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213章 經濟(第一更,求月票,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3章 經濟(第一更,求月票,求訂閱)

第213章 經濟(第一更,求月票,求訂閱)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2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快捷翻頁→鍵



熱門、、、、、、、、、

一塊微微發黃、拳手大小的鹽塊。

這巖鹽是應城鹽礦以旱采的方式開采出來的塊狀巖鹽,可以直接食用,正是應城的鹽礦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兩湖的鹽荒,使兩湖四千五百萬百姓免受淡食之苦。

瞧著鹽似乎不甚起眼,但于百姓來說,這鹽是萬萬不可或缺之物,雖說現在鹽價數倍于過去,但對于百姓而言,卻無人會斷鹽,至多也就是能淡吃的食物不加鹽,不能淡吃的盡量少放鹽在家的女人少吃鹽,讓干重活的男人多吃一點。因為若是鹽吃得太少,人便會常常頭暈,肌肉痙攣,全身疲軟無力,自然也就無力干活了。

對于百姓來說,鹽是必須品!而對于大漢都督府而言,這瞧著不起眼的巖鹽卻等同于督府的命脈,準確的來說是經濟命脈。實際上對于滿清而言,鹽稅同樣極為重要,而于對兩湖而言,可不僅僅只是獲得一點鹽稅,因為最初湖北無鹽,且武昌本地鹽商或殺或逃,為了控制鹽貨,避免鹽荒,督府一直實施著嚴格的專賣制度,設立專門機構銷售鹽貨,盡管在奪取湖南后,設立各地包商,但給予鹽商的利潤極為有限,絕大多數利潤盡入督府。

“以兩湖四千五百萬百姓計,每人每月需鹽非得半斤不可,每月需鹽兩千兩百萬斤出奇,再加上牲口等用鹽,每月非得三千萬斤至三千五百萬斤不可現在應城鹽礦每月可開采石鹽1500噸石鹽,通過礦內藍板、土雜制鹵亦可得1500噸左右,每月所得鹽三千噸出奇,每月至也就是六百萬斤,縱是明年每月至多出鹽千五百萬斤至兩千萬斤,與實際需求仍有差距”

作為鹽務專員的王孚道出的是一個事實兩湖的鹽荒并沒有因為應城的鹽礦開采得到緩解,因為其產量總歸有限。

曾經作為第二團團長的他,在督府易制之后,被委任為督府戶部的鹽務專員,之所以由其出任此職,是因為他曾是鹽商出身,同時他還是軍人,甚至就連同第二團,也被改編為稅警,以確保鹽稅收入,畢竟于官府而言,鹽稅委實太過重要,幾乎等同于督府的命脈。

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肥差,剛開始的時候,王孚也以為這是一個肥差,可在接任鹽務專員之后,才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優差”,而是一個“憂差”,一不小心極有可能掉腦袋的“憂差”。

“現在,官府每月售以1200萬斤鹽,除六百萬斤由應城鹽礦提供之外,其它六百萬斤只能通過江路購自四川、淮南,而私鹽涌入每月亦多達五百萬斤出奇,其中三成出自廣東,六成出自四川,以臣之見,為督府之稅課,必須對販賣私鹽者,課以重刑,加以打擊,否則其必定日益猖獗,進而影響官鹽銷售”

影響到官鹽銷售,就必然將會影響到鹽課,而鹽課有多少?每月看似只有不到40萬兩的鹽課看似不起眼,但卻占督府收入的四成左右,如此一來,又怎么可能不看重?

聽著官鹽銷售受到影響,朱宜鋒一面點點頭,表示必有答覆,一面擎杯尋思,慢慢的說道。“這鹽稅于督府固然非常重要,畢竟督府四成之稅,盡源于鹽,可現在兩湖的問題是,咱們提供不了足夠的鹽,官鹽的產量不足。老百姓吃不著官鹽,只好吃私鹽那些鹽梟固然是與國爭利,可于老百姓來說,若是沒有鹽梟,這兩湖淡食之苦何解?如此一來,咱們非但不能禁,反而要歡迎鹽梟,甚至于處處幫助鹽梟的忙,為的是讓他們把這私鹽從廣東、從四川運到咱們兩湖來,只有如此,老百姓才能吃著鹽。”

聽大都督到這里,王孚似大有所悟似的接口說道:

“現在私鹽于我兩湖確實重要,可問題是私鹽猖獗,官鹽自然滯銷,生意自然做不開了,我們一個月只能賣1200萬斤,可若是賣2000萬斤呢?這鹽課能增加多少?臣以為,查禁私鹽與鹽梟販私沒有任何關系,畢竟鹽梟者所看重的是利,一面嚴加查禁,一面設立官買,許其之利,權衡風險,他們自然更愿意把鹽賣給官府!”

作為鹽務專員的王孚,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建議非常簡單,就是為了能夠在大都督面前展現自己,即然不能再于沙場上混個開國元勛,那便作一青史留名的名吏吧!現在于督府來說,什么最重要?自然是銀子!

無論是打仗也好,辦機器工廠也罷,最終都需要大把的銀子,而在王孚看來,只要能把這鹽課辦好,這督府便不會再缺銀。

“成啊!”

對于王孚的建議,朱宜鋒自然沒有拒絕。

“現在督府這邊要辦的事情太多,花銀子的地方也太多,這鹽價委實太高了,亦不能增加,你能想到在這上頭動腦筋,我看很好,若是能把這私鹽控制好,這府庫的收入增多,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絕對不能影響到私鹽的輸入,畢竟這鹽關系到民心,若是民間淡食,自然也就民心不穩,民心不穩安能奪以天下!”

現在朱宜鋒倒是不避諱奪天下的詞語,實際上這正是他的目標,也是他給予眾人的一個目標。被大都督這般一稱贊,王孚整個人立即得意起來,然后又接連提出他的想法,什么擴大稅警,什么于長江、粵湘設立鹽務稽查所等等,對于這些建議,朱宜鋒自然是一一表示了贊同,當然最后又交給了參軍府決議,這是正常的程序。

“這個王孚做起這個鹽務專員來,倒是頭頭是道,別的不說,單就是這查禁之法,便比之滿清高明不下十數倍,實在佩服。”

瞧著王孚給出的那個稽查辦法,張亮基忍不住佩服道:

“大都督,您用這個人辦鹽務,算是用對人了!”

面對張亮基的這個馬屁,朱宜鋒只是微微一笑,心底似大有得意之感,而一旁的駱秉章瞧著了卻是感嘆道。

“這鹽價委實太高了!大都督,您看,這湘南的鹽價都達百六十幾文了,可以說兩倍于武昌,如此百姓焉能沒有怨言?”

鹽價一直都是由督府控制的,盡管現在鹽荒的得到某種程度上的緩解,但是為了獲得鹽利,督府一直將鹽價維持在一個頗高的位置上。

“現在,也只能如此,畢竟咱們兩湖用的鹽,大都是高價購來的私鹽,不貴點,府中要虧本的!再則現在的鹽價比之幾月前,已經便宜許多了!”

虧本當然不會,但府中需要這筆銀子,這一點張亮基非常清楚。幾個月前,湖南的鹽價曾貴到百斤米一斤鹽的地步,現在鹽價在他看來,非但不貴反而極為便宜。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打下鹽場來!”

將視線投向大都督,駱秉章鄭重其事的說道。

“奪以鹽場?”

詫異的看著駱秉章,張亮基立即反問道。

“可是攻以四川?”

他幾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四川的井鹽,畢竟四川的井鹽可以順江直接運到兩湖。

“四川?”

搖搖頭駱秉章說道。

“自岳州陷落之后,四川總督派以重兵,守以江口,四川山艱路險,易守難攻,若是我軍冒然進攻,恐遭不利,相比之下,臣更傾向于廣東!”

廣東!

駱秉章的話不過剛一出口,張亮基便明白了他的心思他駱秉章是廣東人,只要廣東一天還在清廷之手,那于鄉人的眼中他駱秉章便是朝廷之叛逆。可若是廣東為漢督所下,鄉人又有誰敢言其為叛逆?

“雖說廣東與湖南相隔千里,可比之四川,廣東更為富庶,且又有海口之便,若得以廣東,非但可解兩湖淡食之憂,亦可不再受江航所限”

廣東!

對于駱秉章的建議,朱宜鋒只是略作沉吟,又一次,又有人提到了廣東,不過這一次卻是為了鹽。或者說,只是由鹽而起,鹽只不過是出兵廣東的一個理由。

“大都督,現任兩廣總督葉名琛其籍貫正是漢陽之人,其弟正是葉開泰藥店東家葉名灃,雖說其是清之封疆大史,然我督府非但一直于其無擾,更歸其房產,若是我漢軍用兵廣東,想來必可加以游說,令其歸順漢督!”

這倒是事實,雖說葉開泰藥店是漢口數百年老店,盡管兩廣總督葉名琛出自葉開泰,但對于這家名聲頗佳的百年藥店,督府一直都是友善相待,想到葉名琛在歷史上的“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朱宜鋒的唇角微微一揚,這個人有可能會像駱秉章想的那樣,輕易投降嗎?

“現在不是用兵廣東的好時機!”

話一出口,朱宜鋒便看到駱秉章臉色的微變,心知其必心有不甘,便繼續解釋道。

“畢竟,現在軍隊還沒有做好用兵廣東的準備,情報、后勤諸項準備工作都未完成,冒然用兵廣東,恐遭不利,我看”

沉吟片刻,朱宜鋒突然笑道。

“嗯,可以先做好準備,明年!明年咱們一定要把這廣東打下來!”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