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583:大島義昌讀三國,一定是這樣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583:大島義昌讀三國,一定是這樣的

583:大島義昌讀三國,一定是這樣的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1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583:大島義昌讀三國,一定是這樣的

583:大島義昌讀三國,一定是這樣的

排級單位的機槍火力和迫擊炮火力則是改為了配備兩門迫擊炮,取消了機槍火力。天籟小說

連級則是只保留一挺o8式通用機槍作為自保,其余的全部改為迫擊炮,極大的增加了連級部隊的炮火攻擊能力。

營級部隊則是配備了兩門75毫米兩用炮和兩挺o8式通用機槍,但設計初衷是為了反坦克。

團級部隊則配備了四門75毫米兩用炮,和四挺o8式通用機槍,以及四門迫擊炮,組成了團屬火力連。

這樣的火力配置,就是遇見了一個坦克連都不怵他們,如果讓第一師和中國6軍任意的兩個師對抗,在火力方面都能完全的碾壓。

但所有人都知道,o3式自動步槍太消耗彈藥了,短時間內根本就沒辦法全部應用,第一師的編制其實是王思銳心中關于未來軍隊的構造,但也并不排除組建幾個這種裝備的師作為王牌部隊來使用。

但是關于第一師的實戰,卻是一直都在準備的,不過等到真正列裝的時候,那六名配備了o3式自動步槍的普通士兵,他們的武器將會改為即將定型的半自動步槍。

短時間內,將所有部隊都換裝o3式自動步槍,步槍的產量倒是能跟上,采用了流水線式生產,加上極其簡單的組裝和強大的兼容性,如果全面停止1898a款步槍的話,只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用來改裝生產線,然后其產量就可以過現在的1898a步槍的產量。

還是那句話,步槍是不缺,缺的是子彈,彈藥工廠也在不斷的擴充,設備什么的倒是好說,可人員方面卻有著嚴格的要求,不是隨便來個人培訓幾天就能上崗工作的。

而即便是產量能夠跟上,運力也未必能夠跟上,卡車的應用極大的緩解了后勤兵的壓力,可是部隊里到處都是吞彈大戶的話,后勤兵的壓力還是要比以前更大的。

后世的班排戰術為什么那么流行,各國都運用的那么六,其根本原因在于部隊人數少,便于隱藏,突破性強,同樣的配備了先進裝備的一個班,在火力方面并不占劣勢,甚至還能夠呼叫空軍或者無人機來幫忙,這么強悍的后勤和戰斗支援能力,為什么還要去玩古老的人海戰術?

為何不將一個營,一個連的花費用在一個排,一個班的身上,然后走精兵政策,讓這一個班,一個排的人去完成一個連,一個營才能完成的任務?

雖然聽起來有些無稽之談,也有些不太現實,但是理論上的確是可行的,而且也能夠減少軍隊的人數,減輕國家的負擔。

第一師現在的編制基本上就是終極編制,是可以用上一百年的編制,這里面有著許多朝前的設計理論,在那些東西沒有出現之前,也很難會被人現,但是不要緊,別人不知道的,咱可是都很清楚呢。

皇帝對第一師的關注程度可是遠常人之所想象的,第一師基本上就是皇帝的心頭肉,也是帝國戰斗力最強的部隊。

但就是將這支帝國最強的部隊臨時的劃分到了駐日軍司令部治下,原本應該是歡天喜地的一副局面的。可無論是曹錕還是蔡鍔,兩人卻并沒有任何的一絲興奮的表情。

第一師固然強大,可是對于他們來說,限制也是非常大的。

別的不說,就說這次的戰斗任務,他們就必須要做出改變,并且讓其他的部隊配合第一師的計劃。可問題在于,他們壓根不知道第一師到底有什么計劃?他們的真正戰斗力又是怎樣的?對于第一師,就連曹錕和蔡鍔這兩個高級軍官都所知甚少,這接下來的任務又該怎么安排?

如果安排的戰術不符合第一師的要求,那又該怎么辦?曹錕和蔡鍔可不會真的以為第一師這個御林軍就真的是他們的手下,對于這個師,他們兩個誰也不敢胡亂的去指揮。

情急之下,兩人只好向中京討要關于第一師的相關資料,以及他們接下來的作戰安排,不了解這些情況,蔡鍔兩人根本就沒辦法制定作戰任務。

而且曹錕兩人也隱隱的感覺到這次的登6日本戰事好像總感覺有些不太順,登6短短幾天的時間,計劃便被接二連三的改變。雖然改變作戰計劃也是戰爭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作戰方式,畢竟你面對的是人,而不是木頭,敵人不可能按照你的計劃去進行,他們總是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抵抗你,就好比你像盡了辦法去打敗他們一樣。

雖然總體上這幾天的戰事展并沒有出現太大的偏差,唯一的偏差就是日本人悄然無息的登6了兩個師團的兵力,而三七一師猝不及防之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日軍增兵,這是司令部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可是對于那種神出鬼沒的增兵方式,司令部還是很討厭的,他們喜歡看到的是爆露在自己目光下的增兵。

但是日本人不傻,他們的指揮官大島義昌甚至很聰明。

函館,早上八點鐘不到,戰斗剛剛開始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戰斗的進展很讓大島義昌滿意,但是對于部隊的損失大島義昌卻很不滿意。

負責正面進攻的第三師團,在戰斗開始的半個小時內便折損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之后又折損了差不多將近三千人,現如今的第三師團,也僅僅只剩下了七千人左右。

跟隨在第三師團身后的二十七師團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因為前面有第三師團的人去當炮灰,所以他們的損失大多數都是因為炮擊和刺刀戰,二十七師團只損失了大約不到四千人。

第三十九師團和第十七師團因為執行的是繞后任務,缺乏通訊手段的日軍沒有能夠及時的聯系上這兩個師團,所以當他們按照原定計劃抵達戰斗位置的時候,卻現入眼的竟然是滿滿的日軍,沖上去一問這才知道,狗日的中國人撤退了。

無奈之下這兩個師團繼續從側面緊緊的跟隨著,最后才向三七一師起了攻擊,然而早已有準備的三七一師也并沒有讓這兩個師團占太大的便宜。

雙方之間你來我往,互有損失,但整體上日軍的損失還是比較大的。然而還沒等側面的兩個師團站穩腳跟,三七一師便開始突防了。

連續的奔跑了幾個小時的三十九師團瞬間被打懵了,強大的火力瞬間在三十九師團的進攻陣地上撕開了一道缺口,然后大量的三七一師部隊順著這道缺口逃了出去。

當然,在戰斗中撤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是訓練精銳的中國6軍,也絕不可能毫無損的撤出來。

最終的結果就是,負責殿后的一個營步兵被日軍全殲,但是呢,陣地上又埋設了大量的炸藥,有一個士兵就負責這些炸藥,等戰士們陣亡之后,日軍沖上來的時候引爆這些炸藥。所以,數百日軍也緊跟著這個營的中國6軍殉葬。

當消息匯報道大島義昌這里的時候,大島義昌的第一個反應便是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收縮防線。

現在戰場上這個位置不利于他們防守,僅有的部隊也根本無法防御這么大的地方,有太多太多的漏洞可以讓敵軍直接打入他們的內部。

而且這一次三七一師的撤退,讓大島義昌感覺有些奇怪,雖然防線被突破了,但三七一師可是強軍中的強軍,即便是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他們的戰損比例也始終保持在1:3以上。

這個是此刀戰的戰果,如果在算上之前的傷亡數據的話。第三師團傷亡八千余人,第二十七師團傷亡三千余人,第十九師團傷亡一千余人,第三十九師團本來是沒多少傷亡的,但是三七一師將突防的地點選在了三十九師團那里,所以三十九師團的傷亡大多數都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大約傷亡了四千人左右。

此戰只有三個小時的時間,日軍的傷亡數字為一萬七千余人,一個師團的兵力就這么報銷了。而中國人的損失呢?前前后后加起來,連帶上最后殿后戰死的那個營,三七一師此戰共損失三千余人,也就是報銷了一個團的部隊,干掉了一個師團的日軍。

傷亡比例大約在1:5,這個數據還是比較靠譜的,當然,如果沒有后面的此刀戰去拉低了這個比例的話,僅僅依靠著攻堅戰,估計傷亡比例會更加恐怖,甚至有可能達到1:1o,甚至是2o,3o這樣的數字。

三七一師為什么要撤退?這成為了大島義昌最關注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們如果殊死一戰的話,是有可能拉著這四個師團同歸于盡的。

逃的那么徹底,那么干脆,會不會是為了給我們造成一種不敵的假象,引誘我們到他們的伏擊圈內,然后以更小的代價去干掉這四個師團?

恩,三國里說了,兵不厭詐。額,好像還有窮寇莫追,這個好像不太應景,還是兵不厭詐吧,一定是這樣的。

自以為猜透了三七一師戰術目的的大島義昌,嚴令部隊打掃戰場,然后收縮防線,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