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什么是學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萬卷也就算了,四書五經看多了會讓人變傻,朱載墲又不用考取功名,也不是要當一代大儒,而且一代大儒除了能嘴炮,于國于民何益?
有知識,有文化的君王從來都不是一個好君王,比如著名的大詞人李煜,比如著名的藝術家宋徽宗!
從朱載墲七歲起,了塵就開始帶著朱載墲天南地北的到處游蕩,從高山,到大海,從北方的茫茫草原戈壁,到南方的叢林大湖。八一中文≠≈≥≠8=1≤≥≥=≤≥
將來的朱載墲不一定是全世界所有君王中最有學問的,但一定是到過的地方最多的君王。
讀萬卷書,何如行萬里路?
“師公,剛剛那只小鹿那么可憐,我們為什么不能救它?”
“救了小鹿,那狼怎么辦?”
“可那只母媽媽多可憐,剛剛生出來的小鹿,就被狼吃了啊!”
“狼也有孩子要養。要抓不到食物,狼媽媽的孩子也一樣會餓死!”
“啊!那我可以用豬羊補償一下狼媽媽,大不了下次我少吃一點”
顯然朱載墲還是有點沒辦法接受可憐的小鹿被一群兇橫的狼群撕成碎片,呦呦鹿鳴讓他憐憫之心大起。
“你救得了一只,救得了所有的鹿么?天道之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本就是天道持續下的一環,鹿吃草,狼吃鹿。鹿多了是災難,狼多了也是災難。”了塵沒學過生物學,頂多知道一點概念而已,自然也沒辦法給朱載墲解釋清楚什么叫食物鏈,什么叫叢林法則。
“為什么?”朱載墲睜大了眼睛,不解地問。
“鹿多了,青草和樹葉就不夠了,他們太多會毀壞叢林,狼多了,鹿就會被吃光,然后狼群就會走出叢林襲擊人類的村莊。天下萬物一環扣一環,若是失去了平衡,無論對別的生物,還是對他們自己,都是一場災難!”了塵想了想了解釋道,隨即又加了一句道:“大明王朝也一樣。老百姓多了,地就不夠種。沒有田地種,他們就吃不飽,吃不飽就要造反。而當官的和勛貴,王族太多了,朝廷也會供養不起。朝廷供養不起的話,他們就會拼命的盤剝百姓,然后活不下去的百姓,一樣會造反。然后大家一起毀滅!”
“我家的親戚是多了點!可有能怎么辦呢?他們是親戚,不能動的!”朱載墲小大人似的嘆了一口氣道。
顯然小家伙小歸小,但聽得坊間民眾議論多了,顯然也知道這個天下藩王,實在是個大麻煩了。
“多了也不怕,就好像叢林里狼多了,就可以派獵人進來消滅一些,或者讓一部分狼去別的地方。天下大著呢,何必一定要擠在一塊,對所有依靠叢林生活的動物都不好。”了塵說完,隨手招來了一片白云,帶著朱載墲離開了森林。
一路向南,風景大變。不一樣的天空之下,自然有不一樣的風光。
“咦!那下面好像有人呢?他們是這里的土著嗎?”朱載墲跟的了塵走了,顯然在說話上和了塵很是趨同了。
“不,那是一群猴子”了塵不以為然地答道。
“明明是人!”朱載墲顯然不認可了塵的解釋。
“夷狄,禽獸也!你以后必須把他們看成猴子。非我族類的都是猴子,而且很危險也很兇殘的猴子,因為有一天,大明的百姓過來開墾這片肥沃的叢林,如果他們是人的話,我們就要有憐憫之心,若是猴子,我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師公,你不是出家人嗎?”朱載墲有點驚悚地看著了塵。
“師公現在是你師公,不是出家人!師公現在又不是教你修道”了塵有些沒好氣地道。前世今生,實在無法讓了塵對著下面的那群東南亞馬來猴子生出好感。
若果了塵記得不錯,這里應該不是馬來西亞就是印尼。東南亞的這群兩足生物顯然還沒進化完全,不是猴子是什么?
只是猴子吃素,他們殺人而已!
相比起大明境內的田連仟伯,這個時代的東南亞幾乎上全都是一片叢林,間或幾個村莊或者小鎮,都是包圍在了一片叢林之中。一路往南,直到快要到達大海邊的時候,才66續續看到了文明的蹤跡。
這里絕對是迥異于大明的景色,就在了塵帶著朱載墲一路掠影而過的時候,了塵突然皺起了眉頭,轉頭向東,還沒等朱載墲問起,便遠遠看見了一個村莊似乎正在遭受一大群人的圍攻。
“豈有此理!”了塵一聲悶哼。一道符箓飄起,幾道雷電破空而下。直直地劈向了村莊不遠處的小土包上打扮明顯不同的幾個家伙。
擒賊先擒王!
雷聲炸響,電光四射。剛剛好志得意滿的幾個土著部落酋長在突然降臨的雷光之下,頃刻化作了幾具漆黑熟透的尸體。
土著們頓時大亂,文明水平不高的一群土著哪里見過這些?有的嚇得呆立當場,然后被村莊里射出來的箭頭射死,有點嚇得立刻反身就逃。村莊里的村民見得土著亂成了一團,立刻反擊,很快亂成的一團的土著便被村民趕回了叢林。
“福生無量天尊!”了塵帶著朱載墲一聲道袍法冠地出現在了正在收拾“戰場”村民眼前。
這個時代,漢人和土著的區別還是很大的,無論是樣貌,打扮,語言什么的都大不相同。
“道,道長?”這里的華人顯然離開中原很久了,在這千里之外的他鄉很少能見到道士的。哪怕見到了了塵的服飾很像傳說中的東西,也不敢馬上確認,因此很是有點不確定地問道。
“貧道了塵,善福壽福壽無量!”了塵稽行禮道。
“哪里,哪里!“村民剛準備謙辭幾句,一現這個謙虛實在不對,趕忙改口道:“謝謝道長,謝謝道長,道長仙福!”
“剛剛那從天而降的雷光是道長所放?”村民不好意思地問道,然后很快一一大群村民夜興沖沖地圍了過來問道,眼睛閃閃光。
了塵和朱載墲的出現很突兀,剛剛的雷電更突兀。加上一直以來民間對道家的固有映象,所以才有村民的好奇一問。
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免不了對仙人,仙法的傳說和向往。更何況這一大一小兩個突兀出現的道士很是不凡,至少大的道士仙風道骨,仙氣飄飄,小道士明眸齒鋯,跟個仙童似的。鄉野之間可找不出這么趕緊漂亮的小娃子。
村里有得道高人來訪的消息立刻轟動全村,能在萬里之外,見到得道高人可是見了不得的大事。不一會兒,村中族長,三老便急急忙忙的迎了出來,以最隆重的禮節將了塵和朱載墲迎進了村內。
現在的漢人不是幾百年之后嚴重喪失了民族自豪感的民族,清代或者說在晚清之前,漢人一直都是一個驕傲的民族。強盛的國度,悠久的文明,以及對周圍碾壓似的各種優勢。讓這個時代無論走到哪里的漢人,都會自覺地保留下自己的傳統,并在內心不忘以炎黃子孫,華夏子民自居。
到達了這里的漢人怎么可能會愿意融入一群猴子似的馬來人中間去?
這是一個很大的村莊,而且基本上聚族而居,說是村莊,不如說更像一個堡寨。
讓了塵很欣慰的是,他在這里看到了祖宗祠堂,看見小小的土地廟,也看見了私塾。
當然這里肯定沒有科舉,但至少一座私塾可以讓他們記得自己的根!一個不會說漢話,不穿漢服,不會寫漢字的漢人還是漢人嗎?
“不知道長從何方云游而來?”酒桌之上,唯有了塵這桌是素多葷少。但陪坐的明顯都是村子里“有頭有臉”的人。
“貧道自四川青城山云游到此,見土著兇殘,不得不出手一二。圣人有云: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大家同屬炎黃之族,華夏子孫。貧道方外修行,但亦是炎黃同族啊!”了塵說完,特意看了看了身邊的朱載墲,意有所指地說道。
“哈哈,道長果然不愧名山高道,見識彌遠,非我等凡夫俗子可比,道長救助之恩,請受我等一拜!”族長聽完,立刻站立而起,帶著滿祠堂的族人對著了塵深深一拜。
了塵坦然而受,并不拒絕。云淡風輕之下,讓一群海外華民更加認為了塵等人不是凡人了。
一場酒席,了塵和一大群人一問一答,倒也賓主盡歡。族長堅決要留了塵和朱載墲多一些日子。
大家離國萬里,人在異鄉。見到故國之人自然格外高興。
從明初開始,這群村民的祖先便已逃難到此。二百多年了在此生根芽,卻難忘故里。
村里特意留下了塵跟朱載墲,自然也是有事相求的。
閩粵之地多信媽祖,在離的村莊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座媽祖廟,只是鄉民自建造,卻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廟祝。村莊離海不遠,而且很顯然這么富裕的村子絕不是光靠幾畝地能支撐起來的,少不得行海經商。因此無論出于平安,還是本身的信仰,媽祖都是這群華人之中重之又重的神明。
如今有一位得道高人到此,媽祖圣誕快到了,村里希望了塵能幫忙主持一場法事,為村中祈福。當然,族長也很是許諾了一大筆香火公德錢。
了塵自無不可,修道之人行走四方,弘法立道,有人供奉是好事。特別是在這萬里之外,在一大群綠色土著的包圍之下,能讓華人保持自己的信仰的認同,于道門,于大明都是一件好事。
況且了塵一直對媽祖天妃娘娘很有好感。這算是真正的一位慈悲為懷,功德封神的女神。而且將來大明的船隊要行走四海,少不得要這位媽祖娘娘庇佑,這也正是將媽祖的信仰傳播四海的好機會。
一個民族,一個信仰,無疑是能讓海外華人歸心大明的最好辦法。
等到將來,朱載墲的艦隊和軍隊到達了這里之后,自然也能依靠之一大幫華人,建立起一個個堪為中華分枝的華人國度來。徹底將未來的悲劇扼殺在搖籃之中。
下面的日子里,了塵成了村里子最受歡迎的客人。平日里了塵可以幫村民們講一講經文,以及日常祈福消災的門道,也偶然能幫人治治小病和給一群孩子講講古。
中國人在海外還是很抱團的,至少同鄉同族是如此,這個村子和周圍的華人村莊都是消息相通的。
村子里來了得道高人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前來拜訪了塵的人便越來越多了。有的是誠心來求指點迷津的,有的卻是抱著一慕仙顏,辨別真偽的心思而來。
了塵呵呵一笑,也不計較。要使人信奉,要讓人皈依,一靠德,而靠術。
品德高尚能使人信任,比如藥王孫思邈。術法神奇能讓人膜拜,比如左慈。
以德傳道,是上上功果,卻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身體力行。最是緩慢。了塵自然不可能拖延那么久。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以“術“行世了。
了塵以五雷之法幫了村里一把,雖說大家都這么以為,但畢竟無人得見,外村之人更以為胡說。
了塵也不解釋,總不能當面變戲法吧!
了塵丟不起那個人啊!
眼見著天妃圣誕快到了,這個村子和附近所有的華人村莊都開始為一場濃重的祭典準備著。以媽祖廟為紐帶,一年一度的媽祖廟無疑是周圍華人團結的一次重大典儀廟會。既為了鞏固關系,也為了宣示同族團結。
“仙長好生清閑,過兩日就是媽祖圣誕,仙長不用準備準備!”一樣米養百樣人,了塵不是金元寶,自然也做不到人人喜歡。村子里就有好幾個不服氣的。當然都已年輕人居多。
實在是了塵看起來和他們都差不多大,可說起話來總是一副長輩的口吻,讓幾個愣頭青不爽了。
當然,事情也不會全這么簡單。可能最主要的還是了塵威信不足,而且身份可疑,自然無法服眾。
“修道之人,清凈為本,虔心為要。只要心誠,自然法靈,何須那些凡俗禮節?”了塵呵呵一笑地回答道。
“我總覺得你是個騙子,道士不都該在山上潛心修道,以求得道成仙么,怎么會有不遠萬里,跑到這天涯海角來的?”為的年輕人是族長的小兒子,叫王三寶,讀過幾本書,跟著跑過一些地方,見多識廣,自然對了塵很有懷疑之心。
他也是最看了塵混吃混喝不爽的人。
“你見過修道之人?”了塵笑問道。
“我雖然沒見過,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么?反正你就像個騙子”王三寶帶著幾個同伴毫不客氣地就在了塵茶桌對面坐了下來道。
“福生無量天尊!貧道說話從不騙人”了塵答道。
“騙子都這么說!”王三寶很不客氣道。周圍幾個同伙也趕忙點頭表示贊同。
“如果貧道告訴你,你父親已經拿了藤條,要尋你晦氣,你今天少不得皮肉之苦,你說我是不是在騙你?”了塵好笑的問道。
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