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朝版生產合作社(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朝版生產合作社(三)

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朝版生產合作社(三)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6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選擇:

正文

“時縣丞,你沒有耕地過吧?馬耕雖然快,可是卻也是很麻煩的。雖然一匹馬耕地速度是普通耕牛的少則五倍,多則十倍,可是我們用不起啊!普通耕牛吃的是草料,可是馬吃的可是糧食啊!”

“對啊!馬吃的是糧食,這個已經夠是一個大胃口了。可是馬還非常弱,稍有不慎也就會得病。而牛不同,牛壯實,不容易得病。所以都有銅驢鐵牛紙扎的馬的說法,馬實在是太弱了,根本無法能夠耕地的。”

“是的,何況一匹馬,賣的比牛貴了很多倍啊!一匹馬的價格頂的上很多頭牛了,我現在連牛都用不起,那我們怎么能夠用得起馬呢?”

“至于說時縣丞你所說的馬能夠耕地快,這個不假。馬耕地是普通牛的數倍,可是我們有牛已經足夠了,用不著馬。我們一匹馬,我們一戶人家不過是一百畝,哪里用得著馬啊?”

顯然,這些耕地的農民也都是在認為時不凡這個官僚“不接地氣”,不會真正的耕地。不過時不凡倒沒有直接開口反駁,主動等待他們吐槽完了自己這才準備說話。而時不凡知道中國人一直都是以牛耕為主,這個是中國的小農經濟造成的。其實如果用時不凡的眼光來看,西方用馬耕,而東方用牛耕,這個其實是兩種農業生產模式的差異在產生效果。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適的制度。

可是用在中國和當年的西方,牛耕在中國這個人均耕地山,并且未來中國經濟中心南移動,南方水田豐富,反而不適合馬耕,只是適合牛耕。馬耕更適合旱地進行耕種,適合種植小麥等等旱地作物。

而且中國普遍是小農經濟,以家庭為單位,每一戶人家的土地都相對不多。隨著國力鼎盛,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可是土地兼并并沒有事實上的提高生產能力,只不過是把土地所有權的那張“紙”移交到了另一個人手里面,那個人就是借用了這張紙無償的拿走那些農民的一部分收成。事實上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并沒有改變,這樣事實上更適合牛耕。

馬耕的缺點,這些百姓也都說了。馬容易生病,并且價格比起牛高很多,再加上馬吃的食物很好,使用成本相對高昂。再加上普通百姓小農經濟的模式之下土地不夠多,自然無法能形成足夠的規模效應,并不需要馬耕。

“呵呵,這個馬耕,其實和后世的農機差不多。后世的各種農業機械,雖然農機耕地等等效率很高,動輒能夠一天耕地幾十畝上百畝的。可是百姓用不著,后世的百姓平均耕地不過是幾畝地,用不著那么好的農機。再加上農機價格高昂,這樣在這種經濟模式之下,自然顯得華而不實了。”

“其實如果使用農機,如果在耕地數量少,自然是不值得。可是一旦耕地數量達到了一定規模,那反而成本降低了很多,比牛耕更好的多了。”

時不凡當然不是那種絕對不接地氣的人,他只要把后世的農機的經驗帶到古代的馬耕也就可以了。馬耕適合那種土地多,耕地面積需求很大的農戶。也就是說耕地面積越大,那馬耕反而是越是值得,越是成本低廉。雖然馬匹要吃糧食,可是馬匹效率高。如果用來耕小塊地,那自然是不值得的。

可是如果大面積的耕地,越是大面積反而成本相對較低。時不凡甚至估算過,如果面積足夠大,那大規模采用馬耕,那最后馬耕的成本也許也就是牛耕的八成左右。當然,前提條件是耕地面積夠大,把這個成本給分攤下來,這樣有助于他們分攤成本。可是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確實很難讓他們有這種想法,讓大家都認為是馬耕成本更高。

古代的小農經濟都是各掃門前雪,幾乎不會主動去幫助他們。所以這樣可就尷尬了,單獨購買馬匹,農民不需要,也都買不起,更是養不起。所以雖然馬耕有好處,可是在中國小農經濟的模式之下,那自然也都是用不著的。

“誰說你們只是一戶人了?將來你們那么多戶人家,要集中起來。我們萬年縣大概六千多戶人家,如果每家每戶一百畝地,那也就是六十多萬畝地啊!六十多萬畝,你說馬耕還會虧本嗎?那反而是在節省本錢啊!不但節省本錢,本來需要十個人更低的,現在三兩個也都可以做到了,你說不是在省時間,也是在節省人力啊!節省下來了這些人力,能夠作很多事情了?”時不凡問道。

一些百姓也都開始粗略掰手指頭算,不過最后他們也是算迷糊了,顯然他們的數學水平很差,沒有辦法精確算清楚這筆賬本。可是,有些人卻突然認準了一個說法。

“可是,這些耕地都是我們自己的,怎么會算是六十萬畝呢?”還是有人不甘心的問道。

時不凡趕緊再次強調,說:“這個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成為合作社的原因了,只要集合成為一個合作社,那我們才能夠統一的進行做一個計劃,這樣到時候誰負責做什么,這樣各司其職,不會出現問題。有人專門負責代替大家種田,有些人分工去負責替大家服徭役,有些人負責做別的各種食物。當然,土地的所有權還是屬于各家各戶的,而大家各家各戶組成一個合作一起生產的合作社,按照各自的分工來進行。到時候負責種田的把足夠的糧食交上去一部分,給那些不負責種田的,負責給大家服徭役的人養家糊口,這樣不是很好了嗎?大家交出來的至少使用權,并非是所有權,就好比是你們把這個土地租給全體人一起使用,可是最后所有權還是自己的。”

“到時候,那些負責耕地種田的人,交足朝廷的稅收,然后留下集體的。集體的也就是那些代替大家服徭役,然后做一些別的事務的人,這些人要從這個‘集體’當中的那部分支取養家糊口的糧食。然后剩下的糧食,那也就是那些種田自己的了。”

時不凡非常清楚在這個時代不可能觸動這個唐朝的立國制度均田制,這個均田制其實也就是唐朝的統治核心之一,唐朝的租庸調制度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如果自己破壞了均田制的所有權,那這樣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所以時不凡可以“偷換概念”,人為的把“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拆分,這種拆分起源于后世公司的做法。可是時不凡卻也都牽強附會,直接把這個把使用權交出的做法比喻成為把土地租給別人,這樣利用了那些士族地主的做法,這樣好像看起來是一樣的。

不過,事實上時不凡自己非常清楚,這個交出使用權,和那些地主租佃關系其實早就不是一回事了。交出使用權,然后組建了這個所謂的生產合作社,其實事實上這個早就已經不是小農經濟的范疇了。只是披著一層土地所有權沒有丟失的外表假象,事實上這個所謂合作社,已經是成為了一個農墾公司了。在這個“農墾公司”里面凡是在這里擁有土地的,其實也都是“股東”,以土地作為入股對象,然后自己也都繼續加入這個“公司”進行勞動。

甚至這個農墾公司里面還劃分了不同部門,有人負責耕種,有人負責代替大家去服役,有人負責做別的。其實這個早就已經不是小農經濟的范疇,是農墾公司的組織模式。只不過是批了一層那個土地所有權沒有丟失的外衣,事實上早就已經是舊瓶裝新酒,進步了不止一點點。

當然,這個農墾公司并非是屬于某一個大商家的,而是屬于那些拿著土地“入股”的人,到時候大家可以按照傳統的方法選出自己的公司頭目,就和當時選出“鄉長”是一樣方式。可是這個早就已經不是一個小農經濟了,這樣大家加入了這個合作社,等于既是員工,也是股東,大家股份都一樣,然后選出信任并且能力的人去組織生產。

經過了這個合適的組織方式,完全可以讓生產效率提高很多倍。原來那種小農經濟,不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時間資源,甚至是物質資源。浪費了這些,那幾乎是損失巨大的。浪費了這些,幾乎可以再次多養活一倍的人口啊!時不凡等于是給農民節省浪費,然后還能夠提升產量,這樣一增一減,足以提升了很大的生產力。

“而且,你們還可以有人有特殊貢獻,那可以獲得更多。比如說將來替大家服徭役,將來我打算在我們萬年縣從過去的服徭役按天算,改成按量算。這樣做多了活,可以一個人代替更多人去服徭役。那這樣更多人去做別的,替大家服徭役的人多做的活,多代替別人服役的活,那些得到代替的人都要把自己那部分給他。這樣意味著服徭役的時候做得越多,那到時候獲得這個合作社給的糧食自然也都越多。”

聽了這里,更是讓這些農民眼紅了。如果是按照天數來計算服徭役,他們自然也都是想要磨洋工,因為做多做少都是按天數來算,自然不會愿意做多了。何況他們做得多,也都沒有額外的獎勵,自然是讓他們么有做事的**,沒有能夠賣力干活的想法。可是如果該此案按量算,把自己那份做完了,那可以盡快的去替別人做。替別人做了,還是按量算,那這樣還是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所以很多人都開始算了,如果是去替別人服役,那做得多了那可以從獲得更多。這樣在替大家服徭役的人,也許收入比起原先單純種田還要多很多了。

有了激勵,并且是按量計酬,這樣他們當然是非常熱衷于去做事了。如果無償做事,還要自己倒貼各種糧食,時間各種的生產機會,耽誤了生產,那這樣損失很多。可是一旦專門負責代替大家服徭役去做工,那豈不是既節省時間,而且把服徭役的標準從過去的按天算變成按量算,那這樣做得多了那完全可以獲得更多。

甚至多做一兩個月,一旦工作熟練了,一個人能當做五六個人使用,這樣最后獲得的收益也都提高了很多倍,比起過去種田也都賺多了。

“如果這樣,我愿意代替大家去服徭役!”馬上有人搶著說道。

“不不不,還是我去吧!”“我去,我代替大家,這種苦差事我去吧!”“你們還是留著耕田,我去代替大家服徭役!”“都是鄉里鄉親的,我去吧,你們幫我照顧家里幫我種田好了!”“我去……”

時不凡看著這一幕,也都是哭笑不得,因為大家經過了粗略計算,如果是代替大家去服徭役,那最后收入反而比起單獨在家種田要多不少,他們當然愿意代替出去了。

沒有錢的服徭役,他們當然不愿意,甚至會磨洋工。現在多做多得,甚至收入還不低,那絕對是一大堆人擠破頭去想要獲得這個機會了。既要馬兒跑,那也要馬兒吃草啊!不然白打工還要自備糧食交通,這個傻啊!在自己的生活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誰愿意替政府做“志愿者”啊!那個志愿者不是有錢還有閑工夫的,那些忙著生產自己的生活都沒去解決的,誰會去做不得收入志愿者啊!

時不凡在不觸動這個唐朝的最最基本的土地制度和稅收制度的情況下,經過發揮一下,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生產方式,這樣提高生產力也是不錯的。時不凡目前還不敢觸動唐朝的均田制,他只能夠在這個農民自己合作方式上面做一些文章,這樣可以提高組織能力和生產能夠能力,這樣讓大家生活更好而已。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