源所在,也正是憑著入河南擴軍十數萬,他曾立昌才會被封為豫侯。

“就眼下來說,咱們的擴張已經達到極限了……揚州!”

沉吟片刻,朱宜鋒冷笑道。

“這揚州咱們暫且還是不能動,打下揚州容易,可問題是非但給自己樹了新敵,咱們現在要等!”

“等?”

“對,南京城內諸王矛盾重重,他們現在之所以不至決裂,正是因為外患近在眼前,即然現在向榮獨木難支,一但江南大營為太平軍所破,那么,諸王內部矛盾必然爆發,屆時必定拼個你死我活!”

太平天國諸王目光短淺,從“天京之變”中既可窺知,幾乎是在向榮的江南大營被攻破,天京之圍被解之后,沒有了外部的威脅與壓力,其內部矛盾立即以極端的形式展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朱宜鋒自然不可能給“未來的敵人”制造團結的理由。

“大都督,您是說,南京極有可能發生內亂?”

林治平詫異的問道,盡管明知道督府于天京設有內線,但是他并不知道那內線是誰,顯然大都督已經得到了這方面的消息。

“內亂,也許正內戰更為合適!”

蹙眉冷笑一聲,朱宜鋒語帶嘲諷地說道:

“那些個所謂的王爺們,一但沒有外敵,除了內斗,還會干什么?既然他們會自己收拾自己,咱們又豈需要現在出兵揚州,為其樹立外敵。從而失去了內斗的理由,這種利人不利已的事情,咱們可不能做!”

大都督的話只讓眾人發出一陣笑聲,即使是張亮基聽其這么一說,也覺得極有道理,再則原本那出兵揚州,也不過只是徐世梁的隨口之言,有了這個臺階之后,自然也就無人堅持了。可不出兵揚州,并不意味著問題得到了解決。

“那大都督,這漢侯一事……”

這才是關鍵!

若是大都督接受這個冊封,那無疑就是做實了督府實為太平天國下屬的“事實”,可若是不接受的話,那督府勢必又將與太平天國決裂,這同樣也不是現在督府所愿意看到的。

“斷不能接受,若是接受洪賊之冊封,恐會為天下士民所不能受!”

原本想用“不齒”來形容的張亮基話音剛落,林治平便于一旁反對道。

“可若是不接受,咱們又勢必將與其決裂,到時候,其只需切斷江航,既可令督府陷進難兩難之境!”

江航!

一直以來,對于督府來說,長江的航道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那是督府通往外界最重要的通道,即使是在奪取廣東之后,因為路途以及交通的問題,長江水運依然是無法取代的。

“廣東那邊不是準備修以南嶺山路,到時候……”

“那只是一條山路罷了!”

雖說與李子淵算是半個同盟,但林治平并沒有將其筑路之舉看成“政績”。

“即便是山路修通,又能如何?督府所用蒸汽機,又豈能通過山路運來?大都督,以臣看來,為督府將來計,這漢侯之位無論如何都要接下!再說,即然當初能接丞相之位,今日亦不能受此漢侯之爵!”

討論的最終結果非常簡單,無非就是接受“漢侯”的稱呼,雖說明知道這是為了保障江航,作出的迫不得已的讓步,但是對于朱宜鋒來說,卻依然讓他有些憤憤不平,以至于在眾人離開后,心底依然壓著一團火氣。

“也許,應該支持曾立昌!”

走到地圖前,心底抱著火的朱宜鋒盯著河南的位置,曾立昌自京城南撤后,并沒有撤回南京,而是越過黃河奪占了開封,本就為捻軍糜爛的河南,自然無力抵抗這支百戰精銳,不過半月的功夫,其便已經奪取數府之地。

“拓地以自保,這曾立昌身邊有高人啊!”

瞧著地圖上其奪占的兩府之地,朱宜鋒自言自語道。

“這個高人給他點了占山為王道,可卻忘了河南是個四戰之地,不過這樣也好,有他曾立昌在前面擋著,兩三年內,滿清都不可能抽開手來用兵湖北,至于這邊……向榮的江南大營暫時還在那擋著……”

盡管那地圖以后世的眼光來看,極不準確,但于心底結合著后世的地圖,再將地圖上的態勢一一加以聯匯之后,朱宜鋒面上的凝重之色,慢慢的消失不見了。

“這局勢可比之前好多了,湖南、湖南再加上廣東,這西南差不多就給屏斷了,往北河南擋著,往東有太平軍擋著,不錯……”

手中拿著鉛筆,朱宜鋒又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線。那是憑著記憶畫出了漢粵鐵路的路線,雖說不怎么準確,但卻也大差不差。

“要是再把這條鐵路修好的話,兩湖與廣東便能連成一體,至于西南……”

西南……于唇邊念著這兩個字,朱宜鋒又在地圖上用鉛筆將廣西、云南、貴州以及四川加以標注,這些地區無一例外都是山路艱難之地,若是現在用兵西南的話,無疑會牽絆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極有可能會撐死自己,現在三省之地,已經是督府擴張的極限了,甚至可以說,已經達到接近“撐死”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擴張無疑是極為不智的。

可若是現在不擴張的話,未來幾年在那位“同治皇帝”的主導下,推行洋務運動的滿清會不會逐步強大起來?

他強!

或并不代表自己沒有變得更強啊?即便是他再強又能如何?頂多就是打一次甲午罷了!

可不是,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他又能變成什么模樣?

還有那太平軍,看似氣勢洶洶,可實則已顯亂相,向榮的江南大營一但被其攻克,那么太平軍距離末日也就不遠了。

無論是太平天國也好,滿清也罷,就眼下的局勢來說,皆不及自己,如此,還有什么好擔心的?至于那位“同治”勵精圖治又焉能改變大局?

終于,在想通過一切之后,朱宜鋒還是把注意力投到了地圖東南角,雙眼盯著廣州,自言自語道。

“看來還是非得先把這鐵路修通了不可!”

鐵路!

只要把這條鐵路修通了,無論未來局勢如何發展,自己都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想到鐵路的重要性,朱宜鋒又想到從廣州傳來的消息。

“算算日子,船應該差不多快到武昌了吧!”(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這本小說,請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