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856章安土重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6章安土重遷

第856章安土重遷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08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宗藩換地遷臺的決策出來后,王彥自己先帶頭,將他在湖廣的封地置換到臺灣,并且將初步開發過的大員等地,優先加倍封給唐、魯,但兩王明顯都不想幫王彥帶節奏,對此并沒表態。

王彥政策出來之后,沒有人響應,讓楚黨內閣比較尷尬。

不僅如此,連在江北棚戶區的難民,也不給他這個攝政面子,居然還出現了騷亂,拒絕乘船前往臺灣。

楚黨一派,因為參與南洋貿易,獲取了不少利益,觀念有所改變,對于出海并不是特別排斥,就算去趟南洋也不是什么的大事,但對于其他地區,特別是從北方逃來的難民來說,去南洋,去臺灣,那便和去死沒什么兩樣。

中國人安土重遷,生活之地是世界中心,號為中原,臺灣是什么地方,蠻荒之地,連流放犯人的地方都不算,去了那里,還能活著回來?

南京城,遷藩和安置難民前往臺灣的政策,已經下達半個月,荷蘭人的使者都到了南京,但事情還是沒有什么進展。

眼下大明親藩尚有二十多個,除了楚、桂將地換到臺灣之外,其它唐、魯、桂、豫、襄、鄧、周、益、遼等親藩都沒有到戶部、禮部去辦理換地事宜,這些親王、郡王不帶頭,下面幾萬宗室自然也沒動靜。

宗室這個包袱,大明朝必須甩掉,這是稍有遠見之人,都能達成的朝野共識,即便唐、魯主政,他們也要對宗室進行改革,但這次改革的主持者卻不是他們,兩人立時又和起稀泥。

楚王府,王彥在書房中踱步,一旁座著幾員心腹。

“殿下,唐王和魯王那邊是什么態度?”王夫之開口問道。

王彥停下步子,抿了下嘴,“孤與他們談了一陣,他們也知道宗藩的事情必須處理,但卻沒有幫忙說服宗室的意思。這兩位殿下,不給孤使絆子,下黑手,就不錯了,哪里會幫我們。”

“這明明是大利于天下的事情,可做起來為何就那么難呢?”顧炎武皺了皺眉頭。

每個朝代,都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權者難道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想必是知道的,只是改起來難,風氣如此,不愿意割肉而已。

“難,這件事情也要辦下去!”王彥微微握拳,然后轉身看著顧炎武道:“禮部理藩院那邊和荷蘭人談的怎么樣呢?”

“正要稟報殿下!”禮部堂官是唐藩屬下的顧元鏡,王彥指使起來不方便,所以將顧炎武放在禮部做左侍郎,他聽王彥問起,忙行禮回道:“這次荷蘭人,十分守規矩,我們提出的條件,荷蘭人沒有提出異議,協議已經簽了下來。”

顧炎武說完,想了一下,又補充道:“殿下,現在荷蘭人已經從臺灣撤走,朝廷還需盡快向臺灣輸送人口,若是及時,今歲還能種上一季稻米,否則朝廷便還要再養難民大半年!”

本來下半年就可以打揚州了,但是從去年底開始北方就不斷有難民逃荒而來,現在江北的難民已經快接近百萬,直到最近夏收之后,逃荒的人才少了一些,而這些難民消耗了朝廷大批的糧食、布匹、帳篷等資源,使得朝廷備戰的速度被拖延下來。

王夫之聽顧炎武這么說,解釋道:“這一點,戶部和吏部已經在做,但難民對于前往臺灣,卻比較抵制,到時候可能需要兵部插手,才能完成安置。”

“情況這么嚴重?”居然要兵部插手,王彥微微一愣,隨即臉色一沉。

王夫之點點頭,憂郁道:“戶部已經掉了船只,但難民不愿意上船,還發生了沖突。”

“這其中有魯王的身影沒有?”王彥忽然問道。

江北是浙系的地盤,安置難民居然到了需要兵部配合的地步,王彥自然懷疑是不是有人再給他下絆子,有意煽動難民,使得他安置難民的決策無法施行。

這話王夫之達不上來,坐在末尾的余太初起身說道:“回殿下,據錦衣衛在江北探報,到是沒發現魯王一派參與的跡象,張名振還派出軍隊,幫著戶部官員穩定秩序。江北難民不愿上船,應該是自發行為,不過南京城的宗室,最近時常聚集,似乎有意對抗殿下遷藩入臺的政令!”

王彥聽后,不禁微微沉吟,揮手讓余太初坐下,然后自己也走回了座位。

若是唐、魯兩王不插手,沒有他們的影子參與其中,那事情就好辦許多,一幫沒權沒勢的宗室,豈能斗得過他,他關鍵還是擔心那近百萬的難民。

王彥正了下身子,掃視幾人一眼,然后吩咐道:“安置難民,最好還是不要出動軍隊,這些難民情緒本就不穩,萬一發生沖突,激起民變反而不美。”

王彥看著王夫之,說道:“那些難民,心中是何想法,吏部、戶部的官員要多了解,做一做有威望的鄉老的工作,行事不要太粗暴。”

“殿下,這些難民都是從北方逃過來,對于朝廷的印象,還停留在崇禎年間,并不十分信任朝廷。負責安置的官員嘴皮子都說破了,但是難民并不相信,認為臺灣荒蕪,無法生活,朝廷是嫌棄他們累贅,要將他們流放到島上,仍他們自身自滅。”

王彥身子不禁往前傾了傾,有些弄明白了問題所在,同時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一是難民念土,若是安置在江南、湖廣還好說,但要把他們送到臺灣,他們連臺灣在哪里都不知道,而難民又不信任朝廷,要是讓有心之人一煽動,說不定給他弄個李自成出來。

“這個情況很危險!”王彥嚴肅起來,“告訴安置的官員,一定謹慎對待,再者要嚴防他人煽動,以免發生暴亂。”

“下官會下令,讓安置的官員謹慎對待。”王夫之行禮道:“不過,安置的事情,不能再拖了,一是戶部財政上消耗太大,二是難民長期不得安置,容易引發動亂。下官建議,必要時,還是要動用大軍。”

堂內幾人,紛紛議論,動口說不動,動兵容易激化官民矛盾,這還真是一個辣手的問題。

顧炎武與旁邊的陳邦彥說了幾句,站起來拱手道:“殿下,下官以為,還是得讓宗室先上島,宗室都去了,難民的顧慮必然能夠打消!”

王彥正鎖眉,思考解決之法,聽他這么說,眼睛一亮,宗室如果上島,那難民若還是不聽安排,便真是一群刁民了。

“對!讓宗室先遷藩入臺,逼他們比逼百姓,風險要小一些。”王夫之贊成道。

宗室享了二百七十多年的福,下面的人早就不滿,從嘉靖年間開始,文官集團便呼吁改革宗藩,憑什么他們生下來就要恩養,而我們寒窗苦讀數十載,俸祿連家都養不了。

文官主要是要改,民間的憤怒更大,宗室占據民間大片土地,過著驕奢淫樂的生活,李自成烹殺福王,這也是社會矛盾積蓄的一個體現。

王彥點點頭,相比近百萬難民,幾萬宗室確實要好對付一些,“宗室不是不愿意遷臺嗎?讓戶部下一道命令,限他們半月之內,到戶部更換地契,逾期不辦者,地契作廢,朝廷今后也不再補封。”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