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一百六十三章 相為表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三章 相為表里

第一百六十三章 相為表里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6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李績說出了“相為表里”這幾個字,時不凡立馬明白了李績的意思。按照時不凡所記憶的李績在貞觀初年的職位變動,李績如果用不來多久也都會被外放出去擔任并州都督府都督,他接下來十幾年之間會被作為重要的將領防御突厥人,和鎮守地方。只有到貞觀十幾年之后,才會被回來到朝廷擔任兵部尚書。

不過李績這個意思顯然是非常明顯,他希望有一個合作伙伴幫助他在首都長安替他打探消息,并且在必要的是可以替他說話。長安的京官替地方官員說話,這樣保證皇帝對于地方官員的信任,甚至可以打探一些中央的政策變化,可以讓地方官員提前得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準備。當然,對于中央官員來說,這種結盟也是有助于他鞏固地位的。有了地方實力派的支持,那這樣中央官員地位也都空前的穩定,哪怕皇帝要動他的時候也都會擔心地方實力派的反彈。

這種也就是所謂“相為表里”,政界的相為表里也就是這種意思。不過這樣有結黨營私的嫌疑,是古代皇帝所擔心的。不過,時不凡卻不會擔心。因為這種情況哪朝沒有,只有那些愚蠢的君王才會害怕臣子結黨營私,真正厲害的君王不但不會害怕黨爭,反而會駕馭黨爭,利用黨爭,利用黨爭來維護君王的權威。

本著看人下菜碟的做法,如果是面對那些庸碌的皇帝,時不凡反而不敢亂來。可是面對李世民這種一代英主和一代雄主,他反而不怕搞黨爭。因為越是英明的英主越是知道黨爭的不可避免,越是知道臣子結黨營私是不可避免的,他們才不會因此做什么不合適的行為。只有那些傻乎乎的君王,才天真的以為天下都是他的,天下都應該順從他,臣子結黨營私是絕對不可原諒的。結黨營私只是一個借口,只是一個政治斗爭的借口,如果失敗了那自然是要被“結黨營私”。

“為什么選擇我?”時不凡問李績。

時不凡想到了原先歷史上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績擔任尚書仆射,成為了大唐的實權派之一。那個時候唐高宗李治希望立武則天為皇后,許敬宗李義府這兩個被后來稱之為奸臣的人支持,可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卻拼命反對。這個其實是寒門勢力真正開始走上歷史舞臺的一個信號。雖然只是一個廢立皇后,背后代表的信號卻很多。

武則天是武士彟的女兒,武士彟雖然是國公,可是出身很低,最早只是一個木材商人出身,還算是寒門。可是李治的第一個皇后王皇后,是太原王家的女兒,這樣代表了士族。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是士族,自然要維護士族女兒的皇后位置。至于武則天如果登上了皇后位置,那對于寒門的崛起是一個巨大強心針。

在這個屁股決定腦袋的時候,長孫無忌褚遂良反對,可是李績卻說這個是皇帝的家事,不用多聽別人的。表面上看這句話沒有什么問題,可是設立皇后永遠不只是家事而已。要知道立皇后,那可是要經過門下省的審議的,宋朝的劉娥就是因為好幾次被朝廷負責審議的大臣打回來,結果最后弄出了一個“借腹生子”這才勉強把那些朝臣糊弄過去。

所以立皇后并非是普通的家事,如果只是一些九嬪之類的中低級后妃,那皇帝一道中旨都可以了。可是這個高級后妃,那必須要門下省審議的。所以這個李績的是“家事”,這個純屬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呢!

李績這句話的立場已經非常明白了,他是支持武則天當皇后的,因為他作為山東庶族在朝廷職位最高的代表,自然要想辦法為山東庶族牟利,一個山東庶族出身的皇后,對于山東庶族有著無可估量的好處。

當然,這個也是當年唐高宗李治想要削弱關隴集團影響力,要把長孫無忌踢出局的一個做法。所以說后來武則天逼死長孫無忌,并非是因為全是私仇,更是因為他們代表的政治集團完全不是同一個,也是有公仇在里面的。

不過李績原先是要等到武則天時候才會出口,不過是什么原因讓李績居然這么早也就打算跟自己合作,并且選擇了自己?這里面可選的人不少,為什么只是選擇時不凡一個八品小官?

“很簡單,你年輕,有才,有前途。”李績說。

時不凡回答:“原來是如此,不過李將軍你把賭本壓在我這里,是否值得?我不過是一個八品小官,未來前途全在皇帝手里,你把本錢壓在我這里,是否值得呢?不怕到時候,賠得一個精光嗎?”

“呵呵,誰都知道時縣男擅長理財,擅長雄辯,擅長處理外事,這些都是我自古以來都缺少的能力。這三種能耐有一種,那都足以成為一代名臣,一個無可替代的名臣。別以為我是寒門,我就沒有讀過書。擅長理財的,當年桑弘羊一個商賈為何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不就是因為他擅長理財嗎?擅長雄辯,這我也不多說,蘇秦和張儀是最好的例子。而擅長外事,這看看裴矩裴相,這個就可以證明了。裴矩也是時運不濟,也許晚出生幾十年,也許足以不亞于房杜了。可是三種同時具備的時縣男你,我真的是想不出什么理由你沒有成功的希望。這三種能力都是自古以來都缺乏的,皇帝真的是寧可丟了尉遲將軍,也都不可能丟了你啊!尤其是皇帝是一個雄主,他要開疆拓土,要錢,自然要你。而且開疆拓土必須要擅長處理外事之人輔佐,那更是離不開你。”

“裴矩已經老了,誰都知道裴矩現在時日無多。可是你還年輕,不過是尚未弱冠,所以你還有最少三十年的前途。比房杜都更有優勢,因為你年輕他們二十多歲,足以把他們熬死了。年輕,有才,就是最大的本錢啊!”

時不凡知道李績為什么選擇自己了,因為就如李績所說,時不凡目前表現出來的幾個能力,理財、雄辯、擅長處理外事,這個都是古代非常缺乏的人才。古代專業學習理財的人不多,會理財的臣子更少,真的很少,有時候一個朝代都未必能夠出現一個精通于理財的人。李世民如果只要當一個太平皇帝,也許不需要會理財的人。可是作為一個熱衷與開拓的人,那必須要有會理財的人幫他,不然隋煬帝也就是他的榜樣。

想要開拓,必然要會處理外交,制定外交政策時候打誰,先跟誰打,怎么打,都是一個非常講究外交能力的人。可惜,古代這種人也很少,之前有一個裴矩,可是裴矩老了,八十歲的人了,幾乎隨時那么一哆嗦,這輩子也就過去了。

同時具備理財、雄辯、外事三種稀罕能力的人才,李世民這個喜歡開拓的人,沒有理由不重視。李績都明白這個道理,李世民絕對明白,甚至別的官員也都明白。時不凡的能力是無法替代的,幾乎是絕對無法替代的,所以李世民哪怕丟了誰,也都別丟了時不凡。這個也就是時不凡崛起的必然性。

所以李績認為把賭本壓在時不凡這里,和時不凡結盟那是值得的,因為時不凡除了能力之外還有一個莫大的優勢,那也就是年輕。年輕是一個政治家最大的資本之一,有時候勝負不是看誰的手段更高明,因為雙方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反而比拼的是誰的名更長,誰能獲得比他晚。當年牛李黨爭,某種意義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李德裕先去世,造成了李黨失去了骨干,而代表的寒門的牛黨牛僧孺雖然先去世,可是卻后繼有人,也都未必能順利獲得這次長達幾乎半個世紀的黨爭的勝利。

時不凡的年輕優勢足以把那些四十多歲的宰相都給熬死了,而且李績也大概都知道和寒門崛起不是一個短時間的過程,沒有幾十年時間甚至不可能。李績根本不知道,歷史上的寒門士族之間的爭斗甚至持續了整個唐朝,甚至唐朝都會因為寒門和士族之間的爭斗而成為士族的殉葬品。

“不過,有我在,只要把生產力快速發展起來,那這樣也許可以縮短到數十年。”時不凡想道。

時不凡要做的其實也就是催熟寒門,他為什么那么拼命都想要發展生產力,不就是想要盡快的催熟寒門這個階層嗎?只有足夠的生產力才能從經濟基礎上瓦解士族。不然哪怕斗敗了一批士族,還是會有一批士族崛起的。這種士族的財閥政閥學閥的身份,不去掉他們的經濟地位,那根本無法徹底消滅他們的。

不過時不凡走的是另一條路,并非是當年的精耕細作的道路,而是走另一條路。當然古代這些人不懂得經濟學,自然無法預測時不凡在搞什么。等他們這些士族真正的發現時不凡的做法是在挖他們的根基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們已經要瀕臨完蛋了。按照時不凡曾經暗中做了一個經濟學建模,大概二十年時間足以讓生產力大為提高,甚至達到千年之后的水平也都不是不可能。

古代的生產力進步都是被動的,可是被動的當然沒有主動的快。時不凡也就是在主動引導刺激,只要能主動的去引導發展生產力,那一年達到古代百年的進步水平不是什么徹底很難的事情。古代的知識更新速度太慢,數百年才更新一次,所以只要一丁點進步,那足以跨域古代數百年的生產力發展能力。時不凡有自信自己而已催熟整個經濟生產力,最后催熟寒門這個集團。

“如何?我想時縣男你也需要一個外面的重要幫手,相為表里。你需要我在外面替你穩固地位,而我也需要你幫我在京城說話,這樣我們可以合作。我比你大十幾歲,可是也算是同一代人,所以我們未來還是有很多合作的機會的。如果我們不合作,那我們未來都是要分則兩散。只要我們愿意合作,未來大唐朝廷可以由我們來執掌中樞。如果我們都不能合作,難道還要面對那些士族各個擊破嗎?”李績說。

時不凡點頭說:“好的,我相信李將軍你。我相信到時候我們一文一武,那可以有很多互補的優勢,這個是別的都不具備的。何況,誰不知道你李績最會做人了,當年人人都對于李密避之不及,還是由您來替他收尸披麻戴孝,誰不知道你李績最會做人?我相信,你不會賣了我。”

李績的節操還是比較可靠的,當年李密投降了李唐,可是李密再次造反被殺。那些李密的老部下一個個都害怕被牽連,可是李績卻選擇了替李密收尸,甚至披麻戴孝。這樣講義氣重情義的臣子,哪怕當時的李淵也都非常感動,不但沒有因此看輕他,反而更是重視,甚至那個時候才會賜姓李。

李績會做人,那可是唐朝初期出名的,講義氣會做人,這個也是李績能夠獲得大家尊敬的原因。所以時不凡不擔心李績會把自己給輕易賣了,何況李績那怕賣了時不凡,也不會賣得出什么好價錢的。因為那些士族終究是看不起寒門的人,哪怕寒門的人職位再高,爵位再高,也是被他們從骨子里面看不起,這樣李績這個聰明人絕對不會選擇出賣自己的天然鐵桿同盟去討好敵人,這樣是得不償失。唇亡齒寒的道理,李績應該非常明白,不然他混不到這個地步。

“好,我們就這么約定了。我們也不會立下什么字句文書,我相信你時縣男。我想時縣男也都會相信我。再過些日子我將會被派往并州擔任并州都督府都督,所以那個時候我們也就開始了。你在中樞替我說好話,我在外面統領兵馬,從此我們是一個鍋里混飯吃的同袍弟兄。”(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