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四百二十六章 辯證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六章 辯證法

第四百二十六章 辯證法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2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書號:80503)


作者:包大海

李世民其實是希望實行這個分封制的,因為分封制把那些重要的皇族分封出去,這樣有助于自己可以保證權力和保證后代的富貴。從漢朝劉邦到晉朝的司馬家,甚至到后來的朱元璋,無不是在秦朝之后仍然實行了分封制,這樣希望保證可以獲得皇族的永恒富貴。不過從這三個王朝的歷史來看,這是三個王朝都出事了。漢朝的七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到后來明朝的靖難之役,這些都是證明了分封制不但無法解決問題,相反還是在加重問題。因為作為皇帝,都是一個家族的人,那憑什么你能當我不能當憑什么我就要聽你的,憑什么你實力弱我還要聽你的,而我實力強大我卻要當臣子?大家都是一個家族的,憑什么你獲得這么大的權力我要裝孫子?

所以這分封制其實是在增加危害,尤其是同一個姓氏的分封制更是如此。從當的漢朝漢景帝劉啟削藩和漢武帝的推恩令,到后來的明朝的削藩,最后引發了靖難之役。可是那個朱棣也不是說很忙好鳥,打著反對削藩的名義起兵,可是一旦當了皇帝,馬上變了一張臉,直接反而開始削藩了。

至于為什么開國皇帝實行分封,可是到了后來的皇帝卻支持中央集權,那也多是屁股決定腦袋罷了。作為開國皇帝,他不在意那些后代的皇族是誰來當皇帝,反正都是他的后代,肉爛在鍋里。可是作為后來的皇帝,思維也就不同了。他反而是希望自己這一系的人能夠繼續當皇帝,當然希望能把皇位和權力留給自己的兒子,留給自己的直系后代。而這個時候,那些同姓的諸侯王不但不是在保護他們了,反而是一個威脅。

正因為開國皇帝和后來的皇帝的思維不同,立場不同,這才造成了不同的思維。至于說開國皇帝的思維,也就是“我死后那管洪水滔天”,反正都是自己的后代來當皇帝,只要不落入外人手里也就行了。至于百姓會不會因此受損失,百姓會不會因此遭到兵連禍結,那這個跟開國皇帝沒有任何關系,他們才不會去管那些賤民的生死,他們只是在乎于自己家族的延續和皇族權力的延續,并不會考慮百姓的生死的。

李世民這么做,時不凡非常明白,因為他同樣是首要考慮的是自己的李家的江山延續,并非是去為百姓謀福。為百姓謀福,只是他一種維護自己家族江山的手段,并非是為了能維護百姓的安康。所以這樣的情況也就是讓他們選擇分封制的原因,因為分封制有利于自己家族,至于是否有利于百姓和國家,那他們才不會多管呢!只要自己家族能持續掌權,也就是可以不錯了。

“皇上,我認為不能實行分封制,這樣乃是亂政!”房玄齡說。

而長孫無忌也都趕緊反駁:“沒錯,皇上,此乃亂政,我不贊同!”

“皇上,當年春秋戰國之禍,不可不鑒!”“皇上,不可啊……”……

大家都是清一色地反對分封,因為這樣做實在是太過于荒唐,實在是太過于危險了。這些不管是士族,寒門,都是反對分封的,因為他們只有中央集權才能夠獲得權力,一旦分封了,那這樣不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嗎?中國目前的社會體系起源于法家,而這種法家是支持中央集權的,這樣的中央集權可以保證地主階級的利益。還是那句老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過去周朝的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井田制是一種土地公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分封制。分封制這樣的手段表面上看和共產有關系,可事實上屁關系都沒有。因為分封的都是貴族,那些占據絕大部分人口的普通平民和奴隸是沒有資格獲得土地的,所以別以為這個周朝也就是共產,差遠了。那些以為周朝分封制是共產的,這個絕對是沒有真正的讀過書,不然這里面的區別不會看那不出來,就如此想當然了。

雖然大家都大罵秦朝是暴秦,可是目前的地主階級和建立在地主階級的士族,這樣也都是起源于法家,起源于秦朝的地主階級。如果一旦繼續實行了分封制,那接下來誰都擔心會不會回到過去那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時代?他們才不傻,才不會如此傻乎乎的贊同分封制。這種地主階級的經濟基礎,只有在相對和平并且有足夠的中央權威的情況才能穩定生存。如果內戰太過頻繁,那也是不利于他們的。

而時不凡所代表的將來的資產階級,那也是不希望內戰過多。因為內戰會嚴重影響商業,所以分封制是絕對不能實行的。分封制并非是代表聯邦,雖然有些商人不反對聯邦,可卻絕對不能夠把分封草率的當做了聯邦,這里差距也是很大的。

“皇上,臣贊同,臣以為可行!”時不凡的直屬上司,李孝恭說。

李孝恭可是真正的皇族,他當然要贊同這個策略了,這樣他哪怕當不得皇帝,那也都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世襲州刺史的身份。他不傻,他才不干呢!結果一些皇族紛紛開始請求允許分封,不過那些士族和寒門也都反對。明顯是各自都有著各自的利益,皇族希望獲得封地,而皇帝希望皇族在四方拱衛皇帝,壓制當地的實力派,也就是士族。這樣士族當然要反對,而時不凡所代表到寒門也是不會贊同分封的,因為分封這樣是有否認土地私有制的嫌疑,時不凡當然不能同意。

“皇上,八王之亂,不可不鑒!”魏征反對說。

可是李孝恭卻同樣反對說:“我們皇族和勛貴在拱衛皇上,我們豈不是可以維護天下太平?當年劉漢之時,黃巾賊造反,如果當時地方能足夠的權力鎮壓,那豈不是很好?甚至當年陳勝吳廣造反,如果秦朝采用了分封制,那豈不是可以很快鎮壓了?”

“有意思,這個可真的是有意思了!雙發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時不凡想道。

魏征舉得例子是說明八王之亂給國家百姓帶來了很多壞處,可是李孝恭卻同樣舉例,說當年黃巾起義時候,地方官員有足夠的能力鎮壓,那可以消滅在萌芽狀態。而陳勝吳廣起義也是如此,因為郡縣制的情況下想要調動兵馬,確實有嚴格的程序,不是那么容易調兵的。這樣調動兵馬之間的時間差,很容易讓起義軍甚至是外國敵人做大,然后形成龐大的實力去打擊自己。所以分封制對于內部鎮壓有好處,因為他有足夠的自主權。可是郡縣制卻有機構運轉程序復雜,這樣難以快速做出決斷的情況。在古代是各有各的道理,因為古代的空間和通信能力都很差,無法能做出及時的判斷,所以采用了分封制是比較有助于鎮壓叛亂的。

而這個是否實行分封制其實同樣是一個思想道德體系的競爭,如果實行分封制,那也就是以家族為本位,是以家大于國的理念。為了家族利益,可以犧牲國家利益,可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甚至皇族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可以犧牲所有百姓的利益和生死存亡。可是這個中央集權就是以國為本位,是國大于家的思想起源。因為只有中央集權,才可能有足夠的國家思維,不然一旦有外敵入侵,那打不過的時候,只要外敵允許繼續保留分封,那越是不能背叛的。

這樣是否分封,其實也是一個思想道德體系的競爭。因為皇帝想要維護的是自己家族的權力,而臣子卻想要維護國家的利益,這樣雙發的矛盾是背道而馳的。臣子因為不是必然能夠世襲,所以他要考慮的是整體,考慮的整體安全。可是皇帝考慮的只是自己家族,自己家族的權力保障,至于國家和百姓什么的,就讓他去死吧!

“各位,其實我看大家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就在此說兩句好了。”時不凡說。

“時不凡,你有什么可說的?這個分封,乃是皇上的家事,何況你又不是什么元老開國功臣,你憑什么多嘴?”陳康質問道。

時不凡反問:“皇上,不是您說不能阻塞言路。雖然我說的話不一定很對,可是請皇上姑妄聽之,反正如果不對大家一笑而過嗎?”

李世民臉色黑了一下,這些話是自己前段時間,跟時不凡所說的。時不凡請求懲罰這個陳康,可是李世民出于自己的利益,保護了陳康,所以他說了類似的話。可是現在時不凡居然用這些話反過來對自己這么說了,讓李世民非常無語。可是李世民不能夠自打嘴巴,做這種阻塞言路的事情。這種古代阻塞言路,可是一個天大的罪名。當然,古代的言路其實本質上也是阻塞的,所謂言路只是那些古代官員用來進行政治斗爭的借口。

至于說所謂的古代有些皇帝開明聽得進意見,這個完全是狗屁。因為這些政策都是建立在盤剝百姓,或者是如何更好更長遠的盤剝百姓之上的,所謂的暢通言路,不過是為了如何更長遠的盤剝百姓而做準備,這個也就是所謂言路了。這些所謂言路,并不代表是普通百姓的意思,不過是“**民意”罷了。時不凡如此說,讓李世民感覺一陣惡心,當時自己怎么說的,現在也都被時不凡反駁了回來。

“皇上,我認為大家對于分封制各有各的好處,可大家都有一葉障目之嫌。所以我們不如采用辯證法,這樣可以判斷出是否應該采用分封制了。通過辯證法,可以判斷出是否應該繼續采用分封,我想我說完了辯證法之后,大家是否決定采用分封制,那也都可以很容易判斷了。”時不凡說。

“辯證法?何為辯證法?”李世民問。

時不凡解釋:“所謂辯證法,也就是指爭辯和證明的簡稱。我們目前既然在這里爭辯,可是大都說了有利的一面和沒有好處甚至有害的一面,那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決策?而我的辯證法,是一個能有效的幫助大家做出決策的手段。”

“天下有很多決策是讓人舉棋不定的,所以我們可以采用辯證法的方法來進行判斷。當大家認為一個方法有好處也有壞處的同時,這個時候可以采用辯證法的方法來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很容易做出決策了。”

“尤其是包括這個分封制!”

其實很多事情都可以采用辯證法的方法來解決,可是很多人都是不愿意,只是愿意相信自己主觀所看到的東西。這個辯證法是哲學里面一個重要的東西,甚至可以幫助人進在做出選擇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決策參考。可是很多沒有真正了解過哲學,直接開始說哲學是沒有用處的,認為哲學都是騙人的,這樣的人真的是讓時不凡無話可說。如果哲學是騙人的,那他豈不是撒了一個彌天大謊,然后騙了人類幾千年嗎?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沒有文化,而是沒有文化硬要去談文化。很多人說那些“磚家”,可是很多時候自己也扮演了相應的“磚家”的角色。沒有真正了解過一個學科,也就妄下結論。時不凡見過這種人有不少,有些說哲學是騙人的,還有說經濟學是騙人的,甚至說什么很多學科都是騙人的。可殊不知,他們所最推崇的科學,最早也是從哲學里面分化出來的。哲學是一切學科的總和,并不是沒有科學,反而是包容了科學。

因為自己徹底不懂得的東西,也就干脆說他是騙人的,這樣和電視上那些“磚家”有什么區別?自己不懂,那干脆就說這是不存在,是騙人的,這樣的思維真的很好笑。如果自己不認識字,那也就因此認為文字不存在了,這樣不是荒唐嗎?以主觀意識判斷世界,哪怕唯心主義也都沒有這么要求徹底要以主觀判斷世界啊!

時不凡現在提出這個辯證法,是可以幫助以后各種人進行決策,可以在選擇時候有更好的選擇方法。(未完待續。)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