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1304章政務官和事務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04章政務官和事務官

第1304章政務官和事務官


更新時間:2017年11月05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話凄涼:、、、、、、、、、

科舉制度本身而言,是中國明最偉大的一項選官制度,是社會階層流動的一個階梯。

它在中國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影響深遠,可同時他也存在許多問題。

單就制度而言,他已經十分優秀,在同時代找不出比他更好的,找不到可以替代他的制度,但他并不完美,因為任何制度和規定,都是聰明人和統治者,來限制普通人,維護他們利益的。

科舉也是如此,考試選官的方式,并沒有錯,但是考試的內容,以及考什么,卻掌握在統治者手中。

如果皇帝開明與士人共治,那考試的內容也就相對靈活,但是如果遇見獨裁君主,只是為家天下,那考試的內容自然也會有所限制,考試的內容會過分的去強調對君王的忠誠,限制考試內容,僵化人的思想。

王彥的位置現在有些尷尬,上不上,下不下,他肯定是不能再去為皇帝選官,去強調對皇帝的忠誠,所以原來的八股廢掉,原來考試內容只限于部分儒家經典,重孔輕孟,現在重視孟子,加入雜學。

這些都是為了沖淡忠君的思想,讓人們也讀一讀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及推廣心學。

這都是在為王彥眼下的行為和所處的位置,來找合法性,王彥不希望背上罵名。

當然他這樣做或許也是徒勞的,但人哪能看到以后,不管后世怎么說,他該做的還是要做的。

不過明朝向來家國不分,一味的去打壓忠君,同時也就不可避免傷害了整個大明朝的凝聚力。

原來所有人都有一個效忠的對象,現在突然沒了,被壓制了,那該效忠誰?

現實是很殘酷的,人就是生而不平等,一百個人里面,總會有聰明的,有笨的,而且笨的還占了大多數。這還只是資質上的不平等,還有家庭的不平等,身份的不平等。

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還是需要一個皇帝,這讓他們的內心感到安穩,也是天下凝聚力的所在,如歸冒然摧毀,那就只能形成思想上的混亂,讓大多數人失去歸屬感。

那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歷史上又是如何解決呢?

大多數王朝最后都是用效忠于本民族,效忠于國家,用一種想象共同體,來代替國王或者教會,完成了這個轉變。

此時的明朝也正處于這種思想轉變的時刻,王彥對于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便十分推崇,正用忠于大明,忠于天下來取代忠于皇帝一家。

這種思想上的改變,特別是心學和孟子學說的興盛,讓部分人開始質疑皇權,但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個效應,他們也會質疑王彥,質疑楚王這個監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既然君都輕了,那王彥這個監國,也重不到哪里去,甚至有人還研究起了墨子。

這就讓統治者,感到恐懼了!

這不僅僅是質疑皇帝,也是質疑王彥,質疑內閣,質疑所有的當權者,這才是思想上真正的解放,是士人們自己想通了,頓悟了,而不是誰來教他們怎么做。

如此一來,按著民貴的思想,王彥要保持他的合法性,就得為民多干點好事,這樣才能得到認可,否則他霸占監國的寶座,卻不干人事,那就與他所提倡的東西背道而馳了。

不管王彥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總歸需要為民做事,得到天下的認可,這成了王彥改革做事實的動力。

皇帝對待科舉,挑選官員時,多半是有沒有能力先不說,先挑對皇帝忠誠的,而眼下沒有一種忠于權臣的思想存在,王彥只能選能干事的。

他將有能力,能干事的人才選拔上來,天下安定,百姓富足,百姓腦殼有包才會倒王。這樣一來,監國之寶,王彥也坐得踏實。

這次科舉考試的進一步改革,其實是整個明朝官制改革的一個基礎,也是今后改革的第一步。

房間內,兩側的聲音,不時的傳來,王彥與顧炎武、錢謙益坐在一張桌子前,上面擺著幾碟子小菜,還配了一壺好酒。

幾人聽了一會兒,錢謙益拍了王彥一個馬屁,“監國,這次將科舉分為政科和事科,實乃千年來一大創舉。”

科舉剛開始時,分了許多種類,后來才逐漸統一,王彥著根本不是什么創舉,但他還是欣然接受了士林領袖的馬屁。

王彥將筷子放下,“黨爭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最耗國家元氣,損耗人才,耽擱政事,多少名臣毀在黨爭上。”

王彥頓了下,自嘲道,“當初孤為官時,對此十分厭惡,還諫言高宗皇帝,要廢除黨爭,禁止黨爭,然而事實上孤卻是一路黨爭,才走到今日。現今回想起來,當初未免太過理想,這黨爭是禁止不了的。”

說到黨爭錢謙益比王彥的感慨還要多一些,一旁的顧炎武卻笑道,“監國正是考慮到黨爭不能禁止,所以才想將朝廷官職改變,分為從政的政務官和具體做事的事務官么?”

王彥也笑了笑,“不錯,黨爭既然不能禁止,那朝廷也沒必要遮遮掩掩,今后政務官可以明面屬于何黨,但是事務官,還有武官則禁止結黨,這樣就算黨派斗得厲害,朝廷的具體事務,卻不會亂!”

錢謙益開口道:“之前黨爭,往往牽連一片,好多將領或者地方大員都被牽連,有能力之人被罷官,造成朝中能人匱乏,只能讓些會說不會做的人接替,結果釀成大禍,讓朝廷和百姓蒙受損失。監國將官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臣以為是一大善政,不過這個事務官和政務官要怎么劃分,還得精細一些。”

王彥與顧炎武兩人都微微頷,后者對王彥和錢謙益道:“監國,錢大人,這個劃分確實應該弄清楚,比如刑部、大理寺和諫臺,要怎么劃分,就至關重要。”

官制的改革,是一件大事,牽扯的事情太多,王彥也是摸著石子過河,只是有了這么個想法,連內閣都還沒通過。

“這個具體的劃分,會有內閣和朝廷具體進行商議。”王彥將他的想法說了出來,“不過,孤的大概設想是,政務官爭論朝廷的各種預議,決定朝廷要做什么事情和展的方向,做出計劃和目標,而事務官則具體去執行!”

王彥的大概意思就是黨爭既然不能避免,那就想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之前的議事堂制度,其實已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黨爭的規模,改變了黨爭的模式,但王彥覺得還不夠徹底,更主要是他不想看見一黨把持朝廷中的許多部門,行成貪腐,希望對各派有一個限制,所以弄出個禁止結黨,又具體執行事務的事務官出來。

他的設想是,各派主要在內閣和議事堂爭斗,來決定朝廷的各項大事,然后再交給各部的事務官去執行。這樣就剝奪各派,參與具體事務,可以減少貪污和官官相護的局面出現。

特別是刑部,諫臺,大理寺,這些重要的部門,絕對不能被某一派控制。事務官沒有黨派背景,貪污起來,不容易被庇護,而如果是黨派之人,則有可能被隱藏下來。

當然這需要制定規矩,將明朝各部的官職進行劃分,一旦被分到事務官,就必須嚴厲禁止加入某黨,如果違反,就的罷官,甚至要拿下審判。

王彥會有此想法,主要是因為錦衣衛和兵部內斗,牽扯出了兵部的一件貪污案,牽扯數名兵部官員,但刑部卻想壓下來。這件是讓王彥驚醒,對于一個統一的大帝國而言,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人。

不過要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牽扯到了朝中楚黨、浙黨等黨派的公開化的問題,可以說操縱起來十分復雜,怕是沒有幾年,甚至十幾年,都理不順,也弄不明白。

三人正說著,兩邊士子的聲音,又傳了過來。那個姓張的士子,繼續說道:“李兄說的不錯,事科是偏重雜學,對于經傳的要求低一些,錄取的人也多一些,相對比較好考,容易中舉,但是這個事科今后為官,卻有些瓶頸,我聽國子監的同仁說,事科到頂就是一部侍郎,但政科出身的卻有機會拜相。”

“張兄的才學,想必是靠政科了!”

“確實,家父希望我考政科,那李兄你呢?”

“我原準備考政科,但聽張兄的話,到覺得這個事科的把握要大一些。我經學只是馬馬虎虎,比不上張兄,到不如考事科,今后專心為天下做點小事。”

聽著談話,顧炎武道:“監國,看來士子們對于這次改革,并沒有太多的抱怨啊!”

錢謙益笑道:“自古以來,都是朝廷考什么,天下的讀書人就學什么,就是有怨言,也會等考完后再說!”

王彥點點頭,“不錯,怨言肯定是有,畢竟事科相對容易,卻分了大半的名額,那些才學甚好的考政科不中,見才學不及他們的考事科反而中了,等放榜后肯定要罵孤的。”

顧炎武道:“現今南洋和北方幾省,官員都有所空缺,臣以為朝廷可以多增些名額,減少些落榜士子的怨氣。”

錢謙益搖頭道:“顧侍郎不明白,這與增不增加名額無關,只要錄不完,就會有人罵的······”

三人正說著,這時屋門被推開,6士逵進來行禮道:“監國,金國那邊的情報摸清了。”

(求支持正版,求月票,推薦,訂閱,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