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227章 進言(第三更,求月票,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7章 進言(第三更,求月票,求訂閱)

第227章 進言(第三更,求月票,求訂閱)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9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天上巴掌大的雪花不住的飄落著,那刺骨的寒風刮在臉上有如刀割似的。

在這樣的天氣里登上城墻,置身于城頭上且是面北而站根本就是找罪受。但是此時,朱宜鋒卻是靜靜站在那里,穿著一襲呢絨大衣頭戴毛皮帽的他只是站在那里,雙眼眺望著北方。不一會,那身上便落了一層厚雪。

而張亮基、駱秉章兩人則一左一右的站在那里,作為參軍府里的左右參軍,他們兩人就是朱宜鋒的左右手,同樣也是他的左膀右臂,或許他們只是舊官吏,但現在無論是朱宜鋒也好,督府也罷,都離不開他們這樣的舊官僚。

“石卿、儒齋,你們都曾去過京城,以你們之見,那“粵匪”能攻克京城嗎?”

這正是朱宜鋒所擔心的,在過去的幾天里,幾乎是剛一得知數萬“粵匪”兵臨京城以及咸豐北狩的消息之后,他便關注著北方的消息。

歷史改變了!

歷史在將要進入1854年的時候,戲劇性的發生了改變,本應該潰敗的太平軍北伐,因為援軍的提前派出,而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原本應該在臨清被勝保擊敗的曾立昌,自襄陽一路北上,入南陽、克河南,轉戰山西,直搗直隸,如入無人之境,現在更是兵逼京城。

而此時,朱宜鋒最擔心的是什么?

是太平軍攻克京城!

若是太平軍攻克京城,那么會帶來什么樣的變數呢?

“京城城高墻固,且城內有旗兵數十萬,縱是經一番血戰,以臣看來,亦是難下!”

駱秉章的話音方落,那張亮基則于一旁隨口說道。

“南京也讓粵匪拿下了!”

因為在內心認定朱宜鋒是皇明建文之后,所以現在張亮基等府中要員,皆稱江寧為南京,而對于這一熟悉的名稱,朱宜鋒自然沒有拒絕,而對這一名稱的接受,于張亮基等人看來,這根本就是在暗示他的身份。

“雖南京有天下堅城之名,然南京之城墻已數十年未經修整,焉能與京城二十年一大修,十年一小修相比,再則,這京旗又有旗兵數十萬,那粵匪盡殺旗兵,縱是旗兵無能,臨性命之危,為保全自身和舉家之性命,亦只能以命相搏。要知道南京城陷時,那滿城旗兵以至婦人為保全性命,皆登城與粵匪撕殺,令其死者甚眾!況且京城城頭上有炮千余門,其中不乏數千斤之巨炮,以臣之見,這京城定能守得!”

這京城能否守住的觀點上,駱秉章與張亮基有著明顯的分歧,在他看來京城一定能守住,因為京城的近百萬旗人千方百計的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要京城能守住,那督府這邊就暫時不需要考慮天天紛紛降于粵匪的事情。

“若是粵匪如于南京一般,掘地炸開城墻,又當如何?”

“京城二十四旗共有正戶十余萬,還有京營四郊數萬戶,兵民近百萬之多,縱是粵匪炸開城墻,其為性命計,必撕死搏殺以圖一絲生機,到時那粵匪縱是有數萬又能如何?”

“可萬一城若是陷了呢?”

張亮基反問之余,又特意強調道。

“儒齋兄,我說的是萬一!”

“萬一……不可能,只要粵匪一日不罷屠盡旗人之令,便沒有這個萬一!”

話音落下時,駱秉章又沖著大都督長鞠躬道。

“大都督,這荊州至今未下,荊州滿城尚有旗民數萬,雖其祖先大罪于中國,然其于中國生活數百年,其習俗已與中國人無異,當年洪武帝北伐亦曾言“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愿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如此方收以民心,以臣之見,還請大都督下令,若荊州駐防愿降,還請寬待旗民,以為天下之效!”

駱秉章的提議讓朱宜鋒的眉頭微微一皺,至今他都沒有下令攻取荊州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還未曾想好,怎么收拾那里的駐防旗軍。

是殺?還是?

放,當然不能放,可若是殺的話……殺那些兵,自然沒有任何壓力,他們畢竟是拿著銀子的兵!

可是那些老弱婦孺呢?

畢竟荊州的兩萬旗人之中,可是有一萬多老弱婦孺!這些人怎么辦?

是殺還是放?

正是因為沒有想好怎么處置這些人,所以荊州才一直未派人攻下,但現在駱秉章的話卻讓朱宜鋒想到了荊州的兩萬旗人,同樣也想到了國內的一百多萬旗人,未來如何處置他們?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他先是沉默片刻,而后說道。

“愿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朱宜鋒的唇角微微一揚,冷聲說道。

“確實可以,但不是在這里,也不是現在!”

話音落下時,朱宜鋒并沒有去解釋自己的想法,相聲目光看著北方,現在歷史已經改變了太多,如果太平軍打下京城的話。這倒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自己再也不需要考慮旗人的事情,有人代勞總好過臟了自己的手。但在另一方面,他卻又擔心太平軍打下京城之后,倒置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實際上,這才是災難性的。

“萬一太平軍攻克京城,到時候,到時候,各地總督巡撫會不會降以太平軍?”

換句話來說,就是地方上會為會承認太平天國的統治,這才是朱宜鋒所擔心的。至于旗人的處置,現在還真不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

“粵匪者,毀我名教、焚我書經、殺我儒生,凡我名教之人無不恨不得食其骨,又焉能降于發匪!”

“若京城陷落,未必不降,前明末年,李自成亦往山東等地派以官員,士紳亦紛紛磕頭迎官!今時若是發匪奪以京城,其若下令招撫各地都撫官員,許以原職,其又焉能不降?”

意見的分歧總是不可避免的,對此,朱宜鋒自然不覺得有異,若是意見完全一致,反倒不甚至現實,畢竟大家都是憑著各自的看法去猜測。

“石卿道的是人性,儒齋說的是人心!”

搖搖頭常嘆口氣,人性者自不愿意接受太平天國那種違背人倫人性的“朝廷”,但是人心趨利,至于人性嘛,于利的面前,恐怕也就退居其次了!

“而我們要想想,我們該怎么辦?”

目光微微一斂,朱宜鋒冷聲說道。

“縱是太平軍奪以京城,舉國皆降,朱某是斷不會降以這種暴虜之徒,我百姓何罪,剛出狼穴,又入虎口!”

或許朱宜鋒不會用“粵匪”去形容太平軍,但是對太平天國,他卻沒有一絲好感,在那所謂的“天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里,更是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美妙,其非但將“農民”列為天下最為下賤之人,但凡涉及刑罰,動輒“黜為農”,,更是直接規定官員世襲制,并把“黜為農”作為對官員的處罰,從而世襲“尊卑貴賤”,換句話來說,官者其子孫后代皆是官,至于農民其子孫后代皆是農民。

“他們號稱“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看似分以田地給農民,但是他們把耕地平分給百姓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百姓獲得飽暖,繼而發家致富。相反,百姓耕作所產,除滿足其最基本食用需求外,余下部分需全部收歸國庫。而且不獨糧食如此,雜糧、布帛、雞狗、銀錢等等,全都“亦然”。其最終目的,需做到“物物歸上主”,并聲稱此乃“太平真主救世旨意”。若是讓這樣的人奪了天下,天下百姓又將如何?”

唇間的話說的是大義凜然,但是朱宜鋒的心底卻有一個聲音在那里呼喊著,這天下絕不是他洪秀全的!不能是!更不該是!

“必定餓殍千里,中國之地盡為赤地!為天下蒼生計,我漢軍必須揮以義旗,救我黎民!”

“大都督英明!”

聽著大都督的這番大義凜然、滿是正氣之言,張亮基與駱秉章連忙鞠躬迎奉道。

“我百姓能得以大都督,實是天下之福!中國之幸!”

這個馬屁拍的有點高,帽子有點大,但朱宜鋒并沒有絲毫謙遜,實際上他現在越來越習慣于他人的馬屁,為上者總是不可避免的要適應這一切,只有適應才不至于飄然。

“儒齋,你上次說用兵廣東,本督言道時機尚不成熟,以你之見,若是現在用兵廣東,需要多投入多少兵力?”

“五千足矣!”

一聽用兵廣東,駱秉章內心激動之時,更是連聲說道。

“目下時局紛亂,京城被圍,胡酋尚不知所蹤,地方官員人心惶惶,若我漢軍用兵廣東,只需勢成威逼之勢,再遣人游說葉昆臣既可,當然……”

話聲微微一頓,駱秉章抬起頭來,看著大都督說道。

“欲得以廣東,非得下荊州不可!如若駐防旗丁懸而不決,縱是葉昆臣有心降我,有廣州駐防相絆,恐亦不敢輕言降我!”

駱秉章的話一說完,張亮基連忙跟著附和道。

“大都督,儒齋所言極是,還請大都督為天下蒼生計,發以慈悲!”(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