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三百四十七章 把吐蕃拉下水(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把吐蕃拉下水(下)

第三百四十七章 把吐蕃拉下水(下)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30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李世民想了好一會,說:“你是說,我大唐必須要安撫吐蕃。不過如何安撫,難道是要聯姻?”

“非也非也,絕對不能夠聯姻啊!我什么時候說過要聯姻?”時不凡趕緊說。

時不凡當然不能提出和吐蕃聯姻啊,甚至不能夠讓大唐去和吐蕃聯姻啊!如果大唐和吐蕃去聯姻,那恐怕讀者們都要給作者寄刀片了。所以是絕對不能去聯姻的,不過具體怎么辦,那也就是要考驗時不凡的能耐了,考驗他如何處置這個吐蕃的關系,讓吐蕃被牽制。

“皇上,我的意思并非是姑息吐蕃,并非是要姑息安撫吐蕃而去聯姻。我認為我們可以采用防患于未然,這樣這樣我們其實同樣可以避免吐蕃快速發展。雖然我無法去直接遏制吐蕃發展,可是我們可以卻牽制吐蕃大量的精力,讓他們無法快速擴張。等我們未來十幾年完成了北方的戰略之后,我可以掉轉過頭直接去收拾南方,夾擊吐蕃。”時不凡說。

李世民問:“如何遏制吐蕃?”

“很簡單,趁著這個時候,象雄國還沒有被滅,那這樣也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目前吐蕃和象雄,并沒有能夠融入我們這個天下大勢當中。也就是說我們大唐的變動,還有突厥、高句麗、新羅,百濟,甚至倭國之間的天下變動,對于吐蕃并不會有任何影響。同理,如果是目前的情況,吐蕃和象雄之間的戰爭,同樣不會對于我們這些國家有任何影響。”

“這樣我們意味著我們是各自在下棋,雙方互不干擾。而我們大唐跟突厥,高句麗,百濟,新羅之間的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樣讓大家都不敢青桔萬東,在沒有合適的破局機會之前,是不敢隨便亂動的,因為我們都是互相牽扯,一團亂麻。”

“那我們為什么不能夠把吐蕃和象雄給拉進我們這個體系當中,那這樣吐蕃反而也都不敢輕舉妄動了。”

時不凡的策略其實很簡單,那也就是把吐蕃給拉下水。目前的東方各國格局等于是大唐、突厥、高句麗、百濟,新羅,甚至倭國等等國家在下一盤跳棋,這個局勢非常復雜。這個“跳棋”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顧慮很多。這么多國家一起下跳棋,那很容易互相影響,每次走一步棋都要考慮很多。以為你各自的對手都不確定,各自固然有著各自的對手,可是也要互相防止另一方面趁機占便宜。

可是在高原之上,吐蕃和象雄卻是在下一對一的中國象棋。一對一的中國象棋之間并不用考慮太多,不用考慮整體天下大勢,反正也就是一對一而已,局勢非常簡單,不用考慮中原和那么多國家的態度。所以吐蕃可以毫無顧忌的去進攻象雄,甚至南征印度都可以。

想要遏制吐蕃,并不定要采用姑息的方法。子要把吐蕃拉下水。把吐蕃和象雄拉到了大唐還有東亞各國的“跳棋”當中,那吐蕃才是讓他們頭痛的。一旦被拉入了這個跳棋的棋局當中,同樣會因此被收到很大限制,無法快速擴張了。

“我們一旦把吐蕃拉下水,那吐蕃在南方要考慮我們大唐在劍南道的態度。我們一旦把他們拉入了我們這個天下大棋局當中,那他們的顧慮同樣會增大了很多。他們進入了我們這個大棋局當中,他們想要無所顧忌的進攻象雄已經是不可能了。那個時候象雄可以獲得喘息之機。我們可以聯合吐谷渾去遏制吐蕃的擴張。至于南方,我們可以去同樣把身毒拉下水,多方遏制吐蕃。吐蕃這樣會面臨四面都是敵人的結果。”時不凡說。

時不凡打算從外交手段,通過西南方也就是劍南道,后世四川一帶遏制吐蕃劍南道發展。而通過幫助吐谷渾,遏制吐蕃向青海方向發展。通過牽制吐蕃兵力,遏制向北方西域,也就是后世新疆那一帶發展。如果吐蕃無法滅亡象雄,必然會無法能夠向西域發展。

其實對于大唐目前來說,留下吐谷渾作為吐蕃和大唐之間的戰略緩沖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如果不滅亡吐谷渾,打聽那個防御吐蕃只需要在劍南道部署兵力也就行了。可是一旦滅亡了吐谷渾,那等于是把戰略緩沖的地方都給弄沒有了,那大唐部署兵力的壓力必然會加大了很多,反而對于大唐不利。

留下象雄牽制吐蕃,扥于是給大唐未來在西域跟吐蕃有了一個戰略緩沖,吐蕃如果不突破象雄,按無法跟大唐爭奪西域。

“目前西突厥已經被我弄得將會內戰分裂,那西突厥同樣無法去對象雄動刀。我們只要在劍南道挑釁吐蕃,可是卻不會和他們爆發戰爭。我們固然對于吐蕃投鼠忌器,可是吐蕃對于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害怕吐蕃耽誤我們北方的計劃,可吐蕃同樣會投鼠忌器,擔心卷入和我們的大規模戰爭,對于他們將來擴張形成麻煩。”

“所以我并不擔心我們大唐和吐蕃過早的爆發戰爭,因為我們事實上都是麻桿打狼——兩頭怕而已。只要我們派人去身毒,通過和身毒建立來往,從南方限制吐蕃擴張,那等于是吐蕃被我們關在了一個籠子里面,很難被擴張起來了。”

時不凡并且在這個東亞的地圖方面標注了幾個國家的戰略位置,這樣等于是從多方面的遏制吐蕃發展,封鎖吐蕃對外擴張的渠道。吐蕃將會被封鎖起來,無法能向外擴張。這點其實和當年外國佬封鎖中如果難過差不多,采用外交手段在南方的幾個國家,然后在海面設立各種島鏈來遏制中國發展的道理一樣的。

留下一些小國作為大國之間的戰略緩沖,不但有助于減輕大國的國防壓力,同樣小國幾乎是一樣的。有些領土可不是隨便可以吞掉的,吞掉而領土,必然要為這些領土負責。可是也要看自己國家能否承擔起這么巨大的國防壓力。如果吞了這些領土,反而會造成兩個大國之間直接沖突,那還不如留下一個小國作為戰略緩沖,這樣對于雙方都好。

這種古老的政治智慧,哪怕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很多人到了后世都是不明白,連最基本最基礎的國際關系都不知道,就喊著要喊打喊殺了。

“國際關系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可是也復雜。越是高層次的國際關系,其是反而是越是簡單,因為他們的利益范圍早就已經確定,是無法改變的。大國之間的利益范圍和底線基本上互相已經是了解了,大國之間的戰略方向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大國雖然強大,可是‘噸位’也都太重,無法能輕易改變自己的戰略方向,一旦改變了戰略方向意味著之前的投入都是付之東流,反而也都未必會有太多的好處。”

“相反,小國本來也就是作為大國之間的棋子,作為大國之間的戰略緩沖而存在的。這種家伙本質上也就是墻頭草,沒有任何意義的。當墻頭草,是他們的職業。他們存在的意義也就是當墻頭草,如果不當墻頭草那他們也都沒有存在的意義,直接會被滅了。”

這種外交關系,古今同理的。很多人罵那些中國周圍的小國是白眼狼,當年中國幫助他們的時候現在居然翻臉了,認為是恩將仇報。可是時不凡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同樣“理解”這些小國。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不能用所謂的“恩仇”來直接衡量的,個人之間也許有恩仇,可是國與國之間哪里有“恩仇”啊!

當年中國弱小,那些小國直接面對西方壓力,他們自然要和中國抱團取暖了。可是當中國崛起,他們感覺到中國的壓力比起西方國家壓力更大,他們反而會尋求西方支持。誰的壓力更大,誰更有可能直接侵犯他們的利益,他們反而會去尋求壓力更小的一方去合作。

這種其實也是一種“遠交近攻”的策略,近距離的壓力太大。這個“遠近”是相對的,哪一方的壓力更大,那也就是屬于“近”的哪一方,必然要防御。壓力小的那一方也就“遠”,他們反而要想辦法獲得支持。

對于那些大國也和時不凡今天所做的一樣,要通過扶持周圍小國來遏制某一個大國的擴張。如果大國不突破周圍小國的封鎖,那也就是無法擴張了。同樣,為了避免大國之間直接的沖突,那必然要留下這些小國作為緩沖,不然兩個大國之間直接沖突,那可是天下愛大亂了。

這些小國本質上也就是情頭草罷了,如果不當墻頭草他們早被滅了。那些用人際關系的恩仇來衡量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其實那是用錯了方向了。

“你的意思是,讓朕派出一個使節去身毒,去聯系身毒一起遏制吐蕃?”李世民問。

“沒錯,就是如此!“時不凡回答。

李世民接著問:“你看,王玄策如何?”

聽到了李世民這話,時不凡頓時大驚失色,馬上說:“別,別讓王玄策去,這個家伙太不靠譜了!\'

時不凡最怕的也就是王玄策,王玄策當年居然這個傻逼為了出口氣,完全違背了國家戰略計劃,把印度給滅了。滅了印度,大唐什么好處都沒有得到,反而因此丟失了一個牽制吐蕃擴張的盟友。雖然很多人認為這個王玄策滅印度是好事,是漲了國威。可是王玄策這個傻逼固然漲了國威,可是說不定還是被吐蕃給利用了,這個傻逼居然連遠交近攻都不知道,空有軍事才能和口才,可是卻全都用錯了地方。用錯了地方的才華,還不如“無才”呢!

這種滅了盟友而去養肥了敵人的“國威”,還不如不要呢!時不凡從來沒有聽你說過通過滅了盟友來展現國威的做法。這個就好比兩個大哥見面,某一方把自己手下其中一個小弟抓起來吊打,然后吹牛逼說我多么厲害,你看人家是稱贊你還是笑話你?如果還因此為榮,那不是傻逼是什么?

讓王玄策去印度,到時候別反而被吐蕃給利用了,那才是麻煩。至于說有些后世人替王玄策鳴不平,恩威這種人為什么不能重用。不過時不凡認為大唐高層只要沒有集體腦抽筋,怎么可能重用王玄策這種做了如此大的蠢事的傻逼啊,這種傻逼行為也不是光彩的事情。

總之,時不凡對于王玄策這個家伙非常擔心,這個家伙才華很容易用錯地方。用錯地方的才華不但不能夠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時不凡不得不擔心。尤其是這個王玄策歷史上可是有“前科”的,時不凡自然非常擔憂這個家伙會不會再次做出一次蠢事。時不凡絕對不會同意王玄策出國的,讓他留在國內就行了,一旦讓他出國那風險太大。留在國內反而是好事,可是一旦出國,那誰知道他會不會做出和國家戰略利益相反的蠢事,甚至還是被敵人給利用了的蠢事。

當然,同樣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不利于印度和吐蕃進行交戰,所以下意識的認為哪怕印度崛起對于吐蕃也都沒有危害?不過事實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大國之爭是賭不起的。哪怕地理環境表面上看起來無法威脅到吐蕃,可是只要印度這個大國存在,那吐蕃都不會安寧。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個道理非常明白,旁邊只要還有一個大國存在,不管地理環境是否有優勢,那也都不能疏忽。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吐蕃和印度之間地理環境不適合掠奪和占領,可是只要印度存在一天,印度這個政權存在一天,那吐蕃哪怕地理環境再怎么優越,那也都不敢掉以輕心。地理環境不能夠說明什么真正問題,重點是容不下兩個大國作為近鄰。只要印度還存在一天,那吐蕃都必須必須要留下兵力駐守,能夠牽制兵力。

如果認為地利就認為印度和吐蕃無法互相威脅,那這樣其實也是大錯特錯了。地理絕不是最大問題,重點是牽制作用,哪怕地理環境再差,那也可以派兵偷襲。蜀漢不也是輸在了被偷襲,結果覆滅了嗎?前車之鑒是不會有人再次犯錯的,哪怕地理環境再怎么樣險峻也都不能個輕視防御。所以還是有些人認為印度哪怕強盛無法牽制吐蕃,那這個也是一個錯誤的認知。要說地理環境,可是能夠由此判定后世的無法威脅到中國嗎?不方便掠奪和占領是一回事,可是是否能夠形成威脅,那同樣優勢另一回事。不方便吐蕃占領印度,可是王玄策幫助吐蕃解決了一個重要的后顧之憂,那也是事實。就好比中國在后世不能夠輕視西藏方向的防御一樣,吐蕃難道就能輕視對印度方面的防御了嗎?只要印度還存在,那也都不可能輕視印度的防御,哪怕地理環境再縣險峻也不能。

王玄策做了這種蠢事,幫助吐蕃把印度打得支離破碎,那印度無法威脅到吐蕃了。地理環境對于軍隊作戰并不是絕對的威脅,吐蕃既然能夠派兵過去,那印度也許不能直接出兵進攻,可是同樣可以威脅,只要威脅在一天,吐蕃永遠會被牽制大量的兵力。就想大唐對于新羅,新羅雖然無法對高句麗進行主動作戰,可是卻可以牽制高句麗部隊。能否牽制和能否主動威脅,那這個其實也是兩回事。認為印度強盛無法威脅吐蕃,這個也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只要不去自己作死想要滅亡吐蕃,那印度可以牽制很多吐蕃的兵力的,地理環境險要并不能成為無法威脅的理由。

時不凡就不相信,只要印度在一天,那吐蕃就不敢拿著自己的國運來作為賭博,賭印度不會去偷襲。一個大國從來不會拿著自己國運來賭博的,哪怕的地勢再險要也都不敢拿著自己的國運去賭印度的膽量,印度只要存在一天那吐蕃也都不敢去賭。只要空間上接近,那哪怕地理環境再險要,那也是其次的,并非是主要的。

那些認為地勢環境上無法威脅到吐蕃的,完全是把自己放在了軍事將領思維,而作為政治家是不可能單純認為地理環境會成為無

法威脅的理由。不利于軍事可是并不代表毫無威脅,只要一個統一的印度存在,那不論地理如何,那始終能夠牽制的。

就好比后世印度同樣不方便占領西藏,可是為什么外國佬還是支持印度牽制中國?那個時候其實也不利于軍事戰爭和掠奪,那外國佬并沒放棄扶持印度的想法。對于軍人來說地理環境并非是徹底無法克服的,以人力克服地理環境劣勢而取得勝利的情況簡直是數不勝數。所以說說地理環境不利于統治和掠奪那就沒有威脅,這個同樣是荒謬無比,存在就是有威脅的,不會因為地理環境不利就因此徹底消失。當年項羽也是這么想的,認為劉邦燒了棧道,認為無法出蜀,再加上巴蜀地理環境艱難,自然高枕無憂了。結果迷信于地理環境,最后落得一個烏江自刎的結果。迷信于地理險要,這個也是一個多么傻逼的行為啊!

“你就這么看不上王玄策嗎?其實朕看他口才還是不錯的,為什么你就這么看不上他?”李世民問。

時不凡也都不好解釋,因為他實在是很難說這個王玄策原先歷史上做了這么一個傻事呢!

“皇上,我認為這個王玄策容易沖動,這樣的人不適合單獨出去。一旦把他放出去,那很容易因為一些意外事情也就過分的沖動,影響了判斷。所以我不贊同王玄策出去,留在長安任職也就行了,一旦出去可能偏高他太過于沖動了,而我們也都無法阻止他,那這樣反而會給我們大唐帶來巨大的危害。”時不凡回答。

“太過于沖動,那如此確實不適合出去了。”李世民倒也是認可了這個理由,如果一個太過于沖動和感情用事的人,那的確不適合外派出去。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