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推薦票:
正常情況下,寫一篇精品博士論文要花多長時間呢?有博士生導師曾經說過,至少需要46個月時間。
整體框架設計,需要2個星期。更新文獻綜述,需要2個星期。博士論文主題章節5章,每一章平均需要2個星期。結論、參考文獻、格式整理等其它小項需要2個星期。導師第一輪修改,大約需要24個星期。而通常情況下,博士論文需要修改3輪以上。
總而言之,很難,非常難,很多博士生為了趕畢業論文,連續幾個禮拜晚上只休息四五個小時。
然而,對張偉來說,這就跟喝水一樣簡單,他只是跟北斗隨口提了一句,幾分鐘后,北斗便開口說道,“先生,您需要的論文已經完成了。”
幾分鐘就完成了博士畢業論文,如果讓那些博士生知道,一定會痛哭流涕,人比人氣死人吶。
論文雖然完成了,但肯定不能就這樣發出去,張偉必須仔細研讀一下,做到心中有數,要不然將來被人問起論文的內容,他卻有回答不上來的地方,那就太尷尬了,他的光輝形象也會受到嚴重質疑。
由于張偉早已經完全掌握了全息影像技術,他看論文的速度非常快,就跟看網絡小說一樣,半個多小時后,長達137頁的論文就已經看完了,并且一字不差的牢記于心,然后,張偉就吩咐北斗將論文發到了劉校長的郵箱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再過幾天就可以博士畢業了,至于答辯什么的,完全不需要,嗯,他就是不走尋常路。
處理完這件事后,張偉便讓北斗將網絡上與這次新聞發布會有關的內容整理出來,顯示給他看,他要好好享受一下新聞媒體和網友們對他的贊譽。不得不說,其他人對他的夸贊,也是他發明各種先進產品的動力之一!
不出意料,全球各大網絡媒體的頭版頭條都在報道這件事。
《艾滋病已經被征服!》
《張偉給了全球三千多萬艾滋病感染者以生命的希望,這就是最大的慈善,聯合國官員透露,考慮授予張偉聯合國慈善大使一職!》
《張偉宣布要將世紀級別的絕癥一一攻克,全球制藥企業股價應聲大跌!》
《發布會結束到現在,全球制藥巨頭瑞士諾華公司股價下跌9.3,超過200億美元市值被蒸發!》
《張偉想要讓人類活到五百歲,活到一千歲,甚至是長生不老!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張偉已經引領人類走進入了反重力時代、智能機器人時代,下一個時代將是生命時代,人類或將掌控自己的生命!》
《憑借“未來1號基因注射液”,張偉已經鎖定明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網絡上,網友們也在熱議,討論最多的不是“未來1號基因注射液”,而是張偉提到的延續生命和長生不老。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固有一死,但我不愿意死。支持張偉,一定要在這一方面取得突破,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讓人類能夠活到一千歲。
“樓上你想太多了,就算張偉發明了這種技術,也必然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才能享受到,只有權貴富豪才能夠享受得起!吾等吊絲還是洗洗睡吧!”
“上帝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讓人平等的死去,不管這個人生前是貧窮還是富貴,是乞丐還是皇帝,都逃不過死亡!如果張偉發明了相關技術,使人類突破壽命的限制,能夠活到一千歲,這究竟是好是壞呢?
從科技進步的角度來說,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像愛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牛頓、愛迪生那樣的天才將會活得更久,一個活了一千年的愛因斯坦能在科技領域做出多少貢獻,說實話,真的無法想象!
對權貴富豪來說,這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他們也有能力享受長久的生命,從此,人類歷史上將會誕生真正的千年世家,幾十代人同處一堂,當一個嬰兒出生時,他那上千年前的老祖宗還活在世上。
但是對人類文明來說,這就未必是好事了,因為人口會爆發式增長,如果人類無法踏進太空,開拓星際殖民地,地球資源必將枯竭,人類的未來……也很難說。
對于廣大普通人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因為你最多只能活一百歲,卻要眼睜睜的看著已經享受夠了的權貴富豪能活上千歲,這種滋味想必非常不好受,而且那些千年世家必然會占據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與之相對應的是,普通人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上升空間也幾乎被斷絕。”
對于這位網友的看法,張偉認為還是有些道理的,不過說實話,他之前似乎并沒有認真想過,如果真的發明了長生不老的藥物,該給哪些人使用。因此,張偉不由仔細思索了起來。
這時,鈴鈴鈴,手機響了,打斷了張偉的沉思。
張偉拿起手機一看,發現是張志堅打來的。
接通之后,手機里便傳來了張志堅的聲音,“大偉,宇航員訓練項目已經安排妥當了,從明天開始,我們每周都要抽20個小時出來接受培訓,我馬上把訓練計劃發給你。”
“OK,我知道了,那就周一到周五每天培訓兩個小時,周末每天培訓五個小時。”
張偉回答道。
按照他的計劃,宇宙飛船在一年內就可以建造完畢,也就是說他和張志堅、劉海、秦小布四人在一年內就要進入太空,登陸月球。
然而,宇航員可不是那么好當的。
太空環境惡劣,因此往返太空與地球的宇航員必須具備強健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反應能力、較高的文化程度,并且受過系統的特殊訓練,掌握各種技能。
目前,全球各國的宇航員都是空軍飛行員或試飛員“出身”,能夠駕駛、維修航天器,承擔科研、生產任務的專業人員,他們不僅要通過苛刻的選拔,還要接受3到4年的嚴格訓練。即便是普通的太空游客,也要接受長時間的訓練,比如說首位太空游客蒂托,就接受了長達900個小時的訓練。
張偉四人雖然已經使用了基因進化液,身體素質遠遠超過了宇航員,但是他們也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才能進入太空。
而且,張偉可是準備直播整個登月過程的,他可不想到時候出糗!
十幾秒后,張偉便收到了張志堅發來的郵件,然后認真看了起來。
這些訓練有三個方面:一、基礎理論培訓,如學習天文、地理、大氣物理等;二、特殊環境訓練,如利用中和浮力模擬池進行失重訓練,借助隔離艙進行航天生活環境訓練,用彈射座椅、救生塔實施救生訓練,置身森林、海水、沙漠鍛煉生存能力;三、模擬飛行訓練……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