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隨云仙人分類:
人都是有僥幸心理的,也總是只愿意相信自己心中所希望的那樣。卻不知道,正是這種把腦袋埋起來當看不到的心態,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悲劇。
周而復始,華人終究成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被殺一次的肥羊。
善財難舍也罷,不愿相信也罷!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人先自助,而后人助之。了塵倒是愿意幫華人一把,擺脫幾百年間一次次被輪回收割的命運。
但若是此地的華人到了刀子砍到了腦袋上的時候,還不知道反抗的話,了塵與能如何,了塵總不能越擼代庖地親自提刀子上吧!自己若是立不起來,了塵再花心思也無用。
況且了塵以三里為界,已經足夠收留所有的華人了。
到時候一邊天堂,一邊地獄,就足夠告訴所有華人,什么叫夷狄禽獸,不可親昵。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隨后的幾天里,城中的氣氛果然開始緊張了起來,空氣中滿是異樣的氣氛。不安的氣氛正在城市的上空醞釀,很多嗅覺敏銳的華人紛紛開始了有意無意地防備土人。
但這種有意無意的戒備,又似乎從另外一個方面刺激了土人對華人的不滿,各種各樣的小沖突開始頻繁發生,再加上土人領袖的默許,阿匍的鼓動一陣風暴轉眼間便要形成了。
等到第三天的時候,不少預感到風雨欲來的華人紛紛將自己的生意關門歇業,全家老小不是開始尋求離開就是開始鄰里互保。還有一些大家族跟普通華人在那幾位華人富商的勸說下,搬到了玄光觀的附近暫住。
“師公,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可為什么那么多華人明知道危險,也要守在家里啊?”朱載墲可是全程觀看了事情的全部過程,但發現很大一部分華人似乎并沒有將自家師公的話放在心上。按道理來說,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可那些華人的行為實在太過有違常理了。
“這就是人心人性。世人皆懷僥幸之心,偏偏自身又善財難舍。你今生注定了富貴榮華,自然不知道,何為生活不易!你若愿意,明日起可以去勸勸那些尚留在家中的華人,到時候你自然知道他們為何如此了。”了塵笑了笑答道。
不是那些華人不怕死,而是舍不得他們的家的。幾十載辛辛苦苦,如今分明大亂還沒臨頭,一切還只在流言跟猜測之中,怎么可能不讓那些華人懷上了僥幸之心。
后世死難的那些南京居民不也一樣么?后世那些眼見就要潰堤,還死守著自己的家園,跟武警躲貓貓的居民不也是如此么?
總以為災難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抱著僥幸之心留在了城內。等到事情無可挽回的時候,再跑也不可能了。
“為君者,最重要是識得人心,知百姓之心,知群臣之心。為君之道,就是一個能善察人心的過程。只要懂得了這個,你以后自然就不會被身邊的人,或者群臣們欺騙了”了塵囑咐道。
朱載墲剛剛退下去,虛平子又來了。
“師尊!馬家的人又來了,就跪在了大門之外。說他們知道錯了,想請師尊饒過他們,不然他們就跪死在道觀門口。現在哪里有聚集了一大幫人。里三層,外三層的,影響太壞了”虛平子打了個稽首道。
了塵聽完又好氣又好笑地道:“哦,既然如此,就說我們原諒他家了,讓他們回去吧!”
馬家為何而來,豈能瞞得過了塵?若真是悔改,又豈能如此作為?說是請求原諒,卻跟威脅差不多。無非就是馬大老爺實在不行了。都這么多天了,馬大老爺的手指頭估計早就壞死了,若是早點切掉就好。可看現在的樣子,馬大老爺還是舍不得自己身上的那些瑣碎零部件啊!
“師尊,其實。。”虛平子有點為難地道。
“沒有其實,祖師有云: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有時候,寬恕之心必要,但有時候卻作不得婦人之仁。你是一觀之主,為師也不可能長留此地。馬家是否真心悔改,大家心知肚明。有時候,除惡務盡也是不得已之法。天作孽,尤可為,自作孽,不可活。莫太讓人覺得軟弱可欺啊!”了塵搖了搖頭道。
“是,弟子當銘記師尊教誨”虛平子躬身答應著離開了。
“哎!還是貧道自己太過天真了啊!”待到虛平子退下之后,了塵卻暗自嘆了一口氣。
弘法之道,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只是要想長久流傳下去,卻就不是那么簡單了。了塵還是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以為改一改道家規則,教一些防身立命跟傳道法門就可以了。卻沒想到這個時候,南洋這里已經不是昔日一片蒙昧的景象了。
了塵需要的是道家在此扎根,需要的是華夏文明在此千秋鞏固。若是兩者皆步了此地佛門的后塵,了塵又所為何來?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世界上沒有突如其來的災難,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華人和土人之間的隔閡已深,無論什么樣的舉動自然都會給雙方一個惡意的解讀。
當華人的店鋪開始關門歇業,少量居住在土人社區的華人紛紛拖家帶口離開的時候,土人的不滿也在進一步醞釀。華人跟土人的沖突一觸即發。就在這個時候,本該以勸善為本的天神寺廟,卻開始反其道而行之地興風作浪。阿匍頻繁地出沒在了土人中間鼓吹“神戰”。當地土邦的大臣也開始在二皇子的帶領下向著國王施壓。
土人們已經準備好了刀槍和長矛。隨著小規模的沖突越來越多,華人也越來越感覺到了不安。
隨著一個晚上,一處土著聚集的街道里突然燃起了大火。一個流言開始了在土人中間大肆流傳。
這是華人的報復,他們試圖強占土人的土地,反客為主地驅逐所有的土人,興建一個華人的國度,要永遠把土人踩在腳底下。
“華人都是一個個絲毫不知道感恩的惡狼”二皇子提著帶血的寶劍連夜帶兵進入了蘇丹的寢宮。宮墻的外面還有不計其數的狂熱土人在支持他。
二皇子殺掉了自己的對手,然后帶著自己親哥哥的人頭向自己的父親逼宮。一場并不光彩的宮廷政變得到了阿匍們支持,一場滔天的血光先從土人自己內部開始了。
“你們沒有殺戮他們,而是天神殺戮了他們,當你們射擊的時候,其實你們并沒有射擊,而是天神射擊了。信仰必歸予天神,不信教的華人絲毫感覺不到天神子民的寬恕跟仁愛,他們肆意地剝削我們,奴役我們,他們用卑鄙的手法搶走了我么的財富,卻吝嗇于哪怕一點點的回報。我們必須要同鮮血告訴他們,誰才是這里的主人”
二皇子跟自己的老師走到了王宮的城墻上,對著城墻下成千上萬的狂熱土人真臂高呼道:“殺光卡菲勒,讓不知恩的華人去死!”
“讓華人去死!”
“讓丑陋的華人下火獄!”
一聲聲的狂熱吶喊徹底引爆了城市的寂靜,也打破了華人最后的一絲僥幸。
混亂降臨了,城市之中一團又一團的火光冒起,到處都是哭泣地叫喊聲,哀嚎聲,狂笑聲,跟打砸聲。
城市里再也沒有半點夜色下的寧靜,了塵跟玄光觀所有的人也一樣一夜無眠。
該來的總算來了,了塵面無表情,誰也不知道這位仙長此時心里在想什么。但無論是道觀的道眾還是暫時借住在道觀里的華人,無不一臉憤怒,一臉茫然。
“仙長,你說的三里方圓,土人真的不敢追過來嗎?”哪怕聽不見遠處的慘嚎,看不見遠處的慘狀,可那熊熊的火光就已經足夠所有人不安了。暫時無事的華人忍不住問了出來。
要是仙長是在騙人,那么這么多華人的老弱婦孺,可如何是好?
“太乙無量天尊!貧道自然當保大家三日之內安然無恙,而三日之后,當有大批援軍趕到。貧道也希望你們能遵守承諾,讓家中子弟拿出男兒威風來。若有人當真貪生怕死,只愿茍安,不愿付出。貧道也無可奈何,不過這個華人國度,恐怕就再也沒有你們的立足子弟了”了塵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幾家大族長跟富商領袖道。
“那是自然,自然,當不令仙長失望!”幾家大族長聞言,立刻躬身答應道。
他們不敢不答應,因為了塵所說的援軍他們自然都是一清二楚,因為那些援軍都是他們叫來的,只是不知道仙長能用什么辦法,讓那群援軍三日之內千里迢迢地趕到這里來。
準確地說,所謂的援軍是一群華人海盜,前些年在大明為禍甚烈,這些年也被朝廷打壓得厲害。日子顯然不好過,一部分開始轉戰南洋,開始劫掠土邦跟來往商船。
能做海商貿易的,沒有一個是善茬。而從事海貿的沒有一個不跟海盜打交道的。本著都是華人,血脈相連好說話,本地華人自然很快就跟華人海盜勾搭上了,開始壟斷華夏跟南洋之間的貿易。而印度洋的阿拉伯人也不得不從南洋轉口,這不得不說就是一場華人商盜勾結的經典之作。
現在本地華人有難,自然開始紛紛向著海盜求援。在玄光觀的調節下,很大一部分華人富商豪族開始頻繁地派人出海,聯絡海盜,以為后援。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哪怕他們不通知,橫行南洋的各位海上大當家們也不得不向著南洋趕來。
了塵仙長在玄光觀安坐,他的幾位弟子已經一一拜訪過海上各位大當家的老窩了。任你海盜兇蠻,在玄門正法面前都是渣渣,既敬且畏的海盜們在我道門子弟的“殷殷教導”之下幡然悔悟,終于想起來要走正道,干正事了。“愛國愛民”得不得了。
其實在本地商人聯絡海盜的時候,海盜們就早已起航向著三寶壟來了。等到海盜們海上匯集的時候,連海盜們自己都嚇了一大跳。
勢力之雜,陣容之大爺算海上少有了。特別是海盜們之間也不是那么和睦的,也就是現在有幾位仙人強壓。不然先就得自己打起來。
這批海盜大小船只數千,人員上萬。一路上嚇的無論是漁船還是商船都快尿褲子了。海盜們哈哈大笑地看著那些船只亡命而逃。看來人多勢力大,到哪都是真理啊!
若不是船型太小,這支海盜隊伍幾乎就要被人當成大明的三寶船隊了。
好在海盜們如今無心理會掠食,只是一心一意趕路。
不知道是仙長真的如此神通廣大,還是媽祖庇佑。反正一路南行竟然逆風都沒碰到過一次。更別提常見的大風大浪了。
常年海上討生活的海盜們只要不是豬,都能察覺到不平常了。
無論是仙長們法力無邊,還是神明庇佑,都預示著此行肯定大勝啊!
為什么不是大勝而歸?
仙長說了,此時大勝之后,是要建國的。大家到時候都是開國功臣了,就像百年前的徐達,常遇春一樣。高官得做,駿馬得騎。起居八座,光宗耀祖,誰還他媽想不開來做海盜啊?
“師公,是不是那幫海盜都下南洋了,大明就沒有倭寇了?”朱載墲悄悄地走到了塵身邊問道。
“只要大海還在,海盜就永遠還在,至少載墲你看不到,為師能不能看到海盜絕跡的那一天就不知道了。但這批海盜上岸之后,大明至少能清凈個十多年吧!這也算禍水南引。助你父皇一臂之力吧!”了塵笑達到。
“海盜們無惡不作,師公你為什么還要幫他們?”朱載墲問道。
“海盜是壞,但既然無法根除,就要學會利用。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東西,只有不會駕馭的人。海盜可以禍害大明,但也可以幫大明打擊敵人。拋開那些腐儒的仁義道德,只要對大明有利的,又何必在乎他們的想法。”了塵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