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正文
原來這個足利義行,是曰本國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的第四子。
要知道,在朱棣奪取帝位之后,便派遣使臣分赴四方。其中,足利義滿受明朝封賞,被朱棣冊封為‘曰本國王’,與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盡管當下的曰本仍舊有天皇,但是實權卻是掌握在足利義滿的手中。
按這樣說得話,足利義行也算是曰本的皇族了。
“你是說,這個足利義行是足利義滿的兒子?”聽完紀綱的介紹,朱棣皺起了眉頭。
“是這樣的,不過……”紀綱遲疑了一下,道:“不過這個足利義行是足利義滿最不滿意的兒子,這次若不是他的親叔叔足利滿詮,強行帶著他來大明的話,怕是他也來不了應天府。”
“哼,不孝子嗎?”朱棣冷哼了一聲,道:“不管如何,這件事情終究是要他們曰本使團給一個交代的,謀刺我天朝親王,不讓他們出筆血,豈不是白讓松弟鬧這一次了?”
不愧是兄弟,連過錯都推到了足利義行的身上。
他朱松受了屁地苦啊,正相反,他還殺了三十來個小曰本子,可是大大地出了一口胸中的惡氣。
“萬歲,要不要微臣再給曰本國使點絆子?”紀綱出聲道。
朱棣點點頭,又搖了搖頭,道:“此事先不急,年前其他的番邦屬國都已經送上了年禮,唯有這曰本國,遲遲未曾送上年貢。看看他們他們的年貢是什么再說吧!”
“微臣遵旨!”紀綱點點頭,這便要退出去。
“紀綱!”這個時候朱棣卻是喊住了他,“講你們錦衣衛查到的東西給韓王送一份過去。”
位于南京城東側的某一座驛館小院。
一個鷹鉤鼻子,長得白白胖胖,留著月代頭的中年曰本人,一臉怒氣地拍著桌子,破口大罵:
“八格,足利義行這個蠢貨,不就是讓他抓一個小小的奴隸嗎?竟然賠進去我們大.和民族的三十余位武士!虧我還把他從家族中帶了出來,一頭豬都比他要來得聰明!”
這中年曰本人話音方落,另外一個看起來干干瘦瘦的曰本人就蹦了出來,道:
“中納言閣下請息怒,當下正是關鍵時期,我等并不知曉那韓王究竟是有意殺了我大.和民族的武士,還是無意為之!”
說到這里的時候:“我們在大明的土地,有些事情是需要深思熟慮的。”
中納言?
這大發雷霆的家伙,竟然是曰本的中納言足利滿詮!
“渡邊,當時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足利義行這蠢貨還活著嗎?”足利滿詮狠狠地喘了兩口粗氣,道:“你不要告訴我,一無所知!”
“中納言閣下!”渡邊想了想,道:“這次將軍殿下讓咱們來朝貢,除了奉上年禮之外,還要向明皇展示我們曰本國的強大。中納言閣下,我以為是不是等面見完明皇之后,再提此事?”
足利滿詮抬起手,狠狠地一巴掌甩在了渡邊的臉上眼睛。
“嗨!”渡邊被這一巴掌給抽蒙了,不過因為小曰本的奴性,還是讓他下意識地雙腿并攏,低頭認錯。
“渡邊,我要你盡快確定足利義行的死活,若明日我還是不能接到消息的話,你就遵從鐮倉幕府時的慣例,切腹自盡吧!”
足利滿詮聲音很冷,毫不留余地。
“嗨!”渡邊臉色一黑,只能硬著頭皮應承了下來。
朱松終究是個閑不住的人,在大年初四發生的血案過去之后沒有兩日的時間,朱松就開始跑自己那個莊子了。
畢竟那莊子是朱棣賞賜給他的,有些建筑設計上的東西,還是需要朱松認可的。
而前幾日的血案,對朱松來說也想七秒鐘的記憶,過去就算了。
曰本使團這幾日也出奇地安靜,沒有去找朱松的麻煩,也沒有去找朱棣的麻煩。
這幾日,他那四皇兄朱棣的日子也很清閑,每日里除了在奉天殿之外,就是老老實實地呆在暖閣里,像姚廣孝、解縉、****祖等駐地的親近臣子們,也會隔三差五地入宮來,跟朱棣談談心。
當然了,說是談心,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談論國事的,畢竟朱棣總不能荒廢了朝政不是?
這種悠閑的日子一直到了大年十六,也就是過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之后,曰本使團終于做出了反應。
這一日,朱棣喚來紀綱、姚廣孝以及解縉,正在暖閣之中談論國事。
這個時候,三寶太監卻是急匆匆地跑了進來,向朱棣行禮道:“萬歲,曰本國使團送來了國書。”
朱棣聞言皺眉輕皺,隨后笑道:“十多日了,他們還真能忍啊!拿過來吧。”
緊接著,三寶太監送上了一份國書到龍案上。
朱棣手拿起國書,先是臉色淡然地瞄了幾眼,緊接著卻是面色漸冷,到最后那臉陰沉地都能滴出水來了:
“哼,原以為這些曰本人只是來進貢上表的,沒成想卻是想要占我大明朝的便宜,該死,著實該死!”
姚廣孝是朱棣身邊的頭號狗頭軍師,見朱棣表情不對勁,便忍不住問道:“萬歲,這曰本使團說什么?”
將那份國書地在了龍案上,朱棣冷笑道:“其實也沒什么,朕初登大寶,今年各藩屬的歲貢,按理來說是各國最為重視的一次。別的藩屬上貢的要么是金銀珠寶,要么是美玉寶石……總之是價值連城,以此來討得朕的歡心。可是這曰本……你們自己看看吧。”
解縉上前兩步,將那份國書取了過來,念道:“大明天朝皇帝陛下:吾曰本國后小松天皇,得聞天朝陛下……吾沐浴天恩,仰慕天朝之德,特奉貢:精制倭刀三百口、西陣織三百匹、檜扇三百把……”
念完國書,甭說姚廣孝和紀綱了,就連在一旁站著的三寶太監,都認為是這幫曰本人都他娘地窮瘋了。
這么點東西能有多大的價值?他們曰本國再怎么說也不缺金銀吧?與其奉貢這么點東西,還不如來上三萬兩金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