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作者:書名:
三日前的一戰,援揚水師大敗,大船俱焚,精銳損失一多半,已然沒有阻擋清軍的能力。
事實上,鎮江附近的幾十萬明軍早已士氣盡泄,毫無戰力可言。
這些兵馬中,大部分是為了朝廷許諾的官位而來,他們見近四十萬人馬集結于鎮江,認為明軍非常強大,而盲目自信,結果在水師失敗后,又盲目自卑,不敢再同清兵一戰。
清軍二十多萬人馬渡江,失去水師精銳的阮大鋮不敢令船隊出戰,隨令人馬死守水寨,想保住兩千多條小船,但事與愿違,協助守寨的陸師戰力不佳,片刻就被清軍擊敗。
阮大鋮將能戰之兵,都充做水師,剩下的都是那些貪圖朝廷官位的士紳,招來充數的老弱,加之他們本就沒有什么士氣,哪里是清兵的對手。
守寨的陸師潰敗,使得水寨中的大明水師,頓時便成了甕中捉鱉。
明軍近兩千條小船,被清軍困在狹窄的水寨之內,失去了靈活機動的優勢,頓時便被清軍大船所屠戮。
看著一艘艘戰船被擊沉,聽著水師官兵于水中呼喊求救之聲,鎮海將軍鄭鴻逵不禁仰天長嘆,他帶領兵船屢次沖突,想要殺出水寨,但都被清軍戰船擋回。
不多久,鄭鴻逵的座船也被清軍大船撞翻,士卒們把他撈起,鄭鴻逵隨換船再戰,但畢竟水師之前損失慘重,已經沒有和清兵抗衡的本錢。
這時隨著一部分清軍開始登岸,明軍陸師開始大規模的潰敗,鄭鴻逵頓感事不可為,明軍已經回天乏力。
鎮江一失,清兵便可直驅南京,再無阻礙!大明朝兩百七十多年基業,將毀于一旦。
一時間鄭鴻逵心中滿是悲憤,但卻又無可奈何,他知困于水寨必死,于是再次領著兵船向外沖去,但清軍大船卻紋絲不動。
“轟隆”一聲響,天不助大明,一枚清軍火炮,正中鄭鴻逵的座船。
炮彈在鄭鴻逵身邊炸開,他的親衛將他撲倒。
“轟隆!”“轟隆!”
又是幾枚炮彈砸中戰船,鄭鴻逵使勁推開壓在他身上的親兵,想要站起來,卻發現渾身一陣疼痛。
這時鄭鴻逵身上渾身是血,不知道有多少傷口,而他身上的鎧甲也已經被炸成稀爛,他咬著牙,一番掙扎后才用配劍支撐著身體勉強站立起來。
鄭鴻逵茫然四顧,只見親兵俱死,剛換乘的坐船也已經進水,開始慢慢傾覆,他頓時悲從心來,一股無力和絕望,瞬間充肅他的心頭,使他仰天長嘆:“陛下!臣無能,錯失江防,未能阻擋虜騎南下!”
此戰一敗,清軍二十萬大軍渡過長江,而江南已經無兵可用,南京已無希望,鄭鴻逵淚流滿面,在長嘆聲中,拔劍自刎。(歷史上鄭鴻逵后追隨鄭成功抗清,病死于金門。)
王威同左懋第、陳子龍的殘兵合兵一處,正拼力死戰之間,忽然有士卒稟報,言鎮海將軍鄭鴻逵已經自身殉國,眾人頓時大驚失色。
左懋第聞此,知困于水寨的水師已經失去指揮,隨令座船掛旗,已兵部侍郎之職,指揮殘存的水師作戰。
岸上,集結在鎮江附近的幾十萬明軍,隨著清兵登岸,而加速潰敗,阮大鋮連殺數人,依然無法制住潰敗。
鎮江城四面,滿山遍野,都是大明的敗兵,他們自江南各府來援,如今又敗奔各府。
池州總兵方國安所部并未船,而是在鎮江城內駐扎,戰事發生后,他帶兵欲支援水寨,卻在出城后,被敗兵沖亂陣型,大軍頓時混亂。
方國安以為水寨已失,恐自身陷于清兵重圍,隨領著一萬兵馬,同潰兵一起向南奔逃。
兵部尚書阮大鋮見此,知大勢已去,隨領著數百人,匆匆往南京而去。
水寨內,雖有左懋第接過指揮,但明軍水師的情況卻并未好轉,隨著陸師潰敗,他們唯有沖出水寨,才能求得一線生機。
明軍船小,清軍船大,他們以大船將水寨出口堵住,明軍打又打不過,撞又撞不贏,只能看著局勢一步步惡化。
危機之刻,陳子龍突然點燃自己的座船,而后猛然像清軍大船撞去。
陳子龍的座船是一艘中型海滄船,火焰升騰,猶如一座移動的火山,清軍見此頓時恐懼,大船紛紛避讓,使得原本嚴密的陣型出現一絲慌亂。
這時明軍水師已經被逼入絕境,眾軍滿是悲憤,不少戰船為陳子龍的決然所感,隨紛紛點燃座船,以同歸于盡之態向清軍兵船撞去。
陸師一戰即敗,水師卻久戰不潰,這不僅僅是因為阮大鋮將精銳全部充入水師,而是因為水師比陸師,有更多愛國的士人。
如陳子龍,王毓蓍等,多是自散家財,招募青壯來援救揚州,他們是真心為國,所以意志堅定,雖處劣勢,卻依然有決死的勇氣。
在這些士人的指揮下,水師雖敗,卻不潰,更不降,一時間,明軍戰船點火****者,竟有百艘之多。
揚州城上,眾人見江面上火光一片,又見清軍不斷登舟,使往南岸,便知江防已經潰敗,清軍已經成功上岸。
三日前眾人曾于此見明軍水師失敗,而今日再次南觀水戰,卻又要再見一番當日場景,在體驗一番失敗的滋味,眾人心中何其黯淡。
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
王彥自山東起,便一直為大明而戰,希望能為朝廷重整河山而爭取一些時間。
青州時,他等不來王師南來。
睢州時,朝廷又措施收復河南、山東的大好時機。
如今的揚州,王彥本欲為朝廷爭取整頓江防的時間,可還是隨著水師戰敗,而他的努力再次化作江水東流。
王彥一直冀盼大明朝能東山再起,可最終還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他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王彥立于城頭,心中無限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