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539章人心浮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9章人心浮動

第539章人心浮動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4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賬號:

密碼:

視覺設置:

微軟雅黑



兩方人馬,圍繞蛇山周圍,展開了一場混戰。他們身著同樣衣甲,拿同樣的武器,說著同樣的漢話,甚至指責對方的口號都一樣,那就是聲稱對方叛國投清。

此時劉承胤經過剛才的一擊,被嚇的有些膽寒,匆匆從樓里撤了出來,而他一走,人數占優的甲士士氣一泄,大堂反而被陳友龍一眾人占據。

他出樓之后,看見山下的形勢,也是一愣,同傅上瑞一般頓感腦中一片亂麻。

其實這事,今天只要任何一波人無備,都能快速結束,但偏偏摔個跟頭撿個元寶,實在巧的很,兩方人馬都有準備,于是便造成了眼下亂成一鍋粥的局面。

劉承胤一面指揮甲士圍著黃鶴樓繼續攻打,務必要把陳友龍等人斬殺,一面讓士卒抵擋已經爬上山腰的陳友龍親兵,而后又派心腹,前往軍營,把人馬全調出來。

蛇山雖然是個土包,卻足以俯視全城,所以劉承胤直接在山頂建起帥臺,用戰鼓和令旗指揮山下混戰的劉部兵馬,他能看清戰場,很快就掌握了主動。

只是常言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劉承胤這個常敗將軍,帶出來的人馬,同陳友龍的人馬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雖然他能看清山下陳部人馬的布局,而且隨著傅上瑞的撫標,以及他的兵馬逐漸往蛇山下匯集,人數遠勝陳軍,他也用令旗指出了陳軍的薄弱之處,但是手下人馬就是不給力,就是不能擊破陳軍。

山下呈現焦灼之態,山上情況也不好,一名甲士跑來稟報,“撫臺,將軍,陳友龍躲在樓內,弟兄們攻了幾次,都被趕了出來。”

眼下的情況,讓傅上瑞露出焦急之色,他聽了稟報,眉頭一皺,不耐煩起來,“怎么還沒有解決!既然強攻不行,你們不會火攻么?把樓燒了,陳友龍一死,下面的亂兵自會散去。”

“燒樓?”劉承胤雖是個武人,但黃鶴樓可是天下名樓,這好不容易重建起來,又給燒了,他們肯定被人罵死,特別是楚地的文人,肯定要將他們說得體無完膚,想到此處,他不禁提醒道:“撫臺,黃鶴樓是武昌瑰寶,就這么毀了,怕是可惜。””

傅上瑞沉默片刻:“國興樓興,大明國運以盡,此樓當毀,這是天意的安排。”

劉承胤也就是問問,既然傅上瑞發話,他遂即下命道:“放火燒樓,對外就說火是陳友龍所放。”

甲士領命而去,命人準備火炬,但就在這時,在山頂的劉部官兵,卻突然發現,長江之上,一支艦隊從西面蔽江而來。

當先幾艘巨艦,如同江上城堡,白帆高掛,如天上移動的一片云海。桅桿直上云霄,望斗之上,日月明旗,獵獵作響。

“撫臺,洞庭水師!”

士卒一聲驚呼,傅上瑞回頭望去,卻嚇得肝膽俱裂,他只見百艘大船,順江而下,后面還有數之不盡的各種小船。

能有這個規模,那就只有這一年來,三湘四水之地,玩命發展的洞庭水師了。

之前陳友龍是矯詔殺他,這回估計真是朝廷前來拿人了。

劉承胤見了臉色也是一變,驚慌失措,忙問道:“撫臺,這怎么辦?”

傅上瑞看了看山下情形,果斷壯士斷腕,“速走,遲了怕是走不成!這不是本撫謀劃不周,實在是時運不濟,倒了血霉了。”

劉承胤看了眼江上船只,怕是南撫堵胤錫親來,眼下城內亂成一鍋粥,一但湖南兵馬入城,他們只有死路一條。

他不禁一聲長嘆,功虧一簣啊,他們萬沒想到洞庭水師會這個時候趕到,早知如此,他們不貪圖陳友龍七千人馬,直接據城,說不定還能等到多鐸兵來,可現在一切都晚了。

當下兩人匆忙下山,領著兵馬便直奔西門,此時一些撫標和劉部官兵,才覺得不太對頭,不是說陳友龍叛國么,怎么湖南兵馬一到,撫臺和總兵大人反到要跑?

稀里糊涂火拼一場的兩萬多明軍,一部分人生出了疑惑,便慢慢掉下隊來,等傅上瑞同劉承胤一路逃到黃石,兩萬人已經只剩下三千。

多鐸原本是要找金聲恒報仇,主力先掃平江西,干死金聲恒這個反骨子,但因為收到傅上瑞的密信,所以洪承疇建議先攻楚地,結果他人馬還沒走出黃州府,傅上瑞就從武昌跑來了。

多鐸對此大為不滿,但謀士黃澍建議他對傅上瑞以禮相待,并委以重任,還要對外大肆宣傳。

果然受到大明湖北巡撫投清的影響,鄂東一些縣城開始向清軍投降,再加之傅上瑞熟知湖北地形,明軍兵力部署和各部戰力,以及憑借他官場上的人脈,使得蘄黃地區對于清兵的騷擾立刻減輕,清軍進兵速度大大提高。

多鐸留下五千人馬留守黃州,保障后勤,大軍立刻浩浩蕩蕩的殺向武昌。

此時,武昌城已經安定下來,但城內無論士紳百姓還是各部守軍,心頭都蒙上了一層陰霾。

大敵臨近,城中卻發生了一場內訌,湖北二把手,帶兵投敵,就算湖南兵馬來援,也不能將蒙在人們心頭的陰霾吹散。

武昌碼頭,戰船林立,停靠在長江邊上,一隊隊水師官兵,走下戰船,開始在軍官的指揮下,搭建水寨。

唐代李白有詩“千里江陵一日還”,雖說有些夸大,但大體也說明了順流而下的速度。

歷史上滅南朝為何要先占上游,也多是這個原因,幾十萬人馬順江而下,下游基本難以抵擋。

從六月收到清兵將要入寇的消息,堵胤錫便從長沙移駐岳州,等收到高一功傳過來的消息,他便一面給何騰蛟寫信,一面領著滿大壯,準備東下了。

多鐸之所以走的慢,除了有義軍襲擾之外,便是因為他逆流而上,又缺少經驗豐富的水手操帆,船只全靠纖夫的兩條老腿拉著往前,但洞庭水師卻不同,從岳州南下,順風順水,速度自是極快。

因為傅上瑞走的匆忙,所以黃鶴樓并沒有完全燒起來,陳友龍等人便從樓里沖了出來,劫后余生的他們,沒來得及洗去臉上的硝煙,便趕來碼頭迎接南撫堵胤錫進城。

武昌經歷這場混亂,城中人心不穩,士紳百姓根本分不清狀況,為什么北撫要投清?是不是陳友龍逼的?人心浮動,而陳友龍資歷太低,根本鎮不住局面,何騰蛟又不在,他只能請堵胤錫趕緊進城穩定人心。

戰船上放下踏板,搭在碼頭上,滿大壯扶著堵胤錫小心意義的下船,陳友龍等人連忙上前拜見。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