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星荔枝肉分類:
在傳統媒體走在消亡的邊緣的時代,記者這個職業也逐漸發生特殊的變化。
于靜曾經是華國中央電視臺《直擊調查》的主持記者。以其冷靜犀利的語言風格,毫不留情揭露本質的個性,為許多觀眾所喜愛。
但她剛強不愿妥協的性格,曾經多次和上級發生激烈的沖突。常常為了一篇報道,她在負責人的辦公室里,從溝通到吵架,耗費數個小時時間。
終于,身心俱疲的于靜,在三年前離開自己熱愛的崗位,成為一名自由記者。
自由記者這個詞,字面上看,好似披著一層璀璨的光輝,其實卻舉步維艱。
剛剛離開電視臺的時候,她幾乎找不到任何收入來源。
只能依靠微博上每日具有個人風格的時事分析,維持下滑的人氣,以及說話的影響力。
直到去年,自媒體的興起,于靜才能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相對自由地發表許多直擊真相的報道。
而關于霧霾的話題,于靜算是最早關注的新聞人。在電視臺工作的時候,她就曾制作過相關的節目。可惜,新聞的影響力,深遠卻無力,盡管她心急如焚,盡管她聲嘶力竭,環境惡化的速度,越來越快。
那些漂浮在空氣中的污染物,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這座城市,以及更多城市生活的人。這種影響無分貴賤,除非你逃離這座城市。
于靜剛剛接到朋友發送的圖片時,對這種頭上罩著氣泡的新奇事物,并沒有報有很大的期待。
隨著她在網絡上查詢資料,發現這個透明頭罩氣泡,幾乎是一夜之間,憑空冒出,她甚至猜測,這是不是又是幾十年前類似“水變油”的欺詐案例。
努力收集相關的資料,于靜很難從簡單的照片和只言片語中獲得真實的數據。
一向具有刨根究底精神的她,決定直接找到透明頭罩的根源。她相信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抽絲剝繭,真相總會呈現在眾人面前。
從給她發送照片的朋友,一路往上聯系,于靜終于找到事件的發生地——京城市海明區華明小學。
她做事風格雷厲風行,行動力強,獲得消息,便立即動身,前往華明小學。
她腦中已經構思好今晚公眾號推送的文章內容。
可能之一,揭露透明頭罩的騙局。
可能之二,分析透明頭罩的使用效果。
不外乎這兩種情況。
十多年記者生涯經營的人脈,是她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經過一位教育局朋友的介紹,于靜找到了華明小學的校長車國立。
這位看起來壯碩如熊的中年校長,戴著一副充滿違和感的金絲邊眼鏡,他笑起來有些憨厚的傻氣,但于靜卻不敢輕忽。
能夠管理這種國家級重點小學,并在他任內成績榮譽豐盛的校長,絕對是一個能力出眾者。
車國立在校長辦公室熱情地接待了于靜,三言兩語間,明白她來訪的目的。
“關于這個氣泡,只能算是一個私人的事情,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情況,我可以詢問一下那位來我們學校交流的老師,是否愿意接受你的訪問。”車國立笑呵呵地將事情大致情況告訴于靜,然后幫她和方堂平聯系。
方堂平是交流小隊的隊長,也是主要聯系人。
車國立和方堂平談完之后,等了五分鐘,在于靜的注視下,接聽了方堂平的回復電話。
“好的,在學校教師閱覽室,來自清河市的江老師,會在第二個討論間等你。”車國立將對方的話轉達給于靜。
于靜謝過車國立,詢問教師閱覽室的位置后,直奔目標。
華明小學教師閱覽室,是一個不大的房間。環境布置靜雅,擺放著許多教學類的期刊報紙。于靜放輕腳步,走進閱覽室,在一位負責管理員老師的指引下,朝一個磨砂玻璃隔斷的小隔間走去。
小隔間玻璃門半開,于靜微微一敲,玻璃門滑開,一張看著舒服的微笑面孔,出現在于靜面前。
對已經三十六歲的于靜而言,這個眼神明亮,皮膚飽滿白皙的女孩,看起來還只是一個年輕的姑娘。
“你好,久聞大名,我很喜歡看《直擊調查》欄目,沒想到能和你面對面交談,深感榮幸。”江畫目光欣賞,眼神平和地注視于靜,一點兒也不拘束地說道。
“謝謝你的喜愛。”于靜在江畫對面的靠背椅上坐下,順手將玻璃門關上。
她們兩人都是有話直說,簡單干脆的性格。
坐下說話后,覺得和對方交流很舒服。
于靜直接詢問了關于透明頭罩的問題,江畫直接拿出兩個呼吸泡泡,放在桌上,推到于靜面前。
“詳細的解釋,不如一次親身體驗。”江畫指著兩粒看似普通的小珠子,爽聲笑道。
“怎么使用?”
“在頭上的任一位置,擠壓裂開,就可以了。”
“被罩住的頭部,能夠正常的生活嗎?進食,睡覺,洗臉,刷牙,甚至接吻。”于靜說道接吻的時候,沒有一點旖旎感,冷靜如同分析報告。
“我昨天看到,呼吸泡泡的存在,并不影響正常吃飯。筷子和食物,能夠穿過泡泡的外層,送入口中。同樣,和我一起來清河市學習的兩位老師,戴著呼吸泡泡,一夜好夢。”
在江畫解釋的過程中,于靜已經將一個呼吸泡泡按在自己的腦后,擠壓出“噗”的一聲。
從背包里拿出化妝鏡,于靜看到自己的形象,和早上照片里那個女子一樣,有些蠢呼呼的樣子,在正常人的審美中,實在很顯滑稽。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錯覺,在擁有空氣凈化器的室內環境,我竟然會很明顯的感覺鼻腔里渾濁的氣體,逐漸被一股極淡的青草香取代。”于靜沉穩地說出自己食用體驗。
“要不要去室外走一走?”江畫問道。她體質比普通人好很多,灰霾天氣并不影響她的身體,因此決定背著林曾,任性一點,不戴那個蠢萌泡泡。
京城市的大氣循環,早已承載不了空氣中聚集的細顆粒物。如果是位于海邊的清河市,下午東南風吹拂,天空都會透亮許多。但在靜穩天氣的作用下,連日的霧霾不僅沒有散去,反而更加嚴重。下午,氣象部門緊急發布了紅色預警,教育局下發通知,華明小學明天將處于停課狀態。
“好的。”于靜點點頭,和江畫一起走出明亮的閱覽室,迎接他們的是霧蒙蒙,陰沉沉的室外。
這是于靜這個月第一天沒有戴防霧霾口罩,一臉輕松的走到室外環境中。
“確實感覺不同。這是什么原理?”對記者來說,刨根究底是職業道德。于靜沒有顧忌其他,直接地問道。
“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江畫聳了聳肩,和于靜并肩走出校園,看著街道車水馬龍,直接說了大實話,“你也許是想問,物理還是化學,我只能回答你,也許應該是生物吧,它其實是一種植物。”
“植物?”
饒是心理素質很強大的于靜,聽到這個回答,腳下一不小心,沒有踏穩,身子一歪,險些摔倒,幸好江畫眼明手快,迅速抓住她的手臂,將她扶穩。
“是的,一種特殊的植物。”江畫點頭,她毫不忌諱的直說,是因為林曾就是這么交代她的。
“植物,植物?”于靜喃喃自語,顯然在消化江畫的回答。不過,她并沒有糾結多久,很快恢復清晰的思路。
什么原理,并非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她現在最想知道的,是在呼吸泡泡的保護下,她呼吸的空氣質量,在什么標準。
“我能找一個檢測機構測試氣泡里的空氣嗎?”于靜問道。
“可以呀。”江畫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