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都在累積力量,這樣的情況下,杜蘭儼然成為了眾矢之的。
他掌握了歐美最發達的區域:教育程度最高的人口、開發最完善的基建,還有價值最高的品牌,以及最優秀的科學技術。這些都是神國和天國欠缺的,也是他們想要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想要培養人才不難,但想要留住人才很難。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十年培養的人才,分分鐘都可能離開,去往其他地方。
十年寒窗,都想一鳴驚人,開宗立派,留名歷史。但如果要求他們踏踏實實地開發基建,去工地搬磚,他們肯定不愿意。人才會去尋找自己的出路,去更華麗的舞臺。
神國和天國如果老老實實地搞教育,培養人才,人才肯定會去歐美,因為歐美有更多優質的崗位給他們。
杜蘭掌握組織,組織掌握大量的企業和國家,就有大量資源和就業,可以吸引神國和天國培養的人才。
所以神國依靠宗教留住人才,而天國完全利用地獄的個人魅力。
區分我們和他們,然后說他們太壞了,不要去,應該留下來。留下來,上帝會保佑,救世主會救贖。
他們太壞,我們才好。信上帝就贏了。
贏是每個人的剛需,誰都想要贏。但顯然,不可能一直贏,也不可能人人贏。
于是三種贏學孕育而生,三種贏學最大的不同就是成本。
第一種大乘贏學,就是我在故我贏,成本最低,什么都不用做就贏了。第二種因信稱贏,就是要相信一個東西才能贏,就需要精神上付出成本。第三種業績贏學就更加艱難了,必須做出成績,身體和精神雙重痛苦,可謂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而且就算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也不一定成功。
就好像賽跑比賽,有人是冠軍,有人只能陪跑。難道陪跑的人不努力嗎?也努力,可是成功的機遇太少。
所以三種贏學都有市場,對應不同的人。
不同時代,都會存在發展的差異,有些地方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有些地方還是石器時代。有些國家已經工業化,而有些國家還是農業時代……
現在杜蘭掌控的地盤就是工業化最高的地方,神國和天國還要從農業基礎開始發展,差異太大了。
他們沒有足夠的工業崗位給自己的人才,就只能通過建立護城河來保護自己。
但護城河只能拖延時間,最終他們還是要回答一個問題,自己如何發展?
敵人一直在發展,自己在原地踏步。就算宣傳自己好,別人壞,也沒用啊。
在古代,一神教怎么能一直等來機會?因為古代生產力不足,饑荒、死亡、戰爭、瘟疫一直是繞不開的坎。
古代農業是有規律的,基本幾年豐收,幾年歉收,這和土地肥力有關系,所以發達的農業文明會休耕,或者一半耕種一半休息,年年輪流交替。
而且一神教還能囤積居奇,人為制造恐慌,制造混亂,早日創造機會,讓天罰降臨,讓救世主降臨。
古代的時候一神教等等會有機會,因為宗教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的。以教義作為護城河,最后還是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勝利。
所以護城河只能拖延時間,等來敵人的失敗,就是自己的勝利。這樣一來就需要對抗,就需要零和博弈。
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的內在發展,在護城河保護自己的期間,要努力地優化自己。這是最難的了。
我們和他們,如果他們夠好,我們為什么不變成他們?
為什么不直視邪神,轉化為眷屬?為什么不?給個不的理由?
克蘇魯神話里,也有大量主動轉化的人,只是給讀者的感覺好像轉化成眷屬都變成了低智商的怪物。
好像邪神和惡魔差不多,用一些小恩小惠作為誘餌,最終把人變成了怪物。
比如一個漁村,漁民為了更多的魚獲,開始獻祭邪神,過了一段時間村民都變成怪物。讀者覺得不應該這樣,為了一點點收益而放棄自己的身份,從我們變成了他們。
可問題是這一點點收益就可能改善漁民的收益,他們何樂而不為?
通過血統、階級、宗教區分了我們和他們,然后宣傳我們好、他們壞這是不行的,最終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收益。
如果他們能一直給小恩小惠,那么大家都會接受轉化,變成他們是正常的。只有我們發展了,他們的小恩小惠才不起作用,我們可以硬氣地說:這點錢打發叫花子呢?得加錢。
但我們的內部發展很難,所以大家都希望他們不發展,原地踏步。
總之文明就這么一回事,我們和他們,最終大家都是希望贏。
有高成本的贏,也有低成本的贏,有通過自己的發展贏,也有通過別人的失敗贏……
神國、天國現在的情況就屬于弱勢,都修建了自己的護城河,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發展,或者需要組織的失敗。
但在杜蘭的發展下,組織并沒有失敗,反而有更多的科技被投入金融領域,舊秩序好像回光返照一樣。
似乎股市還能繼續,世界還是按照原來的游戲規則發展。好像磁場高手也不過如此,他們的國家也不過如此。
世界的舊秩序是怎么樣的?
殖民者會將殖民地分為三六九等,種糧食的就只能種糧食,種水果的就只能種水果,種經濟作物就只能種經濟作物。
然后殖民者依靠船舶運輸,依靠工業生產,再把產品買到殖民地。
殖民地因為物產偏科,只能依賴殖民者。殖民者就低價收購原材料,高價賣出去,賺個差價。
這就是世界秩序,并不是市場經濟,而是三六九等。如果有殖民國家想要發展,殖民地就會重拳出擊,讓他們知道知道什么叫自由。
發展是不自由的,乖乖做殖民地才是自由的。
二戰之后,就是調配國,生產國,原材料國。殖民者是調配國,盟友是生產國,其他的亞非拉國家就是原材料國家,也不是自由的。
所以自由經濟就是我自由,而你不自由。
世界秩序就是把國家分為三六九等,有人得利,有人失利。落后國家有機會得到發達國家的投資,如果沒有外部投資,只靠原始累計太難了。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大航海、大擴張的。
沒有機會大航海,就只能等別人投資自己。
這就是舊秩序,杜蘭讓組織發展,大家覺得舊秩序或許還能維持,組織還能維持三六九等的國家,還能繼續這套游戲。
在新秩序沒出現之前,大家都不希望舊秩序崩潰。舊秩序一旦崩潰,美金變成廢紙,那大家手里的財富就會大量縮水。
所以都希望把錢變成物資之后,再崩潰。
錢只是一般等價物,本身沒有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土地。等到亂世,糧食、商品、人口都要從土地上來。沒有土地,光有錢,啥也不是。
所以手里有大量美金的人都不希望舊秩序崩潰,正好有個杜蘭,大家就團結在杜蘭身邊,繼續維持舊秩序。
但大家其實都知道磁場時代已經來了,但他們希望慢一點,好有時間建立自己的護城河,以此確保自己的安全。
大家都想自保,杜蘭就成為了他們的希望。組織作為舊時代最強的存在,當之無愧扛起了這份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