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1275章大局已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75章大局已定

第1275章大局已定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22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昨晚荷蘭人被突然襲擊,總督科爾瑞倉皇而逃,不過當時情況混亂,大量的荷蘭人還在與明軍在西城區激戰,科爾瑞也沒有機會全部通知,所以撤走的只是少數,堡內還有大量的荷蘭人滯留。

這些荷蘭人的散兵游勇,躲在倉庫和屋宅中,與明軍進行巷戰,堡內的大火和槍聲,持續到第二天的下午,還在繼續。

這時城中依然不時會有一聲槍響傳出,但緊接著便會有成片的槍響隨之連續響起,直到明軍將躲著開槍的荷蘭人射殺。

戰事本來不用這么慘烈,可是因為荷蘭人被分割在各個街區,不知道總督和議員們已經撤了,他們沒有得到命令,所以一些死硬份子,便據屋而守與明軍死抗。

再加上堡外的苦役,加入到搜捕荷蘭人的行動中后,他們為了給親人報仇,發泄心中的仇恨,許多投降的荷蘭人都被打死,使得一些在暗中看到的荷蘭人,不再投降,而是負隅頑抗。

從昨夜持續到此時的巷戰,給明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這又使得原本還比較克制的明軍,在同袍傷亡的刺激下,也紅了眼,不在接受投降。

這時幾名被明軍搜出來的荷蘭人,被押到街道旁,反綁著手背對明軍跪下,明軍士卒從后面抬起火銃,扣動扳機,在一陣“砰砰砰”的銃響中,這些荷夷全部后腦勺開花,身體栽倒下去。

明軍士卒殺完人,也不清理,領隊的小旗,便帶著手下繼續沿著街道逐屋搜索。

等到傍晚時分,城中糧倉引燃的大火,還在滾滾燃燒,濃密的煙塵,盤旋著上升,數十里外都可以看見,但城中的槍聲卻終于停歇下來。

李定國在護衛的保護下,走過橫尸滿街的街道,踩著滿地的血漿,進入荷蘭人的總督府,然后召集部署前來議事。

“大帥,堡內的荷蘭人盡皆授首!”鎧甲上血跡斑斑的明軍將領,大聲稟報道。

將領話剛說完,周岱、胡升等人也進入屋內。

李定國看著他們,笑道,“這次能取下荷夷的堡壘,周岱你們功不可沒,本帥看能不能給你謀個千戶,你等著封賞吧!”

“卑職謝過大帥,不過堡壘能打下,全都是弟兄們用命,大帥指揮有方,卑職不敢居功!””周岱等人心中雖然高興,但卻忙行禮道。

李定國擺擺手,“賞罰分明,這是大明的規矩,你們不用謙虛。”說著他看向眾人,“既然荷夷已經肅清,那就趕快組織人手撲滅大火,不要讓火焰燒毀其他倉庫,趕緊將堡內的物資統計出來!另外不要再殺俘了!”

七月初四,明軍完全控制了巴達維亞,結束了荷蘭人于此數十年的統治。

明軍清點出來的物質十分巨大,銀兩與物資將近五百萬兩,其中一半乃南洋的明人所有,監軍錢秉鐙到了之后,按著抄出荷蘭人的賬目,將一部分還給了南洋的百姓,引得南洋的百姓一陣歡呼。

明軍既然拿下了巴達維亞和馬六甲,荷蘭人在南洋便算徹底失敗,幾乎完全被趕出了南洋,剩下一淡目等地還有極少數的荷蘭人,已然不足為慮,就算明朝不出手,估計馬打藍蘇丹國也不會留這批荷蘭人。

如今明朝控制了馬六甲、巴達維亞、泗水等城,等于將荷蘭人在南洋的勢力范圍全部兼并,由此而來,對于南洋自然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其實在明朝打下馬六甲時,這種影響就已經體現,在馬六甲對面的蘇門答臘島上,原來明朝起義軍領袖張璉所立飛龍國的后裔,便希望能夠請為藩臣,亞齊王國也表示愿意進貢。

整個南洋的局勢一下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明朝現今對于藩臣卻有很多規矩,并不是誰都可以來抱大腿的。

成為藩臣,不僅是形成軍事上的聯盟,在經濟和貿易上,明朝也會給藩屬便宜,但其它各國顯然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

如果明朝的藩屬與它國沖突,明朝會糾集整個藩國體系內的國家,率大軍為藩屬出頭,只此一點,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夠享受的。

想要進入大明的藩屬體系,并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今后將是個欲做走狗而不得的時代。

不過明朝也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這樣會引起這些欲進貢而不得的國家產生敵對的情緒,影響明朝的貿易,所以錢秉鐙便上書,除了現有的藩臣之外,還得有個預備藩臣的制度,允許一些國家朝貢,將他們納入勢力范圍,不許它國染指,但這些國家,不享有藩屬國與明朝在貿易等各個方面的便宜。

隨著西方強國的崛起,殖民主義的盛行,弱小的國家,就只能聯盟或者找靠山,不然只能滅亡。

明朝的藩屬和朝貢體系,將為這些國家提供一個很好的選擇,先努力成為一個有資格朝貢的國家,然后再想辦法成為藩臣,那么此國在大明朝龐大國力的加持下,僅僅是軍事聯盟一項,就能立馬讓一個不入流的國家,成為三流國家,甚至更強。

在拿下巴達維亞之后,接下來,主要便是對馬六甲和巴達維亞更改漢名,恢復兩地的繁榮,并設立像占城一樣的總督區域,保持明朝對此地的控制。

這時李定國和南洋的陸師,剩下的任務,基本只剩下維持馬六甲、巴達維亞、泗水等地的安定,沒了作戰任務。

南洋的捷報,很快就被送到南京,王彥看到之后,立時大喜,兵部也覺得大勢以定,內閣在折子上批注著的意見也是,“南洋兩夷,今荷夷以敗,所余者,惟西班牙盤踞于蘇祿小島,雖難驟拔,但除之不過早晚而已,監國大可安心。”

這日王彥在議政堂內,看了詳細的軍報之后,笑道:“南洋戰事于去歲起,直今已經大半載,終于快要結束,李定國這次做的還算不錯,他報功的折子也上來了,該怎么賞,可以大度一些,畢竟據說繳獲就在五百萬兩以上。這一戰,我們是賺了的!”

幾位大學士也跟著笑了笑,方逢年笑著站起來行禮道:“獎賞的事情,內閣已經在議了,監國可以放心,必然讓將士們滿意。另外,內閣想給馬六甲和巴達維亞更改個名字,還請殿下賜名!”

這個名字是得改一改,沒道理再用荷夷取的名字,不過王彥一時間也沒有好主意,他沉吟一下后,開口笑道:“不如將此事登在邸報上,向天下才學之士征名,如何?”

“朝廷擴海疆數萬里,這是普天同慶的事情。監國之策,可以讓百姓知道我朝之盛,讓士子參與其中,乃是與民同樂。臣以為可行!”張肯堂笑著捋了捋胡子道。

這確實也是王彥的一點小心思,做好事,做大事,就得留個名。擴海疆萬里,他這樣的功績怎么能不讓天下知道,不聽一聽百姓對他的吹捧哩。

不過這事后來,雖然討論激烈,但也并不是如王彥所想的那樣,一片吹捧歌功之聲,其中不少人便說王彥不務正業,不忙著統一天下,實現大一統,趕緊滅了金國,卻舍本求末,去蠻荒之地,窮兵黷武,讓人大失所望。

當然這是后話,王彥當即笑道:“那此事就這么定下了。”

眾人自然沒有意見,這時陳邦彥便起身道:“監國,如今荷夷以敗,剩下就是西夷盤踞于蘇祿,陸師以無太多作用,是不是可以將李都督調回南京呢?”

王彥想了想,“李定國可以調回,不過軍隊暫時留在南洋,等水師擊敗了西班牙,局勢穩定后,再將陸師抽調一批回來。另外,孤有個想法,南洋之地水師為主,但有時候難免遇上陸上之事要解決。孤準備從陸師之中,調撥一部精銳,也不須要太多,大概萬人左右,交給水師指揮,諸位以為可行嗎?”

“這次南洋作戰,我朝出動陸師三萬人,但實際而言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人馬。如果給水師一支萬人的陸氏,那么許多問題,水師就能解決,不用再去調配陸師,臨時拼湊人馬,臣以為可行!”陳邦彥點了點頭。

這次南洋作戰,明軍抽調三萬人,但馬六甲戰事一結束,就有近兩萬人,因為天氣和水土不服的原因返回廣州,為水師訓練一支能夠適應南洋氣候的陸師,確實很有必要。

南洋的利益關系到商會和五德號的利益,那也就關系到官紳的利益,眾人都不會反對加強南洋水師的提議,當下王彥又與幾人商議了南洋的貿易和藩屬的問題。

可以說,明朝這次與西方的交鋒,基本已經大勝,而且將意義深遠。

之前明朝也與西方交手幾次,但可以說只是小規模的交手,但這次卻不同,算得上是一場正面的碰撞,而荷蘭人的失敗,必然給西方其他的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明朝與西方在南洋激烈碰撞之時,其實在伏爾加河畔,另一場東西方的碰撞,也拉開了序幕······(/book/111049.html)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