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一百六十章 戰略意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章 戰略意識

第一百六十章 戰略意識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6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包大海書名:

時不凡說出了當一個出外面出訪的使節,最重要的不是能言善辯的口才,反而是戰略意識,這樣讓李世民感覺意外的。按照一貫以來的認知,除外使節不就是要能言善辯嗎?這個怎么會反而出現了問題?

“皇上,真正的外出使節,口才好不好那是其次。其實主要的是戰略意識,如果連戰略意識都沒有,戰略方向搞錯了,那口才再好不但不是好處飛,反而是什么用處都沒有,反而有害。作為外交的正使,首先不是要看口才,而是要看戰略。他應該明白自己的出使目的是什么,而不是為了炫耀口才瞎搞。如果戰略方向都弄錯了,那口才也是在為錯誤的戰略方向做事,那不但不是好處,反而是有害。顯然,他們兩個都不具備很好的戰略意識。”時不凡說道。

“那蘇秦張儀呢?蘇秦張儀不是出名的縱橫家嗎?”李世民反問。

“蘇秦張儀他們口才雖然了得,可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戰略意識是對的。蘇秦六國聯合抗秦,那是因為他知道了六國之間只有聯手抵抗大秦才有茍活的機會,這才成就了他。不然他連這個都看不到,那他口才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張儀同樣是如此,他知道一旦六國聯手,秦國想要統一天下自然不容易。所以他認識到了想要秦國統一,那必須要離間六國。這個也就是合縱連橫的由來,可是這個背后遠不只是口才就能夠解釋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到底是在哪里。口才只是術,戰略意識卻是道。口才是手段,戰略意識是目的。如果連目的都弄錯了,那口才再好也白搭!他們兩個,都不具備戰略意識!”

“那個王玄策廢話太多,他所說那些其實都是老生常談而已,固然說的天花亂墜看起來很好。可是這些道理,我相信薛延陀的夷男也都會明白,他是非常明白和大唐聯合的好處的,不用多做解釋。所以他說那些,其實都是廢話,用不著多說對方都明白。”

“所以,不管說不說,夷男都能明白,那其實誰去都是一樣的。可是這個卻關系到他們之間的對于自己的定位了,這個喬師望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從皇上您命令的人,并非是自己自作主張有太多權限的人。其實這次任務很近單,只要把那個您的冊封詔書送給夷男,只要夷男愿意接受,那一切也都可以完成了。如果夷男不愿意接受,那自然一切告吹,不用那么麻煩。夷男也不是什么小孩子,他非常明白這一點的。所以別看王玄策吹得天花亂墜,可是什么用都沒有。”

“反而看王玄策,他這個家伙看起來口才很厲害,可是也只是口才厲害而已,讓他去當一個出外的正使,他承擔不起這么大的責任。當然,如果讓它留在國內,留在鴻臚寺,負責和外國來訪使節進行談判,那反而是綽綽有余。我不是說王玄策不可用,而是認為他不適合單獨出外作為正使,只適合留在國內當一個口才很好的辯士。用人之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無可用之人。王玄策用好了,可以留在國內擔任一個舌辯的高手,可以獲得很多好處。至于那個喬師望,其實適合當一個照章執行的人就行了,雖然不會有多么成果,克也不會壞事。”

“既然他們誰去都是一樣的,那我也只能夠選一個武藝好并且身手矯健更容易穿越突厥境內的人了!”

時不凡說出了自己的選人理由,這個讓李世民也都默認了。

“你怎么知道,這個王玄策戰略意識差的?”李世民問。

時不凡笑而不語,沒有直接回答。李世民也都不好逼問,不過李世民卻認為時不凡應該是對的,至少在國際關系方面,時不凡比起很多人都要厲害。因為時不凡在后世還是有著一個國際關系專業的法學碩士,自然不會擔心什么。

其實時不凡對于這個王玄策的評價,其實也就是猶如他所說,適合當一個副使,不適合當一個正使。最好的辦法也就是留在國內,讓他負責去和外國談判,這樣獲得的利益絕對很大,這個才是王玄策最好的用法。可是讓他出去進行單獨做主外交,那這樣他是不合格的。

也許很多人推崇他一人滅一國的行為,可是對于真正的外交家來說,只是會罵王玄策是一個傻子,戰略意識奇差的傻子。當年王玄策固然一人滅一國,可是王玄策這口氣是出了,發泄了這口氣之后,那大唐得到了什么?大唐出了一口氣之外,別的什么都沒有得到。

反而,后來整個大唐,都因為他這個王玄策的一人滅一國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大唐后來的衰落,雖然不能夠全都怪罪王玄策,可是卻也是王玄策有所影響了。

當年他出使印度,結果印度爆發了叛亂,權臣篡位。最后那個權臣伏擊了大唐的使節團,只剩下了王玄策和蔣仁師幸存逃跑。可是王玄策發誓要滅了這個印度,結果他也就是這么做的。他去吐蕃請求松贊干布借兵,然后還有你泥婆羅國也都借兵,最后一路上消滅了印度大量的敵人,最后完成了一人滅一國的壯舉。

可是仔細分析,這個一人滅一國最大的受益方是誰?不是大唐,而是吐蕃。當年大唐和印度并不接壤,所以無法吞掉這個印度的領土。真正獲得好處的是吐蕃,吐蕃可以趁機大量吞掉印度的領土和人口,獲得了大量的土地還有各種的資源,讓突破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可是大唐,卻因此失去了一個牽制吐蕃的戰略上的盟友。當年吐蕃和大唐關系可沒有后世教科書那么簡單,文成公主入藏并非是真正的為了交流,而是為了安撫吐蕃,實現大唐的另一個戰略計劃。事實上大唐和吐蕃的關系非常復雜,既是盟友也是敵人,和當年戰國時期秦國和晉國之間的關系很相似,非常的復雜。

雙方合作時候也要避免對方捅刀子,可是這個王玄策居然做了一個蠢事,選擇消滅自己的潛在盟友,為自己的潛在敵人增加實力。雖然使節團被殺,是莫大的恥辱。可是作為外交人員,一切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要以國家戰略利益為重。他跟吐蕃借兵攻打印度,這樣高興的是吐蕃,這樣大唐不可能繞過這里去統治印度,所以真正統治印度的反而是吐蕃。

這種消滅后顧之憂的事情,吐蕃當然樂意去做了。說不定,吐蕃還正好高興這一點,他們害怕大唐和印度合作一起牽制他。這下終于是可以消滅印度,解決后顧之憂了。當解決后顧之憂并且獲得了快速發展之后,到了唐朝中期的吐蕃成了大唐的最大敵人之一,甚至攻克過長安。

雖然王玄策使節團被殺而滅了印度,可最后卻造成了自己首度被攻克。使節團被殺,和首度被攻克,這個孰重孰輕顯然是不言而喻。王玄策在戰略意識上明顯不行,他做了這種資敵的蠢事。為了出一口惡氣,也就忘記了國家的戰略布局,忘記了國家的戰略目的,居然把一個潛在盟友給滅了,然后幫助了一個潛在敵人。當年吐蕃之所以愿意借兵,多半想的也是這樣,趁機解決后顧之憂。

“皇上,我只是想說一句,千萬不要讓王玄策作為外使。他的戰略意識不太好,只能夠作為辯士,卻絕對不能夠讓他執掌符節。而且他容易意氣用事,他在戰術上是無可挑剔的,不管是口才還是軍事能力,都是非常不錯的。可是他卻明顯不是一個戰略意識足夠的人。他雖然說遠交近攻,可是卻并沒有真正的體悟到這個遠交近攻的核心。他只是能夠作為一個政策的執行者,卻絕對不能夠作為一個決策者。”時不凡說。

王玄策雖然說什么遠交近攻,可是從他“一人滅一國”的作風來看,明顯不是一個真正懂得遠交近攻的人。當時大唐應該“近攻”的是吐蕃,并非是印度。他恰恰相反,遠攻近交。大唐吐蕃和印度之間的關系其實好比秦國、晉國還有當年的鄭國的關系。秦國和晉國聯手攻打鄭國,后來眼看鄭國要滅亡的時候,燭之武說服了秦穆公,讓秦穆公退兵了。

燭之武的理由很簡單,那也就是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晉國,秦國不可能直接統治鄭國,那受益者反而是晉國。晉國吞了鄭國之后,實力必然會增加,那個時候他們解決了后顧之憂之后必然會對秦國開始進攻。相反,如果留下鄭國,鄭國將會在背后牽制晉國,讓晉國無法能去和秦國開打。而印度也就是類似于鄭國,如果留著印度那吐蕃將會后顧之憂,不敢對大唐開戰。

可是王玄策卻滅了印度,這樣等于是給吐蕃這個敵人解決了后顧之憂了。秦國和晉國可是關系非常密切,有著“秦晉之好”的說法。可是他們之間也都在互相暗中捅刀子,所以說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這個王玄策沒有看透這一點,更是沒有真正體會當年燭之武退秦的精髓,所以才做出了這種雖然出了一口惡氣,可是卻對于國家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很大害處的事情。

“當年王玄策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滅印度,而是去幫助印度君王復國。他卻把那個篡國者的行為定性為了整個印度的罪行,這樣不但等于是間接承認了那個印度篡國者的合法統治,這樣反而會把那些篡國者的反對派逼迫他們站在了篡國者那邊。當面對外敵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被迫一起共抗外敵。王玄策最好的辦法也就是幫助印度復國,這樣讓印度的忠臣一起討伐篡國者,最后那個復國之后的印度一定會對大唐感恩戴德,這樣很好的牽制吐蕃。而至于殺害使者的行為,可以專門定性為那個篡國者自己的私人行為,和印度沒有關系。這個才是真正具備外交智慧的手段,可惜最后滅了印度,那是在給吐蕃解決后顧之憂啊!”時不凡看著王玄策在那里得意洋洋,好像對于這次任務勢在必得的樣子,心里面嘆了口氣評價道。

“喬師望,王玄策,時不凡已經跟朕說了,朕已經決定好了讓誰去出使薛延陀!”李世民說道。

王玄策露出了笑容,顯然是認為自己勢在必得了。

“關于這次出使薛延陀的人,根據時不凡的建議,朕選擇喬師望作為我大唐出使使節。喬師望,你不要辜負時不凡的一番好意啊!”李世民說道。

喬師望聽了之后,大喜過望,簡直是沒有想到這個結果。本來喬師望那個看到了時不凡和王玄策談得來,誤以為這次時不凡看重的是王玄策,自己口才不行,所以必然會被放棄。別說王玄策是這么認為的,哪怕喬師望自己也都不自信時不凡能看得上他。

可是結果恰恰相反,時不凡居然選擇了他,沒有選擇王玄策,這樣讓喬師望真的激動無比。

“時縣男,多謝了!”喬師望惜字如金的說,顯然能說這些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至于王玄策,臉色很黑,他沒有想到會是這么一個結果。自己自稱能言善辯,可是最后居然會這么一個結果,讓他非常郁悶。

“時縣男,為什么?為什么不選擇我?我能言善辯,不是比他更好嗎?難道,你是嫉妒我能言善辯,所以故意報復?你這個嫉賢妒能的小人,小人!”王玄策不服的說道,顯然他在口才方面比起喬師望更好,可是同樣口才更厲害的時不凡,居然不心善他,反而欣賞一個口才不好的武夫?所以他認為是時不凡嫉賢妒能,嫉妒他跟能言善辯了。

時不凡走到了王玄策身邊,說:“你可以去看看左傳,多思考想要為什么燭之武能夠說服秦穆公讓秦國退兵,甚至保護鄭國。只要把這個學透了,真正的學明白了,能夠活學活用了,你也就是一個真正的外交家了。外交家,遠不只是能言善辯就行了,明白了嗎?其實,你比喬師望,更有潛力。以后還有的是你的機會!”

時不凡也不想太過于直接打擊這個王玄策,不過這次確實不是適合他。讓他去真正學會了地緣政治的戰略大局,這個才是最重要的。秦國的遠交近攻,還有燭之武說退秦軍,這樣過其實都是利用了地緣政治的理念,通過地理環境來決定政治走向。可是王玄策缺乏的也就是對于地緣政治的了解,顯然在這方面非常的缺乏。

(未完待續。)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