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都市小說
作者:
書名:__
閉關一個月,林曾這時候才有閑心處理其他瑣事。無彈窗
幸好,如今發達的網絡通訊,讓他用手機就可以接收回復各項事宜。一邊吃飯,還能一邊發消息。
在他的微信中,已經有好幾個不群組。
張輝負責管理的家庭種植墻用戶群。
異度公司設計組工作匯報群。
網店工作情況群。
還有白啟明四個普通員工匯報工作時使用的群。
后來,連都市農家論壇,也開通了種植群,特意將林曾也加入其中。
打開微信,大量的消息跳躍而出,紅色的提示標志,看得林曾心中一抖。
他首先看的是江畫給他的留言。
“老林,你發了,奶果汁水竟然真的能夠制作酸奶。”留言后附帶一張拌著草莓碎塊的濃稠酸奶,看起來很美味。
“除了奶酪還沒制作過,目前所進行的加工,奶果汁水幾乎都能替代牛奶的用途。”江畫發送給林曾的照片,有面包和蛋糕,還有其他食物。
“上次從你拿到的奶果,已經全部雕刻完了。按我們之前說好的,五件留下一件作為我的手工費用,其他給你存著。”隨后有所有雕刻完的照片。
自從知道奶果能長大之后,她就對雕刻奶果這項工作非常感興趣,從林曾這里拿了幾個奶果雕刻。
后來江畫發現奶果口感甚佳,而且營養價值豐富,準備去林曾這里幾件奶果家具給父母。但林曾怎么會愿意從江畫手里拿錢,最后兩人爭執不下,最終決定江畫幫林曾雕刻,而雕刻的成品,作為江畫的工錢。
原本林曾打算江畫雕刻兩件,就分她一件,因為奶果母株的每日掉落的奶果數量很多,對林曾來說,奶果種子根本是無需成本。而江畫投入雕刻,則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但是江畫一點也不愿意。
“這么占便宜的事情,我是不會做滴。”這是江畫的原話。
幾番討價還價之后,他們終于約定,雕刻五件奶果家具,江畫可以自由選擇一件。
看完江畫的留言后,林曾繼續其他的群內消息。
家庭種植墻的客戶群,幾乎天天是一個主題,每家每戶都在秀自己家的墻壁。最初是葡萄墻,后來品種不斷增加,草莓墻,西瓜墻,甜瓜墻……
可選擇的品種越來越多,從水果到蔬菜,訂單也越來越多。
那些去清一小開完家長會的學生家長們,甚至整批整批地找異度綠化公司定植屬于自己的家庭種植墻。
白啟明四人,目前都在處理這些家庭種植墻的客戶,建立客戶檔案,安排施工時間。
甚至還制作了一份現有種植墻種類的目錄菜單,以及實地照片,提供客戶選擇。
在種植墻的微信群里,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曬自家種植墻照片。而后隨著瓜果陸陸續續結果,他們又開始曬收獲了。
林曾都已經看麻木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
昨天誰家的吃了第一個西瓜。
今天誰家的絲瓜成熟了。
明天誰家準備叫自己孩子的同學來家里摘草莓,做草莓蛋糕。
全是這些家長里短的瑣事,他們也聊得興高采烈。
因為種植墻的業務,最早始于清一小教師,看到學校那間實驗辦公室的室內葡萄后,請林曾為他們的住宅布置植物墻。
隨后,口耳相傳,互相介紹,因此,種植墻的客戶之間,關聯性很強,很多人都互相認識。
此時,正好是最早一批種植墻的用戶,開始采收果實的時候。
“已經連續吃了三天的草莓,雖然味道很好,也想換一換別的口味。”——六道嗨
“每天吃一個西瓜,在考慮會不會對腸胃不好。不過倒是瘦了兩斤。”——無奈近視眼
“我家的葡萄在考慮要不要釀造葡萄酒。感覺一面種植墻對我們家來說,采集的葡萄分量太多了。”——戒不掉的煙
“羨慕選水果的人,真是聰明,我之前腦袋一抽,選擇了茄子,現在一日三餐全是茄子,冰箱里的茄子已經放不下了。茄子已經成為我走親訪友的必備禮物。茄子耗油,吃紅燒茄子吃得我胖了五斤。/(ㄒoㄒ)/”——涂鴉2013
林曾看這些都市農夫們的抱怨,突然腦中冒出一個有趣的想法,馬上所有人。
“在擁有一面豐收的種植墻后,大家是不是覺得收獲單一呢?看著別人的種植墻,也想嘗一嘗呢?大家可以試著組織一個城市農夫集市,將自己種植墻上收獲的果實,互相交換。就算家里只種植一種植物,也能品嘗到不同的水果蔬菜呀。”——
林曾發送出的話,讓種植墻客戶群頓時一靜,隨后大量的留言不斷刷屏。
“這個主意很棒,其實我和朋友之間,已經在交換自己的收獲,但是,如果有一個固定場地,固定時間,大家將自己種植的果實共同分享,以物易物,真是不錯的感覺。”——無奈近視眼
“我家附近有一個小公園,人不多,場地很干凈寬敞,附近的朋友周末要不要來開集市?”——六道嗨
“好滴,我知道那個街心公園,舉手報名,我有葡萄。”——戒不掉的煙
“我來登記,想參加這次活動的朋友都來報名,看看有多少人。順便打,我家茄子超好吃,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我要草莓和西瓜來交換。”——涂鴉2013
林曾點出農夫集市的概念之后,很多人迅速理解了這個意思,開始有計劃的組織第一次活動。
其實現代農夫集市的概念,在華國還沒有被人熟知。
但是,在西方的城鎮中,自然農夫集市,或者說有機農夫集市,正逐漸興起。
定期的集市活動,參與者將自己家庭種植的天然有機食材,放在市集上交易出售,也有人制作新鮮的美食,還有人出售自己手作的手工成品。
這種農夫市集,強調當季,當地的農場品,它的組成是以附近的生態小農為主體,是有別于市場經濟下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更類似于小農經濟時代的集市。
目前,華國很多現代農夫集市,都是在京城,海市這樣一些大城市出現,而清河市這種二線城市,農夫集市的概念并不興盛,甚至就算有組織者,獲得的反響也很平淡。
大部分市民采購食材的地點,還是普通的超市,住宅附近的農貿市場。
但是,這個種植群里的農夫集市,卻擁有自己鮮明的特征。
首先,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種植者。都是種植異度公司提供的植物。
其次,他們并非以營利為目的。每一個在家中建造種植墻的客戶,家中都比較寬裕。
所以,他們這個農夫集市,主要是用自己多余的果實,交換其他種植者的收獲,因此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
林曾吃完一碗飯,笑著看這個群迅速活躍起來,許多潛水都市農夫都冒出水面,為第一次清河市農夫集市出言獻策。
看起來,是很值得期待的一次活動,不是么?
給自己添了一碗米飯,林曾點開設計組的聊天群。
“呼叫老大,辦公室設計完成,老大快來看啊!”——米蘭
“我的朋友圈已經饑渴難耐,我要九宮格十連發。”——卓越
“我決定從出租房搬到公司定居,請老大批準!”——滿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