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589:兩年內必出現在歐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589:兩年內必出現在歐洲

589:兩年內必出現在歐洲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3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現在的歷史已經早已今非昔比,王思銳心中的歷史,現在頂多也就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憑借著歷史的優勢,他已經將中華帝國給帶到了如今這個地位,而接下來的,則需要他自己去把控。

好在這十年來的磨練,也讓王思銳在心態上煥然一新,也早已適應了這個上位者的角色,不得不承認,環境和地位的確是個很鍛煉人的方式。

王思銳并不想走日本人的老路,同樣的也不想按照美國人的老路去走,他不想在戰后這個世界上還能跟后世那樣,形成兩極分化,最終步入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對抗。

如果中國此時選擇參戰,那么無論加入哪一個方面,等到戰后的時候,勢必會形成兩極分化的局面,而這個對手可能是德國,也可能是美國,至于英國,王思銳則是直接拋棄掉了,在王思銳的故意操縱下,如果布置的合理,英國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經過這一戰就直接隕落。

那么中國未來的選擇,必然是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

所以,在成為新的世界霸主之前,王思銳又沒有計劃再推動一次世界大戰,那么一戰,將被王思銳當作是一戰解決問題的關鍵,如何推動一戰爆發出更大的潛力,讓這個世界更加混亂,成為了王思銳心中的重中之重。

只有越來越亂,中國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唯一的遺憾就是,留給他準備的時間還是太短了,以至于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都還沒有完全的準備好。

當然,比起其他的國家來說,中國的準備已經足夠充分了,至少在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中國已經擁有了兩百萬有作戰經驗的老兵,而這批老兵也是中華帝國的財富,更是他們未來崛起的財富。

殊不見,各地的新兵營,預備役中的教官,全部都是從戰場上被調下來的優秀戰士或者軍官。為了不給那些調回后方的優秀軍人留下遺憾,帝國軍部給出了一個時間為一年半,至少晉升一級的待遇,這才算是穩住了那些被調回來的優秀將士。

而這么做的最直接效果就是,新兵在出營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實力就已經超過了前輩們同期出營時的戰斗力,只需要經過幾場戰斗,他們就會迅速的成長起來。

這是美國人搞的那一套,治愈效果就不用多說了,而另一套則是日本和德國搞的那一套,在戰爭前期的時候部隊的確無往不利,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部隊傷亡的增加,優秀的軍人越來越少,后來的軍人質量又跟不上來,所以最終只能越打越弱。

“我們暫時不會與歐洲決裂,但是也要做好與歐洲決裂的準備。此次的戰爭,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時間也沒有多少了。所以,接下來我們的任務就是抓緊時間,去做好一切的準備。

部隊的擴充要繼續加快速度,但是質量方面不能有任何的妥協,如果教官不夠,就繼續從前線優秀將士中抽調,一年內,我們要完成擴軍五百萬的目標,兩年內擴軍一千萬。

同時,國內的工業建設也要加快速度,特別是軍工方面,兩年內規模至少要擴大五倍,重點發展自動步槍,機槍,火炮,坦克,飛機,海軍等項目。”王思銳表情堅定的說道。

三天前的會議,王思銳給出的定論是一年內擴軍三百萬,兩年內擴軍七百萬,三年內擴軍一千二百萬的三年計劃。而按照這個計劃,三年之后,中華帝國在兵力和工業方面將有能力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去抗衡。

即便是美國,一時間也不是他們的對手,至于德國能否扛過那么久,在王思銳看來根本不是問題,大不了不斷的去送給德國人一些技術,讓他們保持在戰場上的優勢,幫助自己拖延時間即可。

這樣的話,等一千六百萬軍隊投入戰場之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到兩年內就會徹底的結束戰斗,而有了前面三年的拉鋸戰,列強們估計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但是列強頻繁的示好,且給出的條件也越來越吸引人,表面上看來這的確是個好事,可實際上卻也是對中國的施壓,逼迫他們盡快的做決定,列強是不可能永久保持這種態度的,當他們發展中國真正的意圖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所以,這次的會議,王思銳將三天前的三年計劃改為了兩年,時間上雖然緊湊了一些,但加把勁兒的話也并非完不成任務,當然,王思銳最不擔心的就是兵員的問題,因為中國有四億人口,一千萬的擴軍還是很容易的。

“是!”眾人齊齊答應道。

兩年的時間,或許這就是他們的底線了,兩年之后,中華帝國必然全面參與到世界大戰當中去。

雖然現在他們已經算是參與進去了,但這次卻只是他們跟日本之間的恩怨,在這些人的眼中看來,只有當中國的軍隊出現在歐洲的時候,這才意味著中國真正的參戰。

唐紹儀已經想到了該如何去拖延時間,并且在這段時間內不引起列強的反感,甚至反而會有列強愿意出面幫忙。

“海軍的那艘航母現在進展怎么樣了?”王思銳繼續問道,上次詢問航母的問題還是在一個月前,而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重要性王思銳早已知道,這也是帝國沒有大量建在戰列艦的原因。

帝國在海軍方面要想超越列強,只能走航母和潛艇這一條路,戰列艦這條路是很明顯的走不通的。

“航母正在進行最后的舾裝,自從我們下令加速建造之后,船廠那邊優先調試了動力系統,一些工作是在試航的過程中同時進行的。預計兩個月后第一艘航母就能夠交付使用。第二艘航母預計兩個月以后正式下水,一年后交付使用。第三艘航母計劃在兩個月以后開工,如果前兩艘航母能夠順利的話,第三艘航母的工期可能會縮短大約一個月左右。

而預計四個月后另外兩個萬噸級船塢就將全部建造完成,到時候旅順造船廠將具備同時建造三艘航母的能力。”葉祖珪可是時時刻刻的關注著海軍的動態的,對于航母這東西,雖然他在剛開始的時候并不怎么看好,但是現在也漸漸的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中國海軍能夠擁有四艘航母的話,就完全可以保證帝國在亞洲地區的絕對霸權,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挑戰的,哪怕是英國也一樣。

而最讓葉祖珪興奮的是,帝國的造船速度甚至要比老牌的海軍強國英國還要快很多。速度快,并不意味著就是質量差,中國海軍的艦船質量那是一點也不差。

之所以建造的速度快,那是因為他們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建造方式,分段式固定工位建造,一個工組只負責一個區域內的建造,第一次的時候可能會有些陌生,但是多干幾次就會熟練,熟練了之后,速度自然會很快。

而幾十個,上百個工組又組成了一個大的工組,他們合在一起建造軍艦的某一段,等這一段建造完成之后,再有專業的拼裝工組進行焊接作業,每一個人手中的工作只有那么一點,忙完了這個就可以去忙別的。

而其他國家的艦船建造基本上就是一套人馬從頭干到尾,在工程師的帶領下什么活都做,速度自然不可能比的上這種分段式建造,當然,這種建造模式其實跟國內工廠采取的流水線模式是一樣的,效率比以往提升了一倍不止。

所以,盡管第一艘航母距離開工建造到現在也才剛剛一年左右的時間,但是這艘航母馬上就可以交付使用了,其建造速度比英國建一艘戰列艦還要快。

而第一艘航母的噸位卻達到了三萬噸,這是因為他采取了無畏戰列艦的船體,并沒有進行太大的改動,但是后面的幾艘航母卻是重新設計的,其噸位都在四萬噸以上。

一想起龐大的海軍建造計劃,葉祖珪的心中便是一陣熱血止不住的往外翻涌,若他不是海軍總長的話,他甚至愿意親自帶領著艦隊出海作戰,而現在,他只能無限制的去羨慕薩鎮冰了。身為海軍次長的薩鎮冰,卻能夠率領艦隊出海作戰。

“繼續建造船塢,半年內,旅順造船廠要擁有同時開工五艘航母的能力。”王思銳吩咐道。

雖然很急,但是他卻沒有時間了,必須要在這個時候去抓緊時間努力,好在之前的準備還不錯,現在旅順港內擁有大量的工程兵和工程機器,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快施工的進度。當然了,王思銳很羨慕的美國一年就能夠建造一支艦隊的能力,現在中國也已經具備了,雖然在某些技術方面可能還比不上美國,但是現在的中國,絕對能夠被稱為海軍工業大國。

“陛下,旅順船廠已經沒有能力繼續擴建了,除非我們去增加水深,三座萬噸級船塢已經是他的極限。”葉祖珪郁悶的說著。

建造萬噸級船塢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開工之前需要有大量的勘測工作,三座船塢,也是部隊勘測出來的結果,而且位置也是勘測好的,如果還在其他的位置,保證船剛一下水就會觸底。

本文網址:/book/9837/2204644.html,手機用戶請瀏覽:m.ddshubao,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相關小說:、、、、、、、、、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郵件至:admin@ddshubao,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