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200章 主與臣(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0章 主與臣(第二更)

第200章 主與臣(第二更)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2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那劉麗川是斷不會降大都督的!”

在議事堂的會議結束之后,胡林翼看著大都督說道。

作為中書科參知政事的他,在某種程度上地位不遜于參軍府,畢竟這中書科是大都督門下直屬隸科。

盡管督府的府制是以今前之制之主,但并不意味著朱宜鋒沒有摻雜私貨,就像他雖說不能夠將戶部稱之為財政部、將兵部易為軍部,將工部稱為工商部,但卻可以通過其下設處科使其“現代化”,正如這中書科在某種程度上,就相當于后世的領導人直屬辦公室,至于胡林翼則相當于其秘書。

唯一不同的就是名稱,名稱上的不同而已。當然就其性質而言,中書科亦是朱宜鋒的心腹幕僚所在。”

“畢竟,相比之下,我們能給他劉麗川的并不多,他需要洋槍的話,可以于上海直接買,就其設立官制而言,其所圖不小啊!再則其遠在上海,縱是督府給予條件,收其入府,最終扶持起來的也不過是個聽封不聽調之輩,如此反倒得不償失!”

“嗯!”

點點頭,朱宜鋒認同道。

“確實如此,聽封不聽調……這確實是個問題,而且那劉麗川說到根子上,若非局勢所迫,他甚至都不會投以太平軍,他是個有野心的人!”

亂世之中,每個人都心懷野心,洪秀全開了這個亂世,劉麗川想于這個亂世之中爭上一爭、奪上一奪。如此一來,縱是收其為已用,也不過就和自己現在與太平軍之間的關系一般,聽封不聽調罷了。

“是啊!那所謂的大明國大元帥不過就是一個由頭,說實話,今個他稱大元帥,明個沒準他就想自己是大明國的皇帝……”

話音落下的時候,胡林翼特意觀察了一下大都督,盡管大都督從未說過自己的出身,可在他們卻已經有意無意的將其同朱明后裔聯在了一起,甚至現在于湖南那邊,更是已經“悄悄”的傳來了,而左宗棠在其中更是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

之所以如此,是為了爭取民心,湖南的哥老會也好、天地會也罷,都是奉行“反清復明”的宗旨,有了這層“衣裳”,自然能夠爭取部分民心,而在另一方面,憑此還能爭取士紳之心,至少在士紳的眼中,大都督與洪楊等人不同。

“這種人……”

冷笑一聲,朱宜鋒嘲諷道。

“事業尚是未曾定基,便封了那么多官兒,全把自己當成了皇帝,其又豈能成事?縱是那太平軍又豈有成事之像?”

“所以,臣等才入以督府,而大都督于臣等之任用,更是恒古所無!臣等唯有粉骨碎身方能報效大都督這份知遇之恩!”

這確實是胡林翼的肺腑之言,無論是他也好,左宗棠也罷,張亮基、駱秉章,大都督非但是信任有加,而且盡用于顯要之位,這般氣魄更是古代明君所無,也正是這種信任與知遇之恩更是讓胡林翼等人無不是心生以死報效的之心。

這聲不是馬屁的恭維,讓朱宜鋒笑了笑,看著胡林翼說道。

“是啊,是啊。常言說君臣際遇難,如此生死際遇,更是一生難得。正因其難,所以本督也是輕易不肯妄言際遇,也并不指望你和季高他們來報答朕的恩情。圣人云:君子愛人以德。本督用人從來都出自公心的,從不以小恩小惠小巧小智來攏絡人。粉骨碎身、忘身報恩之心,固然要得,可本督更想與你做一世的主臣。”

盡管表面上朱宜鋒只是大都督,可現在他已經適應了用這種“君臣之別”,只不過與這督府之中那“君臣”變成了“主臣”,而他的這番話同樣也是肺腑之言,他之所以會留胡林翼于身邊,是因為他了解這個人,了解他的才能。而他的一句“一世的主臣”聽在胡林翼的耳中,更是讓其頗是激動的長鞠躬道。

“臣胡林翼身受大都督知遇之恩,臣只知道對大都督要盡忠效力其它皆是身外之物,臣從來也不去想它。大都督適才所言的‘忘身報恩’一語,臣不敢當。”

對于并非科舉正途出身的胡林翼知道,盡管督府之中并不看重出身,且有許多未入正途的士子之所以投身督府求的就是一個出身,但對于捐納出身的胡林翼來說,他仍然感激這份知遇之恩。

聽他這樣一說,朱宜鋒的心底便笑了笑:哦,這人說話卻很得體,也很會投人所好,讓你挑不出他的一點毛病來。但這份知遇又是什么呢?對于自己而言,欲奪以天下,不正是要破格用人嗎?要不又豈能成事?不用他們,還能用心懷二志之人嗎?想到這里,朱宜鋒笑說道。

“嗯,好。公、忠、能,三者俱備,難得呀!朱某何德何能,能得潤芝相助!”

大都督的話讓胡林翼再一次鞠躬,能夠得到這樣的評價,讓他的臉上都放出光來了。

“臣能得大都督‘公、忠、能’三字之評,雖九死而無憾,唯以粉骨碎身報效大都督!”

大都督這樣評價自己,只使得胡林翼心里的那份得意就別提了。對于做臣子的來說,有時候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一個評價。

看了看胡林翼,朱宜鋒盯著他看了好久才說道。

“劉麗川的事,暫時便放下吧!不急!”

不是不急,而是劉麗川他影響不了大局,縱是現在歷史改變,就沖著他的那份與實力不襯的野心和狂妄的分封之舉,又豈是能成事的人,即然成不了事……那就無須理會他。若是現在扶持他,將來還要加以彈壓,還不如借清軍之手解決掉這個將來的麻煩。

接著,兩人并沒有在“君臣際遇”上再談下去,而是討論起了正事,作為其幕僚長的胡林翼則不時的在一些問題給予其建議,對他的建議,盡管朱宜鋒并沒有完全采納,而從他的建議中朱宜鋒確實又獲益良多,在商討完府中政事之后,朱宜鋒又問道。

“潤芝,最近有從南京那邊來的消息嗎?咱們于那里設立的辦事處又怎么樣了?”

與南京設立辦公處,是協助太平軍北伐時談妥的一個條件,而之所以設立辦事處,則是為了同南京的洋商搶奪市場,現在南京到處都是各國冒險家、商人,甚至更有外國走私商與南京開設槍行,現在那些人正在一點點的蠶食著自己的“生意”。

而與督府而言,與太平軍的貿易是督府最重要的收益,甚至督府兩成的開支都來源于此,也正因如此,朱宜鋒才會提及此事,畢竟這件事是由督府直接負責,也正是有中書科直接負責此事。

“回大都督,南京那邊前天剛來了一封信,信上說,他們已住進了大報恩寺……”

提及大報恩寺時,胡林翼特意看了一眼大都督,辦事處設于大報恩寺是與南京那邊商討時特意要求的,那這個要求正是大都督提出的。表面上的理由是大報恩寺于城外,便于同碼頭聯絡,但實際上又是什么原因呢?

說到根子里還是對太平軍的不信任。辦事處設于城外,隨時可以輕易逃出城去,而不至于有因于城中的困擾。

“嗯,很好……”

用力的點點頭,朱宜鋒的心底總算是稍微松下一口氣,當初之所以會選擇大報恩寺作為辦事處,其根本原因是為了保住大報恩寺里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那座被稱之為“中國第一塔”的琉璃塔毀于太平軍內亂之中,或許他沒有辦法保住揚州文匯閣以及鎮江文宗閣里的藏書,但至少嘗試著去保住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做視著那樣的地方毀于戰爭,實在是于心不忍。

“大都督,這個地方可真不便宜啊,為了這個地方,咱們可是足足給了他們1200條槍!”

地方不是白的,而是買下來的,用槍買下來的!

“不貴,不貴……”

現在那里已經不再屬于太平軍,而是自己的私產——那大報恩寺是自己這個天國的“丞相”的私宅,當然這是對外的解釋,同時那里還相當于自己派于南京的“使節”,可以直接解決一些問題。

“別忘了,咱們在那可是有一百五十人的護兵,他們幾乎等于咱們在南京埋下的暗棋,雖說不在城內,可這著暗棋,將來沒準能派上用場!有時候一些東西不是用錢衡量的!”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用錢衡量。在南京部下的這著棋子是,而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同樣也是,無論最終結果如何,至少自己嘗試過、努力過。

“大都督所言極是!于南京設立辦公處,非但可鞏固我與南京之貿易,亦可確保督府船只從南京通過,而且此辦事處設立之后,亦先后有數十江蘇等地士子悄悄投奔于我,目前皆于辦事處中躲藏,只待船只經過時,既可乘船來武昌投奔督府,現在我督府可謂是人心所向啊!長此以往,那蘇皖士子必將盡為督府所用!”(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