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自然就會有爭斗。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說起來簡單,但那一次不是伴著血與火,生與死的苦難在起舞。
無論哪個宗教在弘法傳道的過程中,都免不了要與當地的信仰爭奪信眾,而當地的宗教人士或者狂信徒自然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在自己的地盤上,傳播他教教義和信仰,來與自己爭奪信徒。
道教的誕生之初,不也一樣伴隨著伐山破廟,消滅“淫祀”的戰爭在推廣?只是千年已降,道教在完成了最初的傳播,根基已固之后,才慢慢地復歸了平和。
了塵想過傳法弘道之路的艱難,也想過了自己派出去開拓的弟子可能會有隕落,會有傷亡。但絕對沒有想過會遇到今天的局面。
或許想到過,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而已!
而現在,一個算是自己“徒孫”的人,因為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親人慘死在了當地巫師的陷害之下,看著自己的親人被殺死,頭骨被做成了法器之后,因此而恨上了自己,恨上了這個“始作俑者”,這個將他父母派到那處蠻荒之地的人。
特別是千辛萬苦終于回到了大明之后,卻親眼看到的是“那個人”其余的弟子,在大明享受的“無邊富貴”,享受著了是“無上尊榮”。
心中更是替自己的父母,叔叔感到不值了!
既然自己的親傳弟子如此地位崇高,如此法力無邊,為什么不能派出自己的“親傳弟子”去傳道,而要派出自己的能力低微的外門弟子去?
王道人心中很不平,他替自己的父母感到不值。他以為了塵不過匆匆教導了幾年之后,便將那些弟子推向了不可測的前路。卻從頭到尾了塵都沒有顧忌過他們的生死,沒有絲毫在乎過他們。
了塵純粹只是把他們的當成了可以“利用”的工具。
枉自己父母跟親叔叔提起那位高高在上的“仙人”的時候,卻滿目都是崇敬孺慕之意。
王道人覺得自己已經知道得夠多了。對父母,叔叔遭到的不平跟不幸,通通轉化為了對了塵,對玄光觀的無窮怒火還有恨意。
但現實之中的恨意,扳不倒玄光觀,傷害不到玄光觀任何人。
就在王道人苦無良策的時候,一個清清瘦瘦,道骨仙風的道人走到了王道人的面前。
那個道人自稱“靈虛子”,而且還跟高高在上的“護國真人”有過一段“不愉快”地交往的存在。在那位道人展示了幾個小小神通之后。王道人便滿以為自己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可以有資格站在玄光觀里,對著了塵大聲質問,并展開報復的希望。
只可惜,幾年時間過去了,任是王道人小心翼翼地待靈虛子沒有半點差錯,靈虛子都絲毫沒有要傳授自己“仙法”的意思。
王道人失望之余,也不由漸漸恨上了靈虛子。在埋怨為何老天偏偏對自己如此不公同時,也罷無力反抗的仇恨埋藏到了心底。
仇恨有時候也會如美酒一般,慢慢發酵,滿滿蘊藏。只可惜美酒會越藏越香,仇恨卻只會讓人越來越讓人偏激,讓人迷住雙眼。
靈虛子何等人物?焉能看不透王道人的心思。只是王道人別有算計之下,也未免太過輕視王道人了。
不得不說,了塵的仇人沒有一個簡單的。靈虛子會給了塵挖坑,白蓮圣母一樣也行。有心算計也罷,純屬偶然也罷。白蓮圣母也遇見了王道人。
不同于靈虛子有意無意地只教導一些膚淺的陣法知識,白蓮圣母似乎更加可靠一些。直接給了王道人三個選擇。
一個是玄門正宗地修煉之道。雖然平穩,但受制于資源,靈氣還有時間,雖然前途更加光明,卻按部就班之下,幾乎沒有趕上了塵,乃至于了塵的弟子們的機會了。
第二個便是所謂的旁門之道。道行修為趕不上人的情況之下,比如陣法,比如凡間難制之毒。比如一些高端地巫蠱厭勝之術。
第三個便是徹徹底底的魔道,鬼道了。魔道一向精進神速,鬼道卻是以陰氣,怨氣為根本,只要能跨越陰陽界限,馬上就可以有取之不盡的資源,可以一日千里地修行,最終趕超了塵的修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天地神人鬼,鬼仙無疑是最弱,也最低等的一個。但相對而言,鬼仙也是最容易成就的一個。雖然一個生人修煉鬼道,實在有點詭異,但為了報仇,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王道人一番思索之下,終究還是選了第二個跟第三個。奢望有早一日修行有成,能長大光明地打上青城山,了結今生怨氣。讓了塵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不得不說,白蓮圣母早就料到了王道人的選擇。微微一笑之后,便開始幫助王道人所需的一切。
比如王家宅院中暗藏的大陣,比如豢養厲鬼,培養怨靈為己所用。比如開始謀劃收集一些特殊的生魂,加以秘法培養熬煉。甚至不惜害人性命,以便以人的生魂為養料。培養自己的鬼道之基。
靈虛子倒不是沒有察覺到王道人的異常,但剛開始卻并不以為意,畢竟他跟白蓮圣母的方向一致,有人幫自己一把又有何不可?
只是靈虛子怎么也不會想到,原本就一身怨氣的王道人,會把目光偷偷地瞄向了自己。
靈虛子知道很多事,也擁有很多連了塵都無法企及的資源。而這些機緣無疑便是王道人感覺到的,自己的成道機緣。
于是白蓮圣母跟靈虛子碰面了,白蓮圣母不是一個需要伙伴的人,靈虛子再厲害,在他眼中也不過螻蟻一般。身上不像了塵一樣,有天上的祖師頻頻看顧,也沒有大氣運隨身。昆吾的行為更是算冒著天下之大不違,自絕于整個玄門了。
如是順手之下,靈虛子便栽了。
栽在了白蓮圣母的手中,也栽到了一個小人物的恨意跟算計之下。以至于落魄到不得不轉修神道,在一家小小的香堂里棲身,茍延殘踹地等待著虛無縹緲的東山再起一日。
若不是靈虛子知道的一些秘辛,跟一些秘藏的仙道資源,王道人跟白蓮圣母連這么一絲殘魂都不會給靈虛子留下。
只可惜,王道人算計雖好,卻賴不過天意。就在王道人眼見大功即將告成的時候,白蓮圣母卻突然消失了,然后再也沒有出現。
不久之后,了塵便帶著云靈子出現了。王道人雖然不知道來人便是自己的“師公”加“仇人”,但也一樣精于卦卜之術的王道人,卻依舊算到了自己的威脅來自何方!
一次次地試探,到終于在今晚有了結果。
只是這一切卻絕不是王道人所要的結局!
王道人斷斷續續地說完之后,便一聲不吭地坐在了地上。等待著了塵的決定,或者叫發落。
了塵卻是一聲長嘆,終于感覺到了這件事情的麻煩。
大公無私,說來容易做時難。
王道人似自己兩個弟子留在世間的唯一血脈。那兩個弟子為了自己的意志行走于苦難,最終身隕。自己這個做師父的一沒有盡到為師之責,二沒有全到看護之意。而今死者渺渺,連他們的靈魂都不知道去往了何處?了塵不說幫他看護后人,如何還能殺死他們唯一的后代?
但王道人卻是入魔已深,罪不可赦。不說他做下的事情犯了道門多少忌諱,就是那墳場之上埋下的數十條人命,也不是了塵能輕易放過的。
情與法,道與親!
靈虛子跟白蓮圣母或許一開始就沒指望王道人能鬧出什么事情,傷到自己分毫吧!
如今的場面恐怕早就在他們的算計之中了吧?無論自己如何選擇,都不免在今日心境之下留下破綻!
當真好算計啊!只是了塵既然已入局中,還能怎么辦?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無論是如何看待貧道,看待玄光觀,至少你的作為犯了我玄光觀戒律是真,為了一己之私,肆意妄為,貧道又如何敢饒得過你啊?”了塵一聲長嘆,滿臉無奈奈何。
“但你父母,叔叔,貧道作為他們的師父,自當幫他們找回遺骨安葬。你身為人子,人侄,只記得滿心仇恨,卻可曾想過迎回自己的父母,叔叔的遺骸歸葬家鄉,可曾想過被解救你父母,叔叔的神魂脫離禁錮,早日往生?”了塵說罷,看都不看坐在地上的王道人,一揮衣袖依舊將他收起,然后身形一晃,便站在了云層之上。
了塵踏著朝陽的晨光,一路向著東南急飛而去。
了塵一路劍光飛遁,幾千里之的距離也不過將將半個時辰不到的工夫便到了。了塵如今就站在了一大片綠油油的水稻田的上方。不遠處還有一個頗有規模的小鎮。
了塵估摸著自己應該已經到了后世柬埔寨的地界了。只是這個時代沒有地圖,了塵也并不怎么明了歷史地理,只能悄悄地降下了云頭,化作一個原來的客商,混在了熙熙攘攘地人流之中。
在小鎮的東頭,有一處明顯不一樣的建筑,大別于那些竹木所制的房屋。依稀總有點道觀規制建筑的模樣。只是模樣早已改變很多。
歲月磨礪去了青磚碧瓦的光華,多了草木竹石的摻雜,很是不倫不類了。
這里的人都很窮,看衣著打扮還有兩旁的建筑就知道。
可越窮的人,似乎往往越虔誠。越蒙昧地地方,反而巫法邪術更容易流行。
人們面對苦難無力掙扎,唯有尋求超越自然的力量來庇護,來以微不足道的供奉去奢求來世或者今生的福報。
不出了塵意外的是,當年王道人父母還有叔叔留下的道觀果然沒人鳩占鵲巢了。
而出乎了了塵意外的是,占據了這座道觀的并不是當年的巫師神漢,而是一批和尚。光看門前的匾額還有不遠處那個金光閃閃的浮屠塔就知道,了塵的道家沒喲扎下跟來,反而為佛教的傳入開出了道路。
了塵苦笑一聲,不忿又如何?二十余載歲月,在人間已經是很長一段的時間了,當年的事,當年的人,能記得的還有多少?說不得自己兩個弟子的仇人早就作古多年,自己終究還是遲來了啊!
既然到了廟門口,了塵怎么也要進去看一看,跟這里的和尚打聽一下,當年那位小鎮的巫師還猶那一批沖進道觀肆意殺人的兇徒去哪了。
小小佛寺,香火卻不小,看看來往不絕地人流就知道。
“南無阿彌佗佛!不知施主既來佛寺,為何一不上香,而不拜佛,站在這里四處張望,所謂何事?”了塵站在大雄寶殿前駐步不前,很快就引起了廟里和尚們的注意。于是很快就有一個明顯地位不低的中年知客僧走上前來,向著了塵詢問道。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一般而言,進了道觀廟宇總要燒一炷香的。這幾乎就是一種不成文的規矩了。而了塵的行為無疑便再和尚們眼中就無異于無聲地褻瀆或者挑釁了。能有個知客僧前來詢問,已經算和尚們修養足夠了。
作為道門中人的了塵,自然不會不知道其中的規矩,只是心中有沒有故意不忿,以及找茬的意思,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得不說,了塵的心眼終究還是不大的。
特別是自己的兩個弟子隕落于此,卻讓佛門在此立了足,豈不是說道門不如佛門?
但既然和尚們不上當,了塵也只能把這般陰暗心思放進了肚子里,單手稽禮到:“福生無量天尊,貧道想見見貴寺方丈”
和尚一愣,上上下下打量了了塵一番,很顯然對了塵的身份很是意外。嘴唇動了動,終究還是沒有多說什么。喚來一個小沙彌,吩咐了幾句之后,便將了塵直接帶入了后堂里招待了。
不一會兒,一個身披袈裟,白眉白須的老和尚便出現在了了塵面前。
“福生無量天尊!多年不見,沒想到大師還健在啊!”了塵頗有點意外再這種地方還能見到這個老和尚,老故人。這一晃三十多年了,好多年輕人都已經老去了,這和尚竟然還留在人間啊!
“南無阿彌陀佛!真人前來,小寺蓬蓽生輝,誠惶誠恐。不知真人前來所謂何事?”老和尚一愣,隨即拿起手中的念珠低低地頌了幾句咒語之后,面露苦笑地雙手合十打起了招呼。
蓬蓽生輝未必,誠惶誠恐卻是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