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劉仁軌對于這種專業性很強的學院也都不知道怎么弄了,因為他過去所學習的也都不是這些,其實都是那些關于過去的教育方法都是傳統的教育,學習的都是儒家經典,頂多也就是一些諸子百家的經典,都是偏向于文科的教育方法。全文字閱讀不過這個突然讓他負責這些航海科目,讓他也都不知道應該怎么規劃這個課程。要知道在古代,可沒有相應的學習制度,這樣讓他也都不知道怎么樣弄這個學校。不過接下來時不凡卻有了想法,那也就是把自己在后世那一套弄出來。這個航海學院不同于別的大唐官學,別的大唐官學也都是采取了過去已經制定好了的教學模式,所以自己很難更改。不過這個航海學院,卻是完全一片白紙。雖然過去大家沒有弄過這個航海學院,那別的那些大唐的“教育家”們自然插不上嘴,不過正因為如此才給了時不凡自己操作的空間,有了操作空間那接下來一切也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老劉,按照我的計劃,我打算采用學分制的教學制度,并且采用寬進嚴出的方式進行教育。”時不凡說。
“學分制?這個是什么東西?”劉仁軌問。
時不凡直接說:“學分制,也就是按照各自的專業和研究方向,把每一門課程都設立一個學分,然后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彈性學習的時間,甚至可以半工半讀。可以從兩年到四五年都可以自己選擇安排,然后每次上課時候可以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來聽課,不過必須是要教導哪一門課程的教師。到時候這個教師是否教學好,那學生會自己用腳來選擇的。那些教學好的,優先上奏朝廷授予散官職銜。那些沒有教學好的,沒有學生愿意聽課的,他自己看著辦好了。”
“當學會了指定課程,并且在制定時間統一安排這門課程的考試,那可以算是通過。通過之后獲得指定學分,獲得了學分制之后也都可以畢業了。到時候選擇優秀的錄用進入海軍,另外的一些人可以交給朝廷的官辦船隊,或者是推薦給民間海商高薪雇傭。”
劉仁軌還是感覺疑惑,問:“這樣行嗎?這樣的學分制,是不是師徒之間交流也太少了吧?”
劉仁軌感覺這個學分制有些讓師徒關系疏遠了,在古代的師徒關系可是近乎于父子。可是這個學分制的教育,卻明顯是完全違背了師徒親近的原則。這個徒弟可以自己選擇聽課的導師也就罷了,這個不是不可以理解。可是這樣到時間來聽課,聽完課程之后也就離開。師生之間幾乎很少有直接交流,個人感情上很淡漠的,幾乎沒有任何太多的親近,這樣讓古代的人非常不理解。在古人眼里師傅不但是教導學生知識的,同樣也是教導學生做人的。有很多師傅把自己當做了“父”,不管是真心也好,還是真的別的因素也好,往往有不少逾越身份的事情發生。可是在古代是容許的,而這個學分制的模式之下,學生到時來上課,上完課了之后拍屁股走人。甚至有很多時候說不定教師都不認識自己學生,那這樣是不是太亂了?
“你說這一點,我也明白。按照我們自古以來的學制,目前有兩種。第一種是導師制,當年孔子的號稱三千弟子,當然這個三千也許是虛數,不過足以證明孔子弟子多,出名的都有七十二人。而這些都是跟著孔子游歷的,一路上聽從孔子教導。可是,你知道這里面的花費嗎?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教師能猶如孔子一樣,精力充沛,甚至有足夠的財富呢?孔子自己也不是什么窮人,而他的學生同樣不是窮人,所以他們承擔得起這種到處游歷和讀書的成本。”
“當然,這種導師制的師生之間非常親密,感情深厚。不過卻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那也就是資源浪費。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像是孔子這樣厲害,一次教導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的集團。絕大部分人十個,十個已經是極限了,再多那也沒有用。后來,采用了新式的教學方法,那也就是班組制。目前我大唐主流其實也就是班組制,從當年漢朝時期太學招募學生,然后由太學博士進行分別教授,其實已經是開起了班組制。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有限的教師教導更多的學生,可是除了少部分被教師特別看重,特別收作真傳弟子之外,別的都是普通的教學。不過這樣對于文化教育非常有好處,能夠降低學生讀書的花費。本來十幾個學生供養一個教師,現在變成了平均幾百人來供養一個教師,這樣分攤下來成本也都更少了,并且能有效的利用教師資源,這個是一個進步。”
“當然,以后我們可以采用更先進的。也就是學分制,學分制進一步降低讀書的花費成本,讓百姓可以更少的花費,讓絕大部分百姓可以有機會讀書。他們能夠讀書到什么程度,也就要看他們自己了。”
時不凡這個學分制其實也就是抄襲后世的學分制,這個學分制是進一步降低學習成本的方法,甚至可以不脫產讀書。從導師制到班組制,到最后的學分制,其實也都是一種進步。不過同樣也都有相應的缺點,導師制的教育水平最好,也是最個性化的。至于班組制其次,學分制是個性化最差的,因為每一個導師只能夠顧得上自己的教學,無法針對性的指導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爭取達到最好的效果。
果然,劉仁軌趕緊說:“這樣教學,恐怕無法因材施教了嗎?這樣做,那無法因材施教,不是有違孔圣人的教誨了嗎?”
“因材施教,可是孔圣人同樣說過一句話,有教無類。”時不凡說。
“這個有關系嗎?”劉仁軌問。
時不凡接著解釋說:“老劉啊,你知道教育的使命嗎?教育的使命不但是為了教導別人做人,更不是為了教導知識,而是為了維護這個天下最基本的公平。教育的公平,是最低限度大概公平,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不亞于律法的公平。有了盡可能公平的教育,那才是能夠讓一個人能夠獲得公平發展的機會。你老劉應該知道,一個沒有讀過書的人,是很難跟那些讀過書的人競爭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誰不希望成為這個勞心者,可是太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成為勞力者。勞力者和勞心者,我們不能夠作為一刀切,直接通過出身來判定。我們要做的是給他們一個公平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競爭。當然,這個世界上同樣沒有絕對的公平,我們能夠做到的也就是維持最低限度的公平,那也就是教育的最低限度公平。”
“固然學分制教學差,可是卻是讓更多人有機會讀書。更多人有機會讀書,那意味著盡可能的維護了公平的競爭,讓人人都各自看本事來上升,而不是看所謂的出身了。雖然出身同樣會有所影響,可是有了同樣的教育,那卻可以讓后進者有更大的機會去同樣去攀登這座高峰。現在天下萬民,識字率不到百分之五,他們如何能有機會成為這個‘勞心者’呢。而那些士族絕大部分可以不用勞作,直接獲得讀書的機會,他們已經比起普通人領先太多了。所以他們是最反對普及教育的,包括那個姓房的。”
劉仁軌沉默,因為劉仁軌也不是什么太過富裕的出身,他當年讀書時候是利用勞作之余進行讀書。之后他能夠在長大之后獲得了任瑰的重視,得到了舉薦獲得了一個小官。其實他也是幸運的,可是劉仁軌更知道像是自己這樣的“幸運兒”太少了。士族壟斷了文化傳播的權力,甚至故意給普通人讀書設立各種障礙,就是為了避免文化過分的傳播。所以當時時不凡提出簡體字和各種白話文時候,房玄齡開始反對。不過在李世民強制命令之下,開始進行強行推廣。
至于說什么某些穿越唐朝小說,說發明了姓房的兒子發明了紙張,結果被房玄齡推廣。如果是真實的房玄齡,那老房不介意“大義滅親”,把自己兒子給殺了滅口,一旦這個廉價的紙張傳播出去,那他老房家去哪喝粥去?
“所以這個教育,不但是為了教學,更是為了維護天下的盡可能的公平。大家都有了盡可能同等的教育,那到時候是不是人才,能不能起來,那也就看自己的,不怪別人了。至于說什么導師制,個性化,這樣其實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因為一旦徹底的個性化,那些有錢的有權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壟斷那些優秀的教師,盡可能的把那些優秀教師集中起來,不給那些平民學習。個性化教育,還有因材施教,固然聽起來很好,可是目前卻不適合推行。因為這樣后果不堪設想,只是會讓天下崩潰。只有當以后,我們絕對富裕了,每一個人都可以承擔起這個個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之后,那我們才能夠實行。”
時不凡對于后世有些人使勁吹捧個性化教育,還有小班教育,這個時不凡只能夠呵呵了。這個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那幫有錢人自然使勁吹捧這些,巴不得斷絕所有普通百姓的上進道路呢!那個時候他們可以新式的愚民,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濟和財富優勢,給自己的后代最好的教育。卻把那些不算太好的教育資源給那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進一步阻塞普通百姓上進的渠道。小班教育,因材施教,還有個性化教育的成本很高,高到了絕大部分百姓都承受不起。
至少在未來唐朝以后千年之內,教育的職責是為了維護社會最基礎最低限限度的公平,是為了維護國人事業發展最低限度的公平,并非是為了真正的教育。維護社會最低限度的公平,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有的責任,包括時不凡。
時不凡對此最有體會,因為當年雖然一層層考試上來,一切都是一樣的,全看自己的是否努力了。在教育資源相對稀缺,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那也就只能夠靠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去競爭了。高考制度雖然每一個人都在罵,可是卻不得不說他是最大可能維護公平的手段。他是給底層百姓一個競爭上升的渠道,如果連這條渠道都斷了,那還有什么希望?
“老劉,以后你要做的,也就是最大可能的跟朝廷要錢,能夠要多少錢要多少錢。我在預算委員會上幫你說好話,給你多弄一些錢,到時候你能吃多少吃多少,別不好意思開口。不論如何,多做一些預算,先獅子大開口一下,這樣我才好幫你在預算委員會那里幫你多弄一些錢。在教育方面,別他娘的替朝廷省錢,你能夠把預算做多大就做多大。”
不過劉仁軌還是有些擔心,問:“我實在是做不出來啊!”
“老劉啊老劉,你可真是一個老實人啊!如果你是在做不出來,我讓秦氏錢莊甚至是大唐錢莊聯合會的人,去幫你做一份預算,保證讓你算出十倍的花費。而在我的幫助下,朝廷那些做了半輩子戶部老賬房,我也敢保證他們絕對審查不出什么。”時不凡說。
劉仁軌驚呼:“這個不是做假賬,騙取朝廷預算嗎?”
“沒錯,我們就是在做假賬。不過我們不做假賬行嗎?反正我們也不是自己用,我們也不是為了貪污這筆錢,我們是用來做正事的。如果你真的傻乎乎的做真的賬目,恐怕朝廷上下反對聲一片,反而會把事情給搞砸了。皇帝要想要滅高句麗,這個滅高句麗的事情,誰也不敢反對,誰反對誰會被噴死!我們不如利用一下,算計一下皇帝,這樣我們可以弄到大筆預算。”時不凡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