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171章 在西洋(第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1章 在西洋(第一更)

第171章 在西洋(第一更)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0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提前求一下月票吧。8月15應該是雙倍月票,若是您的手里有月票,不妨給《》留著,到時候再投,一張頂兩張啊!明天開始,假期期間大爆發,每天三更!您的每一個定閱、推薦、收藏對于《》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拜謝!《》小說群: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西洋!

西洋是什么模樣?

對于19世紀50年代的中國人來說,對于西洋他們有著太多的想法,在某此人的眼中,所謂的西洋不過只是“化外番邦”,那里的人是過去“茹毛飲血”生活的蠻夷,當然說出這些話的士大夫們,顯然沒有考慮到一點——那金鑾殿里坐的所謂的九五之尊,可不就是所謂的蠻夷嘛!

不過對于“圣安德烈號”上的四十三名年歲不同的少年來說,他們卻是對西洋充滿了憧憬,對于自幼便于小修院中長大的他們來說,他們從未曾覺得西洋是“蠻夷之地”,甚至因為神父的言語,對西洋充滿了憧憬。

現在,曾經的夢想終于在四個半月的航行之后,變成了現實——“圣安德烈號”飛剪船終于抵達了倫敦。

當那些少年們用滿懷憧憬的眼神看著倫敦的時候,站在船上的黃得勤這位曾經的買辦,現任的華興洋行的經理,甚至感覺雙腿在微微顫抖,之所以會顫抖,是因為他知道,他即將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

“恭敬您,黃,你將是第一個抵達英國的中國商人!”

船長的恭維聲,讓黃得勤有恍惚,他是第一個抵達英國的商人?嗯,中國,不對,是大清國的商人。

“我要是第一個的話,那“圣安德烈號”是不是……”

話未說完,他才意識到這艘飛剪船盡管屬于華升洋行,但是它的注冊地是香港。

接下來要干什么呢?

想到抵達倫敦之后將要面對的工作,黃得勤的眉頭頓時皺成了一小團兒,在“圣安德烈號”上,裝有1300余噸貨物——上千噸茶葉以及生絲。現在,他需要為這批貨物尋找合適的買家。

“現在怎么辦?”

就在疑惑中不知應該如何把這些貨物銷售出去的時候,黃德勤看到一個身材矮胖的海關官員上了船。

“什么,茶葉!”

海關官員驚詫的看著面前的這個中國人,盡管這并不是他第一次見到中國人,但卻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的中國人——在甲板上,還有四十幾個少年,他們中既有男孩,也有女孩。如果是在平常,他也許會特意詢問一下,但現在,他整個人反倒都被茶葉這個字眼所吸引了。

“嘿,是今年的新茶嗎?都是什么茶?是武夷菜,還是綠茶?有熙春茶嗎?松蘿也行!”

海關官員的詢問,讓黃得勤一陣詫異,旋律他明白了對方為什么會這么問——茶路斷絕!

準確的來說,是發亂導致安徽以及江西的茶路幾近斷絕,盡管在上海、廈門等地的洋商依然可以購進產自福建的紅茶,而且少量產自江西的茶葉也能翻山越嶺通過寧波或福建少量出口。但是產自安徽的松蘿茶以及熙春茶,卻都因為太平軍占據江寧而無法運出。以至于在上海,這安徽的茶葉根本就是有價無市。

別人無法運出,但是豐匯洋行卻能夠運出去,至于這茶葉是怎么購買、如何運出,黃得勤并不關心,他關心的是銷路,現在他更關心在英國怎么把這批茶葉銷售出去。

“當然,這位先生,若是不嫌棄……”

就在黃得勤準確按照在國內的規矩,給這位關員送上一些“孝敬”時,突然想起了船長的吩咐,萬萬不能給海關官員行賄,那怕只是一包茶葉,否則很有可能導致對方失業,反而會若來其它的麻煩。

初時他還不信,不過這一路上的航行,經過幾個港口之后,他倒也算見識了西洋海關的清廉,只不過直到現在,他還在適應之中。

“松蘿、貢熙……”

在海關官員查驗報關單的時候,身材微胖的關員更是驚訝的看著面前的這個中國人,笑著恭喜著他。

“這下你可發財了,現在整個倫敦,不,整個歐洲都買不到這些綠茶!相信我,等一會你的船會被全倫敦的茶商所包圍……”

在恭喜著面前的這個商人時,關員又看著那男女少年詢問道。

“先生,請問他們為什么來英國?和你是什么關系?”

“他們是來英國留學的!”

當天,整個倫敦的幾乎所有的茶商都為“圣安德烈號”的到來而瘋狂,或許現在紅茶占據著英國的茶市,但是綠茶仍然有很大的市場,雖然產自福建的優質綠茶彌補上市場上的不足,但是作為高檔貨的松蘿、貢熙的欠缺,卻使得倫敦的富人們無法再像過去一般享用這些高檔的象征身份的綠茶。

現在“圣安德烈號”的到來卻緩解了茶葉的不足,作為高檔綠茶的松蘿、貢熙的暢銷,同樣使得隨船運來的上千噸優質的普通綠茶,被搭配著一售而盡,就在倫敦的各大報紙用熱情洋溢的文字報道著“圣安德烈號”的到來時,在《泰晤士報》1853年8月7日角落里用簡短的文字報道道:

“昨天隨同“圣安德烈號”運茶船一同到達的四十三位中國學生都非常年輕。他們都是優秀的有才智的淑女和紳士,并且外表比從前到訪英國的同胞更加整潔。四位中國官吏階層的監護人和他們同行。中國中部的地方政府撥出10英鎊作為他們的教育經費。中國政府計劃每年選派五十名至一百名學生前往英國以及歐洲各國學習……”

這個簡短的新聞幾乎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似乎對于英國而言,他們已經習慣了外國人向他們學習,確實,在這個時代,幾乎全世界都會向英國學習,畢竟英國的機器和科技引領著全世界的發展。

火車車廂搖晃著在鐵路上行駛著,坐在車廂里的劉玉欣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這車廂以及車廂外的一切,此時,倫敦的一切對于她和身邊的兄弟姐妹來說都是新奇的,尤其是這火車。

曾經,這火車只存在于掛圖上,盡管他們已經知道這種被稱作‘FIRE—CAR’‘火’‘車’的東西是在兩條細細的鐵軌行走。但在坐上火車的時候,他們每一個人仍然無不是瞠目結舌的看著這一切。

不過此時劉玉欣卻沒有去想這個問題,她所想的卻是另一個問題,很快,她就要和他們分離了,與他們不同,她將會到法國去和其它的十幾個人一同去法國,那是在大海對面的另一個國家。

“小山子,在想什么?”

回過頭,看著面前將半個身子探出車廂的的小山子,將心神收回來的劉玉欣開口問道。

“我實在不明白,什么樣的車可以在那上面行走,而且據說是被火推進著……”

“蒸汽!”

“是用蒸汽機推動的!和蒸汽船一樣,都是蒸汽機帶動的……”

在劉玉欣糾正著小山子的說法時,已經年過半百的徐繼畬,同樣興致勃勃看著窗外的英國鄉間風光,雖說來到英國不過僅只是短短數日,他便已經完全為英國所展現出來的文明給驚呆了,盡管他早在編寫《瀛寰志略》,就已經不再像其它士大夫一般,心存所謂的“天朝上國”之念,更對洋人書中記載的西洋充滿了興趣,甚至可以用神往已久來形容,但現在,在目睹了英國的科技之后,他非但驚訝于英國的科技,甚至就是眼前這英倫的鄉間風光,亦讓他流連忘返。

“煙飛輪動,遠勝與飛,恍在云霧中,正是兩岸猿聲啼不住,火車已過萬重山,雖木牛流馬之奇,追風赤兔之迅,亦不可同年而語矣……”

在言笑著作出這個比喻的時候,坐于火車上的徐繼畬感受著這日行千里之快的火車,心中一時卻是難以平靜,曾經為官一方的經歷使得他意識到火車于一國的重要性,若是大清國有這火車,道光年間與英人交戰時,又豈會有舉國調兵不至之憂,這火車非但有調兵之利,亦有運貨之便,若是如山西般腹地修以鐵路,豈不是等若運河?

這鐵路當真是利國利民的國之利器啊!

“看來,這鐵路將來是非得修不可啊……”

在發出這一聲感嘆時,徐繼畬看著那些興高采烈的少年,在這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那位未曾謀面的“大都督”為何要派這些少年來西洋,來英國,為的可不就是學習西洋之科技,若是現在不派人來學習如那火輪船、火輪車以及鐵路的制造之法,將來大清國……不,是,是那位大都督又如何能修以鐵路?造以輪船?甚至西洋火器!

想到這里,徐繼畬的心思不由的一沉,想到武昌漢逆對西洋之術的看重,他立即想到了自己編寫的《瀛寰志略》以及魏良圖編寫的《海國圖志》等通洋之書受到的冷遇,這大清國十幾年前便已經飽嘗英人火器之利,然而卻無意進取,相比之下那位大都督卻已經像這里派出學生,以學習西洋之擅長的科學之術。

長此以往,此消彼漲下,這大清國又如何能擋得往漢逆?若是他日漢逆修以鐵路,直通京城,那朝廷又當如何?

這些天,英國這片土地同樣也給他帶來的太多的觸動,甚至他的內心在這不知不覺中開始動搖了起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