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52章為存續,王彥立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章為存續,王彥立心

第52章為存續,王彥立心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5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話凄涼書名:

“強大之中華?”李泰禎有些不懂了,他疑惑的問道:“何為中華?”

“忠孝節義,禮義廉恥是中華!”王彥肅聲道:“禮樂教化是中華,膚色衣冠是中華,唐詩宋詞亦是中華,祖宗崇拜也是中華,自強不息,內圣外王是中華,秦漢唐宋,歷朝歷代都是中華!中華是吾等頭上這片天,是吾等腳下這片地,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與吾等同服色,共禮儀,認同華夏文化的萬萬漢民!”

李泰禎等人聽王彥之言,心中似有所悟,臉色不由一陣凝重。

中華是萬民之習俗,是幾千年來的整體認同,是華夷之辯的驕傲,是中央之國的開闊和博大。

“禮儀衣冠,文化浩瀚,這是整個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的自信,是四方藩屬對中華的向往。無論蠻夷武力多么強悍,在中華文明面前,都只有自卑和崇拜。”王彥看著眾人,接著說道:“滿清入主中原,卻是要毀掉吾等深以為傲的一切,是要斬斷吾輩的脊梁,是要斷吾文化,毀吾衣冠,壞吾禮節,是要亡天,亡地,亡中華!”

李泰禎從未想過這樣的問題,現在聽王彥的訴說,他不禁思考起來。

事情真如王彥所言,滿清武力雖盛,卻并不令他向往,甚至從骨子里蔑視這群殘暴的野蠻人。

那一條條金錢鼠尾,那一聲聲奴才、主子,那彎曲的脊梁,李泰禎都不能接受,都不能想象,滿清統治下的漢民,在失去那份驕傲后,會變得何其死沉。

中華在,則民風博大,知禮而明義,謙遜而自信,整個民族便不會沒落太久,遲早要昂揚向上。

“未有吾之先,家國已在焉;沒有吾之后,家國仍永存。”王彥接著說道:“中華便是值得吾等去拼命守衛的東西,只要吾等能喚醒萬萬漢民對于中華的認同,那大明就是強大之中華!”

眾人從王彥言中,體會到一股濃厚的家國情懷。這種感情每個心中都有,只是以前不曾觸及,現在被王彥的話喚起,心中頓時一陣激蕩,對整個漢民族和大明生出一股別樣的情感,慢慢形成一股凝聚力。

大明的中華文化,衣冠禮儀,就是這股凝聚力。

大明如果能將這股凝聚力喚醒起來,便可以將萬萬漢民團結起來,發揮出洶涌澎湃的力量,令四方夷狄不敢窺視!

王彥麾下的軍隊如果有了凝聚力,知道為何而戰,便可萬眾一心,無論面對何種艱難困苦,也能百戰不潰!

只是眼下的大明,卻沒有利用這股凝聚力,也沒得到普通百姓和士卒的認同,官紳階層重私利而輕社稷,空有民萬萬眾,財萬萬兩,卻不能轉化為戰力,被區區滿族欺凌!

王彥與李泰禎訴說這么多,實在是心有所感,被滿清屠戮的揚州百姓,讓他心中憤恨,“堂堂****,何至于此!”

如果大明再不奮起,揚州便只是開始,之后還會有更多城池,更多的百姓遭受屠戮。王彥迫切的想要改變這一現狀,便從身邊之人,從這揚州開始,去凝聚每一份力量。

李泰禎在忠義營有些時日,但他與王彥的關系卻一直平淡,只是普通的上下級關系,談不上什么忠心,也沒有什么歸屬感。

李泰禎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報達邢夫人對他的恩惠,如今徐州鎮已經倒向清庭,他心中也是一陣茫然。

現在聽了王彥之述說,他心中卻生出了另一種情懷,一種比之私情,更加偉大和澎湃的情感。

王彥見李泰禎若有所思,便真誠的開口說道:“李將軍可愿與吾一同,救國救民,為保中華存續,盡一份力!”

李泰禎被王彥喚起的家國情懷和那份責任,讓他不能逃避,因而十分誠懇的回道:“末將愿隨指揮使,救國救民!”

對于邢夫人的恩惠,李泰禎可以用其他方式去報答。私情與整個天下萬民之間,李泰禎已經有了他的答案。

王彥也知道從泗州收編開始,李泰禎對他便是例行公事的態度。王彥對他也一直心存戒備,今日一番交談,能使之歸心,身邊立馬便多了一名靠得住的大將,心里十分欣慰。

城內,就在王彥收攏人心,掩埋尸體時,城外清軍帥帳里,多鐸卻正準備著再次攻城。

揚州城堅固,城內青壯眾多。

如果給王彥足夠的時間,讓他整編人馬,修補城墻,那再想破城便十分艱難。多鐸深明此理,知道不能讓守軍站穩根基,所以在大軍不曾休息一日,便重新發兵攻城。

只是真滿州在昨天一戰中損失近兩千人,卻不可能再參戰,便只有靠投誠的漢軍,充當炮灰和攻城的主力。

一陣炮聲響起,昨夜何剛帶人連夜壘起的城墻,再次被清軍火炮轟垮。

清軍依然是四門佯攻,主攻西城缺口,漢奸部隊在真滿州的督戰下,如潮水般的向揚州涌來。

城內的王彥等人,只得匆匆趕往城上,指揮防守。

揚州城外的清兵多是多鐸入江北以來,新投之人,清庭還未來得及整編,名冊都沒得及登記,家眷自然也沒有控制起來,因此戰斗起來,自然不會拼盡全力。

揚州城內的情況卻正好相反,青壯們雖然沒有經歷過多少訓練,但他們卻有決死之心,拼死作戰,以保全城內的家人和鄉親。

一方用命,一方卻有所保留,這次攻城的結果,從一開始便已經注定。

多鐸尚未完全掌控新投的漢軍,因而不敢逼迫太狠,恐怕引發嘩變,甚至反正加入城內明軍,所以只得忍著心中怒火,無奈讓大軍退回大營。

城內明軍靠血氣之勇,靠頑強的信念守住了城池,可缺少訓練,準備不足的弱點也暴露出來,能夠守住西北角的缺口,幾乎就是拿人命在填。

如果不是之前清兵入城屠殺,要斷絕揚州百姓得生路,激起全城的反抗之心,使得守軍人人不畏生死,揚州混亂的防守,未必能扛得住清軍的進攻。

昨日城內被屠百姓的尸首還未清理掩埋完畢,今日一戰又添新尸近三千具,讓王彥倍感迫切。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