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上帝教天地會扯不清的關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上帝教天地會扯不清的關系

上帝教天地會扯不清的關系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0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正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生活在19世紀中葉嶺南的市井人物,倘對現實有那么一點點不滿,對秘密社會、團體有那么一點點好奇,幾乎不太可能和天地會、或天地會變種的五花八門堂口絕緣。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是信奉拜上帝教的,認為天下只有一個“帝”——“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洪秀全,以及被他過繼給天兄耶穌、從而兼祧“哥朕”(耶穌和洪秀全)的“代代幼主”;而天地會則崇拜五花八門的神祇,可以說有很多信仰、也可以說沒有信仰,認為唯一合法的帝王世系,是明代朱姓帝王的嫡系朱某太子(究竟是幾太子,不同派系的天地會可能還要爭一爭)。如果說在“天上”即信仰層面,上帝教和天地會尚可勉強相容,那么在“地上”即誰是皇帝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兩派可謂水火不相容,照理不應有甚瓜葛才是。

但事實上卻正相反:“長毛”自始至終,就根本應被他們視作“邪教”“反賊”的天地會眉來眼去,糾纏不休。

目前所能查到、太平天國正面批判天地會的資料,只有洪仁玕假托洪秀全,在《太平天國起義記》里指責天地會不能應時而變,不懂得如今應“努力開創新朝”而仍想著反清復明。并抨擊了天地會內所流行的某些秘密社團陋習。但這份資料并非直接源自太平天國內部,而是由當時遠離太平軍、客居香港的洪仁玕轉述,這位轉述者素有“為尊者諱”、為“革命宣傳需要”而任意剪裁修飾歷史,尤其編造洪秀全父子“神話”以抬高二人的“光榮傳統”,這番話是否真是洪秀全所言,恐怕只能打個折扣。

而太平天國自身的官樣文書中,幾乎沒有直接指斥天地會及其宗旨的文字。《金陵雜記》中收錄了一封東王楊秀清1853年定都南京后寫給上海小刀會(天地會分支)首領的誥諭,盡管這份誥諭用上級命令下級的口氣,讓后者“識時務者為英雄,知進退者為俊杰”,承認洪秀全是君主,并含蓄責備后者“率眾來歸”太晚,但并未指責其天地會背景有什么不妥,反倒用“高官顯爵”加以鼓勵。相反,太平天國官書中,甚至直接肯定過天地會的宗旨。

1852年在廣西永安州,以楊秀清、蕭朝貴兩位軍師連銜發布的《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中說,“況查爾們壯丁,多是三合會黨,盍思歃血洪門,實為同心同力以滅清,未聞結義拜盟,而反北面于仇敵也”。“三合會”“洪門”都是天地會的別稱,“壯丁”則是清廷臨時招募的非正規軍,楊、蕭所針對的,是原有天地會眾身份,卻應招加入清方的“壯丁”,所譴責的,是這些“壯丁”對“歃血洪門”“結義拜盟”的背叛。自然,“歃血洪門”和“結義拜盟”本身,則自然是值得肯定、稱贊的好事。

太平天國對天地會眾采取這種事實上接納、包容的態度,是一種現實主義的姿態。

首先,天地會從清初開始活動,在兩廣根深蒂固,上帝會信徒中有不少同時也是天地會信徒,如洪秀全第一次去廣西傳教時就跟隨前往的堂兄、后來封為恤王的洪仁政,被俘后的供詞里就說,自己因為“拜兄弟”(參加天地會活動)被團練燒掉了住房;洪秀全的許多親屬,如姐夫鐘芳理和幾位女婿,也都和天地會有瓜葛。

其次,天地會和清方沖突歷史悠久,擁有一大批善戰精悍的核心會眾,這是從宗教團伙剛剛演變,主體是普通農民且拖家帶口的上帝會眾所望塵莫及的。早期被俘的太平軍士兵覃漢陽就供稱,在永安州期間,太平軍打仗“全靠”羅大綱、陳得清、吳七三部,羅大綱本人是天地會老將。和清廷相比,太平軍一直處于弱勢,自然不會將天地會眾多語言相通、驍勇善戰的盟軍拒之門外。

第三,天地會在太平天國興起時恰遇到諸多麻煩,又對太平天國始終存在一些“美好的誤會”。

金田起義時,廣西雖然號稱“糜爛”,但主要的“匪患”并非一開始仍罩著合法面紗的上帝會,而是早就被清廷打入另冊的天地會。等到了后期,太平軍固然勢弱,天地會的日子也同樣不好受,兩家繼續“抱團取暖”直至雙雙轉回昔日的秘密社團狀態,就更順理成章了。

不過上帝會和天地會終究是“兩碼事”,在洪秀全心目中,“黃旗”(上帝會眾)和“花旗”還是內外有別的,“黃旗”是“自己人”,“花旗”則只是盟友,是“游兵”,可以任用、籠絡,但不能完全信任。事實上,“花旗”本身,也是要分作三六九等的。

18551856年間在湖南、江西等地成建制投入太平軍(包括此后類似情況下投入)的天地會眾,他們是真正的“花旗”,被授予和太平軍其他部隊完全不同的花色旗號,是一望而知的“非嫡系”,從俘虜供詞看,直到1860、1861年還經常因為那面花旗而遭“黃旗”排擠,等天京陷落、“黃旗”灰頭土臉,實力相對完整、又有傳統的秘密社會歸宿可去的花旗則揚眉吐氣,趁機報復。

在“花旗”成建制加入前,也有許多天地會人馬歸附太平天國,這些人并沒有被單獨編為“花旗”,而是和普通太平軍一樣被列為“黃旗”,本人官爵、所部編制,都和正規太平軍如出一轍。

但這些天地會系統的“黃旗”,在太平天國上層眼里,其實是“亦黃亦花”的另類。

但倘是和“真黃旗”相爭,就是另一回事了。羅大綱在太平天國起兵之初,可謂主力中的主力,但官爵始終比嫡系差了一大截。另一位著名天地會頭目劉官芳,在天京事變前也一樣混得灰頭土臉,直到頂頭上司、“真黃旗”韋俊叛降清方,他才總算熬出生天,繼承了韋俊留下的右軍主將封號。

當然,“假黃旗”也并非只吃虧、不占便宜。多部時人記載表示,羅大綱等部在軍紀上享受“雖不法亦不問”的特權,以至于同樣是廣東人、其中許多人也是秘密天地會眾的清方輔助武裝“潮勇”,在湖北半壁山被打敗后,都甘愿投入紀律松弛的羅大綱部。不過這一“特權”同樣表明,“天地會黃旗”在“真黃旗”心中,始終不是純粹的“自家人”。

編輯推薦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