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481:為前線盡一份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481:為前線盡一份力

481:為前線盡一份力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04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選擇:

正文

戰爭債券這一名詞在未來幾十年中在歷史的舞臺上出現的頻率并不低,甚至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各種債券也是應接不暇,而這類債券被統稱為國債,主要適用于彌補國家財政赤字,或者為一些耗資巨大的重大建設項目、以及某些特殊的經濟政策,戰爭籌措資金。

由于國債主要是以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作為抵押,因此流動性強,風險小,利率也相對低于其他債券。

但是在現在,債券這種東西還是一個較為神秘的物種,而中華帝國,則是第一個提出這種概念的。

同樣的,這也跟中華帝國立國不久,建國初期以三年免稅作為大赦天下的國體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中華帝國老老實實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去運作,那么以連年暴漲的稅收作為支撐,中央政府是不會陷入財政赤字的尷尬局面的。

盡管中央政府已經撤出了大量的國有工業資本,只相對應的保留了一些機密行業以及龍頭行業,在工業支出方面已經相對減小了六成的投入,但是北面的戰爭卻是耗費巨大。

各種戰備物資,運輸渠道,前線將士的戰爭補助,高昂的撫恤金,加上連年不斷的軍隊擴建,基建,工業,科技等高投入項目,讓中央政府在工業支出方面剩下來的錢依舊難以支撐。

而正是因為戰爭債券這種東西比較新奇,世界對于它的了解還并不透徹,雖然在中華帝國,只要王思銳下一道圣旨,戰爭債券絕對不會遇到任何的問題,但是他卻并不想那樣做,至少也要讓老百姓知道戰爭債券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要讓他們能夠心安理得的去接受,而不是迫于皇帝的命令而不得不接受。

秦玉海是帝國銀行中原分行的一名普通職員,工資不高,每月只有二兩銀子,也就是現在的二元帝國幣,雖然一年下來也就二十四塊錢的工資,但是在國內,就是這二十四塊錢,也足夠他一家子一年的生活所需了,而且還可以獲得很好。

隨著大量的工業投入,許許多多的產品都被工業化生產,而工業化最大的特點就是生產效率高,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生產成本的降低,加上國家稅收減半,再一次的拉低了工廠的生產成本,雖說十年來薪資沒有漲太多,但是相對應的,物價的漲幅也并不高。

而且可以預見,隨著一縱一橫兩條國道的修成通車,物價必然會再次下降,因為運輸成本再次降低了。而且帝國政府對于各行各業都有一個指導價格,即保證了每一個環節的基本利益,又確保了到了消費者手中之后不會產生絕對的暴利。

雖然這種做法很讓一些商人頭痛,但是百姓卻是很興奮的,收入高了,物價穩定,這種日子誰不想過?

秦玉海正是土狗的女婿,此次來到岳父家可不僅僅只是為了來走親戚的,而是肩負著行里分配的任務下來的,而像秦玉海這樣被分配到任務的,行里也還有很多人。

“戰爭債券,是國家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為了確保前線的部隊不受影響而特意發行的特別債券,嚴格意義來講,它屬于國債的一種,而為什么要選擇發行戰爭債券?而不是直接命令央行加印貨幣呢?主要是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大量的貨幣進入市場,必然會導致整個市場的崩潰,最終受到傷害的,只能是我們老百姓。

而戰爭債券不同,雖然他的可流通性與貨幣一樣,但是說白了,這就是一種提前消費的概念,好比我家開了個商店,現在你只需要拿十元錢來購買一張我家的購物券,這張購物券你隨時都可以來我家店里消費,并且面值不變,如果你不想消費,那么也沒關系,時間到了以后你拿著購物券來找我,我還給你十一元,或者更多的錢,多出的錢,即為利息。

商店,指的就是街上的商鋪和帝國銀行,皇上已經下了圣旨,要求所有商家必須無條件接受債券,并且不得打任何的折扣,如有違反者,將按照不同程度進行相應的處罰,而舉報者,一旦查實,將給予一定的獎勵。

相信我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聽的不是特別明白,感覺有些繞是不是?”秦玉海停下來,看著下面的百姓紛紛點頭,雖然說的頭頭是道,但讓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去搞清楚這里面的一些關系還是有些困難的。

其實秦玉海也知道這么講他們可能不會明白,但是沒辦法,這是行里的規矩,這件事情他必須要這么講,但上面也不是不通情達理的,按照規定講完了之后,也可以對他們做出詳細,通俗易懂的解釋。

“好,那么我通俗簡單的給大家總結一下,說白了就是你把錢借給國家,國家以未來的稅收作為償還本息的保證,也就是說,只要你手中有債券,只要到了期,就不用怕拿不回錢。而為了防止大家中間遇到點急需要用錢,但是債券卻沒有到期的情況,所以又允許以債券當作貨幣來使用。但是這樣的話,那么這張債券的利息,自然也要歸于別人了。等于是你提前以平價的方式,將債券轉給了別人。

那么在通俗一些的講,我開了一家商店,你們手中只有戰爭債券,而沒有帝國幣,那么你們可以用戰爭債券來消費,上面標注的是幾元,那就按照幾元的面值去消費,而這些戰爭債券的利息就是我的了,到時候我可以自己去銀行兌換。如果我手里有太多的債券,沒有了帝國幣,那該怎么辦?同樣的道理,我進貨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債券來交易,到時候利息自然歸于我的供貨商。

也就是說,債券到期的時候,債券在誰手中,那么利息就歸誰,但是在此之前,交易的時候必須要按照面值來進行交易。通俗的講,債券就是另外一種貨幣,但這個是有期限的,到期之后,帝國銀行會負責將其收回。

目前帝國一共發行了五種面值的帝國幣,分別為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和五十元,期限也是五種,分別為一年,三年,五年,七年和十年,利率分別為百分之一,百分之四,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三十,期限越久,利率越高。

如果是十元的話,按照五種不同的期限,那么到期后的利息分別為10.1元,10.4元,11元,12元和13元。”

秦玉海說完,底下的百姓紛紛議論不斷,現如今家里的生活也好了不少,放在以前,誰家里會有超過五兩的銀子那就是富裕人家了,但是現在,誰家里還沒個一二十塊錢的存款?誰家里還沒個在工廠里做工的人?即便沒有,那還可以去軍隊啊,如果不去前線的話,一年下來就是四五十的軍餉,去了前線就更高了。

光是村子里的百元戶就有不少,而且也不是買了債券就活不下去了,畢竟他們有穩定的收入,即使買了債券,過幾個月手里就又有存款了,雖然不多,但是生活也不會說過不下去,再說了,債券不也能夠當錢花嗎?

雖然百姓還不知道債券到底是個什么東西,但是通過秦玉海的講解,他們知道債券是可以當錢花的,任何人都不能拒絕債券作為貨幣來使用,而且還有不少的利息。如果存一百元,放個十年的話,到時候就是一百三十塊的本息,等于多了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工作了十年,拿了十一年的錢,這個還是很誘人的。

至于那種一年期三年期的,則直接被忽略掉了,這點利息在后面的高額利息面前,的確不足為談,當然了,他們還更是被這種新奇的利息方式所吸引。

目前國外的銀行存款非但沒有利息,每年還要支付管理費用,而帝國銀行雖然沒有管理費用,但是存款也是沒有利息的。經過幾年的運作,加上貨幣改革的推行成功,也讓百姓們漸漸的信任了銀行,最起碼錢放在銀行里他們有保障,即便銀行被人搶了,過幾天就會從其他地方調來資金來保證他們的存款是安全的,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

等下面議論的差不多了,縣長黃志澄站了出來,控制了下場面,大聲的說道:“鄉親們,債券這種東西呢,大家量力而為,有能力的,可以多買一些,而且以后咱們的工錢也會以債券的方式進行發放,大家心里有個底,在這里呢,我也向大家做個保證,只要你們手里的債券花不出去,到時候盡管來找我,我負責給你們兌成帝國幣。

另外呢,再給你們說一件事情,年前的時候,咱們縣里從前線回來了幾個復員的戰士,你們大家也都應該知道他們,我從他們那里得到了一些讓人不敢相信的消息,在前線,洋人往往需要投入比我們多至少三倍的兵力才能夠跟我們抗衡,但若是想要擊敗我們,就必須要投入五倍,甚至十倍于我們的兵力。

皇家陸軍為什么會忽然間變的這么強大?我也很不理解,然后他們笑著告訴我說,因為裝備,我們武裝到牙齒,他們僅僅只有一桿步槍,甚至人手一支還做不到,當敵人沖過來的時候,我們就發射成片的子彈,敵人過來一個就倒下一個,這種局面,敵人怎么可能會打過我們?但是我們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每天都需要補充無數的彈藥,而這些彈藥也都是需要錢的。

講這些并不是想要讓你們知道在前線打仗有多燒錢,而是想要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我們花的錢越多,前線的將士們戰死的可能性就越小,到時候回來的人就越多。在這里我表個態,以后只要我手里有錢,無論多少,我都會購買債券,為前線將士們盡一份力。”

Ps:感謝天空夢靜的打賞支持!感謝書城書友啊志和孤獨、已成為習慣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