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說,韋一笑也無法坐視明教覆滅在即,在四散人將他和楊逍拉開之后,他決定來找錢青健,他覺得跟錢青健吃過一次燒烤之后,兩個人算是有點交情。
楊逍和五行旗掌旗使當然也沒有權力把韋一笑留在光明頂,就算他們有這個權力,他們也攔不住輕功天下第一的韋蝠王。
所以說,韋一笑來找天鷹教求援,基本上僅僅代表他自己,最多還能夠代表四散人,總之他代表不了如今光明頂七巔十三崖上的那六位。
韋一笑雖然主動向鷹王、錢青健以及彭和尚打招呼,但是他真正想要求助的對象,卻只有錢青健與彭和尚。至于請白眉老鷹和老鷹手下的子女骨干出馬相救,他連想都沒想過。
在他的認知里,殷天正是絕對不會幫助五行旗共抗強敵的,如同五行旗對待殷天正的態度一樣,殷天正一定會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當然,剛剛趕到雪谷西口的他并非不知道天鷹教的第一號人物殷天正已經到了昆侖雪谷,明教的斥候和哨探不說遍布全國,至少在絲綢之路上發生的事情瞞不過明教的耳目。但是他依然要力爭獲得錢青健的幫助。
錢青健的長劍白光和那只神禽,都是六大派不敢直攖的無上鋒芒,更何況如今他還擁有倚天劍?如果可以說服錢青健幫助明教扼守光明頂,那么明教的圣火必定不會熄滅。
所以韋一笑著實不敢得罪錢副教主這尊大神,任由錢青健呼來喝去,竟是俯首帖耳,心甘如飴。錢青健讓他長話短說掉頭同行,他就長話短說掉頭同行,一點惱怒的表示都沒有。
這一情景令鷹王和彭瑩玉大為驚異。韋一笑好歹也是明教四法王之一,怎么在錢青健的面前半點脾氣都沒有了呢?
鷹王和彭和尚當然不知道前些日子錢青健獨抗六大派時表現的如何逆天如何妖孽,征服的不僅是滅絕師太,更征服了韋一笑。事實上鷹王一行人到來之后錢青健一直忙著培訓兩個孩子,而殷素素也在北面山壁的平臺上等待殷離的消息,直到現在錢青健號令眾人拔營,也沒有人給鷹王講述前些日子里錢副教主的輝煌。
只是當韋一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講述了明教目前面臨的危境后,錢青健的回答讓所有人都大出意料。
錢青健回答的很明確:“不救。”
錢青健說不救,自有他的道理。首先是救了沒好處;其次是他認為他不具備救援明教的實力。
救了沒好處就不用多說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誰去干?單說救援的實力也不夠。
滅絕師太已經能夠在他的劍芒之下險些取勝,那么別人呢?滅絕師太肯定不是六大門派中的第一高手。換了少林“聞智性”三神僧或者是武當派的宋遠橋,他們應該比滅絕更有把握在劍芒的空隙中見縫插針。
就算是華山掌門鮮于通那樣的人物也不可小覷,鮮于通的那把扇子可不是用來裝逼的,那扇子里藏著要人性命的金蠶蠱毒呢,鮮于通也是不易對付的人。
更何況還有華山耆宿高矮兩老者與何太沖夫婦使出來的反兩儀刀法和兩儀劍法組成的上古劍陣,那可是連九陽大成加乾坤大挪移都無法對付的劍陣,他更沒把握與之放對。
裝逼不可過多,否則必出差錯。唬一唬滅絕師太就行了,見好就收吧。
所以錢青健堅決不肯答應韋一笑的求助,任憑韋一笑軟磨硬泡也不同意去光明頂。
韋一笑都快哭了,說咱們倆還是好兄弟不?
錢副教主振振有詞:“是好兄弟怎么了?親兄弟也須明算賬,這忙實在幫不了,別再啰嗦了,再啰嗦傷感情。”
韋一笑大失所望,面若死灰,嗯,他平時正常的臉色就是灰撲撲的,此時比平時更灰了。
然而就在韋一笑準備黯然回歸光明頂與楊逍等人共同殉教的時候,事情的轉機卻出現了,鷹王居然做出了要去幫忙的決定。此前韋一笑給錢青健做工作也無法回避殷天正,所以他講述的明教的處境也被鷹王聽了個一清二楚。
鷹王做出的是決定,不是建議。
錢青健再如何牛逼,也只是副教主,天鷹教還是白眉鷹王說了算。鷹王說了,不為楊逍也不為五行旗那五頭犟牛,只為了明教不可被他人欺侮。
這一變化令韋一笑驚喜萬分,令彭和尚倍感欣慰,卻也在錢青健的預料之中。因為在另一世的十四年后六大派大舉進攻昆侖山時,白眉鷹王也是主動率領天鷹教馳援了的。
就在韋一笑覺得光明乍現之時,錢青健又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因為錢青健表示他不會跟隨岳父一起去光明頂,錢副教主表示他負責看護殷野王的一妻一妾兩個兒子以及其他老弱婦孺,尋一個隱秘之處等待光明頂之戰的結果。
韋一笑心中驟然一涼,因為他認為鷹王的武功和楊逍在伯仲之間,遠不如錢青健那種妖孽級的武技震撼敵膽。于是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鷹王的身上,期待鷹王命令女婿跟隨前往。
哪知鷹王卻對女婿的提案表示理解和支持。多年以來,鷹王信任錢青健超過了信任自己的兒子殷野王,他知道不論錢青健如何做,一定都有道理。他并非懷疑錢青健不去救援的合理性,他身為明教的護教法王支援光明頂是義不容辭,真若是死在了光明頂上那也怪不得別人,當然也不想拉著女兒女婿去陪葬。
既然鷹王做出了決定,天鷹教高層就開始邊走邊商議兵分兩路。
錢青健一家是不能分開的,殷素素在這個時候選擇了跟隨丈夫一起,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殷素素如今應該叫做錢殷氏,自然是丈夫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紀曉芙很想抱著楊不悔跟隨鷹王一起去光明頂找楊逍,但是這個提議被她的妹妹紀曉蓉給阻止了,這個時候可不是夫妻團聚的時候,楊逍也照顧不了她們母女。
昆侖派的戰俘詹春,被錢青健許配給了殷野王的拜弟蕭遙王。詹春不敢不從,卻擔心蕭遙王不愿意,因為那樣她極有可能淪為二十精壯大漢的獵物,幸好蕭遙王同意了,詹春流出了感激的淚水。既然是自己人的妻眷,那么詹春也理所當然地跟隨錢青健這一路隊伍。
最終的部署,是錢青健一家人雕帶著老幼婦孺和后勤物資另謀藏身之處。
在分兵之前,錢青健跟鷹王密議了一陣。不論出于什么目的,女婿縱然選擇了和岳父分開,也不能不再過問岳父的死活,所以他給鷹王提出了幾點注意事項,鷹王牢記在心。
錢青健的觀點是,想救明教可以,但是送死不行。
就在翁婿兩人商議在什么地方分別的時候,忽有探路在前的教眾前來稟報,說是山路的前方有人攔路。一行人盡皆驚奇居然還有人敢于攔天鷹教的路時,那報訊的教眾稟道,來人自稱是錢副教主的親戚。
錢青健看了看身邊的衛四娘,衛四娘會意趕到前方察看,果不其然,來人正是朱長齡和衛三娘夫婦,錢青健認為,他在昆侖山里的親戚只此一家。
ps:向支持本書的書友大大們說一聲新年快樂!祝你們在2017年里健康快樂,心想事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