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194章 追趕之道(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4章 追趕之道(第一更)

第194章 追趕之道(第一更)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2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時進晚秋之后,這天短夜長時天總是黑得很晚,可是一旦黑起來就會特別快。不過只是傍晚6時許,這室內便已經掌起了燈來,那廊柱與墻壁上釘著的一盞盞鑄鐵與玻璃制成的油燈這會已經盡數點亮了。

督府后宅,那是督府內宅,無論是過去亦或是現在,都是非請莫入之地。這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朱宜鋒現在的家。在吃完晚飯之后,因為近日沒有什么政事的牽絆,尤其是在督府改制設以參軍府后,他終于從繁多的政務中抽開身來,投入到一個他更為擅長的事物之中。

盡管油燈的燈光并不明亮,但是在幾盞油燈的照明下,這個房間卻比之一般的房間亮出許多,盡管如此,朱宜鋒對于這燈亮卻依然覺得的不太滿意。實際上,對于任何一個習慣于電力時代夜間光亮的人,都不會習慣這種油燈散發出來的光亮。

“等將來,非得把電燈發明出來不可……”

嘴里這般嘀咕著,朱宜鋒手中的鉛筆并沒有就此停下來,而是在那里繼續憑著回憶繪制一個圖樣以及其原理,進行著他的“發明”。

所謂的“發明”,實際上就是復制,得到于穿越后過人的記憶力,使得他可以回憶起過去曾看過的書本,虧得在大學的時候,將不少時間“揮霍”于圖書館、網絡論壇中,使得他記憶里多出了“旁門左道”。

就像現在正在“發明”的“轉爐煉鋼法”,就是他曾經看過的資料,資料的內容非常簡單,僅只是網絡百科中的資料,不過得益于工程學科的出身,卻也能夠理解其原理。

“……把空氣或氧氣吹到足夠數量的鐵水中,那么它會引起液態金屬的強烈燃燒,并維持和升高溫度,使金屬在不用燃料的情況下保持液態,并除去碳(部分)和磷、硫,把鐵變成鋼……”

這是轉爐煉鋼的基本原理,而在這個時代,人們普遍覺得冷空氣會使鐵水冷卻、凝固,從而使整個冶煉過程停止。但三年后,法裔英國人貝塞麥就會發明轉爐煉鋼法,于1860年在謝菲爾德建立起他自己的煉鋼廠。他從瑞典進口了不含磷的鐵礦石,開始以競爭價格的十分之一出售他的優質鋼,沒有幾年他便成為了富翁。

而以貝塞麥和他的一些后繼人(如西門子,他進一步改進了煉鋼過程)為起點,開始了生產廉價鋼的。喧就意味著遠洋巨輪、鋼骨架的摩天大廈、巨型吊橋的到來。貝塞麥并沒有發明鋼,但他卻使得每個人都用上了鋼。

這正是轉爐煉鋼法的意義——在1853年的世界,沒有鋼鐵工廠,只有煉鐵工業,實際上就連朱宜鋒從英國采購的設備,也僅只是煉鐵設備,至于煉鋼,僅只是通過一個個石墨坩堝以幾十公斤為單位煉制鋼錠。它的價格是昂貴的——每噸鋼的價格高達240余兩,而相比之下,每噸鐵只需14兩銀子!

也正因如此,在得知這一價格懸殊之后,朱宜鋒才會動起“發明”煉鋼法的念頭來,相比于結構相對復雜的煉鋼平爐,朱宜鋒選擇了更為簡單轉爐煉鋼法。

貝塞麥發明了梨形可動式轉爐,只花10分鐘就可把10噸~15噸鐵水煉成鋼。若是用坩堝攪拌法需幾天時間才能完成。所以,這是一種生產率高、成本低的煉鋼方法,成為冶金史上的一大創舉。但是,貝塞麥發明的轉爐是酸性轉爐,在酸性轉爐環境中,磷很難被氧化除掉。所以,貝塞麥轉爐在歐洲只適用于擁有大量低磷低硫鐵礦石的瑞典和奧地利等國。

直到其發明這一技術后的23年后的1879年,英國冶金學家托馬斯提出了堿性轉爐煉鋼法,即采用白云石高溫燒成的熟料,混合焦油做成堿性的耐火磚爐襯,冶煉過程中吹入空氣并加入生石灰。這樣便使整個反應在堿性高溫條件下進行,被氧化的磷與石灰結合起來,殘留于渣內而不返回鋼內,脫磷問題因此得以解決。相比于酸性爐,堿性轉爐更適合大冶鐵礦,畢竟在另一個時空中,使用酸性轉爐的漢陽鐵廠曾經十數年不曾出鋼,最后不得不借日款改用堿性平爐。因為熟知這段歷史,所以朱宜鋒才會選擇堿性轉爐煉鋼法。不過酸性轉爐與堿性轉爐的區別僅只是耐火磚爐襯的區別,爐身的結構與原理并沒有任何區別。

“……空氣從空心爐耳進入爐底,爐底下方設的風箱……”

用鉛筆繪制著圖紙時,朱宜鋒不斷的回憶著曾經看過的貝塞麥轉爐結構示意圖,并將那份示意圖重新改為圖紙,實際工業生產并不是一張結構示意圖所能提供,實際上,從長沙回來之后,他便一直繪制著轉爐的圖紙,數百張圖紙并非是一朝一夕便能繪制出來。

就像此時設計的這個2噸轉爐,除了需要計算好它的尺寸之外,還要計算出非傳動側空心爐耳內膛直徑,以保證的通風量,還有傳動側的承重,這些都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即便是一個爐耳,就需要十數張圖紙。

只有將這些圖紙繪制出之后,工廠才能夠依照圖紙制造出轉爐。盡管這份工作看起來極為枯燥而無味,且對于一個人來說又極為繁重,但對于朱宜鋒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它一但投入使用,不僅僅將會帶來廉價的鋼鐵,使得自己可以用更為廉價的鋼材生產步槍、火炮,更重要的是,它意味著中國將領先歐洲進入鋼鐵時代!

廉價的鋼材,將會使一切都成為可能。而相比之下,歐洲需要在二十幾年后,才會進入鋼鐵時間,現在的歐洲不過只是“熟鐵時代”罷了。或許,早在三年前英國一年即可以生產228.5萬噸,法國一年生產40.6萬噸,即便作為列強中最為落后的俄國也可以生產22.8萬噸鐵。但他們生產的僅只是鐵,鋼的產量是極為有限的,即便是英國每年也不過僅生產萬余噸鋼。

只要抓住這個變革的機會,充分利用變革的機遇期,最多十年,中國在鋼鐵工業上必將超過英國。而鋼鐵工業作為這個時代的龍頭產業,也勢必將帶動各個行業的發展,從而帶動中國的工業化。

畢竟第三次技術浪潮就是以鋼鐵冶煉、重型機械制造和電氣化的迅速發展為標志,其中廉價的鋼材的大量生產和應用成為影響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各個部門技術進步的核心!這也是這個時代被稱之為鋼鐵時間的原因。

“美國要到二十二年后,卡內基才于賓夕法尼亞建立第一家制造鋼軌的轉爐鋼鐵廠……”

于心底念叨著自己的“領先優勢”,已經繪制好最后一張圖紙的朱宜鋒看著身邊桌上厚厚達一尺有余的圖紙,他的唇角微微一揚,此時,眼前的這上千張,用了近一月的時間方才繪制造出來的圖紙,在這一瞬間,都發生了變化,它們變成了火車、鋼軌、輪船、火炮、坦克……摩天樓、橋梁,諸如此類的鋼鐵制品,從武昌放散開去,遍布整個中國……

在中國的大海上,一艘艘鋼鐵巨艦于海上行駛著,在大地上,列車轟鳴著帶動著這個國家前行著……

這既是一種幻想,同樣也是一種理想,也正是朱宜鋒來到這個時代的目的,他要改變,改變這個時代,這個世界!

“呼……”

強行從那夢想中抽回有些紛亂的心神,朱宜鋒自嘲道。

“你這不過才只是畫出了圖紙,是否正確還不知道,剩下的還要等以后工廠制造出來了轉爐,試驗過之后,才知道能不能用!”

現在,它們只是圖紙,僅此而已!

“總是陷入這樣的浮想聯翩可不是什么好事!”

搖頭感嘆著,朱宜鋒站起來伸了他懶腰,然后便走出了這間“工作室”,走到房門的時候,他注意到月亮已經懸于正中,顯然已經到了深夜了,不知不覺間已經在這里連忙工作了五六個小時。

拿懷表看了一下時間,居然已經是凌晨三點了,

“看來以得要注意一些,盡量早點休息!”

未曾想已經這么晚的他,似笑非笑的自語道。

“畢竟,你可是責任重大啊,這樣熬夜可不是什么好事!嗯,以后像這樣的“發明”想要妥個懶,完全可以把那個貝塞麥請過來不是……”

嘴里這般嘀咕著,可在朱宜鋒的心底卻斷然否決了這個想法,因為他需要確立“先發優勢”,即便是把貝塞麥請到中國,其仍然需要數年的時間研究,而對于意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追趕列強這一過程的朱宜鋒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還是等將來鋼鐵廠建好以后再說吧……”

自言自語中,朱宜鋒往前走去的時候,經過一個院落時,瞧著那間院中的小院里亮著的燈光,想到院子里的客人,他的眉頭便是一皺。

“這個人啊,看來得再想想辦法了,總是這么圈著也不是個辦法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