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歷史軍事作者:洛山山本章:
“哈哈哈哈……”
暢快笑了半晌,朱棣終于停了下來,道:“鄭和,傳旨:讓解縉、周王、楊士奇、姚廣孝、紀綱隨旨進宮。”
“遵旨!”鄭和恭敬應了一聲,自下去傳旨不提。
不過短短的兩刻鐘的時間,解縉等人便相繼來到了皇宮之中。
“皇兄,不知您叫我們前來宮中所為何事”頭上還站著點雨滴的周王朱橚,站在回廊中問道。
朱棣一直都站在暖閣前的回廊上看著外頭的雨景,只是身上多了一條大氅,屁股下頭多了一把搖椅,身旁多了兩個碳火盆。
“哦,你們都來了。”朱棣眼皮一挑,道:“鄭和,去拿幾把椅子,再沏上一壺好茶過來,朕要與他們在這兒好好聊聊。”
“是。”鄭和點點頭,揮手招過來幾個小太監搬出來幾把椅子,同時茶水也沏好送了過來。
“都坐吧。”朱棣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他點了點幾把椅子,繼續說道:“方才朕收到消息,朝鮮的事情已經解決地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的收尾工作了。”
“哦,原來是朝鮮的事情解……嗯四皇兄,可是士弘他們成功了”朱橚下意識地重復了朱棣的話,可話說到一半的時候卻是陡然醒悟了過來,臉上帶著喜色地問道:“他們何時能夠啟程回來”
姚廣孝他們也全都一臉期待地看向了朱棣。
“不錯,五日之前,咱們大明的軍隊就已經攻占了朝鮮的王都漢城。原朝鮮王國大將軍韓東道,被黃三一刀把他腦袋給砍了下來,奕劍道在朝鮮也成了過街的老鼠,被李芳遠的手下們追殺地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朱棣手中端著個小紫砂壺,微微晃動著屁股底下的搖椅,繼續說道:
“而且你們知道嗎咱們大明的兵士們竟然只是犧牲了數十個兵卒,其余的連受重傷的都沒有幾個。”
“什么這不可能吧”
“是啊,打仗流血犧牲是正常的,士弘不會是在夸大軍功,誆騙咱們吧”
“說什么呢,到時候大軍回營可是得用上花名冊的,多一個人少一個人的,是能蒙騙地了地嗎”
朱棣話音剛落,解縉、姚廣孝他們立即開始爭論起來,實在是朱棣的話太具有欺騙性了。
在場的這些人中,除了楊士奇之外全都上過戰場,戰場上雙方若全是五萬人的話,至少得有個萬八千的傷亡才算是正常。
這一場朝鮮之戰,對方的兵卒不至于只有五萬吧少說了也得有個八九萬的人,就算五萬對八萬,也不可能才犧牲了幾十個兵卒吧
“行了,士弘跟在朕身邊這么多年,他的為人朕還是相信的。盡管這件事情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朕相信士弘不會騙朕。”
朱棣喝了一口壺中的熱茶,突然嘴角一咧,道:“更何況,有松弟監軍,以松弟的性子,絕不會允許士弘謊報軍情的。”
“萬歲說得是。”紀綱接口道:“萬歲,咱們火器營的武器殺傷力極其強悍,若是運用得當的話,還真有可能以極小的代價贏得戰場的勝利。”
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眾人自然是明白的,可是之前他們完全陷入了冷兵器的誤區,對于火炮、火銃、手雷等熱武器完全拋在了考慮之外。
“對啊,怎么把它們給忘了。”朱棣眼睛亮了起來,“火器營花了朕如此多的物力、財力以及時間,確實到了見威力的時候。只是讓朕沒想到的是,這等火器竟然有如此威力!看來,待大軍回來之后,朕要加大火器營的各項供應了。”
“萬歲,不知討韓大軍何時歸來啊”老和尚姚廣孝,摸著光禿禿的腦袋問道。
“今日叫你們過來,除了告訴你們這個捷報之外,就是想要聽聽你們的意見。”朱棣轉過頭看著眾人,道:“松弟傳回消息,他想要在朝鮮王國的王都建立一座‘大使館’,要朝廷另外挑人以‘大明大使’的身份前往朝鮮王國,長期駐守!”
大使大使館
聽到朱棣的話,眾人先是相互對視了一眼,隨后解縉上前詢問道:“萬歲,這大使館有何用途可是與唐時倭國派往長安的‘遣唐使’相同”
遣唐使,是7至9世紀時,曰本為了學習我大天.朝中國的廣博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
“不一樣的!”朱棣搖搖頭,繼續說道:“根據松弟在八百里加急密信中所言,他所提議的‘大使館’是我大明在朝鮮王國王城所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也就是說,只要咱們大明還在,這建在朝鮮的‘大使館’就一直存在。”
說到這里的時候,朱棣仔細回憶了一下密信上的內容,這才繼續說道:
“至于‘大使館’的職責,主要是促進我大明東主國與朝鮮從屬國之間的政治關系。其次嘛,救是促進各方面的合作,比如文化、經濟、美食……等各方面的關系。”
“那豈不是咱們大明吃虧”朱橚有些不解地說道:“咱們大明不論是在文化、軍事還是經濟方面,都要遠勝朝鮮,在朝鮮建一座‘大使館’,耗費的人力、物力倒是其次,若是各方面都教給朝鮮人的話,咱們大明可就虧大發了!”
“話可不能這么說。”朱棣明顯不同意朱橚的話,“這‘大使館’代表的是咱們整個大明的利益,全面負責我大明與朝鮮王國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話,朝鮮有什么風吹草動的話,隨時都可以傳消息回大明。與此同時,咱們大明有權利在所轄之地成立一個屬于大明的‘管制區’,并且由咱們大明派遣一支五千人的駐軍,全面守護‘大使館’。另外,除了官面還有軍方的優勢,于我大明的百姓也有益處!”
“益處”紀綱這個大明朝的特務頭子,滿腦子都是‘特務那點小事’,哪里會思考別的問題。
“對!”朱棣點點頭,道:“我大明在朝鮮的商賈、百姓們若是在朝鮮王國遇到了難事,可以通過我大名明設立在漢城的‘大使館’得到解決。”
“哦,要是這樣的話,利弊倒是不好說了。不過如此一來,‘大使館’大使的權利可是不小,就連那些封疆大吏都不能與之相比。”姚廣孝摸著腦袋,一臉的沉凝,“萬歲爺若要擇人前往朝鮮王國‘大使館’做大使的話,怕是不好選了。”
“嗯,人選還暫時還不必考慮,既然你們幾個也沒有意見,那此事便這樣定了吧。”
朱棣站起身來,道:“解卿,一會你去擬道旨,將‘大使館’的事提出來,具體的讓李芳遠去和松弟談。對了,別忘了再擬一道旨意,若是松弟那里用不到咱們的大軍,便讓士弘留下一千兵卒保護松弟,其余的就都回來吧。”
“遵旨!”解縉恭敬應是。
“行了,眼下這冬雨下個不停,你們幾個今晌午就別走了,朕已經讓御膳房準備好了爐灶,今日咱們吃八珍火鍋!”
一邊說著,朱棣從搖椅上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笑道:“你們今日可是有口福了,這八珍火鍋是是朕好不容易從飛雪閣請來廚師的拿手菜肴,回頭,你們可別把舌頭都給吃進去啊”
“遵旨!”
一眾人相互對視了一眼,臉上全都露出了笑容。
甭管大唐方面如何歡慶明軍的勝利,朱松這邊可是忙得不可開交。
自然不是朝鮮王國內的戰事,雖說韓東道麾下的余孽還有些,但那是朝鮮王庭的事情,跟他們可沒有一個銅板的關系。
朱松忙地,可是應付那些朝鮮王國的貴族和高官們。
自從朝鮮國王李芳遠將那些個敢于上書彈劾明軍的官員給料理了之后,朱松等一眾明軍的高層,全都被朝鮮王國的高官和貴族們給黏上了。
這些家伙盡管在韓東道圈禁李芳遠的時候,沒有跳出來為李芳遠說話,可同樣的,他們也沒有去參與附逆。
所以,面對這些黏人的家伙們,朱松是打也不是,往外推也不是,畢竟不能讓朝鮮王國的人說他們明人居功自傲,孤高冷酷不是
出國在外的,他們所代表的是大明皇朝,可不能讓這樣的流言傳出去!
就這樣,朱松和另外幾個不想搭理這些朝鮮人的明軍高層,用一個‘忙字決’給躲了過去,可實際上這些家伙卻是帶著一幫子喬裝打扮過的侍衛,滿朝鮮地瞎晃悠。
朝鮮王國,慶州城最繁華的慶華街。
一襲明顯明人裝扮的朱松、朱有爝、朱孟燦以及張輔四位大明軍隊的高層,慢悠悠地往前晃蕩著,在他們的身后還跟著十名家仆裝扮的人。
除此之外,喧囂的人群里還藏著不下三十名喬裝打扮過的兵卒,要知道,朱松他們本就身份尊貴,若是在朝鮮王國出了什么岔子的話,鬼知道那位大將軍會做出什么事來!
“松皇……松叔父,這慶州城也挺繁華的,但是甭說跟咱們南京城比了,就算是與蘇州比都差了好遠!”
朱有爝四下觀瞧著,嘴上也不停,一直都在品頭論足:“您看那些個酒樓還有鋪子,分明是效仿咱們大明的建筑嘛,一點特色都沒有!”
“有爝哥,你行了吧,眼睛都快看瞎了,還有臉說人家這兒不好,那兒不好的,給你,這回堵住嘴了吧”
朱孟燦看不過眼了,直接把一塊年糕塞進了朱有爝的嘴里。
仔細一瞧,到底是小家伙們,他們一個個手里都提著幾個小袋子,袋子里裝地都是一些當地的小吃。
“唔……孟燦,你小子皮又癢癢了吧”朱有爝被朱孟燦偷襲了一下,臉上立刻出現了怒色。
“嘿嘿,你確定打得過小弟嗎”朱孟燦看著朱有爝,嘿嘿賤.笑了起來。
“你們就不能給我消停會”朱松有些無奈地看了兩個小家伙一眼,道:“每日你們幾個都要吵上幾句,不吵架就渾身不舒服是吧”
“老爺,兩位公子,前頭人還挺多的,想必是有什么熱鬧事,不如咱過去瞧瞧”就在兩個小家伙還想要再理論兩句的時候,張輔直接岔開了話題。
果然,兩個小家伙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前頭的熱鬧當中去了。
前頭里三圈外三圈地擠滿了人,朱松跟在兩個小家伙身后走了過去,卻發現朱有爝他們倆正站在外頭,踮著腳地想要看到被人圍在內圈的‘熱鬧’。
“劉明,開條路出來。”朱松直接吩咐跟在他身后的,一個長得極其高壯的青年漢子。
“老爺您就請好吧!”劉明捏了捏雙手,獰笑了一聲就緩步走向了人群。
“讓讓,請讓讓,不要擋路!”劉明拉著一名同僚,伸手向前,將堵在前頭的圍觀眾人強行分開。
“哎呦,這誰啊”
“你擠什么擠,有沒有公德心啊”
“哎,我讓,我讓就是了,你別動手啊”
自己個兒去做這件事,朱松覺得相當跌份兒,所以就打發手底下的兵卒去做這事。
“怎么你是想打架嗎”
劉明長得高高壯壯,再加上臉上刻意擺出一副猙獰的表情,所以在劉明話音落地之后,那些議論之聲就停了下來,沒誰敢再說話。
“他娘地,一個個地都是慫包!”劉明輕聲嘀咕了一句,轉身對朱松他們說道:“老爺,公子,路已經開好了,您幾位請上前。”
“哦,有人幫忙就是快啊!”朱松沒在意圍觀眾人那略帶怨念的眼神,一邊晃蕩著一邊走了過來,“哦,這些禿子們在做什么”
走到了最前頭,出現在朱松眼前的是一片方圓十丈左右的空地,空地上的東側擺放著干柴、木炭、耙子、鐵錘……
這一樣樣雜七雜八的東西,分門別類地放在空地上,瞧得朱松一愣一愣地。
而在空地上的西側,則有一個中年和尚盤膝坐在一個蒲團上,口中還念念有詞。
在他的旁邊呢,幾個清秀的小沙彌手腳并用地忙碌著,似乎是在準備些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